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审计——探索中的一个新空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环境论文,空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国际上,环境审计被认为是对企业运营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影响的系统的审查,包括企业污染物向空气、土地和水的排放量;法律的约束;对临近社区、景观及生态的影响;当地公众对公司运营的看法。环境审计并不仅仅停留在审查合法性的层面,它也不是对公共关系的梳理,它是对组织机构活动的战略性方案。同时,环境审计又是一项管理工具,它是对环境组织、管理及设备在保护环境过程中运作情况进行的系统的、有记载的、阶段性的和客观的评估。
在我国环境审计被专家们定义为合理开发利用并加以保护,让环境资源能够持续发展,不以牺牲未来人的幸福而滥用甚至破坏环境,但因自然资源储量的有限性和再生困难性,这就要求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要限制在自然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并使其再生能力大于开发利用速度。
环境审计作为一种新兴的审计事物,我国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依法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系统及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与环境责任进行监督、评价、鉴证。
环境审计是对环境管理和环境监督的监督,是对经济活动或与经济密切相关的社会活动的再监督,是对国家环境监督体系的完善和补充。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境问题成为一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大问题。我国各级部门逐渐提高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对保护环境日益重视,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政策和措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等。在对环境的保护和各部门、各单位执行环境保护政策情况的管理与监督中,审计是其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环境审计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它既包括各个部门、单位所处的地理环境,周围的居民居住环境,又包括整个社会的生态环境;既有该单位的生产、经济环境,又有整个社会的经济大环境;既有一个单位的资源利用环境,又有整个社会整体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环境。它涉及了自然、经济、社会的各个角落,环境审计就是对涉及到的各部门的具体事件进行真实、有效、准确、合理地监督和检查。
在具体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在决定实施审计之前,我们必须使每一个审计人员熟悉、了解将要进行的审计和跟踪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及进展情况。必要时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培训讲座,或直接参与审计活动,使审计小组具备实施审计的人力资源保障。然后,在全体审计人员的通力合作下详细制定现场审计范围、目标等等,以期望达到一些可能的目标。
作为审计成功的必备要件,审计人员必须了解审计现场的历史及设施的发展蓝图,对当前设施记录、运作的管理系统进行检查,对与设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遵守情况进行检查;查阅有关文件、资料,确保这些文件、资料的真实性。使用进点前制订的方案对审计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审计现场的所有部分都应该得到考察,确认审计程序是否正确、恰当。必须有被审计单位员工的参与,他们更了解设施的使用情况,他们所提供的评论及建议是宝贵的。
在审计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是否建立本单位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是否合理使用国家的环保资金,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等等。通过评估来确定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
对审计中搜集的信息进行评估,确保审计小组获取各方面信息的正确性。如果在获取信息的某个环节存在障碍,则应通过其他程序、方法获得所需信息,以确保审计任务的按时完成。
审计小组在离开审计现场前应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向被审计单位概述审计活动情况并告知初步审计发现。在撤离审计现场前应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问题给予答复,着重指出应引起即刻重视、解决的事项。通过审计我们要使被审计单位意识到,如果企业不能合理地利用和保护环境,无论它的产品多好,当人们意识到是以牺牲自身健康和子孙利益为代价换来的,都必然会拒绝、厌恶这个企业及其生产的产品。
审计小组必须对在审计期间获得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应包括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实施审计的背景、审计目标和范围、审计方法、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建议。除这些审计报告的常规内容之外,还应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环境行为的合法性进行评估,确定是否符合有关政策规定。主要应包括该单位的环境行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当地环境的影响;该单位的环境行为所产生的废物排放及其运输、处理是否恰当;对水资源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节约用水的原则,是否探索节约用水的途径;对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核心部分是否遵循ISO14001,获取认证是否遵循正当程序。最后,还要对该项目的投资风险进行评估,以帮助投资者以最小的投资风险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