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危险因素与防范方式研究论文_聂玲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探析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2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行常规护理的1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而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的12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在分析了新生儿护理危险因素后,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对两组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包括护理人员素质、操作失误以及新生儿自身特点等,根据护理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不仅可以使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降低,还可以增强护理满意度,避免发生护患纠纷。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危险因素;防范方式

新生儿身体抵抗力较弱,对于一些病毒细菌抵抗性不强,容易造成医院感染现象。在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后,由于新生儿的身体各项机能发育不是很成熟,对于产生的感染进行治疗会产生一定的困难,稍有不慎严重者就会产生新生儿夭折。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220例为研究对象,胎龄35-42周,平均胎龄为(38.5±3.6)周,其中120例为男性、100例为女性,分娩方式:40例为剖宫产、60例为阴道助产、120例为自然分娩,疾病类型:10例为早产儿、130例为新生儿黄疸.50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30例为新生儿窒息,其中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行常规护理的10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而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的12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两组的基本资料如分娩方式、疾病类型等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新生儿护理危险因素分析

①新生儿自身特点。新生儿因为年龄较小,身体各项系统、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再加上新生儿具有皮肤细嫩、皮下脂肪薄、角质层发育不全以及毛细血管丰富等特点,容易出现擦伤。皮肤屏障功能弱.调节酸碱均衡的功能差.皮肤含水量多,为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条件,如分娩期间,因为吸入污染物如胎粪、黏液、羊水等诱发缺氧缺血性脑病、窒息、呼吸窘迫等。新生儿在抢救治疗期间,往往需要接受吸痰、机械通气以及气管插管等操作,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较高。同时,因为新生儿缺乏意识支配能力和语言功能,不能表达自身的不适感,从而增加了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风险;②护理人员。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服务意识也是导致新生儿护理风险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各项制度,存在巡房间隔时间长、查对不严格、业务生疏以及交接疏忽大意等问题,再加上新生儿病房的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容易出现接错患儿、用错药的情况。同时,护理人员在业务水平方面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特点,一些护理人员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实践操作能力差,在护理操作中,容易出现诸多失误,从而诱发护理不良事件。

1.2.2防范措施

①加强护理培训。医院的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护理管理的重要性,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学习和培训,掌握基础护理技能,包括喂奶、婴儿沐浴、更换尿布、配奶、测量体温以及脐部护理等,保障患儿安全。同时,还应该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自身防范风险意识和法律知识,在日常的护理操作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并且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加强与新生儿家属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此外,还应该将护理人员掌握专业技能的程度作为基本依据,定期对理论和操作知识进行考核,增强护理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②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将新生儿护理的实际情况作为基本依据,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三查八对和交接班制度,对重点人群和重点时段进行全方位管理。同时,将风险管理的实施进度作为基本依据,实施弹性排班制度,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采用分层管理,使优先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使绿色通道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并且加强新生儿病房的巡视和管理,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③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和设备管理。管理人员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维修和检查,使设备可以正常使用,避免设备发生故障,保障护理安全。同时,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对地面、门窗以及医疗器械进行清洁和消毒,运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机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定时打开病房窗户,使房间内保持空气流通,尽量营造干净、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同时,在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要坚持无菌原则,护理前,运用速干消毒液进行洗手,并且每天对护理物品和奶具进行高压灭菌,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5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数据,采用X2对组间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差错发生率对比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逐渐增强,人们对医疗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护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给临床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生儿科作为风险较高的一个科室,具有工作量大、工作繁琐等特点,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发生新生儿脐带感染、皮肤感染以及呼吸道感染等一系列护理风险事件,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在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着诸多危险因素,比如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工作不规范、缺乏管理以及新生儿自身特点等,所以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尤为重要。在新生儿科的日常工作中,根据护理需求和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学习和培训,使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使护理人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减少护理风险因素。同时,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设备管理,重视质量监控,对护理行为进行规范,尽量做到有规可循、有据可依,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并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管理成效显著。

4结论

综上所述,新生儿自身特点、护理人员操作失误以及缺乏管理等是新生儿护理中的危险因素,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制度,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仅可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还可以使护理满意度增强,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邓莎.新生儿护理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当代医学,2015,(29):88-89.

[2]侯雪梅.新生儿护理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3):386.

论文作者:聂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5

标签:;  ;  ;  ;  ;  ;  ;  ;  

新生儿护理危险因素与防范方式研究论文_聂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