从科教兴国到教育国际化--对近年来日本教育改革新视角的分析_日本大学论文

从科教兴国到教育国际化--对近年来日本教育改革新视角的分析_日本大学论文

从科教兴国到教育国际化——解析日本近年教育改革新视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教兴国论文,日本论文,教育改革论文,近年论文,新视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5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3X(2009)09-0047-07

日本是教育上的大国和强国。无论是教育规模、教育理念、教育投入还是教育效果,都仅次于美国。对日本战后至今的现代化进程加以考察,可以得出一点结论:日本所走过的是一条科教兴国之路。在日本中央大学访学期间,笔者趁机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许多教育界、学术界的知名人士。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加以梳理,来谈一下日本近年来的教育改革问题。

一、高度重视教育,走科教兴国之路不动摇

凡是发达国家,没有不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的,因为教育实乃安邦治国之本。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正因为穷困,所以要办教育,“从没有一个国家因为办教育办穷了,办亡国了。”日本就是这么一个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家,因为全力办教育,所以才成就了高度发达、文明、有序的日本。

1.日本自古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

有一个在日本很流行的“大米表”的故事。“表”是日本古代的粮食重量单位,一表粮食约60公斤。故事中说,古时候日本东北地区有一个小诸侯国,非常贫穷,国民常常要忍受饥饿的折磨,皇帝赐给他们100表大米,藩王召集大家商量怎样分配大米,大家的一致意见是,不要分米,把米换成钱资助孩子们读书,因为把这些大米都吃了也就是100表,但是助学却可以变成100万表。

因而,日本各地都建有大量的学校。其私塾中的教材竟然是《四书五经》。笔者曾在东京都“八王子市乡土资料博物馆”内看到过这些教材,印制和装订和我国明清时期的线装书几乎一样,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日本民间对年轻一代道德素养的重视。

2.历届政府都把教育视为立国之本

自近代明治维新之后,历届政府都从长远考虑,把教育视为立国之本,切实地、毫无浮夸地、不打折扣地以巨额的教育经费投入来确保教育机会均等,借以不断提高整个国民的受教育水平。2002年日本文部科学省的预算占国家总预算的8.2%,其中的义务教育费用占45.6%。美国一直稳定在6%—7%。我国2001年为2.6%,在120个国家当中排第96位,至今还在3%左右徘徊。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过去不断地对外侵略和掠夺,企图以此壮大国力,称霸亚洲,但每一次战争的结果都没有捞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反而给自身的经济和世界带来沉重灾难。不但没有把别人的土地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反而让自己处处受控于他国。直到现在,美国驻军到处都有,笔者所居住的留学生会馆上空,美军的飞机几乎每天都在耀武扬威,时而还发生自己的同胞被美军欺辱事件。二战之后,日本放弃战争,继续沿着明治维新时期所开创的富国富民之路,大力发展经济和教育。当时所面临的局势十分严峻,学生增加50%,学校设施和设备缺乏,原有学校大多被战争毁坏掉,在这种情况下要把六年制改为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谈何容易。对此,各级官员压力巨大,仅1947年就有二百多人因此而辞职,在山梨县、香川县等还有官员为此而自杀。时任日本首相的吉田茂在其《激荡的百年史》一书中,为此事感慨到:“理想虽好,但负责把理想变为现实的人们都是很艰苦的。”[1](P215-216)但日本政府没有退却,依然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困境,由此为“富国富民”奠定了根基。

3.重视教育已成为每个日本人的共识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孙云晓先生就写过一篇文章《夏令营中的较量》,表明中日之间的教育理念不同,导致儿童素质出现较大差异,来到日本之后,所见所闻更能深切感受到中日教育的差距之大。

日本的父母自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对其进行意志磨炼,让孩子懂得吃苦、负责、坚强和认真做事情,懂得敢于挑战自我,懂得如何面对人生挫折。诸如从小训练孩子对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当我们穿上冬天的衣服时,幼儿园的孩子还穿着短裤,中小学校的女生也依然穿着短裙,并一直坚持到春暖花开,也就是说对女孩子来说,一年四季的下身穿戴都是一样的,让我们看着都浑身发抖。所以这样做,全是为孩子将来考虑的,必会成为孩子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地方政府会为少年儿童创办多种接受教育的机会和场所。如儿童馆,相当于一个小小的俱乐部,其中有大量的书籍和科学仪器,孩子们在周末、假期、放学以后免费去接受教育,有专门人员负责执教。此外还有公民馆、科学馆、博物馆、图书馆、资料馆等。

