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_课堂教学论文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_课堂教学论文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品质的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品质论文,策略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历史课堂教学的品位与质量生成于师生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取决于一项项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活动。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品质,让历史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一、亲近历史策略

只有当学生感觉到历史并不遥远,历史就在身边,历史是自己人生成长的好伙伴的时候,才可能激发出探究历史的内在愿望。

如何亲近历史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从时间或空间上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比如说,历史上的今天是什么样的?名人在和学生同龄时是什么样的?等等。要使历史教育发挥深入持久的作用,必须使学生从心理上亲近历史,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与历史展开心灵的对话。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历史如知己,历史蕴含生命的智慧,人生不能没有历史。

如教学《一代雄狮拿破仑》(人教版)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很多年以前,法国有这样一个学生(出示材料),“学习是他心甘情愿的惟一乐趣。他乐于读好作者的书,对于抽象的科学他能够运用自如,其数学和地理知识扎实。……在班上他积极地回答问题,在其他场合则具有巧妙快捷的答应才能。……这个年轻人值得我们关注和帮助”(炮术教官蒙日)。通过出示拿破仑在学校读书时刻苦学习的史料,不仅拉近了历史名人与现代学生的距离,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告诉学生一个道理:成功源自勤奋。

又如讲授《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一课时,开场白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孔子的彩色塑像,外加一段简洁的文字:“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去吸取孔子的智慧——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黎会议宣言。”这样就把现代的学生与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孔子的距离拉近了。接着可创设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一排学生轮流说一下“你所知道的孔子的言论或主张”,而且“不能重样”。可能的回答包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

教师以开放的心态,激活学生的经验,引领、帮助和启发学生。让学生亲近历史,是实现学生与教学内容互动的重要前提。

二、创设情境策略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依靠教师营造一个充满情趣、充满舒适、充满张力的环境,使师生的身心都得以自由地舒展,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个性得以自然地张扬。这样有效的课堂必然也是充满教师生命魅力的课堂。对于历史教学而言,就是创设一个个的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提供探究的空间。

如何创设历史情境呢?我以为有以下几个途径:联系生活展现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锤炼语言描绘情境。还可以营造情感氛围、提出问题任务、制造矛盾冲突等等。

如我在导入《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时,播放了歌曲《松花江上》,接着指出,20世纪30、40年代,发生了一场让每个中国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浩劫——日本侵华战争,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就是日本帝国主义。今天让我们重温历史,去声讨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去感受那个时代每一个正义的中国人所流动的沸腾的热血!

在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时,应注意目的性、真实性、思维性、趣味性。

三、解决问题策略

狭义的问题指提问中的问题;广义的问题指一节课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如《一代雄狮拿破仑》一课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评价拿破仑。亲近历史,创设情境,最终要落实到解决问题,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学生与历史在思维层次的互动。评价历史人物的前提,是正确认识个人与时代的关系。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做到多角度分析、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如“评价拿破仑”,教师可通过材料设计一系列问题。

拿破仑是在历史上引起了许多争议的人物。阅读下列五段对拿破仑评论的材料后再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们并不否认他的天才和荣誉,但可悲的是如此卓越的天才和巨大的荣誉却仅仅造就了一个人的个人伟大,而不是奉献于造福世界。……他蹂躏法国和欧洲达14年,而没有给他们自由、道德或一种思想。他使世界战栗而未能使之焕然一新。

材料二 诚然,他的行动表现出来是暴虐的,但是他的暴虐……不及被他打倒的王爷贵族们所惯于表现出来的一半……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它在原则上承认平等。

材料三 波拿巴(拿破仑)与其他处于他的年龄和地位的人一样,以对道德的漠视和纯粹的自私(但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他更严重些)从事积极的活动。他被卷进去的社会危机使强烈的自私表现为无止境的野心。和他必须要与之竞争的人相比,他以大得多的不可比拟的天才与冒险精神,击败了反对他前进的任何东西。这样,他身上的野心较之其他人更为显著,仅仅因为他更为成功。

材料四 有一回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士兵。

材料五 (不要以为)如果没有拿破仑,就根本不会发生拿破仑个人力量和影响所凭借的那种社会运动。

请回答:(1)上述材料中,你认为哪两段材料的评价不合适?这两段评论表现出在历史人物评论上常常容易出现的哪两种错误?(2)历史的联系是多角度的。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称皇帝,但其性质却不是封建帝国。以评价拿破仑帝国的性质为例。说明评价人物必须联系其政治、经济、文化措施,综合考虑。

