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571-01【摘要】目的了解区域内机械制造业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方法对16家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情况及1023名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家企业按所属性质分类,国有企业样品合格率为最高(84.6%),私营企业样品合格率为最低(60.6%);按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分类,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合格率分别为58.0%、83.3%、60.7%,三者合格率有统计学意义(=25.031,<0.001);1023名职工健康体检异常率为8.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单位覆盖率只有30.8%。结论区域内机械制造业职业病防制工作应大力加强,提高所有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势在必行。
【关键词】职业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危害因素;调查分析
了解区域内机械制造业职业卫生状况和主要职业病危害,以便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收集整理2014年度机械制造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和职工健康监护资料,分析区域内职业病危害现状,为制定、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收集整理2014年度区域内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和职工健康监护网报资料,监测及健康监护结果使用Excel系统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一般情况区域内2014年工作场所共检测了16家企业。按企业性质来分:国有企业占18.8%(3/16);股份制企业占50.0%(8/16);中外合资企业占18.8%(3/16);私营企业占12.4%(2/16)。2014年辖区内16家企业,共计1023人进行了职业体检,其中男工936人,占91.5%(936/1023),女工占8.5%(87/1023),体检单位国有企业占18.8%(3/16),股份制企业占31.3%(5/16),中外合资12.5%(2/16),私营企业6.2%(1/16)。2.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16家企业,共采219点,,其中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其它类样品分别占56.6%(124/219),9.6%(21/219)、29.7%(65/219)、4.1%(9/219),区域内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化学毒物和物理因素,其中粉尘主要为电焊烟尘、矽尘和其他尘(含木工尘)。粉尘合格率为58.0%(72/124);化学毒物中危害因素主要是苯系物,占化学毒物类的85.7%(18/21),但其合格率较高,达到了83.3%(15/18);物理因素中主要危害因素为噪声,占物理因素的86.2%(56/65),合格率为60.7%(34/56)。粉尘、物理因素的合格率相近,远低于化学因素。经统计学分析,三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25.031,<0.001)。不同经济类型企业样品检测情况,国有企业样品合格率较高,达到84.6%(44/52);私营企业样品合格率最低为60.6%(20/33)。
2.3作业工人健康监护情况2014年度16家机械制造业共体检1023人,其中87名职工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占体检总数的8.5%(87/1023)。体检项目包括内外科常规检查、神经科检查、耳鼻喉科检查、血常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尿常规、心电图、腹部B超、纯音电测听、X线胸片、肺功能和有关特殊检验(如尿铅、尿锰等),胸片异常率最高为3.5%(26/753)主要分布在粉尘类接触者;血常规异常率最高为6.7%(9/135),主要分布于化学毒物类(苯系物)接触者;听力异常最高为15.7%(37/236),血压异常为10.2%(24/236)、心电图为5.9%(14/236),主要分布于物理因素(噪声)接触者。噪声接触者血压异常率(10.2%)与粉尘类(2.2%)、苯系物接触者(1.7%),有统计学意义(=22.028<0.001);噪声接触者心电图异常率(5.9%),与粉尘类(0.8%)、苯系物接触者(1.2%),有统计学意义(=19.315,<0.001)。筛查出疑似职业病及重点监护对象12人,化学毒物类(苯系物)接触者最多,占66.7%(8/12)人。有职业禁忌证11人,粉尘接触者最多,占63.6%(7/11),都分别调离了危害作业岗位;肺结核1人,调离了粉尘作业岗位,6例疑似职业病患者,提交职业病诊断机构进一步明确诊断。3讨论及建议3.1定期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督促职工健康体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场监测结果看出,区域内机械制造业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其次是物理因素类(噪声),但是监测合格率均很低,分别为58.0%和60.7%。职业体检结果可以看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工作人员粉尘、化学毒物和物理因素的分布较为均匀,但以粉尘最多。检出疑似职业病人员绝大多数来源于化学毒物,其中主要为苯接触作业人员,占疑似职业病人员66.7%%,因此要特别重视苯作业工人的健康。噪声接触对作业工人引起职业性疾患是多方面的,噪声性听力损伤是最常见的,此外,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均有影响,有报道噪声接触是高血压患病、心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累计噪声接触量与高血压患病[1]、心电图异常有剂量.反应关系[2]。本调查也显示,噪声接触者血压、心电图异常率与粉尘类苯系物接触者血压、心电图异常率,均有统计学意义(<0.001)。