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_市场经济论文

21世纪初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_市场经济论文

21世纪初叶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基本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叶论文,教育改革论文,趋势论文,世纪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7469(2000)04—0054—05

一、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市场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模式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一般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要经过由低级到高级的三种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市场经济——直接社会化经济。在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社会活动,一切社会关系,都以物物交换关系即市场经济关系为外现,高等教育也不例外。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作为复杂劳动力和科技知识产品的生产基地,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经济规律和法则的支配,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市场经济的某些特征。但是,由于现代市场经济并不是一种纯粹状态下的市场经济,而是一种国家干预下的经济形式,又由于政治体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诸方面的差异性,就形成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关系的多种不同的模式。

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市场经济体现为以私有制为基础、国家进行干预的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形式。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模式,因国家干预力度的大小和市场调节力量强弱不同,被折射成多种形态。例如,美国和法国就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极端。

在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中,市场经济的发展走的是另一条道路。20世纪上半叶,一部分国家跨越马克思所预见的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阶段。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应当致力于发展市场经济,使它逐渐地发育、发展、成熟起来,最后才能达到直接社会化经济(即产品经济)阶段。从历史上看,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已有三四百年的实践,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各国的实践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以致于各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关系模式也是不同的。

(二)市场经济国家高等教育体制的类型

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体制模式

高等教育体制指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包括高等教育范畴各领域的组织管理形式、管理权限划分、管理机构设置、决策及控制和调节方式、国家和市场与高等教育的关系,中央、地方、社区与高等学校的关系等等。

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高等教育体制,有下列三种模式:

(1)集中型的高等教育体制

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一些国家大体上属于这种模式。在法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是法国政府的国民教育部,它有权制订高等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审批各级人事任免,审批高等院校的专业文凭授予权,决定招生专业及人数,分配教育经费等等。高等教育是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机构的构大多数(90%以上)经费由国家负担,国民教育部统一管理全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高等教育的领导系统是:国民教育部——学区——大学。全国分为26个学区,学区总长由国民教育部长推荐,总统任命,他代表部长管理学区内所有大中小学的工作。

(2)分散型的高等教育体制

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联邦制国家属于这种模式。在美国,联邦宪法上就找不到中央政府在高等教育方面的职能和权利的规定。美国没有国立大学,只有州立大学和私立的大学。高等教育的决策权和管理权、高等教育资源分配权都归各州政府。联邦政府教育部只是一般性的指导、咨询部门,对高等院校没有约束力。联邦政府关于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要通过各州政府下达给州立大学,而对私立大学只能在州政府的指导下,由学校的董事会去执行。在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管理和决策权力呈分散状态,整个高等教育活动没有国家的统一计划管理,都是由市场来调节的,大学本身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复合型的高等教育体制

介于集中型和分散型之间的可称之为复合型高等教育体制,其特征就是,高等教育的决策与管理权力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学校的举办者所共有;国家干预力量与市场调节力量并存;而在政府与高等学校之间又存在着一种中介组织,它充当着二者之间的协调者的角色,既协调国家计划与市场需要的关系,又协调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复合型高等教育体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各个国家往往都有自己的特色,日本、德国和英国就是这样的情况。

在日本,高等教育体制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在中央,以国会和文部省为主体,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高等教育决策与管理层,它通过制订方针政策、教育计划、学校基准,以及人事任免、财务审批等工作,实现对高等教育的总体领导。在经费方面学校经费由办学者负担,即国立大学主要由国家投资,公立大学主要由地方政府投资,私立大学主要由大学自筹经费(大部分由学生缴费)解决。其中,国家投资占41%,地方投资占6%,学校自筹占19 %, 学生交费占34 %(此系1986年的统计)。

在德国,高等教育体制虽然也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但是,联邦政府的教育—科学部只负责制定总体教育规划和教育计划,而其中间层级——州政府却拥有高等教育决策与管理的最大权力。在这方面,德国与美国是相似的,然而在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上,两国的差别又颇为明显。德国的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据1985年统计,联邦政府投资约占10%,地方政府投资则高达90%;而美国的高等教育经费状况是,联邦政府投资占13%,地方政府投资占33%,学校自筹占32%,学生交费占22%。

在英国,高等教育体制的特点是,在国家控制与高校自主之间有一个强有力的中间层级——由大学拨款委员会、学位授予委员会、考试委员会等机构组成。这个层级具有双重性质和功能,一方面它体现着国家的高等教育职能,另一方面它又是大学自治权利的维护者,它协调着国家干预与大学自治之间的关系,协调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表现在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上,国家投资占43%,地方政府投资占57%。

(三)市场经济国家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类型

1.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指的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体制的具体实现形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就是国家和政府、高等学校与社会市场的组织性质、职责功能、相互关系及其调节方式。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不论其高等教育体制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高等学校都是自治的社会团体,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就是说,一方面高等学校能以独立经营的法人组织身份参加相关的市场活动,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又能代表某一利益集团而抵消另一利益集团的干预作用,这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条规律。

