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课堂教学改革两步跨越的构想_课堂教学论文

实现课堂教学改革两步跨越的构想_课堂教学论文

实现课堂教学改革两步跨越的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改革论文,两步论文,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历史已经记下了它的功绩和荣光。然而,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在信息与日俱增的时代,在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改变着整个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着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固有含义。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不仅使传授新知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使课堂教学失去了它独一无二的传播站地位。这就清楚地告诉人们,不要再抱什么幻想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而课堂教学变革的中心问题,是要旗帜鲜明地推行素质教育,提高人的素质,把它的根本任务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到教会学习和激励创新上来,以崭新的创新教育来合上时代的节拍。

时代呼唤新型课堂教学,而新型课堂教学是什么样?如何去实现?它迫切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索,以找出一条合呼情理的、能被大家都接受的可行方案。

实现教学变革:走创新教育之路

综观近几年来的课堂教学改革,看到不少教育工作者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有的教育工作者做了尝试,其多半注重形式,实际效果怎样,很少深入探究;有的教育工作者尽管改革的呼声很高,但只是为了赶时髦,做个样子给人看,传统教学固有的弊端依然存在;“满堂灌”、“填鸭式”没有改革;教师讲,学生听,一如既往;重知识,轻能力,普遍存在;高耗费,低效率,让人心酸。诚然,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非一日之功,非一人所能,非一事所成,但是,最根本的问题是教育观念陈旧,教育工作者的心态各异。不同的心态,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不同的效果。我们这个时代要求教育工作者具有的心态是对教育教学改革负有高度的责任感。我们深知21世纪的高科技在向教育召唤,没有创新人才,国力不强,国威不振,就会处处被动挨打, 这个苦难我们过去经历过, 1999年我们尝到过。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这个任务历史地落在我们肩上,不改不行。要改,怎么改,只有打破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格局,唯有如此举措才能开拓未来,走创新教育之路,赶上时代步伐,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走创新教育之路,应当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格局。教师要实现角色变换,改“一言堂”为“群言堂”;改讲堂为学堂;变主讲为主导;变控制为协调;变专制为激励。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还表现在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有难必思,有疑必问,有话必说,有理必讲,一改过去被动接受教育的局面。当然,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主动权还掌握在老师手里,老师只有真正认识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老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即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才能把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走创新教育之路,应当有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教与学的相互交替,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是人,作为起主体作用的学生也是人,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能有也不该有不尊重他人的现象存在。要知道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潜能的人,他们的头脑不是一个填知识的容器,而是需要用时代激情去点燃的火把,这个火把会使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久的学习激情,在一生中都起作用,它会培养出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单向知识传授变成师生情感交流,从而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向往和追求。

走创新教育之路,应当有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形式。现代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场所,班级集体讨论、小组合作教学、同桌相互帮助、个人自学思考、师生相互磋商,应当成为普遍的教学形式。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像陶行知先生讲的那样,要打通接收信息的渠道,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多想一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多说一说;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多看一看;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多动一动。这五个解放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和创造条件,还会给课堂教学带来生动活泼的局面,它所摒弃的是死记、硬背和呆板,它所追求的是灵动多变的创新。要知道,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听、看是获取知识、增长才干;说、思、做也能获知识,而且是更重要的手段,人的创造性就是通过实践培养出来的。可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无疑能使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构建灵动多变的教学形式,应当成为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之一。

走创新教育之路,应当是内容和形式统一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传递信息的场所,也是交流信息的阵地。信息的来源必须是多方面的,来源于教材,又不能囿于教材,来源于教师,又不能局限于教师。它可以来源于学生,可以延伸到与之相联系的现实生活,延伸到与之相关的知识资料、图片、画报、电影、电视,包括各种新闻传播媒体,只要围绕课文中心议题,能为学生提供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内容,都应当被看作是课堂交流的信息。至于教学形式,必须灵活多样,必须打开封闭的教室大门,突破狭小的空间,根据教学需要,走向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博物馆,还应延伸到社区、工厂、农村、商店。总之,再不能走老路,就教材,教教材,造成书本知识脱离实际,而要大力开发教育资源,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实现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完全统一,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走创新教育之路,应当用现代教育技术武装课堂教学。传统的黑板、粉笔加一张嘴的单一课堂教学格局,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冲击,并终将被现代教学技术所取代。现代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极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计算机和网络教学的启动,又可以使个别化的异步教学以及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它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创造超时空的课堂。它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将是教学领域的革命性变化和突破性进展。信息化的高技术课堂教学是为期不远的事。

