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十大因素_地区经济发展论文

当前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十大因素_地区经济发展论文

当前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十个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部地区论文,经济发展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西部地区经济规模小,总体经济实力弱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规模是其总体经济实力的集中表现,是决定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规模、经济实力同东、中部相比十分落后,这是制约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表1是1998年全国各地区经济规模、人均GDP情况。1998年全国实现GDP(国内生产总值,下同)82780.3亿元,其中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1552亿元,仅占全国GDP的14.0%,而东、中部地区1998年分别实现GDP48115亿元和23114亿元,分别占全国的58.1%和27.9%, 东部地区GDP的规模为西部的4.2倍,中部地区GDP的规模是西部的2.0倍。1998年,在全国各省市经济规模的排序中,规模最小的前10个省份西部地区占了7个, 西部地区经济规模最大的四川省的经济规模也仅为全国经济规模最大排序的第10位。比较可知,西部地区的经济规模明显小于东、中部地区,因此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落后于东、中部地区。

人均GDP是反映地区富裕程度和经济实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1998年,西部地区人均GDP4051.9元,中部地区为5249.2元, 而东部地区人均GDP高达9482.8元,东部地区人均GDP比西部多5431.1元,是西部地区人均GDP的2.34倍;中部地区人均GDP比西部多1197.3元,是西部地区人均GDP的1.3倍。1998年,西部地区人均GDP超过5千元的省份只有新疆一个,其人均GDP为6392元,也仅位居全国人均GDP最高排序的第11位,其余的西部省份人均GDP均小于5000元,全国人均GDP最低的西部的贵州省只有2301.5元,而全国人均GDP最多的东部的上海市为25192.7元,是贵州省的10.9倍。东部还有7个省份的人均GDP超过了1万元。比较可知, 西部地区不仅GDP总规模落后于东部、中部地区,其人均GDP也明显落后于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及富裕程度均无法与东部相比,也明显不如中部地区。

表1 1998年各地区GDP及人均GDP情况

地区 年底总人口(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比重(%) 人均GDP(元)

全国

123282

82780.3 100.0 6714.5

东部计 5073948114.5 58.1 9482.8

中部计 4403323113.7 27.9 5249.2

西部计 2851011552.1 14.0 4051.9

二、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不合理

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其主要特点是构成GDP的第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合理。从现实来看, 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明显落后于东、中部地区,见表2。

表2 1998年各地区经济结构分布情况

地区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工业比重

(亿元) (%) (亿元) (%)(亿元)(%)

全国 14868.9 18.038588.6 46.6

33358.2 40.3

东部计 6777.8 14.123245.3 48.3

20284.3 42.2

中部计 5279.5 22.810493.4 45.49142.3 39.6

西部计 2811.6 24.3 4849.9 42.03931.6 34.0

地区第三产业比重

(亿元) (%)

全国

29323 35.4

东部计 18091 37.6

中部计 7341 31.8

西部计 3891 33.7

首先,传统的农业产业在西部地区的经济构成中所占的比重较高。1998年,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4.3%, 比中部地区22.8%的比重高1.5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14.1%的比重高11.2 个百分点。与此相对应,西部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东、中部地区。1998年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2%, 比中部地区45.4%的比重低3.4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48.3%的比重低6.1个百分点,可以说第二产业的落后是西部地区经济实力不强的关键问题。西部与中、东部在产值上的差距,也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上:1998年,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只有4849.9亿元,同年中、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0493.4亿元和24245.3亿元,中部和东部第二产业增加值分别为西部的2.16倍和4.79倍。

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第三产业也明显落后。1998年,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891亿元,占其GDP的比重为33.7%; 而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8091亿元,占其GDP的比重为37.6%。从绝对值上看,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只为东部地区的21.5%;从相对量上看,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其GDP的比重比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占其GDP的比重低3.9个百分点。

从东、中、西三个地区经济结构的比较可知,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结构差距主要在第二产业,即西部地区的第二产业明显落后于中部地区;而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均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西部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明显低于东、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教育基础弱、培养人才的环境较差,导致人才的相对短缺和人口文化素质的落后,因此影响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现代经济的发展速度决定于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于科技的发达与否,科技的发达又决定于人才和人口总体素质的高低。西部地区人口素质存在如下几个不足:

