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和预防措施论文_方光美

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和预防措施论文_方光美

(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人民医院 616250)

他汀类药物,种类繁多,且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疗效得到肯定,但是,临床使用中,可能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影响疗效,对此,我们应该分析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并且采取可行的措施进行预防干预,减少用药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及常见类型

1,作用原理。他汀类药物,就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竞争性抑制细胞中胆固醇合成早期过程中限速酶活性,减少合成胆固醇,上调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蛋白(LDL)受体表达,促进血液中LDL胆固醇转移至肝脏并代谢清除,降低血脂。同时,他汀类药物对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也有抑制作用。故此,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机体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且可降低三酰甘油(TG)以及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除此之外,他汀类药物还可发挥抗炎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

2,常见类型。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以及西立伐他汀等。

他汀类药物所致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及特点?

(一)肝毒性

他汀类药物以肝脏为主要作用部位,大多数他汀类药物由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对于他汀类药物的肝毒性,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胆红素升高为显著特征,且常伴有疲乏无力、巩膜与皮肤黄染等症状,发生率约为0.5%-2.0%,1%病人转氨酶会比正常值高出3倍左右,一般在用药后3个月内发生,具有剂量依赖性特点,降低用药剂量或者是停药后,便可恢复到用药前的水平,再次增加用药剂量或者是换用另外一种他汀类药物治疗,转氨酶一般不会再升高,原因在于药物所致脂代谢异常并非药物本身引起的。他汀类药物治疗中,若是仅仅表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并不能说明具有肝毒性。有专家认为,氨基转移酶升高,且伴有黄疸、肝大、直接胆红素升高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时,才能考虑是肝毒性。一般情况下,胆汁淤积与活动性肝病将作为他汀类药物的禁忌症,失代偿性肝硬化或者是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他汀类药物的禁忌症,而慢性肝病或者是代偿性肝硬化并不是此类药物的禁忌症,且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也可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

(二)肌毒性

他汀类药物用药8-25周后,可能表现出肌肉损害症状,以肌触痛、肌肉疼痛、肌痉挛、无力以及肌病等为显著表现,大多数病人的血清肌酸激酶升高,若是未及时停药,可能演变为横纹肌溶解症,就是说肌酸激酶比正常值上限高出100倍左右,且血清肌酐明显升高,伴有明显地肌肉组织损害,可见肌红蛋白尿,甚至表现出肾衰竭,严重时,可因尿毒症或者心律失常而致死。西立伐他汀出现横纹肌溶剂的概率较高,相比而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以及辛伐他汀很少出现,资料表明,肌病发生率约0.1%。单一他汀类药物,随着用药剂量增加,肌毒性发生率随着升高,联合用药是导致肌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以下情况病人发生肌病及横纹肌溶解的几率较高:(1)高龄患者(特别是年龄超过80岁的女性)、低体质量以及虚弱者;(2)肝功能损害者;(3)肾功能损害者,特别是糖尿病肾病;(4)联合应用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吉非罗齐)或者是烟酸;(5)联合应用细胞色素3A4抑制药或者底物(如红霉素、胺碘酮、克拉霉素、环孢素、抗凝药物华法林);(6)酗酒或者大量饮用西柚汁者;(7)外壳手术以及并发休克、严重感染、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

(三)神经系统症状

他汀类药物,将以动脉硬化为基础的脑血栓形成作为一个适应症,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生几率,但是,关于在出血性脑卒中方面的作用,仍存在争议。2006年8月一项研究中显示,他汀类药物会增加出血性卒中发生率。关于他汀类药物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常见的表现有记忆丧失、精神抑郁、周围神经炎、感觉异常、四肢麻木等,另外,也有部分病人表现出味觉改变、失眠、抑郁、头晕、眩晕、焦虑、震颤以及眼外展运动受损等不良反应。

(四)其他不良反应

除了上述不良反应之外,他汀类药物还可能引起关节疼痛、肘膝关节痛、阳痿、脱发、全身水肿、高胆固醇血症等不良反应,也有少数病人可能表现出不宁退综合征、胸膜炎、狼疮样综合征、视觉障碍、急性胰腺炎以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不良症状。

掌握以下几点,积极预防他汀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

1,严格遵守《临床药物使用手册》以及药品说评书,规范使用他汀类药物,同时,准确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尽量避免经验性用药。

2,临床医师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应该密切监测用药反应,检查有无出现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应该立即停止用药,通过辅酶Q10予以干预处理。

3,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者,建议用药6-8周内,复查1次血脂水平,根据血脂变化,调节用药剂量。

4,他汀类药物避免或者谨慎联合应用环孢素A、贝特类药物、红霉素、抗真菌药物以及左旋甲状腺素和异烟酸等。

5,用药期间,将小孩与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作为重点观察对象,加强用药监护,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他汀类药物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活动性肝病或原因不明的转氨酶持续升高者,禁止使用;(2)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若是ALT或者是AST持续升高,且超过正常值的上限3倍多,建议减少用药剂量,或者是停止用药;(3)孕妇以及哺乳期女性禁用;(4)用药过程中,若是出现肌痛、乏力或者是难以解释的疲劳,建议及时停药,并且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诊断,对症处理;(5)他汀类药物不宜和心血管类药物联合应用,如地高辛、吉非罗齐维拉帕米、氯吡格雷、华法林、胺碘酮等,若是必须联合应用,应该认真听取医生的建议,减少他汀类药物的用量,且密切监测用药不良反应;(6)高龄病人,治疗中,遵循个体化防治原则,密切监测肝酶以及肌酸激酶,慎重调整用药剂量。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虽然是临床常用药,且疗效值得肯定,但是,实践应用中,仍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因此,应用过程中,硬外熟练掌握其适应症及禁忌症,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合理用药,控制用药剂量,采取合适的给药方式,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确保临床疗效。

论文作者:方光美

论文发表刊物:《生活与健康》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  ;  ;  ;  ;  ;  ;  ;  

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和预防措施论文_方光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