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海地区正成为世界上一个新的热点_油气改革论文

里海地区正成为世界上一个新的热点_油气改革论文

里海地区正在成为新的世界热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里海论文,热点论文,地区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里海地区(注:为叙述方便,本文使用的“里海地区”是特指里海东岸中亚5国和西岸外高加索3国这8个亚洲国家所构成的整个区域,里海北岸的俄罗斯和南岸的伊朗不在此列。里海东岸5国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里海西岸3国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在19世纪曾经是世界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角斗场,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和该地区前苏加盟共和国转变为独立的民族国家,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被勘探出来并即将大量开采,美欧西方势力纷纷插足其间,影响也不断扩大。预计在下世纪初,围绕着能源开发、运输和安全秩序的变化,该地区将成为新的矛盾和冲突的热点。

里海地区由于它的经济地位和地缘政治地位日益突出,使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位置和大国关系调整中的战略重要性大大增加。

(一)战略资源丰富,经济地位日益突出。里海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地下矿产资源,其战略重要性在不断提高。近几年来,这个地区连续勘探出储量很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矿床,引起世界广泛的注意。据美国能源部和国务院的乐观估计,该地区最终可供开采的石油储藏量高达2000亿桶(约等于273亿吨),仅次于中东地区,可开采100年左右;这里的天然气储量达8万亿立方米,排在俄国和中东地区之后,居世界第三位,比美国和墨西哥两国储量加起来还多。如果按照美国官方的这种看法,里海石油天然气的储备价值超过4万亿美元。

在国际石油界,另有一种审慎的看法,认为里海地区的石油总储量在120-160亿吨之间,约占世界储量的1/10。即使是这种保守的估计,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仍然会成为世界重要能源供应基地。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趋向繁荣,世界石油消费的速度可能会加快,大约每年增加2%,有人计算,到2010年全世界将消耗掉可开采的全部石油蕴藏量的一半,从那以后,全球石油产量将开始长期下降。但是,到2020年,世界能源需求将比1990年增加70%。在需求量扩大而储备量减少的情况下,里海石油的开发供应,将会对国际石油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除去丰富的动力资源之外,里海地区的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蕴藏量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位置。哈萨克斯坦有铜、铁、铅、锌、钨和铬等,其中钨、铬储量位居世界第一,铜、铅、锌储量是亚洲第一;乌兹别克斯坦有金、银、铜、锌等,它的黄金储量是世界第五;吉尔吉斯斯坦有金、铀、汞等矿,塔吉克斯坦有丰富的铀矿等。

(二)国际环境变化,地缘政治地位更显重要。里海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连接处,是沟通两大洲的枢纽地带和战略要冲。历史上曾是东西方物资交流和人员往来的必经之地,古代的丝绸之路就经过这片土地。现如今,举世闻名的欧亚大陆桥正由此向东西两翼延伸,最新的欧亚运输走廊计划正在积极推进之中。如果说它的地理位置历来被战略家们所看重,那么在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后,这个地区的重要地缘政治地位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更加凸现在世界面前。(1)里海地区的北面是俄罗斯,东西两岸的新兴独立国家,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先是被沙皇俄国吞并统治,后来和俄罗斯一起在苏维埃“大家庭”中共同度过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无论在政治、军事上,还是在经济、社会方面相互间都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里海地区的西面是黑海和土耳其,隔着黑海,外高加索和中东欧国家遥遥相望。历史上土耳其在这里曾有着广泛而重大的影响,现在它是北约成员国,作为北约南翼的前哨,是西方大国窥视中东与中亚局势的前沿阵地。(3)里海地区的南面是伊斯兰色彩浓厚的伊朗和阿富汗。伊朗自诩是领导伊斯兰世界的首要国家。至于内战不断的阿富汗局势则被里海地区国家视为“南方威胁”,担心其“世俗政体”经不住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冲击。(4)里海地区的东邻是强大而友好的中国,中国的崛起及蓬勃发展的经济,为该地区各国所向往和敬重,近几年来,双方为建立边境的安全和发展经贸关系作了积极有效的努力。

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十分看重里海地区的战略重要性,尤其重视其巨大的能源蕴藏量和未来的开发利用。美欧日各国不失时机地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在经济、政治和军事各方面扩大自己在这里的影响,占据有利地位。