整个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守护也很周密。八王子市《国际友好会刊》2006年5月发行的第227号刊物上,有这样一段话:“平日午后,在街上播放的优美音乐,大家有没有注意听呢?市里决定为了保护儿童,在小学低年级放学时,1点半播放本市出身的松任谷由美的歌曲《守护》。在听到此曲时,请注意周围有没有可疑的人物及车辆。请大家听着由美的歌曲协助保护儿童,为地区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为不断鼓励儿童上进,日本法定的儿童节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多。除去六一国际儿童节之外,还有“女孩节”(又名桃花节)和“男孩节”,这是每年都要过的。尤其是男孩节,在端午节这一天过,把我国古代“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借鉴过来,因为鲤鱼逆水而上,意味着坚强、勇敢,不怕困难挫折,以此来期待男孩子要敢于挑战自我,用智慧和汗水去创造幸福生活。另外,从3岁到成年,还要再过四个重要的节日,即“七五三节”和成人节。“七五三节”也是借鉴了我国古代“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的说法,期待三岁的孩子无病无灾,健康成长,同时关注七岁以前的教育,强化对孩子的素质和能力训练。

4.钱币文化凸显科教兴国理念

被誉为“国家名片”的纸币是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纸币上的图案、人物肖像等文化内涵也是国家主体价值观的一个缩影。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通用的纸币上,大都印制有人物头像,且几乎都是政治家唱独台戏,或者是国家的缔造者,或者是皇位继承者,或者是某一时期的最高执政者。据此,自1871年日元诞生后至1984年新日币发行前,日本纸币上也都是印制着诸如神功皇后、圣德太子及伊藤博文等当政者的肖像。1984年以后流通的纸币上则全部是清一色的学者肖像,且又都是明治维新时期所涌现出来的各个学科领域里的领军式的人物。诸如最高面值万元纸币上的福泽谕吉(1834-1901)是明治时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誉为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国民思想从封闭、愚昧走向文明开化的引路人。1984发行的五千日元纸币上印着新渡户稻造(1862-1933)的头像。他是一位国际政治活动家和教育家,他用英文撰写的《武士道》一书对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政治化产生重大影响。2004年印制的五千日元纸币上,开始出现一位新的面孔,即被称为“明治才媛”的橱口一叶(1872-1896),她是明治新时代妇女社会角色变化的先驱者,日本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早期开拓者。一千日元纸币上的野口英世(1876-1928)是著名的科学家、细菌学家,他把自己宝贵的生命和智慧奉献给世界医学事业,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爱戴,在日本也被视为教育方面的最高理想人物,因而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日本人爱科学、学科学及献身科学的热情。千元纸币上还有夏目漱石(1867-1916),有日本“国民作家”之称。除此之外,为纪念新千年的到来及即将召开的西方工业国家首脑会议,当时执政的小渊惠三提议印制2000日元纸币,正面是首脑会议地冲绳的一处历史性建筑“守礼门”,背面是《源氏物语》中主人公源氏父子相见的场面,还配有作者紫式部的肖像。

可以看出,靠科教兴国的日本,把这种兴国理念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渗透在每天都要与之打交道的纸钱币上,对国人进行“目染”感化,借以引领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强化公民学习科技的意识和动力,对年轻一代更无疑是一种鞭策和激励。

二、强力修改《教育法》

现行的《教育基本法》是1947年颁布的,在反省和清算军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个性、尊重自由选择等作为基本教育理念,与日本和平宪法一道,构成战后日本构建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鉴于此法偏重“个人”而轻视“公”的情况,执政的自民党和日本政府近年来竭力推进修改教育法。经过6年的准备后,2006年4月正式向国会提交审议和表决。安倍在竞选自民党总裁时,提出的施政理念中,明确把修改《教育基本法》视为任期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与制定《国民投票法》和修改和平宪法相提并论。