一是受过中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大大低于中、东部地区。1998年,全国6岁以上人口中受到过中、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为10.67%和2.7%,其中东部地区受到过中、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为11.63%和3.28%, 明显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中部地区受过中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为10.89%和2.6%,接近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西部地区受过中、 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为8.58%和2.19%,比东部地区分别少3.05个和1.09个百分点,比中部地区分别少2.31个和0.41个百分点(见表3)。

二是西部地区文盲、半文盲人口比例高。1998年在全国15岁以上人口的抽样调查中,东部地区的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抽样人口总数的14.9%,中部为13.7%,而西部高达20.7%,分别比中、东部高7个和5.8个百分点(见表4)。

表3 各地区6岁以上人口受中高等教育程度情况(抽样调查) 单位:人

地区6岁及6岁以上受高中受高中教育受大专以上

人口合计 教育人口人口比重% 教育人口

全国

1150370122741 10.67 32114

东部小计476370 55405 11.63 15644

中部小计412347 44885 10.89 10733

西部小计261653 22454

8.58

5739

地区 受大专以上教

育人口比重%

全国

2.79

东部小计

3.28

中部小计

2.60

西部小计

2.19

表4 各地区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 半文盲人口分布情况(抽样调查)

地区

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人) 文盲、半文盲人口(人) 比重(%)

全国 941147 14852215.78

东部小计 393429

5866714.90

中部小计 334281

4568913.66

西部小计 213438

4416420.69

三是西部地区每年新增加的高素质人才数量明显少于东、中部地区。1998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829833人,其中东部地区有416165人,占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的50.2%,占东部地区人口总数的0.08%;中部地区高校毕业生数为263907人,占全国高校毕业生数的31.8%,占当地人口总数的0.06%;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数为149761人,占全国高校毕业生数的18.0%,占当地人口总数的0.05%(见表5)。 在新增加的高素质的大学毕业人才数量中,东部地区是西部的2.78倍,中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1.76倍。无论是新增人才的总量,还是新增人才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西部地区均明显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如果考虑到因各地区对人才吸引力的不同导致西部人才向东部流动因素的话,西部地区新增人才的落后程度则更大。

四是西部地区的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力量远远落后于东中部地区。1998年,全国高等学校新招生数和在校学生数分别为1083629人和3408764人,其中东部地区高校新招生数为547434人,占全国的50.5%,高校在校生数为1721864人,占全国的50.5%;中部地区高校新招生数为344670人,占全国的31.8%,高校在校生数为1073826人,占全国的31.5%;而西部地区高校新招生数仅为191523人,占全国的17.7%,比东、中部分别低32.8个和14.1个百分点,西部高校在校生数为61.3076人, 占全国的18.0%,分别比东、中部低32.5个和13.5个百分点。从绝对数量上看,东部地区的高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是西部的2.86倍和2.80倍,中部地区的高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是西部的1.8倍和1.75倍。

表5 各地区高校毕业生、在校生及新招生分布情况

地区 年底高校毕业高校毕业高校高校招生

总人口

生数(人)占全中比

招生数

数占全国

(万人)重(%) (人)比重(%)

东部小计

50739 416165

0.08 5474340.11

中部小计

44033 263907

0.06 3446700.08

西部小计

28510 149761

0.05 1915230.07

全国

124810829833

0.07 1083627

0.09

地区 高校在校高校在校

学生数 生占全国

(人)

比重(%)

东部小计

1721864 0.34

中部小计

1073826 0.24

西部小计613074 0.22

全国

3408764 0.27

上述分析表明,西部地区无论是人口的平均文化水平还是人才培养的能力、后继人才的储备等方面,均明显落后于东、中部地区,这将制约西部地区今后的长期发展。

四、西部地区科技开发及应用能力落后,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动力不足

从事科技研究与发明的科技人员少、科技成果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落后于中、东部地区,这是西部地区科技开发及应用能力低下的突出表现。表6是1998 年全国各地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政府部门研究人员的分布情况。1998年,东部地区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7903388人,占东部地区人口总数的1.56%, 占全国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7.8%;中部地区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5889180人,占东部地区人口总数的1.34%, 占全国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8.2 %; 西部地区国有企事业专业技术人员有3645667人,占西部人口总数的1.28%, 占全国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7.4%。从绝对数量上看,东、中部地区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数分别为西部地区的2.17倍和1.62倍;从比例上看,西部地区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分别比东、中部地区低0.28个和0.06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占全国的比例分别比东、中部低20.4个和10.8个百分点。无论是绝对值还是比例,西部地区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均无法与东、中部相比。就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是我国科技开发应用的主力队伍。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进而决定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的竞争力及其发展能力。西部地区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实力的落后,决定着西部地区在同东、中部地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其经济发展落后于东、中部地区。