(一)美国高度重视里海地区的战略重要性。过去几十年间被苏联统治的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一直是西方人的禁地。苏联解体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百废待兴,政治、经济走势一时不明朗,西方国家认为这个地区成了“力量真空地带”,美国乘机把扩张触角伸向这里,1997年形成了较完整的新中亚高加索战略。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和国务卿助理塞斯坦诺维奇对此作了明确阐述:(1)政治上推动中亚高加索国家走“西化”道路,按照“多元民主、保障人权、市场经济”模式建立现代化国家体制。(2)经济上加强与中亚高加索国家的合作,共同开发里海能源,建设石油天然气外运管道,支持“欧亚运输走廊”计划的实施。(3)在安全与外交方面,积极调解地区内部的民族宗教和领土争端,在有摩擦的国家之间采取某种均衡的立场,把解决地区冲突看作是顺利开发油气资源的保证。美国不赞成在中亚高加索地区划分势力范围,反对俄罗斯“恢复昔日帝国”的努力,阻止伊朗同该地区国家发展密切的政治经济关系。从美国上述的意图中可以看出,它已把该地区纳入其全球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

(二)先下手为强,美国抢滩里海。到2020年进口石油将占美国石油消费的66%。美国目前的石油进口主要依赖中东地区,鉴于中东局势动荡不定,海湾产油大国伊朗和伊拉克同美国的交恶情绪难以消除,美国不得不寻找新的能源基地和石油进口渠道。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断言,对欧美国家来说,不久里海的石油将会如同今天的中东石油一样重要。早在90年代初,中亚外高加索各国独立伊始,当里海盆地的丰富油气储量被证实后,美国的谢夫隆集团、埃克森公司、阿莫科国际石油公司以及美孚等一些大型石油公司就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相继进入了里海地区,数以百计的石油大亨们飞往巴库。1997年8月,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访美期间,阿美签署了4项近百亿美元的联合开采里海石油合同,并破例在白宫举行首次石油合同签字仪式。在阿塞拜疆里海水域被称为“世纪合同”的第一个石油开发大项目让美国首先抢到手。美国公司在联合开发公司中所占的股份高达44%,在已签署的阿塞拜疆里海石油开发合同中,美国投资居第一位。在哈萨克斯坦,美国凭借雄厚的资金,利用哈大规模私有化机会,成功地控制了哈绝大多数基础行业企业,其中包括哈最大的石油企业——田吉兹油田。1993年,美国谢夫隆集团争先与哈政府签订了开发石油的协议。在哈萨克斯坦“里海石油管道财团”中,美国公司总共取得30%的股份。在乌兹别克斯坦,美国有60多家公司计划向能源工业投资30亿美元,两国间贸易额成数倍地增长。

目前,美国是中亚外高加索地区8国的最大援助国,并且对能源工业不断扩大投资。美国政府的目标就是要确保美国的石油公司进入里海这个价值数万亿美元的能源宝库,支持和促进美国各家公司参与勘探、开发和运输这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牢牢地控制住里海油气“阀门”。

(三)北约也积极向里海推进。1997年7月,北约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接纳波兰、捷克和匈牙利三国入盟。首脑会议宣布,“北约仍向新成员国敞开大门,它将陆续邀请那些条件成熟的申请国加入联盟,不管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在何方”。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进一步点明:“欧洲大西洋联盟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它从大西洋出发,一直要延伸到乌拉尔山以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亚和外高加索各国将与昨天决裂。”北约利用“和平伙伴关系”的招牌,“加强同28个欧亚大陆的非北约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将它们结合在一个欧洲安全网络内”。28个国家中包括中亚外高加索8个里海地区国家,即是说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等8国都是这个“欧洲安全网”内的成员。里海地区国家自1994年参加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以来,已分别同北约组织签署了数十项合作协议,北约援建的中亚维和营于1996年赴美国参加了军事演习,1997年又移到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举行一次,美国派了500名全副武装的空降兵从美国本土直飞哈萨克斯坦南部演习地,代表着北约部队首次进入中亚地区。与此同时,北约的各级官员频频造访里海国家,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军事委员会主席瑙曼将军和美国驻北约大使海德尔带领大批军事观察员先后对中亚和外高加索进行亲善游说活动,积极推动北约与这些国家的联系与合作向纵深发展。海德尔对阿塞拜疆外长表示,阿已具备了加入欧洲安全体系所需要的全部条件,北约欢迎阿加入。由此可见,北约在里海地区的军事渗透已是不争的事实,北约东进的步伐将有可能超越欧洲防区,而把它的南翼伸向高加索和中亚,实现其更长远的战略目标。

(四)西欧、日本不甘落后。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是重要的能源进口国家,为了确保能源长期稳定的供应和渠道多样化,都不失时机地把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作为外交战略的重要目标。