实现第一步跨越: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产物。中外教育史上有过很多教学模式,都是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教育思想的变革而产生的。现在我们提出要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这就需要知道:什么是教学模式、何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何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为什么要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怎样去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这几个问题弄清楚了,并切实付诸行动了,实现教学改革的第一步跨越,也就走上实施的轨道了。

什么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这个概念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比较一致的说法是,教学模式属于教学结构的范畴,因此也把教学模式称为教学结构。从广义上讲,教学结构主要是指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的组合关系;从狭义上讲,教学结构指的是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步骤、诸要素的组合关系。所以简单地说,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我们知道,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学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能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使教学过程实现整体优化,从而实现系统的空间结构和过程的时间结构的统一。科学的教学结构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它是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有效地运用教学模式,将使课堂教学进入一个低消耗、高效率的理想境界。

何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欧洲已经延续了三百多年,我国从京都大学堂开始至今也有一百年的历史了。在近代以前,教学的典型结构是:讲——听——读——记——练。进入20世纪,世界先进国家纷纷出台了不少新的教学模式,而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遵循的是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世界教育史上,不管是夸美纽斯,还是赫尔巴特,是凯洛夫、还是布鲁纳,这些教育家们提出的教学结构,都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然而,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阵地,以书本为内容的传统课堂教学就显得十分落后了;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显得太不适宜了。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教师一味强调“发挥讲的优势”,而且要讲深讲透,一讲到底,殊不知这种不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只能使学生处于被动、消极、受压抑的境地,在这种单调沉闷的课堂结构的禁锢下,一个生气勃勃的班级会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智能不仅得不到发展,就连说话发言的机会也争取不到。然而,有的教师则不然,他能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特别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因而引导得法,点拨有方,大大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致使原来死气沉沉的班级,在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中,又变得生气勃勃了,学生的智能和个性在这种“活”的教学环境中得到了充分发展。可见,打破传统教学格局,建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能够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多么的迫切和需要。

何为新型教学模式?

新型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新”。新在什么地方呢?新在它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新在突出了课堂教学结构;新在它体现了素质教育要求。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着种种弊端提出来的,同时也是适应知识激增、社会发展愈来愈迫切需要创新人才而提出来的。我们知道,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教学的随意性很大,不少教师对四十五分钟教学缺乏通盘考虑,结果导致课堂教学结构松散,教学指标落不到实处。研究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一堂课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结构是否合理,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把课堂各种教学要素组合到最佳状态。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整体大于各个孤立部分的总和,总体功能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在于教学结构的整体优化。并且实践还证明,只有当教学处于合理的结构之中时,课堂教学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条件。由此可见,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为了优化教学过程。抓住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就抓住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牛鼻子”,我们所寻求的教学改革之路,我们所要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是从这里出发的。还需要指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推行素质教育,各地创造了不少可以借鉴的新型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目标——调控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碰壁——点拨教学模式等等,都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独占讲台的格局受到了很大冲击。这说明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之路,正在深入人心,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流。诚然,新型教学模式还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它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开放性,还具有直观简明和可操作性。它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作指导,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它的教学过程有明确的结构或程序,每一步如何处理教材,教师和学生如何开展双边活动,思想教育怎么渗透,师生情感如何交流,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如何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如何谐调发展等等,都有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独特构思。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够抓住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大好机会去进行教学改革,一定能够实现由传统教学向新型教学模式的跨越。