表6 各地区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政府部门研究人员分布情况

地区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比重政府部门研究比重

技术人员数(人)

(%) 人员数(人) (%)

东部小计 790338845.3

493819

52.8

中部小计 588918033.8

216863

23.2

西部小计 364566720.9

224477

24.0

全国 17438235

100935159

100

从政府部门的研究人员的地区分布上,也可以得到西部地区科研力量相对落后的结论。1998年,西部地区政府部门研究人员总数为224477人,比东部地区政府部门研究人员总数493819人少54.5%,西部地区政府部门研究人员占全国政府部门研究人员总数的比重为24%,比东部地区52.8%的比重少28.8个百分点,西部的政府部门研究的人员在数量上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政府部门的研究力量的不足,必将影响到地区的科技水平、政府的决策能力及管理水平,进而影响到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三项专利的数量是科技成果研究开发与应用的综合表现,它反映了各地区的综合科技开发能力,它是标志各地区科技成果研究开发能力的重要指标。1998年,全国三种专利申请受理量及批准量分别为87591 项和54994项,见表7。其中东部地区三种专利申请量为59314项, 三种专利批准量为38929项,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7.7%和70.8%; 中部地区三种专利受理量为18270项,三种专利批准量为10124项, 分别占全国的20.6%和18.4%;而西部地区1998年三种专利申请量为10007项,三种专利批准量5941项,分别占全国的11.4%和10.8%。从相对量上看,西部地区三种专利受理量占全国的比重比中部地区低9.2个百分点, 比东部地区低52.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三项专利批准量占全国的比重比中部地区低7.6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低60个百分点;从绝对数量上看, 东、 中部地区三种专利申请量分别是西部的5.93倍和1.83倍,东、中部地区三种专利,批准量分别是西部地区的6.55倍和1.7倍。比较可知, 西部地区的科技研究成果明显小于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则更大,说明西部地区的科技综合开发及应用能力远过落后于东、中部地区,这是西部地区经济不够活跃,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7 1998年各地区三种专利申请受理和批准量单位:项

地区三种专利申请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受理量合计

东部计 59314 7514 28542

23258

中部计 18270 3308 114963466

西部计 10007 1838 56262543

全国8759112660 45664 29267

地区三种专利批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准量合计

东部计 38929

978 18392

19559

中部计 10124

359

73882377

西部计

5941

237

37781926

全国54994 1574 29558

23862

五、西部地区对国外市场的开拓和利用国外资源的能力弱

利用国外市场及国外资源为本地区的经济服务,这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初期加速其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我国的西部地区由于未能象东部那样广泛而有效的利用国外市场和国外资源,因而限制了其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表8为东、中、西部地区1998 年进出口情况(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统计)。1998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为99.1亿美元,仅占全国的3.1%,同期中部地区进出口总额为156亿美元,占全国的4.8%,而东部地区1998年进出口总额为2984.2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高达92.1%。从总量上看,中部地区进出口总额是西部的1.57倍,东部地区进出口总额是西部的30.1倍。1998年东部地区有9 个省份一个省的进出口总额比西部全地区进出口的总量还要大,其中广东省一个省的进出口额是西部全地区进出口额的13.1倍。

表8 1998年各地区外贸进出口情况(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统计) 单位:万美元、%

地区

各地区

各地区进

各地区

各地区

各地区

各地区

进出口

出口比重出口

出口比重

进口 进口比重

东部计

29841713 92.1316816734

91.52 13024979

92.93

中部计

15598994.82 975511 5.31

584388 4.17

西部计9907293.06 583466 3.18

407263 2.91

全国 32392341 100.0018375711 100.00 14016630 100.00

1998年,西部地区出口只有58.3 亿美元, 仅为东部地区出口总额1681.7亿美元的3.5%,为中部地区出口总额97.6亿美元的59.8%;1998年西部地区进口40.7亿美元,仅为东部地区进口总额的3.1%,为中部地区进口总额的69.7%。西部地区无论从出口来看还是从进口来看,都明显落后于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则更大。这说明西部地区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过低,利用国际市场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太弱。显落后于中、东部地区。

