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中国与振兴中国--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看法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爱中国与振兴中国--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看法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爱我中华 振兴中华——我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看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振兴中华论文,我对论文,爱我论文,几点论文,中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在青少年中进行生动活泼、富于感染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振奋民族精神,把他们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我们正在进行的宏伟经济建设,也关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不能设想,一个缺乏爱国主义思想的人,能够把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奉献给自己的祖国;也不能设想,一个缺乏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能够使亿万人民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祖国不断推向前进,创造出日新月异的辉煌业绩。

中共中央公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后,我反复阅读、学习、思考,觉得这实在是当务之急,是一项必须认真落到实处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工程。在纪念毛泽东同志为雷锋同志题词32周年之际,我想就自己接触到的人和事,以及思索过的一些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想法,并以此来纪念雷锋同志。

雷锋同志之所以成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首先就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把自己热爱党、热爱人民的炽热情感,都倾注在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我们学习雷锋,发扬雷锋精神,就要像雷锋同志那样,爱我中华,振兴中华,把实现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融汇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

一、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之魂,是我们国家发展强大、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

前不久,我读到身居海外的杨垂堂先生参观深圳后在菲律宾《世界日报》上写的文章,深为感动。他在文章中说:“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每当我踏上国土一步,炎黄子孙的豪气便在胸中激荡,为民族争光的事迹使我深深感动。”你看,一位身在异域,身着洋服的海外同胞,心还时时系着祖国,为祖国的成就而深深激荡,他在深圳街头读到那则“外国人面前,我是中国;中国人面前,我是匹克;中外市场上,我是中国匹克”的广告激动不已,他说:“这是充满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铿锵语言,真正是掷地有声,令人肃然起敬!”他感受到我国一些企业为创造世界名牌的“中国人的真正气派”,认为这“使中国人扬眉吐气”!

读过扬垂堂先生这篇文章,我在想:一则广告激起杨先生如此强烈的中国心,而我们国内同胞读到这类广告,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大量的这类事实,是否都激起过如此强烈的自豪之情,有如此为国争光的感情呢?我想到近年来一些年轻人,穿衣、穿鞋要外国名牌,喝酒、抽烟要“洋货”,家庭用具要“舶来品”,并以此为荣,以此为气派,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情怀呢?

我还接触到一些年轻人,他们有的还在上大学,就想往国外跑;有的去国外一趟,就对外国生活羡慕不已,想在国外定居,甚至认为在那里打零工也比在国内好;有的更直言不讳地说:“现在中国还穷,我先在国外混些日子,等国家真正富起来了再回来。”他们说这话时,一点儿也不感到害臊,一点儿也不感到国家富强有自己一份责任!

我还看到一个材料,一所小学的四年级,共三个班,123名学生中,知道我们共和国第一位国家主席毛主席的只有82人,知道毛主席就是毛泽东的只有93人,能背诵出国歌全文的只有1人。相反,不少学生讲起歌星、影星可以背出一大串名字,甚至连他们的生日,唱哪支歌出名的,都记得清清楚楚。一位朋友告诉我,成都一家电台主持人在一次有奖问答中问一位听众:“林则徐是什么人?他给我们留下什么精神遗产?”那位听众要主持人为他提供思考的线索,竟问:“林则徐拍过什么有名的录像,唱过什么歌?”真是数典忘祖啊!

“九一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日子。自1931年9月18日起,中国人民就遭受日本侵略者的残踏蹂躏,这本来应是我们子子孙孙永远不能忘记的国耻日。可是,近年来却有些人把它说成是“久要发”,当作了喜庆吉日,一些商店、公司专门挑选这天开业挂牌,张灯结彩,鞭炮齐鸣。

无数的事实,不能不使我们忧虑和惊醒: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实在已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了。试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淡化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吗?能具有振兴自己国家、民族的精神支柱吗?能把每个人的智慧与才能贯注到国家建设上去吗?鲁迅先生曾经深刻地指出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周恩来总理也十分强调地指出过:“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爱国主义思想,是我们民族之魂,国家之魂,是我们国家、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力量之源,是我们国家、民族兴旺发达、强大昌盛的精神支柱!

