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代除夕诗的文化内涵论文_樊平

浅析唐代除夕诗的文化内涵论文_樊平

樊平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兰州 730100

摘要: 唐代除夕诗的创作丰富了节日的文化意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时光飞逝,年华流移的叹息;二是对美人迟暮、生命无常的恐惧;三是对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忧思。唐朝诗人对“除夕”佳节倾注了浓浓的感情,诗人以其强烈的生命意识去体会生命。对生命短暂的忧虑和对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体现了唐人积极、昂扬的生命激情和追求有所作为的生命态度。

关键词: 文化内涵 生命意识 时光之叹 报国无门

“除夕”是一个传统节日,唐代诗人的笔下也有不少除夕诗,《全唐诗》中收录120首。除夕诗有着内定的文化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时光飞逝,年华流移的叹息;二是对美人迟暮、生命无常的恐惧;三是对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忧思。具体分析如下:

一、时光飞逝、年华流转的叹息

节日是时光流逝的见证与提示。除夕佳节如期而至,美好的时光从不稍作停留,时间快速流逝的感觉分外清晰。诗人往往在佳节中感受到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的幸福,但这种幸福感是短暂的,新的一年来到不仅仅有对未来的憧憬,也往往会勾起诗人对旧年的留恋、转而变成伤感。正如张说在《钦州守岁》中写道:“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1]”除夕是新旧交接之际,光阴流转似乎触手可及,如此清晰的感受最易刺激诗人敏感的灵魂。又如刘禹锡的《岁月咏怀》:“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敏感地道出了对时光飞逝,年华流转的叹息。在除夕佳节抒发时光之叹的诗作颇多,在时光流逝中黯然神伤。如史青的《应诏赋得除夜》“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诗人在第一句便道出时间是岁末年初,一个“尽”字表达了对旧年逝去的留恋伤感,而一个“催”字则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新年步履匆匆的特点。时间的转换伴随着节令的更替,于是“寒”随着旧岁而去,新春伴着黎明而来。“暗”字更是表达了诗人喟叹年华易逝的感伤。

二、对美人迟暮,生命无常的恐惧

“除夕”不仅仅是辞旧迎新的节日也是添岁求寿的日子。“除夕”会提醒诗人年纪越来越大,衰老也将悄然而至,从而引起诗人的注意。诗人用特有的敏锐去洞悉生命的流程,惊觉于自己容貌的细微变化,于是便过于关注年龄。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对年龄增长方面的关注极具代表性,在他的除夕诗中能体会到诗人对美人迟暮的焦虑,生命无常的恐惧。如他的诗中有“火销灯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的无奈,有“三百六旬今夜尽,六十四年明日催”的焦虑;还有“七十期渐进,万缘心已忘[2]”的忧愁;处处流露着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执着。

然而,生命是相对短暂的,死亡是一种必然,生死问题也会在“除夕”这个喜庆的日子显得异常紧迫。在生命的长河里,面对生死更迭是十分无奈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顾况的《岁月作》“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悲叹。岁月无情将一个个故人带走,使诗人倍感沉重。悲怆凄惶之情与除夕节处处洋溢的喜庆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显苍凉。面对生死,诗人既有生命忧患的痛苦,也有精神超脱后的坦然。

三、对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忧思

除夕诗不仅仅是岁月流逝、生命无常之叹,更多是对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忧思。后者是对现实人生的不满,其凸显的是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崇高期待。“除夕”的时间意义更容易激起诗人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关注,对建功立业的渴求也表现得更加突出。据《云仙杂记》记载裴度常除夕夜的“叹志”,有对仕途不顺的哀叹,但更多的则是对政局、国家的忧心,是对自己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又如高蟾的《途中除夜》抒写了诗人在羁旅漂泊中逢除夕时的万千愁苦在新旧岁交接之际,诗人期盼新的一年中能够得到旧友汲引,步入仕途以实现平生抱负。诗中洋溢着作者在失意中不颓废,于困境中仍抱有希望的积极有为的生命意识。周弘亮的《故乡除夜》一诗则通过对比的手法抒发自己对仕途的苦苦追求:“三百六十日云终,故乡还与异乡同。非唯律变情堪恨,抑亦才疏命未通”除夕佳节,家家户户团圆祝福,到处都洋溢着欢乐与幸福。然而,胸怀天下的诗人一心想着如何报效祖国,怎能安心去欢度除夕节。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并且自己已不再年轻;三番五次地碰壁,却丝毫不灰心,但是心中难免忧郁,只能以自己才疏学浅去安慰自己,从而激励自己奋进。具有同样心理的人很多,但不得不提诗圣杜甫。杜甫的《杜位宅守岁》中写道:“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3]”也表达了时光流逝,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忧思。“四十明朝过”是杜甫对年龄的关注,透露出诗人对时光的留恋,同时也折射出灵魂深处的生命意识,那么清醒,那么深刻。“烂醉是生涯”更是让人心生怜惜,此时的诗人内心是多么痛苦呀,报国无门,屡屡受挫的忧愁没有一个人懂,只有借酒浇愁,可是只会更加愁苦。这种故作旷达的表演也遮盖不了心中的伤。这种深入骨髓的儒家忧患意识是不可磨灭的,他时时刻刻都装着天下,忧国忧民。在现实社会得不到器重的苦闷只能寄托在诗歌中。唐朝诗人对“除夕”佳节倾注了浓浓的感情,诗人以其强烈的生命意识去体会生命。对生命短暂的忧虑和对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体现了唐人积极、昂扬的生命激情和追求有所作为的生命态度[4]。

综上所述,唐代除夕诗的创作丰富了节日的文化意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时光飞逝,年华流移的叹息;二是对美人迟暮、生命无常的恐惧;三是对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忧思。除夕诗的文化内涵不断地得到丰富,为传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清]彭定求等编. 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

[2][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唐]杜甫著.[清]仇占鳌注.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1068

[4]杨晓霭,林文娟.论唐代除夕诗中的生命意识[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06):99-10

论文作者:樊平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  ;  ;  ;  ;  ;  ;  ;  

浅析唐代除夕诗的文化内涵论文_樊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