六、西部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弱,缺少吸引外资的竞争力,因此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规模远远落后于中、东部地区

我们知道,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中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工业产值及外贸进出口的贡献尤为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利用外资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增加了国家税收和外汇收入、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加快了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融合、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还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利用外资在中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但西部地区由于吸引外资的竞争力弱,因此外资企业的规模较小,难以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这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看,1998年全国各省份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450.8亿元,见表9,其中西部地区10个省份共吸引外商投资13.7亿元,仅占全国各地区吸引外资总额的3.03%,而同期中部地区9 个省份共吸引外资44.2亿元,占全国各地区吸引外资总额的9.89%,东部地区12个省份吸引外资394.9亿元,占全国各地区吸引外资总额的87.2%。 从比例上看,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占全国的比例比中部地区少6.8个百分点, 比东部地区少84.2个百分点;从总额上看,中部地区吸引的外资为西部的3.22倍,东部地区吸引的外资为西部的28.75倍。1998 年东部地区有9个省份仅本省所吸引外资的数额就超过西部地区10 个省份吸引外资的总额,这说明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能力十分低下。

截止到1998年底,我国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年末登记的外方注册资本为3137.1亿美元,其中东部地区外资注册资本2653.5亿美元,占全国的84.58%,中部地区外资注册资本278.9亿美元,占全国的8.89%,而西部地区外资注册资本仅有131.4亿美元,只占全国的4.19%。 东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中外资注册资本为西部的20.2倍,中部地区为西部的2.12倍。比较可知,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方注册资本绝大多数都集中在东部地区。这说明在已经形成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绝大多数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经济因缺少外商投资企业的促进作用而缺乏活力。

表9 1998年各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情况

外商直接 比重 外商投资企 比重 外商投资企 比重

投资(%)

业投资总额 (%)

业注册资本 (%)

(万美元)(万美元)

(万美元)

地区合计 4528389 100.00 77422942 100.00 46728674 100.00

东部小计 3949012

87.21 64923147

83.86 38324559

45.50

中部小计

4420229.76

74571549.63

49906006.45

西部小计

1373553.03

34288254.43

23165982.99

外商投资企业比重

外方注册资本(%)

(万美元)

地区合计31371224 100.00

东部小计26534954 34.27

中部小计 2789028

3.60

西部小计 1313811

1.70

七、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小,难以有效地带动西部经济的增长

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加出口创汇;二是外商投资企业产值对GDP的直接贡献; 三是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生产工艺及先进的管理,其中前两项是可以定量比较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之所以快速增长,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快速发展是分不开的,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慢与外商投资企业太少也有一定的关系。

1998年,我国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共实现产值16757.9亿元, 其中东部地区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5184.9亿元,占全国的90.6%, 位于绝对领先的位置。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分别实现产值1122.26亿元和450.8亿元,分别占全国的6.7%和2.7%(见表10)。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产值与东部相比几乎小到了可以乎略的地步,其对西部经济的增长作用可想而知。

1998年,全国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为1576.8亿美元,其中东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为1521.1亿美元,占全国各地区外商企业进出口总额的96.5%,中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为40.7亿美元,占各地区总和的2.6%,而西部地区只有15亿美元, 仅占全国的0.95%。从出口分布来看,1998年外资企业出口总额为767.2 亿美元,其中东部地区外资企业出口733.3亿美元,占全国的95.6%, 中部地区出口24.3亿元,占全国的3.2%,而西部地区外资企业出口只有9.6亿美元,仅占全国的1.2%,与东部相比, 西部地区外资企业的出口规模及出口比例都小到可以忽略的地步,说明西部地区的外资企业对其经济增长的作用很小。

表10 1998年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及进出口情况 单位:万美元,%

海外投资工 比重 外资企业 比重 外资企业 比重

业企业产值 (%)进出口

(%) 出口(%)

(亿元) (万美元)(万美元)

各地合计

16757.9100

15767938

100

8096189 100.00

东部小计

15184.9

90.6

15211451 96.4

7878598

97.3

中部小计1122.3

6.70406812

2.561634372.0

西部小计 450.8

2.701496750.9 541540.7

外资企业比重

进口 (%)

(万美元)