二、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我们的民族历经五千余年的历史风雨,始终能够凝聚在一起,团结奋斗,外御其侮,不断开辟自己前进的道路,靠的就是热爱祖国的民族之魂。

世界历史上许多古老的国度,或因内部的分裂,或因外来势力的入侵,相继消亡,而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间经历了多少沧桑巨变,经历了多少战乱纷争,又击退了多少外来势力的侵略,至今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并且愈益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民族具有国家、民族利益至上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我国的历史上,涌现了无数民族英雄、爱国志士,他们为了祖国的发展与进步,为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全,赤胆忠心,英勇无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屈原到林则徐,从孙中山到毛泽东以及我们党的无数先烈,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典范,是我们民族之魂的象征。为了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为了祖国的强大和统一,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

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又是植根于我们璀璨、深厚的中华文化的。早在《诗经》里就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样的诗句,这是一种充满团结战斗,同仇敌忾,生死与共,捍卫祖国的情怀。孔夫子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又道出了中华民族在邪恶势力面前决不低头的浩然正气,道出了中华民族以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境界和优良素质。正是这样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铸造了中国人的民族之魂,铸造了中国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质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

也正是这种民族之魂在时时召唤着我们炎黄子孙。于是,我们有了孙中山、蔡锷、宋庆龄、张澜、沈钧儒、邹韬奋;有了鲁迅、闻一多、朱自清;有了“狼牙山五壮士”、吉鸿昌、张自忠、左权、彭雪枫;有了黄继光、邱少云;也有了不惜抛弃国外高薪厚俸和优裕生活条件,甘愿回到祖国与同胞同甘共苦,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华罗庚、李四光,用五年时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钱学森和许多著名科学家。也正是这样,我们才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废墟上,建立起人民的新中国,也才在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不久,打败了世界上头号帝国主义强国的侵略和威胁,保卫了年轻的共和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医治了战争的创伤,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并且成为世界上拥有“两弹一箭”的为数不多的国家。

的确如鲁迅先生所言:“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当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邓小平同志又高声呼唤:“中国人要振作起来!”我们怎么能忽视振作民族之魂?怎么能不倍加重视加强全民族的爱国主义教育呢?

三、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内涵异常丰富,要选准基石,打好基础,坚持不懈地抓。

中央公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十分完备,在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教育重点、教育基地建设、社会气氛等八个方面,都作了详细的阐述。我认为它既有思想理论指导,又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这里,我谈谈学习后的一些想法。

第一,要选准“基石”。

什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石”呢?如果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看作建造一所大厦,那么历史教育就是它的“基石”。纵观我们炎黄子孙所以能够世世代代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守“有国才有家”的信条,自觉地“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民族危难关头,投身捍卫祖国的战斗,“杀身成仁,舍身取义”,造就出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英雄、爱国志士,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始终非常注重历史教育,让人们从小就了解祖国的历史,懂得维护国家团结统一、捍卫国家主权与独立的重要;让人们从小就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染和熏陶,使爱国的意识深入人心,树立爱国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以岳飞为例,可以说是全中国无人不晓他的精忠报国,与此同时,又无人不晓秦桧卖国的可悲可耻。正是无数的历史事实,无数的民族英雄的熏陶与濡染,培育出我国各族人民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培育出我国各族人民振兴中华的高度民族责任感。

我很赞同《光明日报》发表的周桂钿同志那篇《知国才能爱国》的文章的观点。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只有知之愈深,才能爱之弥坚。抓住历史这个“基石”,就可以使我们了解祖国的伟大与可爱。我们中华民族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历史进程中创造出无比璀璨的中华文化,造就出无数杰出的政治家、经济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和军事家,他们留下的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和著述,不仅在历史上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过巨大深远的影响,而且至今还闪耀着智慧之光。古老的《书经》中,周武王在《泰誓》里就提出“民之所缺,天必从之”的思想,强调要尊重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古老的《周易》和《老子》充满辩证思想,至今为世界许多国家研究、运用;远在公元前数百年的春秋时代,越国的计然就提出经营商业“财币欲其行如流水”、加快资金流转的理论,还指出物价是随着市场供求关系而变化的,“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陶朱公范蠡主张经商谋利要在分析研究市场变化、把握时机上下功夫,“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不要老是想到从顾客腰包里多掏钱。至于《孙子兵法》和我国古代其他许多兵家的著述,至今仍被许多国家的军事学院定为必读书,而且被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和市场竞争,显示出它们的无限生命力。在近代,我们落后了,但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我们自力更生制造出“两弹一箭”。我国在尖端科学、尖端医学等方面,有许多重大突破,居于国际领先地位。这些,充分说明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智慧的、富于创造力的民族,是足以自豪的。

