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妇产科护理中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论文_杨素芬

杨素芬 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中心医院 四川达州 636350

【摘 要】目的 浅析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常规护理+个体化健康教育的40例妇产科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常规护理的40例妇产科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且差异较大,P<0.05。护理前,两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差异均较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较大,P<0.05。结论 个体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妇产科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个体化健康教育;治疗效果;心理状态

前言

妇产科疾病是现阶段影响女性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甚至是危及生命安全的一类疾病,在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除了中药、西药及手术等治疗方法外,护理服务同样是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妇产科疾病患者,尤其是手术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等,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及其自身的预后[1]。因此,为妇产科疾病患者实施科学、高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率、治疗效果及改善其心理状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2014年4月~2015年4月这一期间收治的80例妇产科疾病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常规护理+个体化健康教育的40例妇产科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为18~66岁,平均(45.2±2.7)岁;按疾病类型可分为:15例宫颈糜烂,8例阴道炎,6例宫外孕,6例子宫肌瘤,3例盆腔炎,2例妊高症;按文化程度可分为,8例大专及其以上,28例初中及高中,4例小学及其以下。另随机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常规护理的40例妇产科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为19~68岁,平均(45.4±2.8)岁;按疾病类型可分为:16例宫颈糜烂,7例阴道炎,7例宫外孕,5例子宫肌瘤,3例盆腔炎,2例妊高症;按文化程度可分为,6例大专及其以上,29例初中及高中,5例小学及其以下。经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类型及文化程度方面的差异比较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入院时的病情观察、用药护理等,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个体化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一般知识教育

入院时,热情迎接患者,给患者及其家属留下良好第一印象。随后,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并向患者介绍管床医生和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医院规章制度、病区环境、病区的作息时间、呼叫铃的使用、升降床的使用、就餐时间等情况。鼓励患者及其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和顾忌,以第一时间消除患者对医院陌生环境而产生的无助感,帮助患者更快适应医院的环境。

1.2.2疾病知识健康教育

对患者的个人健康档案进行分析,将其实际情况归纳制成表格,并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使其对自身的实际病情有明确的了解。同时,告知患者自身疾病的临床典型症状及治疗方案(手术方案或常用药物、剂量)等,并随时纠正患者的各种误解,引导其对自身的疾病形成正确认识。另外,对于妊高症患者,应与其一起监听胎音、解释胎儿目前状况,讲解治疗期间需注意事项,并嘱咐患者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以促进患者精神及体力的恢复和胎儿的成长发育。

1.2.3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责任护士应增加巡视病房的次数多与病人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多了解患者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以掌握其心理状态。其次,给予伴有不良情绪的患者针对性心理疏导,强调我院妇产科临床治疗手段的优越性,并向患者耐心解释治疗及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说明不良情绪会影响治疗和护理效果。同时在进行护理措施时以亲切的言语、和蔼的态度、精湛的技术和周到的服务,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及时将患者的心理状况告知患者家属,以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有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保持身心愉快。

1.2.4检查与术前教育

核对患者信息无误后,帮助患者完成治疗前的各项检查,包括采集白带标本、B超等,检查前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经期、是否处于外用药物治疗期、阴道的日常清洗清理。同时,向患者解释各项检查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采集白带标本前要避免清洗阴道和使用外用药物、B超检查前憋尿等。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应指导其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例如禁食8~12h、禁饮4h、避免着凉等。

1.2.5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应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指导,宣传疾病的家庭护理和自我保健知识,指导患者对疾病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保持乐观的情绪,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加强营养,防止过度疲劳。同时,嘱咐患者遵医嘱用药,交代手术治疗患者术后需注意的事项,嘱咐其遵医嘱服用抗生素。此外,还应嘱咐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部清洁卫生,如有异常,要及时到院检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对比。其中,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来评定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分数越高则表示焦虑和抑郁程度越高[2]。

1.4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变甚至恶化[3]。(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治疗总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用n表示计数资料,并用检验,用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2.1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且差异较大,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n/%)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妇产科疾病,尤其是肿瘤疾病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妇产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也从传统的注重生存率转变为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并重,且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成为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经研究表明,如在妇产科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配合科学且合理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病情,增强临床疗效,还可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4]。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护理只是护理人员机械地执行医嘱或者是等待医生明确指示后再为患者实施护理,忽视了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其心理因素与治疗效果、转归及预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个体化健康教育是通过根据患者对疾病健康治疗的了解程度及认知程度及心理现状对其实施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活动,其中的一般知识教育、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检查与术前教育及出院指导可使患者掌握基本且重要的健康知识,并使患者预防疾病恶化意识有所提高[5]。另外,个体化健康教育还能提高妇产科疾病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使其主动且积极配合治疗,还能使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均能达到最佳状态,改善其预后。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并给予观察组个体化健康教育,研究结果显示该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较大,P<0.05。由此可见,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临床回报率最高的一项健康投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曾伙梅,陆红艳,陈勉.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4,4(03):134-136.

[2]李繁.妇科护理中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07):227-228.

[3]兰美莲,王锡英,晓红.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04):581-582.

[4]高伊玲.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在妇科护理中应用效果的评价[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06):222-223.

[5]许景薇.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健康知识及康复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01):102-104.

作者简介:

杨素芬,1974,女,四川万源人,主管护师,护士长,主要从事妇产科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杨素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  ;  ;  ;  ;  ;  ;  ;  

浅析妇产科护理中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论文_杨素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