1、欧洲联盟对于进入外高加索和中亚,开发它的巨大经济潜力很感兴趣。欧盟已同这个地区的国家签订了多项协议,确定了各种不同性质的援助和改革计划。欧盟不仅把这个地区看作是海湾石油的替代对象,也把它看作是发挥欧洲经济力量、运用管理经验和承担长期义务的世纪性机会。西欧资本对里海地区国家的投入规模越来越大,英法等国的数十家公司同这些国家不仅合作开发石油天然气资源,而且也开采黄金和铀等稀有矿藏。英国政府用国家名义作出担保,鼓励它的石油财团放开手脚对里海油气开发进行大胆投资。欧盟还重视从中亚高加索经黑海到欧洲的能源和经贸运输通道的建设,积极倡议和支持里海地区各国和有关国家实施“欧亚运输走廊”计划,为此,今年9月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成功地举行了“复兴古丝绸之路”国际会议。

2、日本把加强同中亚和外高加索8个国家的关系,看作是开展欧亚大陆外交的支柱之一。日本对里海资源的关注不亚于欧美国家。早在1992年,日本前外相渡边就曾访问过中亚地区,探讨日本企业对这个地区能源产业的投资事宜。目前,日本不仅积极投资石油开采,而且对管道建设同样兴趣十足,日本财团有意同美国公司联手,致力于推动长达8000公里的“泛亚石油大陆桥”的兴建。日本甚至还表示愿意为该地区实现稳定作出贡献。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里海地区面临三大挑战:

1、北约的影响迅速扩大,俄罗斯传统势力被削弱。西方国家为了抑制俄罗斯的复兴和发展,防止它东山再起称霸欧洲损害西方利益,在俄的周边地区实行挤压和包围政策。北约东扩计划第一步在中东欧得手后,下一步目标是俄罗斯的周边国家,在北面向波罗的海三国作出入盟许诺,在中部与乌克兰签订特殊关系宪章,在南面则是向里海两岸的外高加索和中亚地区渗透,通过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加强同该地区国家的多种军事合作。美国部队冠冕堂皇地开进哈萨克斯坦参加中亚维和营“维和演习”,为今后北约军事力量介入地区事务作了示范。北约在里海地区的渗透活动日渐加强,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越来越广泛地被纳入西方利益范围已成为事实,俄罗斯感到它的南部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2、西方大规模投资里海能源的开发和外运,俄罗斯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苏联解体后,新独立的里海沿岸国家纷纷奉行能源兴国方针,开始同欧美企业合作,对新勘探出的大型油气田进行共同开发。美国为了加强影响和控制这里的能源,除加大开发资金的注入外,还尽量使外运油气的管道避开俄罗斯。而俄罗斯由于财力不足既难以大举参与里海能源的开发,也将得不到丰厚的输油管道过境费,更谈不上对输油线路的控制,只好眼睁睁地看看巨额石油美元流入里海地区各国。

3、极端的宗教势力和民族主义情绪,以及连续不断的地区冲突,破坏了俄南部地区的稳定。近几年,里海地区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和民族主义不断发展壮大,原教旨主义蔓延北上的势头十分迅猛,不但引发多次地区冲突,而且也直接造成了俄罗斯南部穆斯林聚居区的社会动荡。在中亚地区是塔吉克斯坦的内乱和持续多年的阿富汗内战;在外高加索是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冲突,以及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冲突;在北高加索是车臣冲突、奥塞梯—印古什冲突和达吉斯坦的危机等。民族冲突、分裂主义、权力之争、教派之争和社会黑帮的猖獗等所有这一切对俄南部地区的安全构成最直接的威胁。

中亚和外高加索8国均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现在是独联体成员国,与俄罗斯有几千公里长的边界线。历史上,中亚是俄向亚洲扩展势力的桥头堡,现如今被俄视为国家安全的南部屏障和战略缓冲区。里海地区国家的南部边界连成一条长长的弧形地带,正好把俄罗斯同正在战火中流血的阿富汗以及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等伊斯兰国家隔开。从经济方面看,里海地区国家是俄罗斯棉花、汞、铜、锌、铅、钨、钼等农产品和矿产品传统而稳定的供应地。这里对俄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俄罗斯要极力维护其在里海地区的影响和地位,不甘心把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拱手让人,传统的角色由别人取而代之。

俄当前采取的政策和做法是:

1、坚持不懈地推进独联体一体化。俄试图把其周边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一个军事政治联盟,阻止西方国家影响和北约势力的进一步渗透和围堵。俄决心以“集体安全条约和双边协定为基础,建立独联体集体安全体系和防御联盟”。目前,俄已同几乎所有独联体国家签署了军事合作协定或协议,里海地区8国有7国签署了集体安全条约。俄打算有计划地在这些国家境内强化军事存在,同时加深俄同各国在经济和人文领域的一体化。

