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地理课堂“问题引领式”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以《气候类型的判读》一节为例论文_刘英娣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一中 天津 300380

“问题引领式”教学是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将《课标》要求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围绕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通过个人或小组自主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打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勤于动手的高效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自主进步和发展。

一、“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遵循的原则

1.问题情境原则。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心脏,有问才有思,有问才有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出有梯度的问题系列,创设思维情境,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及辅助手段,营造一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想象和探索,解决问题甚至提出新的问题的氛围,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2.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实现“问题引领式”教学的前提,通过设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促使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得到发展。

3.自主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爱好自由的天性,给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发挥其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真正理解和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经过努力,达到获得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目的。

4.合作学习原则。它是建立在现代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学习理念,它要求学生在由4~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以小组各成员的共同进步为目标,小组成员的异质性为相互帮助提供了条件,小组成员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

1.创设情境,设疑导学。现代思维科学认为,思维过程起源于问题的形成和确定,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于某一具体问题,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适当的情境提出问题,能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充满新奇性,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如在《气候类型的判读》一节的学习中,我采用了《世界气候歌》的视频导入,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运用直观的画面与动听的音乐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认知需求,形成学习期待。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并且具有集中学生注意力、酝酿学生感情的作用。对于教师所预设的第一个问题学生能够轻松准确地回答,从而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了本节知识的学习。

2.设疑自探,解疑建构。教学活动不应该是一种“告诉”,而应该是一种“探索”,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适合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不断感悟和不断建构的学习条件。在课堂中要树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思想,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权利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学生依据学案,借助教材、资料等思考、解答问题,对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将之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并顺应新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网络,通过亲自感知,体验建构知识的学习过程,在体验中产生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

3.合作学习,交流释疑。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明确责任分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缺少形成这种意识的氛围,合作学习无疑是这种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将不同性别、个性以及不同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学生编成一组,在同一组内学生特质可以相互补充,这样就形成了几个较为均衡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以学生熟知的生活地理设疑,其设计意图一是帮助学生树立生活地理观,二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加工、归纳的能力。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主动探究,互相间纠错、更正并重新建构知识,此时的教师需要不断地观察学生,仔细倾听学生间的讨论。小组间交流时教师要善于等待,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只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才能生成一些宝贵的资源。教师还要善于调控,给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在学生思考、梳理、分析、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认知结构。此问题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并结合所学内容提取有效信息予以加工、整理,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展示”“在展示中感受成功”“在成功中享受幸福”。

4.达标反馈,发现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每一个动作,如果要完成,就需要反馈,反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学反馈是教学系统有效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将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作为新的信息再输入到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互动过程。采用“问题”反馈,易于学生和教师及时了解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学生设问,让学生思考、讨论、解答,可以准确地找到学生的思维障碍,找准学生的掌握程度,从而调整教学策略。达标反馈练习设计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紧紧围绕课程目标;具有层次性,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升华认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达成学习目标。

5.梳理小结,归纳建构。梳理、归纳是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梳理、归纳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复述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而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极好的自我反思的机会。这种自我反思是一个知识升华过程,是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形成学科思维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应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三、实施“问题引领式”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自主发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情境创设要具有目标明确、生动有趣、简单实用、适时适度、真真切切、扎扎实实等特点。教师首先要把握好教材的意图和本质,然后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创设情境、应该创设怎样的情境,之后才能对情境的时机、形式、内容进行加工。有了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将会享受到这样一个过程——想学、乐学、学会、会学,让丰富生动的情境带动学生的情感和智慧,从而真正达到有效动机的培养。

2.设疑自探,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就感。“自探”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表现机会,把学生自己都不十分清楚的潜力推向前台,使他们产生成就意识。这种心态一旦强化,就成为推动其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原动力和内驱力,从而达到促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预设的问题难易度要合理,方向性要明确,提供资料要充分,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学习目标大多数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只有这样,课堂才能够逐步成为学生自学的“学堂”,学生才能够成功地进行自我教育。

3.合探解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意识。合探促进了思维的互补,展示了思维的创造性,学生学会了关心同学,增进了同学友谊,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合作观和竞争观,有利于集体凝聚力的形成,同时部分疑难问题在集体智慧火花的碰撞中迎刃而解。

4.知识拓展,丰富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建设。在“问题引领式”教学中,学生都想使自己成为合作中的主动者,因而大家都积极地自觉地投身到学习活动中。他们通过认真阅读教科书,查阅参考书,查找、搜集文献资料,写读书笔记等多种形式,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习方法,因而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问题引领式”教学中,“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让“讲堂”变成“学堂”,使学生在灵动与鲜活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激活思维,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论文作者:刘英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2月总第16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6

标签:;  ;  ;  ;  ;  ;  ;  ;  

构建地理课堂“问题引领式”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以《气候类型的判读》一节为例论文_刘英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