《教育基本法》由前言和18条款组成。此次修改是60年来第一次,因为可能会涉及到军国主义教育问题,因而反响巨大。在前言部分写明“将推动以继承传统、创造新文化为目标的教育”。强调“尊重公共精神”,要求学校教授二战后在日本被视为禁忌的“爱国思想”和“集体精神”。还提出要“培养爱国、爱家乡的态度”。此外,还增加“终身学习的理念”及“家庭教育”等条款。在提交的法案中称,教育的目标是“尊重传统和文化”、“爱国家和乡土”。即要在基础教育中增加爱国主义教育。自民党提出,要由政治管理教育,而不是现行教育法所倡导的那样由教职员工来管理学校和决定教育内容。反对党及社会批评人士则认为,这是对二战之前国家主义教育体系的缅怀,企图通过“爱国心”教育来增强民族主义,因而不应该增加“培养爱国之心”的内容,这是争论的焦点,引起国民及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漫步在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校园,学生抗议修改教育法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

但这并没有阻止住教育法修改的步伐。2006年11月15日举行的众议院教育基本法特别委员会会议上,执政党在在野党缺席的情况下,单独投票表决,招致在野党的不满。16日的众议院大会,对教育基本法修正案进行投票表决,民主党、共产党、社民党和国民新党为抗议此事没有出席会议,因而获得通过。17日,参议院召开全体会议,安倍晋三出席会议,并就教育法修正案进行说明和答疑,在野党依然没有出席。执政党已决定成立教育基本法特别委员会,对修正案进行特别审议,同时决定即便是在野党缺席,也将按计划进行审议,力争在12月15日的国会闭幕之前通过修正案。

12月15日上午,四大在野党向国会提交对安倍不信任案,指责执政党为使《教育基本法》获得议会通过,竟然采取“授意提问”的欺骗行为,自2003年12月以来,先后8次操纵政府和民间进行对话,预先安排好参加者和发言人。安倍在12月13日收到调查报告后,主动承担责任,还向国民道歉,又自罚3个月工资充缴国库。因而在15日下午,日本新的《教育基本法》在参议院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这可以说是日本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2]。

三、加速高等教育“民营化”进程

小泉内阁在推进邮政、高速道路等政府事业部门民营化的同时,也提出一系列高等教育改革法案。其中的《国立大学法人法》已在国会通过,于2004年4月正式实行,开启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民营化进程,这也是日本在二战以后进行的规模和力度最大的一次高等教育改革。

根据《国立大学法人法》,日本的国立大学改为独立大学法人,改变原有的国立大学教职工的国家公务员资格,减少国家预算支出,大学教育在内容、学位授予、经营管理上部将逐步摆脱国办教育的传统。法案还提出,要将日本现有的99所国立大学进行适当的整编组合,组建89个国立大学法人。新的大学法人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大学实行自主运营管理;二是设立“经营协议会”通盘筹划资源利用;三是建立新的运营机制,聘请校外人士参加经营管理;四是建立新的人事体制,实行工薪与能力、业绩挂钩,允许教师兼职,强化产学研结合;五是实行“后检查制度”,由第三者对大学的教育、研究成绩进行检查,即让有关专家和民间人士参与评价、排名并对外公布结果,这关系到政府资金的调配和民间资金的流动问题。

面对这一变化,已经资金捉襟见肘、生源严重不足的地方私立大学更加忧心忡忡。据日本教育专家估计,全日本有1/5的四年制私立大学面临经营危机和破产的威胁。著名教育家中村忠一在《大学的破产》一书中,预言日本将会有二百多所私立大学面临破产危险,在本来就已经不平静的水面又投下一块激起波浪的巨石。这样,一方面私立大学担心未来那些著名大学在教育资金市场上与它们展开争夺,因为改革后国立大学可以从民间自由调配资金,其使用范围将不受国立大学规章制度的限制,各国立大学都想方设法从民间筹集科研经费。另一方面,国立大学要法人化,公立大学将来的走向也是公立大学关注的一个焦点,会不会也要法人化,他们必须提前学会面对这一改革趋势。