各地合计7671749

100.00

东部小计733285396.5

中部小计 243375 3.2

西部小计 95521 1.2

八、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滞后,不能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新生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之所以飞速发展,乡镇企业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我国工业增加值中,乡镇工业企业的增加值占46%以上,农村居民纯收入中有1/4以上来自乡镇企业收入。同时,乡镇企业对于外贸出口、财政收入的增加也都到了重要作用。乡镇企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上,还在于乡镇企业为全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直接的和间接的需求,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从我国各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格局分析,东、中、西部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极不平衡,其特点是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严重落后于东部地区。1998年,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合计为22186.5亿元(见表11)。 其中东部地区乡镇企业增加值为13402.6亿元,占全国的60.4%; 中部地区乡镇企业增加值为6885.5亿元,占全国的31.0%;而西部地区乡镇企业仅为1898.3亿元,只占全国的8.6%。东部乡镇企业增加值为西部的7.1倍,中部地区乡镇企业增加值为西部的3.6倍。从规模上看, 西部地区远远落后于东、中部地区。

表11 1998年各地区乡镇增加值及比重 单位:亿元,%

乡镇企业占全国 乡镇工业企业 乡镇工业企业增加

增加值合计比重 增加值

值占全国比重

全国22186.5 100 15530.3

100

东部合计13402.6

60.40881

10337.9 66.57

中部合计 6885.5

31.034644034.1 25.98

西部合计 1898.3

8.556104 975.5

6.28

乡镇工业增加值是乡镇企业增加值的主要成份,1998年全国乡镇工业增加值为15530.3亿元,占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的70%, 其中西部地区乡镇工业增加值仅有975.5亿元,占西部乡镇企业增加值的51.4%; 中部乡镇工业增加值4034.1亿元,占中部乡镇企业增加值的70.7%;东部地区乡镇工业增加值10337.9亿元,占东部地区乡镇企业增加值的77.1%。 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当地乡镇企业增加值的比重明显低地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不但乡镇企业发展落后,而作为乡镇企业主要构成的乡镇工业更为落后。

西部地区乡镇企业产值不但在规模上远比中西部落后,其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当地GDP的比重分别为26.4%、15.6%和6.7%,东、中、西部地区乡镇工业增加值占当地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51.0%、44.1%和24.8%, 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当地GDP的比重和乡镇工业增加值占当地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均明显低于东、中部地区,说明西部乡镇企业在其经济的构成中少于中东部地区,西部乡镇企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小于中东部地区。

九、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落后,制约经济的发展

交通运输设施的发达与否,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从各地区运输线路的分布数量和质量来看,目前西部地区的运输基础设施明显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因而影响着西部的经济发展速度。我国各地区的铁路、公路的分布就可以清楚地反应这一点。水路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不存在可比性,暂不作比较)。

1998年,全国共有铁路营业里程(国有铁路)57584公里, 其中东部地区拥有17151公里,中部地区有26646公里,而西部仅有13791 公里(见表12),分别占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的29.8%、46.3%和23.95 %,西部地区明显少于中、东部地区。如果按各地区单位国土面积拥有的铁路线路(即铁路的密度)比较,则占全国国土面积70%以上西部地区拥有的铁路线路就更少于东、中部地区。

表12 1998年各地区运输线路长度(1998年底)

地区国家铁路营业里程 公路里程

数量(公里)比重(%) 数量(公里) 比重(%)

全国57584

100.001278474

100.00

东部合计1715129.78 46141936.09

中部合计2664646.27 43693134.18

西部合计1379123.95 38012429.73

地区 等级公路

数量(公里)比重(%)

全国 1069243

100.00

东部合计 42025139.30

中部合计 36661634.29

西部合计 28237626.41

从公路的数量分布来看,1998年全国共有公路1278487公里, 其中东部地区有461419公里,中部地区有436931公里,西部地区有380124公里,分别占全国的36.1%、34.2%和29.7%,见表12。从总量上看西部地区公路总长度明显落后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公路的密度就更落后于中、东部地区。

从公路的质量上看,西部地区则愈加落后,这从高等级公路的数量分布上可以清楚地看出:1998年全国共有等级公路109243公里,其中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有420251公里、366616公里和282376公里,分别占全国等级公路总量(各种公路的总长度)占全国公路总量的比重,说明西部地区公路的质量不如中、东部地区。