为什么要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人们必然会提出为什么。简单地说,因为教学模式是某种教学理论的表现形式,它虽然比教学理论的层次要低,但比教学经验的层次要高。人们知道,各种个别的教学经验经过逐步概括和系统整理,可通过教学模式的形式进一步提升到理论高度,而各种教学理论通过相应的教学模式又可使它成为易于实际工作者所接受的方案,这就是说,教学模式能较好地充当理论与实际经验之间联系的中介和桥梁。它可以是教学改革的产物,同时它又能促进教学改革发展,使教学逐步走向科学化。它能使青年教师尽快入“格”,教有所据,少走弯路;又能使老年教师打破习惯,走教学多样化道路。而且各种教学模式提供的程序仅是一个大致的框架,要去完善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具体化,这就为创造性的教学提供了各种可能,由此推动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良性循环。另外,教学模式将把教师“教”的艺术与学生“学”的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法指导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结合起来;把教学模式的概括性与操作性有效地结合起来;把班级教学与分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这四个结合的结果,实际是把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融为一体。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就是实现教学改革,而目前要实现教学改革,就得通过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这种形式去优化教学过程,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效益和质量。这就是为什么要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缘由所在。

如何去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面对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要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开展。那么,如何去构建呢?下面提几点思路。一是要端正教育思想,使教学模式建立在可靠的理论基础之上。前面说过,教学模式都是受一定教育思想支配的。因此,所构建的教学模式能否正确地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教师们对教学的研究是否深入,是否科学。如果教学思想不端正,无论构建或采用什么样的新模式,都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所以,加强教学思想的研究,改变不科学的教学观念,重“形”更重“神”,所构建的模式不流于形式,教学才能取得最优效果。二是要根据需要来构建模式。教学要完成的任务和内容很丰富,过程也非常复杂,不能只构建一种模式来适应各种教学的需要。过去,人们对教学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往往固守于一种模式,结果把教学模式公式化、单一化了,以致抹杀了教学的复杂性,反映不出教学的本质规律。事实上,不同的教学目标,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同的学科,应该构建适应自身特点的模式,即使同一个学科,课时内容不同,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结构,不能什么课都套用一种模式,那样只会使模式僵化,失去构建模式的本来意义。三是构建模式要着眼于课堂,重在优化教学过程。精心策划好课堂教学,不能只着眼于某一个因素,必须把教育思想、教学目标、原则、方法、内容、手段等诸多因素联系起来通盘考虑,使教材、教师、学生的相互协调,达到教学结构科学化和程序化程度,还要把掌握知识目标、操作应用目标、情感交流目标列入课的结构,然后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所接受。诚然,反映教学过程的时间,无疑是教学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正确分配时间,合理使用时间,则是一堂课成功的重要保证。为此,必须明确课的主攻方向,摆正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讲与练、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总之,对一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要作出周密的安排,在时间上该多则多,该少则少,切不可心中无数,平均使用。四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适应学生心理需要。学生认知都是从感知开始的,不管是教师讲解、演示,还是学生动手操作,学生都是从感知中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概括,开展一系列思维活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因此,教师教的思路必须和学生学的思路合拍,否则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另外,构建教学模式还要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习惯、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否则思维不同步,认知有差异,也难取得好效益。五是构建教学模式,要设计好信息传递方式。教学过程说到底是教学信息传递、反馈、再生和升华的过程。信息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课的成败。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对于教师来说,教材和学生是信息源;对于学生来说,教材和教师是信息源,从传递到反馈,从反馈到再生和升华,教学活动是层层围绕中心,步步深入发展的过程,教师如何驾驭和控制信息活动,如何使信息活动呈现出多样性和有效性,必须作出精心选择和安排,不然,信息传递受阻,信息量过多或过少,或只有传递而无反馈,或反馈后无再生和升华,这些都会使教学效果降低。总之,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不是赶时髦、图形式,而是为了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去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同时为现代教育的发展寻找一条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道路。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认真去实践,实现教学改革的第一步跨越将会成为可能。

实现第二步跨越:变有模为无模教学

构建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从发展的眼光看,突破教学模式,实现无模教学,也是未来教学发展的需要。因为人的认识总是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一个教师只有在拥有一定量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才能向质的方面发展,成为“自由王国”的主人,由此实现教学改革的第二步跨越。

第一,变有模为无模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现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并非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它只是教学改革的一种过渡形式,只是用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去代替已经过时的教学模式,为当前的教学改革寻找一条相对宽广的发展道路。当新的教学模式构建起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要向更高境界发展,根据未来社会发展预测,那时的教学必然走向无模教学。从事物的辩证发展关系看,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是现在的事,实现无模教学是未来的事,没有当今构建模式的过程,也就没有未来突破教学模式的事实。破与立总是对立的一对矛盾,有破才有立,有立必有破,如果现在构建教学模式,最终可以走向无模教学,那么,这种构建是非常必要的,未来实现无模教学将是素质教育的最好形式。

