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酚酞论文,溶液论文,红色论文,原因论文,NaOH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提出
问题 将H[,2]O[,2]水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褪去,有人认为这是由于H[,2]O[,2]是二元弱酸,消耗了OH[-],而使溶液红色褪去。也有人认为是因为H[,2]O[,2]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红色褪去。
分析 倘若是H[,2]O[,2]的酸性所致,即H[,2]O[,2]的加入仅是消耗了OH[-],使溶液碱性减弱,从而溶液红色褪去,则再往褪色后的无色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溶液应可再变红;而若是H[,2]O[,2]的强氧化性所致,由于H[,2]O[,2]将变红的酚酞氧化成无色物质,则必然会破坏酚酞原有的分子结构,即这种氧化漂白是不可逆的,因此,再往褪色后的无色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溶液不可能再变红。
思考 既然如此,溶液红色褪色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归纳可知NaOH与酚酞的红色溶液褪色的可能性有三:一是NaOH溶液浓度过大;二是H[,2]O[,2]中和了NaOH;三是H[,2]O[,2]氧化了酚酞。为了确定其原因,笔者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二、实验探究
实验1 配制浓度分别为1mol/L、2mol/L、4mol/L、8mol/L的NaOH溶液,各取少量,分别滴入酚酞,其中8mol/L的NaOH溶液变红后可迅速褪色变为五色溶液,而不是慢慢褪色;4mol/L的NaOH溶液变红后可在半分钟左右褪色;2mol/L的NaOH溶液变红后约1min可褪色;而1mol/L的NaOH溶液变红后要褪色则至少需3min~4min。因此,要判断酚酞与NaOH的红色溶液加H[,2]O[,2]后褪色原因,必须选择浓度在1mol/L以下的NaOH溶液。
实验2 向少许0.5mol/L的NaOH溶液中滴加1滴酚酞,振荡,溶液变红。往该红色溶液中加入少量30%的双氧水,振荡,溶液红色迅速褪去,此时可看到溶液中产生许多小气泡,经检验为O[,2]。然后再往褪色后的五色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0.5mol/L的NaOH溶液,又可看到溶液中产生许多小气泡,溶液颜色仍为无色。
实验3 向约3mL30%的双氧水中滴入1滴酚酞,充分振荡,放置约3min,无明显现象。再往其中加入少量0.5mol/L的NaOH溶液,溶液变红,且可看到溶液中产生许多小气泡,然后溶液红色较快地褪去。
实验4 向约3mL30%的双氧水中滴入1滴石蕊试液,溶液变为红色,充分振荡并放置约3min,溶液红色无明显变化。再往其中加入少量0.5mol/L的NaOH溶液,溶液变蓝,溶液中也有许多小气泡产生,然后溶液蓝色慢慢变浅,但在几分钟内不会褪至无色。注意,由于石蕊试液在稀溶液中所呈的红色、紫色与蓝色均较浅,且色差变化较小,因此,可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水、水和石蕊试液、NaOH溶液和石蕊试液,然后从试管的上口对照这三种溶液的颜色,观察上述实验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5 向约3mL30%的双氧水中滴入2滴品红溶液,充分振荡并放置约3min,溶液红色无明显改变。再将该红色溶液分装在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0.5mol/L的NaOH溶液,前者溶液颜色仍无明显变化,而后者溶液中可看到产生许多小气泡,且溶液红色可迅速褪去。
三、原因探讨
通过实验1和实验2可以说明往含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加H[,2]O[,2]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NaOH溶液浓度过大或H[,2]O[,2]的酸性所致。根据实验3、实验4和实验5可知,H[,2]O[,2]本身并不能迅速氧化酚酞、石蕊和品红,而加入了NaOH溶液后,由于H[,2]O[,2]在碱性溶液中迅速分解产生活泼的初生态氧,才能将这些指示剂氧化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即OH[-]相当于使H[,2]O[,2]分解产生O[,2]的催化剂。
结论1 向浓度低于1mol/L的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在通常较短的实验时间内,可以不考虑由于NaOH溶液浓度较大而使溶液红色褪去这一因素。
结论2 H[,2]O[,2]本身并不能迅速氧化变红的酚酞、石蕊和品红,而使其褪色。(事实上H[,2]O[,2]属较“温和”的漂白剂,例如它在漂白毛、丝、羽毛等含动物蛋白质的织物时就不会损伤这类物质。)
结论3 双氧水加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是H[,2]O[,2]在碱性条件下分解产生的活泼的初生态氧氧化所致。
标签:石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