对于这次改革,一些国立大学教授不相信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甚至认为表面看来力度很大的改革,一旦触及到深层的既得利益格局,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日本的《世界》杂志接连发表大学改革批判系列文章,有的认为“日本目前的大学改革不是按照学术的逻辑而是按照产业和市场的逻辑进行,大学正在改革的名义下走向崩溃”。还有的认为,“这是要把我们重新拉回到为某个人而活着的社会去,但教育既不是为了财界,也不是为了国家,更不是为了军队,而是为了每个孩子”。面对社会关于大学裁员及学费增加的种种忧虑和担心,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官员出面解释,大学法人并不像民办大学、私立企业那样实行自负盈亏,主要预算仍将由国家财政拨款,同时学生缴纳学费标准将根据各大学特点和学科内容,由文部科学省核定适当限度,不会因此增加学生负担。

四、全力构筑学习化社会

日本过去也是一个重学历的社会,因为高学历者能够进入一流企业,能够进入官场,据说50%的中央政府各省厅官员都是东京大学毕业的。尽管如此,学历教育毕竟只是在步入社会之前完成的教育,而步入社会之后的教育也显得日益重要。因而,倡导整个社会由学历化向终生学习化社会过渡,这是日本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大国策。

其实,终身学习问题在日本很早就受到关注。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终身学习问题。1965年日本政府派遣东京茶水女子大学校长波多野完只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第三届成人教育促进会议。1981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向政府提交咨询报告《关于终身教育》。中曾根执政期间,临时教育审议会接连提交4份报告,强调终身教育,并提出教育改革的三项原则:一是重视个性发展;二是向终身学习体系过渡;三是适应国际化和信息化要求。由此确立日本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标志着全面开始迈向终身学习社会。1988年7月设置终身学习局,1990年6月颁布《终身学习振兴法》,1999年11月成立全国终身学习市町村协议会。至2002年6月,各地都设置有终身学习审议会,拟定有终身学习振兴计划,建立终身学习推进中心。

终身学习强调的是公民的自主性学习,为此必须有充足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日本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全力发掘各个方面的教育资源,来满足民众学习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学校教育资源的开发

日本《终身学习振兴法》指出:正规学校系统,尤其是大学,要尽可能地放开门户以利于成人学习。根据这一规定,大学的图书资料、教学及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还举办类似中国的函授教育班。大学各个方面的专家定期参与社区活动,为居民解答问题与咨询,学生也参与社区的志愿者活动。

中小学也进行了开放性改革:一是从2002年起在大幅度削减原有教学科目课时的同时,开设一门新的综合性学习课程即“综合学习时间”课,以熏陶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二是使教学和管理制度更加灵活和富有弹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家庭和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三是中小学校以所谓的“学社连携”为口号,越来越强调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联合协作,包括吸收校外优质人力资源以开放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利用校外的教育设施以补充和完善学校的教育条件等。同时,还越来越多地向社会开放教学设施,举办面向一般市民的各种讲座等,使中小学在社区的终身学习化社会构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2.发挥社会设施的教育功用

日本的各个社区都设置有公民馆、博物馆、科学馆、图书馆、资料馆、儿童馆、主题性公园及体育设施(网球场、棒球场、健身器材等)等等。这些场馆不是一种摆设,而是经常举办多种多样的专题讲座、咨询、展览、文化交流及茶道、和服演示等活动,因而利用率相当高。据统计,2000年有2.2亿人利用公民馆、2.6亿人利用博物馆、1.3亿人利用图书馆、4.5亿人利用社会体育设施、2千万人利用青少年设施等。还有主要针对学生的野外生物考察、自然教室、夏令营等。参与这些活动几乎都是免费的,有的象征性收取一些费用,诸如野外生物考察收费100—200日元,相当于7—13元人民币,因为主办方要提供茶点服务以及制作标本的各种文具等。

3.大力发展远程教育

日本以学校为单位开展的高等教育属于全日制即通学制,而远程教育则被称为通信制教育。

通信制教育是日本的说法,类似于我国的函授制教育,通信制远程教学的特点在于有效促进和形成国内各大学乃至国际大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方参与的资源共享和开放灵活的高等教育体系。专门作为通信制大学设立的只有放送大学和2000年设立的私立通信大学,其他类型的远程教育都是通过全日制大学的通信教育部负责实施的。因此,日本远程教育形式主要有以放送大学为代表的开放式远程教学和全日制大学通信教育部兼办的通信制远程教学两种。这两种远程教学形式各具特色,有所侧重,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日本国对远程教育的定位和在实施过程中采用的不同策略与方法。