基于这一规律,我们可以看到,就国家和政府与高等学校的关系而言,国家是垄断资本的总代表,而高等学校由于办学者的社会地位不同,它们所代表的则是不同利益集团。当二者利益一致时,国家控制的力度就大,如日本、法国和国立大学;当二者利益不一致时,国家控制的力度就小些,如日本、美国的私立大学。通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高等教育的一般运行机制:在高等学校自治基础上的、以市场供求调节为主的、以国家干预为辅的运行机制。

2.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是在一定的高等教育体制下体现出来的,而高等教育体制又总是依赖于一定的运行机制而得以实现的。由于各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有别,其高等教育运动机制在共性之外,又表现出不同的均衡方式。

(1)集中型高等教育体制的实现, 要借助于较强的国家和政府调节力量的运行机制。例如,在法国,高等教育涉及的所有方面,都要受到国家政策、法规、财政的调控。首先,高等教育发展计划被列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年计划当中;其次,中央政府拥有较大的管理高等教育职权,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改革目标、经费预算、职称评定、招生考试、专业设置、科研计划、教师聘任等等,都由中央政府决定。但是,国家和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调控只是宏观的,有些方面则由市场调节来控制。比如,高校毕业生的分配,完全是由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来决定的。

(2)分散型高等教育体制的实现, 要依赖于市场调解为主的运行机制。在美国,市场竞争机制影响到高等教育大系统的每个子系统和每一个环节。国家没有统一的高等教育发展计划,即使是教育经费也不能由国家直接分配给大学。可以说,美国高等教育事业上的运行,基本上是建立在高等学校自身利益和社会市场需求之上的。

(3)复合型高等教育体制的实现, 靠的是国家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在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政府都拥有高等教育立法、资助、审核、指导、咨询等权利;而同时,高等学校也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国家对它们的内部事务很少进行干预。

(四)市场经济国家高等教育体制及运行机制的发展趋势

1.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将明显加大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高等教育在国家间经济、政治、科技、军事、文化等竞争中的地位的日益加强,以及分散型高等教育体制的弊病(如办学方向的分歧、经费来原的不稳定性、教育教学改革的无序性等)的明显暴露,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宏观调控必将成为一个大趋势。

正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80年的高等教育政策》中指出的那样,尽管各国高等教育体制在中央化和政治化的程度上大相径庭,但中央政府协调的趋势普遍加强,即使在那些高等学校自主性极强的国家(如美国),也是如此。这一结论最有力的根据就是,美国建国200多年也未设立过中央教育行政机构,而在1979 年却成立了一个独立的中央教育机构——联邦政府教育部。教育部的职权,包括制定全国统一的教育法规,管理和分配为数不多的联邦政府给予高等教育的补助经费。

在英国,政府颁布了一项法令《1988年教育改革法》,其目的就是要加强中央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职能。根据这项法令,1989年成立了一个“大学基金委员会”取代了原来的“大学拨款委员会”,加强了对大学的控制。这项法令还规定,过去由地方政府管辖的高等院校与地方脱钩,改由“公共部分高等教育咨询委员会”管辖,其经费由“多科技术学院和学院基金委员会”管理。这样,英国政府就通过这些委员会实现了对整个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

2.高等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市场调节性将明显增强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必然带有明显的市场特征。特别是,近年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不景气,促使高等教育本身所固有的市场性质明显地表现出来。

在英国,80年代末开始进行高等教育改革,一方面加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市场机制以增加高等教育的活力。其改革措施,一是取消对高等院校的一揽子经费包干办法,代之以政府通过大学基金委员会进行有条件的拨款;二是取消学额统一分配制度,学校和学生可以双向选择,学校间可以展开竞争;三是变奖学金为贷学金制度;四是减少政府教育预算,迫使高等院校转向市场寻找出路。

在日本,1984年临时教育审议会指出,面向21世纪的日本教育政策的基本原则,其中一条就是要“自由化”,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高等教育,调动社会各界的办学积极性。这一原则体现了日本高等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即“私营化”趋势,使私立高等院校达到了高校总数的84.4%。私立学校的办学自主性比国立和公立的都要高得多。

在美国,80年代以后,联邦政府给予教育的拨款逐年减少,迫使高等教育从对国家政府的依赖更多地转向市场,扩大了市场对高等教育活动的介入和参与。大学和企业联合创办了“美国高校大学—企业关系委员会”,使两者的关系逐渐地密切起来。工商企业界纷纷到大学里兴办企业;企业的管理者和技术专家纷纷进入到大学的课堂和实验室,甚至进入董事会;大学积极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乃至为他们开设学位课程,授予高级学位;大学积极进行与企业的生产及管理过程密切相关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广泛开展联合攻关、技术转让和知识咨询服务,等等。