因此,噪声危害接触者应列为区域内重点监护对象,对有职业禁忌证和已发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工人及时调离噪声作业岗位。区域内私营企业工人多为农村人口,由于本身文化素质低,加上其流动性、不稳定性,未接受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不知晓所从事的作业岗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更不知其严重的危害后果,甚至一些农民工在用人单位提供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情况下也不使用,无法起到积极有效的防护作用[3.4]。加强工人的职业健康教育,使工人自觉做好个人防护并定期接受职业健康体检已刻不容缓。3.2积极落实各项防护措施。引起作业点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生产功能分区混乱,通风条件差,造成毒物在车间内弥漫污染[二是设备陈旧落后,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难以治理。特别是私营企业规模较小,投入较少,使用的原材物料存在的危害因素毒性较高,对人体危害严重,检测样品合格率远低于其余类型企业,且委托率较低,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水平较低。建议:
一、各生产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合理布局,在车间内设备布置上,要考虑减少职业病危害交叉污染问题;
二、在建设项目设计工艺选择方面,应优先选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或生产线。如数控机床代替普通机床工作效率会成倍提高,并且劳动强度和接触机会大幅度减小;三、铸造应尽量选用低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型砂,并减少手工造型和清砂作业。清砂是铸砂生产中粉尘浓度最高的岗位,应予重点防护,如安装大功率的通风除尘系统,实行喷雾湿式作业,以降低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并应做好个人防护,配戴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防尘口罩;四、对产生化学毒物的设备应采取密闭措施或安装局部通风排毒装置,应制定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置警示标识,配备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等;五、噪声是机械制造工业中的重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噪声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对铸造、锻造中的气锤、空压机、机械加工的打磨、抛光、冲压、剪板、切割等高强度噪声设备的治理,对高强度噪声源可集中布置,并设置隔声房加以屏蔽。空气动力性噪声源应在进气或排气口进行消声处理。对集控室和岗位操作室应采取隔声和吸声处理,进入噪声强度超过85dB(A)的工作场所应配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
3.3强力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区域内已登记在册的机械制造业52家,但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单位只有16家,覆盖率仅为30.8%。作为在职业卫生防治上起主导作用的安监部门,一是继续积极主动争取政府重视和支持,政府重视是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前提,努力开发政府资源,争取政府加大对职业卫生监督经费的投入,增加人员编制,组织开展全区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提出建议,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二是要加大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力度和广度,建立和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监管体制及协调工作机制;三是加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突出重点,积极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促进企业职业卫生现场监测和健康监护责任的落实,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效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四是要加强职业卫生监督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卫生监督队伍素质高低,会直接表现在职业卫生执法监督工作中,也会影响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程度,而教育培训工作是卫生监督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规范卫生监督队伍执法行为的有效手段[5]。
参考文献[1]杨秋玲,郑建如,杨杪,等.汽车制造业职业性噪声暴露与高血压关系的探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4,17(6):387.388.[2]姚惠琳,祁成,杨杪,等.汽车制造工人职业噪声接触与心电图异常关系[J].中国职业医学,2005,32(1):20.22.[3]吴炳芹,陆晓萍,赵方然.农民工职业病危害及防治[J].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7,16(3):191.[4]何桂芬.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4,(5):12.[5]苟勇,张栗,胡伟,等.成都市某区职业危害现况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12):985.
论文作者:胡 伟 苟 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31
标签:职业病论文; 职业论文; 因素论文; 噪声论文; 粉尘论文; 作业论文; 区域内论文; 《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