我想,通过《纲要》提出的各种方式,把这些事实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地介绍给青少年,就会大大地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同时,也可以使他们从历代的爱国主义志士、杰出人物身上获得许多宝贵的民族传统美德,受到如何把握人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启迪。

我认为,这些教育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石”。“基石”坚固厚实了,爱国主义思想的大厦就能根据时代的需要,进一步规划、建造。

第二,要重视灌注“自强不息”、“团结战斗”的民族精神。

如果说向青少年讲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文明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石”,那么,让他们了解我们民族在数千年漫长发展历程中的另一个事实就是灌注“混凝土”。这就是要让青少年懂得,什么时候我们的国家、民族统一团结,什么时候我们在经济、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就大发展,社会就安定,人民就富足;反之,什么时候出现分裂、战乱,我们国家的发展就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人民就深受其苦。通过这样的具体事实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统一、团结、安定对我们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发扬自强不息、团结战斗的传统,担当起推动历史前进的重任。

历史是一面镜子,是最富于感染力和教育力的。我们要讲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曲折,更要突出地讲近百年来我国的屈辱史,讲现代中国的革命史,讲新中国的艰苦创业史,使青少年懂得,新中国来之不易,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来之不易,让他们知道我们国家有今天,多少先烈付出了鲜血与生命,亿万人民进行了多么艰巨的劳动。

过去,我们不注重讲杰出人物个人的历史,我认为是一个失误。我以为现在应当大讲杰出人物、英雄模范的奋斗史、贡献史。因为,这样的史料最真切、最实际也最感人,同时又包含着这些人物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转变与发展,它最富于感染力,也最容易引人效法,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什么“力量无穷”?就在于他形象具体,亲切感人,与我们生活贴近,易于引起人们思想感情的共鸣,由崇敬仰慕而学习效仿。因此,我主张结合近百年的屈辱史、奋斗史,讲孙中山、廖仲凯,讲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讲宋庆龄、张澜、沈钧儒、讲陈毅、刘伯承、贺龙、聂荣臻等元帅,讲钱学森、钱三强、华罗庚、李四光、邓稼先等科学家,讲王进喜、老孟泰、王崇伦等劳动模范,讲焦裕禄等好干部,讲这些为新中国的建立、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的故事。这样,既有助于激发青少年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又有利于在他们心目中树立起许多学习的榜样,启发他们正确对待人生,把热爱中华、振兴中华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三,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的教育。

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应当看到,我们许多青年的思想比较混乱。原因之一就是随着改革开放,国外各种思想理论流传进来,而我们这些年又不够重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因此,许多年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混乱的。在进行大量历史和现实教育的基础上,应加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教育,使他们懂得辩证地看待历史,科学地对待我们前进中的一些失误,把上述教育得来的一些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入一个高层次的认识阶段,以巩固教育效果。

我认为当前青少年认识上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一些失误的看法上。一是他们对社会主义缺乏理论上的正确了解;二是对社会主义出现的曲折与失误缺乏科学的认识,简单地归结为人的因素,忽视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本身是一个实践、认识过程;三是受西方思想理论的影响,对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曲折缺少历史的分析。因此,需要对青少年进行唯物史观的教育,帮助他们正确看待历史、理解历史,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坚定理想与信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成果得到升华。

也就是说,爱国主义教育应以历史教育为主线,从大量感性认识入手,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加固树牢,把爱我中华的热情,转化为振兴中华的自觉行动。我想,做到了这些,就实现了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要求,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全社会的主旋律”,也就把邓小平同志发出的“中国人要振作起来”的呼唤,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行动。

标签:;  ;  ;  ;  ;  

爱中国与振兴中国--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看法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