第二,未来的无模教学应该是个什么样?未来的无模教学是怎样的,很难描述清楚,因为这是与未来社会高科技发展及社会信息化程度有关的问题。不过可以这样说,未来的无模教学就是没有固定模式的教学,未来的教师和学生各扮演着与现在完全不同的角色,未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将发生根本的变化。对于学生来说,随着电脑和网络进入教学领域,学生可以自由决定学习内容,自由评价学习,自由规定学习的目标。对于教师来说,讲台被拆除了,控制和操纵学生的权利被削弱了,在学生中是平等的一员,担当顾问,协调、合作、建议和提供者的角色。未来的学校是个人学习、小型辅导、大范围交流的场所,未来的班级只是互教互学、相互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学堂。可见,未来的无模教学是最高水平的教学。

第三,实现无模教学是以学生高度自治为前提条件的。实现学生高度自治,是现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要培养的目标,也是实现未来无模教学的前提条件。何为高度自治呢?首先是有自我意识能力。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恰当地确立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责,既能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又能维护集体利益,尊重别人的权利。二是能自我规划。自己给自己提要求、定任务、安排时间,并能按照自己的规划去实现自己想做的事。三是自我管理。无模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主动权,发挥好主动权要靠自我管理去实现,特别是时间的管理,它是自我管理的中心,是衡量一个人自治能力的重要标志。四是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就是自我判断,一件事该不该做,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做了以后对自己对别人有什么好处,如何判断自己的言行举止,等等。判断正确,能激励人上进,增强自信心,为自己提出更高的奋斗目标。五是自我实现。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来塑造自己,每一个人都对自己的未来抱有期望,人生目标是什么,做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实现,都有个人的设想和打算。当学生有了自己的理想,并且都能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满怀信心去实现的时候,就是无模教学产生最好效益的时候。

第四,实现第二步跨越,变有模为无模教学,最终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充足的机会和条件。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解放学生,使学生成为真正自主学习的主人。现在的一切改革,包括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不管教学改革的力度有多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仍然控制在教师手中,仍然没有摆脱教师的主宰。从有模教学变为无模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将进入一个很高的境地;一是学生可以充分自由地表达,除言论自由外,还包括学生个人的一切自由活动。因为那时的学生对学习抱有很高的热情,而且积极主动,有强烈的求知欲,还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意志。二是学生可以自由实验探索,可以亲自去看一看、模一模、动一动、做一做、试一试,试验不成功可以再来一次,在试验中增长智慧和才干,在试验中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创造。那时的学生不仅敢于大胆质疑,而且富有挑战精神,他能提出超人的构思,并付诸行动去实现。三是学生可以过协作生活。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共同协作的社会,未来的无模教学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为特征的,拥有这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人,则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标志。未来的学生一旦进入了无模教学的境界,人的个性的全面充分自由发展也就实现了。

第五,实现第二步跨越,变有模教学为无模教学,必然会使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得以全面实现。现在我们推行素质教育还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形式上。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会使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由表及里地深入开展起来,逐步接近素质教育的本质;变有模教学为无模教学,必然使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实现,因为那时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有三项明显的标志:一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目中有人,任何时候都会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尊重人格,实现人的尊严,把人的内在潜力激发出来,去实现人的社会化,是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也是素质教育要实现的目标之一。二是要把人当人看。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主观能动性,人自身埋藏着无穷的创造力,人是有感情的社会人,人的这些自然属性,在实现无模教学情境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模教学始终难以实现教与学的平等,教师是“教者”,学生是“学者”,教师心目中不会把学生当作一个完全自主的人去看待,只有进入无模教学,教师以顾问、协调、合作、建议的身份出现,学生的内在潜力才能得到最大发展。三是以人育人,以人促人。无模教学不是不要教师,而是要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要求教育者能以真人的姿态出现,能以高尚的品格和渊博的知识去感化人。有了这样的教师,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就拥有了全面实现的基础。

标签:;  ;  ;  

实现课堂教学改革两步跨越的构想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