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市宁塘中心小学 514500
摘 要: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实践操作、加强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训练、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创新学习。
关键词:创设 引导 加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是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前提
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三个圆形纸片(直径1—10厘米),课上让学生任意说出三个圆形纸片的直径,教师脱口说出它的周长。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既神秘又有趣。这时,教师可以趁机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脱口而出的奥妙?”学生齐声说:“想!”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说:“其实问题很简单,只要你们动手量一量每个圆纸片的周长,并算一算它是直径的多少倍,人人都能发现其中的奥妙。”这些话唤起了学生急于探索知识的兴趣,学生们迫不急待地拿起绳子和尺子,认真地量着算着,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结果,大部分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圆周率的概念。学生自己成为知识形成的“参加者”与“发现者”,既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很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实践、操作,是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关键
如:教师在教“圆锥的体积”时,指导学生通过往圆柱体容器装满红色的水,再把其中的红色水倒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容器内,观察可以倒几次(三次)。然后,又让学生在圆锥体容器内装满红色的水,再倒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内,观察需几次才能装满(三次)。进而引导学生推导出求圆锥的体积公式:V锥= Sh(其中,S为圆柱体的底面积,h为圆柱体的高)。接着,教师又指导学生用等底不等高的圆柱体、圆锥体重复上述试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明确比较这两种几何形体的关系应以“等底等高”为前提。这是从直观感受和实际操作过程中抽象概括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发现过程,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三、加强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训练,是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核心
1.“一题多变”。例如求大数或求小数的应用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探索大数、小数、相差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入手。出示:小鸭34只,小鸡30只,小鸭比小鸡多几只?根据条件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提出求相差数的问题,可以提出:①小鸡比小鸭少几只?②小鸭与小鸡相差几只?③小鸭减少几只就与小鸡同样多?④小鸡增加几只就与小鸭同样多?这四种问法其实实质都是一个问题,是求相差数的问题。这样变通的目的在于沟通这三个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求大(小)数奠定扎实的基础。
2.“一题多解”。如学完四则运算后,教师可设计一道题:35+35+36+35+35,要求学生进行计算。学生按照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很快算出得数是176,指名口述计算过程。提问:“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别的运算方法吗?”并让学生分4人讨论,教师也参与。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之下,可以提出:①35×4+36;②(35+35)+36+(35+35);③35×2+36+35×2;④35×5+1;⑤(35+35)×2+36;⑥36×5-4;⑦30×5+5×5+1;⑧30×5+6×5-4。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分析比较一下这八种计算方法中哪一种最简便合理,学生经过一番讨论、分析、筛选,一致公认“35×5+1”最简便、最合理。这种形式的练习,把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3.“一题多编”。即指根据特定的内容自编应用题。这种题型可以体现独立性、发散性、新颖性等创新思维能力的特点,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训练:(1)根据实物显示或操作编题;(2)根据参观、访问或调查编题;(3)根据算式编题,如根据3×5=15编一道乘法应用题,再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4)补充题目缺少的条件或问题。
4.“一题多义”。如:24÷3=8有几种说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可以提出以下几种说法:(1)24除以3等于8;(2)3除24商是8;(3)把24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8;(4)有24个(物件),每3个一份,分成了8份……
四、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保障
1.培养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个性特征是学生创造力形成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1)独立见解,具有坚强的意志,树立高尚的志向。(2)广泛的兴趣爱好与浓郁的好奇心。(3)标新立异的挑战意识与冒险精神。(4)敏锐的观察力与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培养的创造型学生应该是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扶植和培养学生积极的个性特征。
2.培养教学的民主作风。教学民主是建立在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的基础之上。教学时,教师亲切的语调、和蔼的态度、期望的眼神、友好的师生情谊可以构成自由、愉快、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这种明朗、乐观的环境中学习,才会打开智慧的闸门,激发他们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以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和自由,给学生提供充分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灵活处理,要耐心引导他们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产生独到的见解。无数优秀教师的经验告诉我们,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的民主作风,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催化剂,也是萌发学生创造力的温床。
论文作者:罗倩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小鸭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小鸡论文; 圆柱体论文; 思维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