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文言文的审美教育论文_董生勐

刍议高中文言文的审美教育论文_董生勐

董生勐 云南省腾冲市益群中学 679100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文言文的审美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文言文以其典雅简洁的文字、错落有致的句式、深厚悠长的意蕴,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言文的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对文言文作品的欣赏,激发他们的美感,陶冶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高尚的情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使他们的艺术才能得到发展,从而丰富他们的生活。

【关键词】文言文;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6-120-01

何谓审美教育?所谓审美教育亦称美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但如今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往往侧重于实词意义、虚词用法、通假、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的讲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言作品被解剖得支离破碎,文言课堂缺少了应有的语文味。本文旨在通过品味文言文中的美学因素,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得到精神的享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境界。

一、感受人格之美

当前,人格问题日渐突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普遍感觉限制越来越多,自由越来越少,物质越来越丰富,可精神越来越空虚。让学生多多感受前人的人格之美吧,让我们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尽自己的力量熏陶感染我们的孩子吧!《廉颇蔺相如列传》从情节来看,讲述了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但在学习本文时,可凸显蔺相如的人格之美,感受蔺相如的人格之美。城入赵国以后而璧留在了秦国;城不入,则臣请完璧归赵。这几句铿锵有力的肺腑之言,表现出蔺相如视死如归的精神。当涉及到国家危亡和尊严时,蔺相如一副大义凛然的姿态;在秦国大廷中,面对秦王及其骄傲的属下,蔺相如依然保持镇静,与秦王及其属下据理相抗,和秦王周旋,迫使秦王答应斋戒五日而为完璧归赵争取了时间;在渑池之会上,对于秦御史的肆意挑逗,蔺相如毫无惧色,早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因此在与秦御史的抗争中,毫无惧色,正是蔺相如高尚人格所散发出来的无穷魅力成就了一段后世佳话。

二、感悟意境之美

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家在进行文学创造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拘泥于传统,想象联想,旨在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追求的这种艺术境界,总是能够给读者种种启发。以李白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本文体现了诗人的豪放情怀,而且还给人们营造出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去体悟该意境。“天姥连天向天横”,写到这里,意兴方生,笔欲飞,墨将舞,所以下面“势拔五岳掩赤城”,再逞一笔,一笔开来以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是又逞一笔,三次用笔,营造出一种瑰丽之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紧接着“我欲因之梦吴越”四句如天马行空,诗人仿佛衣袂飘举,飘逸着掠过湖中,影子像是在画中一般,月中、湖中之影相互成像,给人一种神妙之感,显得非常离奇、独特。从“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起笔,然后到“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收笔,李白似乎看到了清明世界,日月、金银辉映在高台之上,营造出一副美妙画卷,就让学生在诗人所创设的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中流连、赞叹吧。

三、体验情感之美

文言文中的很多篇章情感丰富,是作者情感的集中爆发,对于学生有很好的教育和熏陶作用。比如有感于“死生之大”的我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其中会稽山阴之兰亭感叹“知一死生为虚诞”,范仲淹也有“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饱含作者衷情,学生读之自会心有所感,感受其中的情感之美,特别是文言中的散文,李密的《陈情表》便是一篇以情动人的名篇,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形色的诵读,走进文本,走进李密内心,感受李密苦衷,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为李密所动。

四、体味思想之美

毫无疑问,古代先哲的睿智,即便今天读来,亦使人拜服。许多文言文,闪烁着古代文人思想的光芒。司马迁的心血著作《报任安书》中,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高尚认识,其间闪烁着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芒;再如,孟子力作《寡人之于国也》,体现的则是仁政思想,对当时的政治统治以及当今的治国、修身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正如孟子所言,王道之成在于“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也就是说百姓一定要有自己固定的产业,即百姓应当有五亩之宅和百亩之田,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土地上生产,解决基本的生计和温饱问题;再者倡导教育,对老百姓教化,使他们知书达礼。由此看出作品不仅涵盖了生产生活和教育发展,而且整篇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即民本主义,这也是孟子“以民为本”的“仁政”核心思想的体现,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深入体验的基础上,体味文章的思想精髓。

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审美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对音韵、结构等形式有敏锐的感知,还要求他们运用想象力把静止的文字转变成鲜活灵动的画面,因为只有把抓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形象化了,才能真切体会到作品中的美。学生只有切身体会到中国传统语言中的美,才能激起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让学生在接受语言学习的同时,还能获得美的享受,使学生能够更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静婵.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审美取向.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15.

[2]陈惠珍.让文言文教学充满诗意.教学月刊,2016.

[3]姚晓明.搞好文言文审美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中国科教创新导航,2008.

[4]周美霞.语文教师如何挖掘文言文审美特质.学园,2012.

[5]吕雪平.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科技资讯,2012.

[6]杜群艳.评点法在高中生文言文审美能力培养中的运用.课程教育研究,2014.

论文作者:董生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6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  ;  ;  ;  ;  ;  ;  ;  

刍议高中文言文的审美教育论文_董生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