放送大学从酝酿到正式招生经过文部省长时间的慎重衡量和缜密商议,前后历时近18年。1967年文部省就开始咨询备案,1969年通过答辩一致同意着手建立放送大学,1981年国会才以第80号法令《放送大学学园法》公布实施。1985年放送大学才开始正式招生开学。充分体现了教育立法先行的传统,使得放送大学从建立的那天起就具有了很好的规范性,有效地保障了放送大学的教学质量和可持续性发展。尤其是放送大学与其他高校签订了《学分相互承认协议》,促进与其他大学的合作交流与相互补充。学生通过学习其他学校课程所获得的学分也被放送大学所认可。这一做法体现了放送大学开放办学的理念,注重和其他高校的资源共享,相得益彰。

早在二战之前,日本私立大学通信教育就初具规模,但学历不被承认。战争结束后,因大学教育急需扩大规模,通信制教育在部分私立大学得到快速发展,学历也随即得到认可。近年来,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响应政府“教育信息化”这一中长期国家技术战略规划,日本加快了通信制教育改革的步伐。诸如高校开始尝试实行科目选修制度,开放教育设施,促进各种教育机构之间的学分互换和学历认可。日本的文部科学省在1999年7月利用教育信息卫星通信发起“el网络开放学院”示范工程,扩大国民的终身学习机会。各地区的中小学校,公民馆、图书馆、终身学习中心都可以利用这个开放学院收看到全国各个大学的公开讲座。

放送大学与全日制大学的通信制教育虽然相对独立,但相互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上进行合作与交流,做到了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4.为公民提供充足的图书资源

在日本,终身学习理念已深入人心,日本人爱读书,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让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状态。日本人的提包里几乎都装着书籍,无论是坐巴士还是电车,都会看到绝大多数日本人在看书学习,成为电车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因为日本人爱读书,各家出版社便为他们提供许多便于阅读和携带的书籍。于是,漫画书和口袋书便充斥大小书店以及各类图书馆。当然,书源充足的背后是众多出版社的强大支撑,日本目前有四千余家出版社、七十多家出版物代销公司、1.8万家书店和5万家便利店。90%的出版社在东京,规模大小不一,小的不到5人,占47%。97%的出版社在100人以下。多的在1000人左右,诸如讲谈社、小学馆、集英社等。日贩和东贩两家公司占代销业务量的90%。正是这些出版社和代销公司,保证了图书的发行和流通,源源不断地为日本人提供着丰富的图书资源。

五、让教育全方位国际化

日本教育的国际化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表现在各个方面,不只是学校教育,还有社会教育。

1.稳步地、高质量地发展留学教育

首先是高等教育阶段的留学教育。2004年日本政府出台“十万留学生计划”,对前来留学人员的管理更加严格,重质不重量,导致2004年以来来日就读日语学校的学生大幅度减少,大学学部接受的留学生人数也减少1.2%,唯独大学院的留学生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从2006年5月至今,日本的大学、大学院和专门学校的在校留学生人数为117 927人。其中,中国大陆有74 292人,占63%,“3名在日留学生中2名是中国人”的情况没有改变。其次是韩国15 974人,中国台湾4211人,马来西亚2156人,越南2119人,美国1790人,泰国1734人,印度尼西亚1553人,孟加拉国1456人,斯里兰卡1143人,蒙古1006人,尼泊尔998人。日本到海外留学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至2003年就有75 000人分别在37个国家和地区留学,其中美国有40853人,中国有12 765人,英国有5729人等[3]。

其次是中学阶段的留学教育。2004年日本高中共接收56个国家的1518人来日留学,中国占246人,其次是美国240人。高中生到海外修学的则多达162 299人,赴澳大利亚的最多,依次为韩国、美国和中国,有14 708人到中国的102所高中学习[4]。

2.加强基础教育中的外语教育

在日本,通用的第二语言就是英语。因为日本很重视外语教学,英语是第一外语,凡是从学校走出来的,都会用英语进行不同程度的交流。同时,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汉语教学也出现良好的势头。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5年5月1日,除英语外,目前有1355所日本高中开设了16种第二外语课,其中开设中文课的由1993年的154所增加到553所,占全国所有5450所高中的10.15%,表明每10所高中就有一所开设中文课。其次是法语248所,韩语286所,德语105所等。