从高等级公路的分布上看,1998年全国共有高速公路8733公里,其中东部地区有5211公里,占全国的59.7%;中部地区有高速公路2369公里,占全国的27.13%;而西部地区只有高速公路1171公里, 仅占全国的13.49%(见表13)。 东部地区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为西部的4.45倍,中部地区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为西部的2.02倍。

表13 1998年各地区公路运输线路长度(1998年底)

地区 高速公路

比重

一级长度

比重

二级长度

比重

长度(公里)

(%) (公里)(%)(公里) (%)

全国

8733 100 15277100 125245 100

东部合计

5211 59.67 12471

81.63 6088648.61

中部合计

2369 27.13 4006

26.22 4608636.80

西部合计

1171 13.41

8785.75 2174017.36

1998年,全国共有一级公路15277公里,其中西部地区只有878公里,仅占全国一级公路的5.8%,而东部地区一级公路长度多达12471公里,占全国一级公路总量的81.63%,为西部一级公路的14.2倍; 中部地区一级公路长度为4006公里,占全国的26.22%, 为西部一级公路总长的4.56倍。1998年西部地区有二级公路21740公里,仅占全国的17.4 %,而中部地区有二级公路46086公里,为西部的2.12倍,占全国的36.8%;东部地区有二级公路60886公里,为西部地区的2.8倍,占全国的48.6%。

比较可知,西部地区不仅在公路总量、公路密度上落后于东、中部地区,而且公路的质量与东、中部的差距更大,其突出标志就是在代表现代运输的先进设施——高速公路及高等级公路数量方面,西部地区远远落后于东、中部地区。

十、通信基础设施及设备落后,影响西部地区的发展

通讯产业是目前成长最快的高技术产业,是我国经济构成中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通讯产业的发展影响着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从现实来看,西部地区的通讯基础设施大大地落后于中东部地区,这将大大地影响西部地区在新世纪的发展速度。

表14是1998年我国各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及设备的分布情况:1998年我国共有长话电路1576483条,其中东部地区拥有124488条, 占全国总量的78.97%,中部地区拥有长话电路541159条,占全国的34.33%,而西部地区仅有长话电路311679条,只占全国的19.77%, 西部地区的通讯设备明显落后于西部地区,更远远地落后于东部地区。

表14 1998年各地区通信电路及长途电信线路(年底数)

邮路

长话业务

比重

光缆电路比重

数字电路

比重

电路数(%) 数(%) 数(%)

全国 1576483

100 1351665100 1560201100

东部合计 1244887 78.97106992379.16

1233243

79.04

中部合计

541159 34.33 47575235.20531777

34.08

西部合计

311679 19.77 25682819.00309944

19.87

1998年,全国有光缆电路1351665条,其中东部地区拥有1069923条,占全国总数的79.2%,中部地区拥有475752条,占全国的35.2%,而西部地区仅有256828条,占全国的19.0%。

1998年,全国共有1560201条数字电话,其中西部仅有3099421条,只占全国的19.87%,而东部拥有数字电路多达1233243条,是西部的3.98倍,占全国总量的79.04%,中部拥有数字电路531777条,是西部的1.72倍,占全国的34.08%。

比较可知,西部的通信电路基础设施与中部相比明显落后,与东部相比,落后的差距就更大。

西部地区不但通信电路设施落后,其长途自动交换和容量及本地电话局用交换和容量也相当落后。

表15 1998年各地区通信设备拥有量

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路端) 本地电话局用交换机容量(万门)

路端数 占全国比重(%)容量(万门)

占全国比重(%)

全国

4491595100

13823.66

100.00

东部合计

251169355.92 7948.4757.50

中部合计

124762927.78 3851.9627.86

西部合计73227316.30 2023.2114.64

1998年,全国共有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4491595路端(见表15)。 其中东部地区有2511693个路端,占全国总量的55.9%,中部地区有1247629个路端,占全国的27.8%,而同期西部地区仅有732273个路端,只占全国的16.3%,东部和中部拥有的长路自动交换机容量分别是西部地区的3.43倍和1.7倍;1998年东部地区拥有本地电话局用交换机容量7948.47万门,占全国的57.5%,中部拥有3851.96万门,占全国的27.9%,而西部只有2023.21万门,占全国的14.6%, 仅为东部地区本地电话局用交换机容量的1/4。相比之下,西部地区的电话容量也明显落后于中、东部地区。

标签:;  ;  ;  ;  ;  ;  ;  

当前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十大因素_地区经济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