在法国,1984年颁布的《高教指导法案》把高等教育更广泛地向企业界开放视为一条重要的原则,提倡企业和科技界的代表参加大学的管理工作,协助大学制订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1984年成立的“教育—企业工作组”和1986年成立的“教育—经济高级基金会,在促进大学与企业界和科技界的合作方面,起了很大作用。1984年,政府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大学的行政委员会中,企业界和科技界的代表要占30%~40%,大学的科学委员会中,校外的专家学者要占10~30%。

上述两方面趋势,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而实质上却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的矛盾与统一;高校自主办学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调节的矛盾与统一)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直接反映。

二、高等教育必须同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

(一)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高等教育不仅具有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教育功能,还具有不断创造新知识、新技术的科学研究功能,同时还具有为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和科技成果的服务功能。人们对高等教育在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刻。美国学者罗多万·里基塔说过:可以断言,世界列强,过去是拥有自然财富的国家,后来是拥有巨大工业潜力的国家,而对于未来世界,具有先进的科学、教育和文化体制的国家才是最强者。21世纪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日新月异,经济发展将是突飞猛进的,这必将促进教育的加速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科技——经济,这三者将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过去人们说的,“今天的高等教育=明天的科学技术=后天的经济发展”这一公式已经过时了。在未来的社会,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和发展将成为一个三维结构和一体化的进程。

对21世纪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为我们探索新世纪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高等教育向科学研究输送人才,科学研究向高等教育提供新知识新技术;高等教育向企业生产输送劳动力,企业生产向高等教育提出人才需求,提供资金;科学技术向企业生产提供科技成果,企业生产向科学技术提出课题,提供资金和设备。形成一个完善的结合。

(二)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历史发展到20世纪后半叶,由于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中不断涌现出大量的新技术、新问题,这对高等教育来说,是一种严重的挑战。高等学校如果不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经济界、企业界急需的是既懂得高深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毕业生,它们急需的是能够解决经济活动和生产活动中所遇到的难题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把高等教育与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密切地结合起来,才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才能够实现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即社会服务功能。

(三)现代科学技术是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中介

20世纪以来发生的电子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革命正在席卷整个世界,它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尤为突出。在这个受到“第三次浪潮”和“第四次产业革命”冲击的新时代里,在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三者结合的关系中,现代科学技术处于关键的地位,也就是说,它是高等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结合点和中介物。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有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完美结合。

综观国外所有的以大学为依托建立起来的高科技开发区,都是以高新精尖科学技术为中介而实行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在美国,以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为中心创建起来的“128 公路高科技开发区”已经成为仅次于“硅谷”的美国第二大科学公园。仅该学院就先后“孵化”出300家高科技公司,该学院以这些公司为中介组织, 将本校的高新科学技术辐射到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在日本,著名的筑波大学科学城早在1986年就建成了当时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周长为3000米,冲突能量为600亿电子伏特)。该大学的等离子研究中心、 粒子线医学研究中心、国立防震科学技术中心、金属材料技术研究所、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科研机构都已成为全国领先的高科技研究基地。筑波大学就是以这样的高精尖科学技术为中介,实现了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教育功能、研究功能和为社会服务功能的。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必然趋势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没有开放的社会,就不可能有开放的高等教育。而社会的开放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水平,没有社会化大生产,就不会有社会的开放。正如马克思所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成为不可能”。

目前,人类社会正出现一种世界性的生产、经济、科技和文化方式,人们正以全球发展的战略观点来取代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对高等教育来说,应以培养具有国际观念和全球意识的新型人才为己任。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知识偏狭、目光短浅,他们将不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方面把握世界的脉搏,难以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日本为例,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日本主要抓四个方面:一是国际的学术交流及专家学者互访,二是国家间留学生的交流,三是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际知识及外国语教育,四是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近代高等教育史表明,其发展过程,始终具有国际化的特征。18世纪80年代,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使发生于英国的第一次产业革命达到了高潮,英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技术的中心。世界各国纷纷往英国派遣留学生学习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经验,并仿效英国回国创办高等院校。英国一方面向各国传播已有的经验和成果,另一方面又创办了英国皇家学会吸引各国科学家到英国进行科学研究和到大学任教。美国独立以后,联邦政府以“实用”的教育思想改造高等教育,强调高等教育的应用性、生产性及普及性,促进了以内燃机和电力利用为标志的第二次产业革命高潮。此后,美国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经济和技术的中心,世界各国又纷纷派遣大批留学生前来留学。与此同时,美国也借机网罗世界各国科学家到大学任教或进行科技开发活动。二次大战以后,美国引进了外国科技人才30余万,其中包括过去为希特勒服务的V—2火箭专家冯·布劳恩,是他为美国设计和制造了“阿波罗”载人登月火箭。因此,我们可以说,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称霸世界。

从以上历史事实来看,各国高等教育的起步与发展过程,都是一个国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体现了在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中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在高等教育的办学思想、管理体制、人才培养、科技发展诸多方面的互相借鉴、互相渗透、部分同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是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了保持与生产力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而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的过程。

〔收稿日期〕1999—11—16

标签:;  ;  ;  ;  ;  ;  ;  ;  ;  ;  ;  ;  ;  ;  

21世纪初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