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手法介入对脑性瘫痪儿童吞咽障碍康复的效果探究论文_张小雨

开封市儿童医院 475000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手法介入治疗脑性瘫痪儿童对其吞咽障碍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9月脑性瘫痪吞咽障碍患者94例,将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手法按摩,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SSA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SS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SSA评分分别为(23.15±4.13)分和(27.11±4.29)分,观察组患儿数据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在对脑性瘫痪吞咽障碍患儿的治疗中,采取中医手法介入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吞咽障碍,适合推广。

【关键词】中医手法按摩;脑性瘫痪;吞咽障碍;效果

脑性瘫痪简称为脑瘫,主要是因为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受非进行性脑损伤以及发育缺陷而造成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脑性瘫痪患儿主要表现为姿势异常以及运动障碍。运动障碍在脑性瘫痪患儿中的发生率极高,同时还有部分患儿存在其他方面的障碍,如语言障碍、体格发育障碍以及吞咽障碍等[1]。本文为探讨中医手法介入治疗脑性瘫痪儿童吞咽障碍所取得的效果,以我院9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疗效,报告详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94例脑性瘫痪吞咽障碍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2年4月至2014年9月,所有患儿经过临床相关检查,均确诊为脑性瘫痪,且所有患者均伴有吞咽障碍,在实验前,均告知患儿家属实验的方法和目的,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

对照组:本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4:23,年龄最小1岁,最大5岁,平均年龄为(3.15±0.26)岁。

观察组:本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3:24,年龄最小1岁,最大6岁,平均年龄为(3.86±0.97)岁。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较好的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包括直接训练和间接训练,其中间接训练中包括构音器官训练、冰刺激、立体感知刺激以及味觉刺激,直接训练包括进食体位调整、食物形态刺激以及进行咬合咀嚼训练,改善患儿的口腔感觉运动能力。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手法按摩治疗,在治疗前取端正坐姿,纠正患儿的异常坐姿,选择正确穴位,对穴位进行刺激,对软腭和腭帆采用点按手法治疗,若患儿的肌力较差肌张力较高,采取抑制性方法治疗,若患儿肌力较差肌张力较低,采用兴奋性方法治疗,根据患儿的耐受程度控制力度,每天一次,每次持续30min,连续3个月。

1.3 观察指标

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2]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其评定方法为患儿在吞咽5ml水之后观察是否有水流出,吞咽后是否声音嘶哑,当试验2次正常后,加吞咽水至60ml进行测试。

1.4 统计学处理

用()表示两组脑性瘫痪吞咽障碍患儿治疗前后的SSA评分,采用t检验,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20.0软件处理,当P<0.05时,表示数据差异显著。

2 结果

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其SS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SA评分为(23.15±4.1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一。

3 讨论

脑性瘫痪患儿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多种功能性障碍,其中吞咽障碍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但是目前对于脑性瘫痪患儿,这一临床症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患儿在发育中,其吞咽活动的高级中枢会在脑部受到损伤后受到牵连,从而导致患儿出现口面部的感觉功能出现障碍,且吞咽功能协调性降低,不仅危害患儿的身心健康,而且对患儿的生存质量会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3]。

在对脑性瘫痪吞咽障碍患儿的治疗中,采取中医手法按摩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主要是由于在采用中医手法对患儿的特定穴位进行按摩中,能够持续将刺激信号传导进入患儿的大脑皮质,从而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4]。通过对脑性瘫痪吞咽障碍患儿的颊部、舌面部以及舌系带两侧的穴位进行按摩,同时按压腭咽部的关键穴位,能够有效激活患儿脑损伤皮质感觉以及运动有关区域,而且能够有效提高皮质功能区间的协调作用以及代偿作用,加速神经纤维的修复速度和增长速度。除此之外,中医手法按摩还能够加快患儿神经冲动传递速度,强化患儿的神经功能,提高口、唇和舌等部位肌肉的协调性,改善患儿的咀嚼能力和吞咽能力[5]。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脑性瘫痪吞咽障碍患儿分别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在治疗前两组患儿SS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采取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的对照组患儿SSA评分为(27.11±4.29)分,采取吞咽康复训练+中医手法按摩治疗的观察组患儿SSA评分为(23.15±4.13)分,观察组患儿数据具有明显优势(P<0.05)。

综上所述,采取中医手法介入脑性瘫痪吞咽障碍患儿的治疗,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其吞咽障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爱霞,左月仙,贾革红等.中医手法介入对脑性瘫痪儿童吞咽障碍康复的疗效观察①[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4):375-377.

[2] 李爱霞,贾革红,左月仙等.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按摩对脑性瘫痪患儿口运动障碍的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5(35):4170-4172.

[3] 韩亮,尚清.中医手法按摩对脑性瘫痪儿童吞咽障碍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5,23(12):83-83.

[4] 孙琦,王丹,刘海兵等.中医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临床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6-9.

[5] 靳玉洁,黄茂,李红霞等.脑性瘫痪儿童言语障碍疗效与治疗年龄的相关性[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24):1874-1876.

论文作者:张小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  ;  ;  ;  ;  ;  ;  ;  

中医手法介入对脑性瘫痪儿童吞咽障碍康复的效果探究论文_张小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