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制度的功能及其法治化改革论文_汪红燕

信访制度的功能及其法治化改革论文_汪红燕

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公交客运总公司 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要:当前背景下,信访制度已经成为我们参加政治活动的一项特别的政治制度,信访制度既有着传承历史文化的特色,也有着现实的价值功效。随着我们民主政治的进步,信访制度也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深入在全面依法治国向前稳步推进的大前提下,加快启用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模式处理问题。

关键词:信访功能;信访制度;信访法治化

引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深水区,经济体制以及社会结构随着工业化市场的变化而加速变化,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信访工作也随之变得复杂,群众获得信息的渠道增多,民访参与需求扩大,维权意识提升。

1信访制度的概述

信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指对权利主张的模式。信访在中国兼具有民主表达与申诉的功能,保护公民合法权利。我国的信访制度最初来自于前苏联的信访局,因为当时法治体系的不完善,很多时候以领导指示的方式解决信访工作中的问题,经历过改革后,由解决政治斗争问题再到服务于政府与人民,在逐步向法制化与制度迈进。

2新时期信访制度的功能

信访工作的性质、任务决定着他对机关乃至整个社会有重要的功能效用。

2.1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信访能表达人民群众的诉求,通过自下而上的申诉,横向的连接基层群众和政府,这种联系具有直接性、广泛性、及时性。

2.2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

政府通过自上而下的纵向的渠道,在接待来自基层群众上访时,全面的了解基层存在的问题。对于政府的行为通过这种信访方式,得到人民群众的反馈,从而得到双向的沟通。

2.3搜集“民间信息”

通过多种形式为政府各种职能的实现提供其所需要的“民间信息”。拓宽了政府在其他职能中未能涉及的信息渠道。

3我国现存信访制度的不足之处

从设立信访制度的目的角度分析,群众可以依据信访制度向政府听到诉求,进一步在通过这种制度来处理社会矛盾问题,给司法机构减轻了负担。可是,在今天信访制度依然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原因如下:我国社会生活一直在变化,法治建设跟不上脚步。

3.1信访的“人治”风气比较浓

信访的本质就是一种党与政府接近群众的路径。实现党和政府与群众的互动,反映社会民意,倾听群众的心声。由于社会结构的转变导致社会的纠纷的解决的功能,逐步成为一种救济制度。

3.2信访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缺少一部信访法对信访进行规制,导致国内信访机构组织问题频发。可想而知,信访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肯定是会参差不齐,差别巨大。管理体制不合理导致了人员的素质偏低。一是工作方法存在缺陷。对待群众上访时,访前态度应付了事,访中未能尽职调查,访后导致案件质量不高,造成群众反复、越级上访。二是宣传工作不到位。相关部门对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没有对群众进行及时宣传解释,导致信息不对称,从而引发矛盾。三是基层工作队伍薄弱,如有集体上访,靠劳动监察部门、信访部门的协调解决,人力和精力都不够,影响了社会稳定。四是处理疑难复杂信访问题能力不足。有些信访问题属“三跨三分离”问题,牵扯多个部门甚至外县,协调处理难度较大。如国家征地补偿款不到位,造成群众长期拿不到补偿款而上访;拆迁安置房、商铺修建滞后,造成拆迁户居住困难,引发上访等。

3.3信访制度不规范

目前为止,《信访条例》只是一部行政法规。我国尚未出台一部权威性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信访制度。由于信访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我国的信访工作表现出不规范化。一是信访工作执行滞后。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不作为,不调查处理。二是上下级对接不清、部门间的权责不清。致使信访问题相互交织,引发新矛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三是对责任追究制度建设不足,信访工作成效的综合评价体系不够健全,责任认定和处罚机制不够健全,导致信访工作监督力度不够,影响了信访工作的进程。

3.4少数信访群众认识有误区

一是群众对《信访条例》了解不深,遇到问题直接找领导。二是群众认为信访包治百病,一切问题都找信访部门。三是认为集体上访更管用。认为闹大了才能解决,采取极端方式给政府施压[1]。

4我国信访法治化的实现路径

4.1转变信访“人治”观念建立信访“法治”思维

信访法治化的实现路径就必须树立信访“法治”观念,转变信访原有的思维模式,维护社会的和谐秩序,必须解决现在信访中出现的“人治”乱象。群众的那种从古到今的“清官”思想一直埋藏在心中,这是我国信访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工作中,信访工作人员应该用真情接待并记录,并能学会换位思考,及时将信访人的诉求进行交办转办[2]。信访干部要向群众学习,向书本学习,向身边的同志学习,学习各项政策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真正弄懂征地拆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纠纷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

4.2提升信访队伍的综合素养

加强信访的有效治理实现信访法治化治理的前提就必须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信访队伍为基石。信访人员也应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同时要不断的进行实务培训。

4.2.1加强各级信访部门的队伍建设信访问题的产生好多是与其工作人员的办事风格与作风有关联。当有群众向党和政府申请救助时,机关人员一定要摆脱官僚主义、相互扯皮等作风[3]。

4.2.2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提高办案质量在信访部门与司法机关内杜绝出现官僚主义作风的现象,严格依照法律与法定程序解决各种案件。信访的工作里绝对不能出现涉法涉诉案件,高效率高质量完成,进一步减少信访机构的案件量。

4.2.3信访制度化管理与信访法治化进程并进实现信访制度的法治化管理的前提就是要有信访法律法规,它是实现有效的法治化管理必备要素。进一步为信访治理的法治化提供法律依据[4]。一是信访法的制定应该听取法学,行政学和管理学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必须加强信访法的效力。此部法律应当有国家最高的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完成。进一步将信访法列入国家基本法律的范畴之内。三是将有关的信访部门拥有的权利及其应承担的责任进一步的界定,还要将当事人和有关信访部门的责任与权力进一步细化。

4.3引导非政府组织机构,参与调解

鼓励和扶持各种行业协会以及基层组织、志愿者组织和群团组织等非政府组织发挥其独特作用,使其积极参与调处基层民众信访矛盾纠纷;结合各街道乡镇特点,以社区为阵地,倡导热心人士组建志愿服务队,如由退休党员牵头成立志愿服务队。借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广泛的群众影响力,定期走访包片村,接待困难群众,调解处理较难解决的信访难题。

4.4联动处访,借势借力,推动案结事了

领导带头包案,凡是信访积案,都由一名领导牵头包案,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为化解积案小组成员,制定方案,落实措施,明确解决期限,实行责任制,从而真正实现案结事了。对疑难复杂的信访问题,召集相关的部门及单位,群策群力,形成工作合力,依法对信访问题作出公正权威可操作的处理决定。

结束语

总之,发挥信访工作在复杂社会利益矛盾情况下消解矛盾,调和关系,链接和凝聚民心的政治优势,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梁迎修.我国行政信访的制度困境及其改革逻辑[J].政法论丛,2018(05):93-105.

[2]卢超.行政信访法治化改革及其制度悖论[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8,21(02):106-119.

[3]孙东阳,苑银和.完善信访制度的法治化进路[J].行政与法,2017(09):89-95.

[4]张红,王世柱.社会治理转型与信访法治化改革[J].法学,2016(09):34-42.

论文作者:汪红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  ;  ;  ;  ;  ;  ;  ;  

信访制度的功能及其法治化改革论文_汪红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