然后引导学生回答:(1)材料一、三两段材料的评价是不合适的。因为它在评价历史人物时犯了两种错误,第一个是不能全面评价,只看到一方面;第二个是忽视人民群众作用,只承认个人作用。(2)拿破仑在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的一系列对内对外政策充分反映出其政治上的资产阶级性质:一是制定鼓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二是其《拿破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三是为培养人才而发展科研教育文化;四是其对外战争中具有为资产阶级利益而向海外和欧洲大陆扩张争霸的性质。只有这样分析,才能认识拿破仑的全貌,认识拿破仑的帝制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对问题解答的过程就是一个由知识学习到人文化成的教育过程。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能否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恰到好处地选择和设置问点,直接影响到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四、关注细节策略

教学细节可能是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动作、一个表情,也可能是学生的一个行为、一句言语、一个错误,也可能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行为组合,而细节体现着教学过程的变化、生成和创造。课堂教学就是由教学细节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点滴的细微决定着教学的成败,丝毫的细节决定着课堂效率与质量。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高品位,就是追求教学的智慧;把握细节,更是提升教师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雷铃主编《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品读名师经典课堂丛书》)教学的无数个细节决定课堂生活的质量,也决定教学过程的丰富程度。

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牢牢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是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的关键。这中间,材料的遴选是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的一句话、一封信、一个动作……诸如此类的细节,都可成为课堂教学的好素材。如教学《外交关系的突破》(人民版)一课“中美关系解冻”一目内容时,可补充以下材料进行讲解:

1967年,尼克松在美国《外交》杂志上撰文:“从长远观点来看,我们实在不能让中国永远呆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不能让7亿有可能成为最能干的人在孤立和愤怒状态下生活”。1968年8月,尼克松再次声称,不管谁是今后四年或八年的总统,“到头来必须同一个超级大国的共产党的中国的领导人谈判”。他向记者发表谈话时又说,他“将会访问中国,如果中国肯发给我签证的话。我认为我们今后八年将看到同中国的对话”。1970年9月27日,已经当选为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对美国《时代》周刊发表谈话时说:“如果我在去世之前,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要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这是他第一次以总统的身份公开表示愿意访华。

讲到这里,学生的思维已被强烈地调动起来,急切想探究其中的原委:尼克松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改善中美关系?此后的行动到底是什么?中国方面有何举动?至此,师生的互动、交流就水到渠成了。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新课程下对课堂教学细节的反思、把握、感悟、改造与重构,有利于深化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利于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并对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关注细节,及时地发现与捕捉细节,有意识地创造与重构细节,让教学细节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亮点,使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正如北师大肖川教授在他的《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一书所指出的:“课堂教学中微不足道的细末之处,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表达着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出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功力。注重细节其实反映出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

五、反思教学策略

缺乏反思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只有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才会有持续不断的提高。

当我们回归课堂的本真时,真正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我们可以不断问自己: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吗?这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这堂课让学生得到什么?是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得到的?这样讲学生能不能懂?这样问学生能不能答?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喜不喜欢?有没有比这堂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反思教学的方式主要有:

(1)写教后记。“教后记”记什么呢?第一、记录教学中的“亮点”。一节课下来,如果对自己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方面感到满意,可以记录下来。第二、记录教学中的“缺点”。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堂课、每一单元下来,难免会出现失误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失误,我们可以把它记录下来,认真进行分析、总结,使这种遗憾变成一笔宝贵的教学经验。第三、记录教学中突发的“灵感”。这种灵感是师生在双边活动过程中迸发出来的,是备课时很难估计和无法体验的,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若不及时记下来,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事过境迁,烟消云散。第四、记录学生的“闪光点”。学生的想象力最丰富,往往别出一格,独出心裁,闪烁着“创新的火花”。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在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表扬的基础上认真做好记录。第五、记录创造性使用教材时自己的“观点”。

(2)“听自己的课”。“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上课也不例外,有时自己上课看自己,不容易发现问题,不容易突破自身的条条框框和既有模式。往往是上完课自我感觉良好,写教学反思时却无话可说。如果我们能跳出去以局外人的身份看自己的课,目击自己执教的活生生的课堂,就会有“旁观者清”的感觉。

为了看自己的课到底上得怎么样,可以把课堂搬到学校微格教室去上。把自己的课实录下来,然后静下心坐下来自己听、自己看、自己分析,或者向他人请教,来个教后琢磨。这是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听自己的课应和重读自己的教案结合起来,一边看课堂录像,一边查看教案,看教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是不是好用,好在什么地方以及存在什么问题。这样可以对教案再做一番修改,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反思与提高。

(3)“磨课”。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一定要“打磨”自己的课堂。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情境创设、问题设计、学法指导、教法运用、重点难点有效突破、课堂生成效果、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实现程度、教学反馈、教学反思等方面“打磨”和“感悟”自己的课堂,努力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品质的关键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其热爱历史,在历史中升华自己,然后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度。

标签:;  ;  ;  ;  ;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