3.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和科研协作

日本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大学国际化合作战略,促进国内高等教育各领域与国际同行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诸如东京大学,至今与四十多个国家的202所大学有正式交换计划和研究合作的协议,每年还要接待几千人的海外学者。早稻田大学1995年提出建立Global University的构想,还与北京大学签订协议,规定双学位制和通用学分。庆应大学和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奈良尖端科学技术大学从1999年末开始利用因特网,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在三所大学间对研究生实施共同授课。爱知大学与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开通卫星电视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超越时空进行双向交流。据报道,2004年至2005年一年间,日本829所公私立大学及科研机构接受外来学者31408人,向海外派遣的学者人数达到125 164人。[5]

不仅如此,日本与国外中小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很频繁。截止到2005年5月1日,日本有876所高中与45个国家的高中结为姐妹学校,其中与中国缔结的有183所,包括61所公立和122所私立高中。有54所公立和20所私立初中与中国的74所初中缔结友好学校,有105所公立小学和2所私立小学与中国107所小学缔结为友好学校等。同时,在一些公益机构的协助下,还积极与外国留学人员开展互动活动。笔者曾经参加2次这种交流活动,一是在八王子市第十小学,二是在日野市立三沢中学,来自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们和中小学生一起运动、进餐和对话。

4.与国际机构开展信息合作

各大学不仅开设诸多有关国际政治、经济、贸易、金融、法律等方面的公共课程,而且还与国际诸多机构积极合作,以便及时获取某一研究领域里的最新信息。诸如笔者访学的中央大学,设置有“国际机关资料室”,有资料2.2万册。这些资料来自联合国(UN)、欧洲联盟(EU)及其下属的其他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劳动组织(ILO)、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FAO)、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UNESCO)、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银行(W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LMF)、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国际银行(BIS)等。内容包括这些机构每年的年度报告、统计数字、会议记录、案例、文件、刊物等,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5.社会教育的国际化

东京都的每个市区几乎都设置有国际教育交流机构。诸如日本语协会,组织志愿者免费为外来人员辅导日语,学习材料免费提供,且都是用日语、汉语、英语、韩语等多种语言印刷,以满足不同国家初学者的需求。还定期举办日语演讲比赛,笔者也曾斗胆上台演讲,获得“优胜奖”,既是肯定又是鼓励和鞭策。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以及其它社会团体,也经常组织国际教育及文化交流活动,诸如各国文化展、茶道表演、和服演示、忘年会、新年会、生活咨询、就业指导等。凡是电话或直接面谈咨询的,都配有英语、汉语、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泰国语、法语以及菲律宾语等多种语言的人员来接待。社会教育设施都免费向世人开放,包括社区图书馆的图书证办理以及图书借阅等。

六、安倍晋三执政下的教育改革设想

安倍晋三就任首相后,着力推进以首相主导的“公共教育改革”,筹建了由教育界专家、学者组成的“教育再生会议”,其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一是建立每隔10年更新一次的教师资格更新制度;二是建立教育券制度。受教育者无论家庭收入多少,凭据自己持有的教育券自由选择适合和满意的学校;三是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第三者评价学校制度;四是改革大学入学时间,由目前的4月入学改为9月入学,使日本大学的新学年开学时间与欧美大学一致起来,以方便日本及国外来日学生的留学;五是加强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辅导,借以提高其学习能力。虽然政权已经交接,但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教育改革依然在持续着。

因为坚持科教兴国之路不动摇,所以日本的教育总是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着,总是处在世界一流的状态。善于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日本人,对教育的指责和批评有时候异常激烈和尖锐,这只能会促使日本当局进一步完善教育体制和各项措施,而不会停止教育改革的步伐。日本教育所走过的历程,会带给我们诸多启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及教育特质,只有相互学习和吸纳,才能达到共存共生,也只有这样,整个世界才会走向和谐,人类才会永远摆脱愚昧、战争和灾难。

标签:;  ;  ;  ;  ;  

从科教兴国到教育国际化--对近年来日本教育改革新视角的分析_日本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