2、加强对里海能源开发与外运的控制。俄凭借传统的影响和有利的地理位置,首先是在划分里海水域问题上,力争尽可能多地获取油气蕴藏地段,并坚持共同开发主张;其次是积极参与各国的石油开采计划与合同,尤其是在油气管道的走向上,坚持主张穿越俄境通往黑海沿岸新罗西斯克的“北线方案”是最佳方案,这样既可得到可观的过境费,也可控制石油运输“生命线”,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

3、积极调解地区内部的各种纠纷与冲突。俄罗斯意识到,频繁的地区冲突为西方势力的插足提供了大好时机,为了扭转这种不利的形势,在坚持“领导作用”的原则下,注意改变策略,放弃过去“分而治之”的做法,采取积极的调解政策,运用和平外交手段,培养以共同经济利益为基础的平等关系,来改善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巩固俄在这个地区的传统影响与主导地位,并特别注意同里海地区国家协调政策,共同对付原教旨主义势力的膨胀与北上。

西方国家同俄罗斯在里海地区的激烈较量和争夺,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多种文化、多民族、多教派的复杂局面,致使里海国家间的纷争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该地区局势的稳定。

(一)里海是海还是湖的争论。历史上,里海一直被一些地理学家们称之为世界上第一大咸水湖。鉴于国际惯例,海和湖的资源有不同划分原则,所以产生了“里海是海还是湖”的争论。因为从眼前利益来看,划分里海就是划分石油、掌握能源,每个沿岸国都谋求在划分里海石油资源时得到较大的份额,以便通过开发油气资源来振兴本国经济。阿塞拜疆认为里海是海,主张一分到底,完全划分大陆架,包括水面和深层海水也分为五家。哈萨克斯坦认为,里海情况与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界定的“海”的条件相符合,开始主张按海洋公约的规定划分里海,即把海底划归各国所有,水面则共同使用。随后的立场则趋同于阿塞拜疆。伊朗则坚持认为里海是内陆湖泊,只有沿岸陆地属于沿岸国,其他水域和大陆架统属五个沿岸国共同所有。俄罗斯起初的立场和伊朗一致,认为里海是一个湖,其资源属沿岸国共同所有,主张五国共同管辖、联合开发,限制西方石油公司介入。土库曼斯坦则在“海派”和“湖派”之间摇摆不定。

今年以来,阿、哈、土三国急于开发,不等达成一致意见,已自行划分大陆架界线,把尽可能多的油田归在自己的名下,并向外国投资者承担责任,与他们签订合作协定,造成事实。俄罗斯迫于形势,考虑到更长远的利益,已作出部分让步,同意哈萨克斯坦提出的把里海分成几部分的方案,双方在立场逐渐接近的情况下,率先在今年7月签署了划分里海北部海底的协定。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的立场也开始向俄哈协议靠拢。如果伊朗立场也有所松动,很有希望就里海的法律地位最终签订一项公约。

美国和多数欧盟国家热心于能源开发,一直支持里海是国际海域而不是内陆湖的看法。

(二)里海石油天然气如何外运?争夺里海能源的另一场战役,将是如何向外输送开采出来的石油、天然气。用什么线路运出石油,实质上是由谁来控制石油阀门的问题。俄罗斯和伊朗一直想方设法使油气管道经过自己的领土进入世界市场。而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都不希望它们的能源供应途径交由这两个国家控制,而是希望实现管道多元化。美国决心削弱俄罗斯和伊朗在这一地区的传统影响和优势,采取挤俄压伊的政策,协助产油国精心设计既不通过俄也不通过伊的多条对外通道,使俄伊控制里海石油的如意算盘落空。美欧国家的石油公司都在积极寻找新的输出途径,包括支持实施“欧亚运输走廊”计划。美国当前热衷选择的路线是穿过格鲁吉亚和土耳其到达地中海港口杰伊汉。此外,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还打算选择一条南线通过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把油气管道铺设到阿拉伯海。哈萨克斯坦还有意开辟一条东向路线,把油气管道铺设到太平洋岸边,给哈的经济发展寻求重要合作伙伴。

总之,在输油管道的走向问题上,无论是通向土耳其地中海、伊朗南部、巴基斯坦或中国,或者仍然使用经过俄罗斯的现有输油管道,它既是经济利益之争,也是一场地缘政治的较量。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的今后走向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油气管道路线的选择。

(三)多种文化交叉影响,民族宗教关系错综复杂。在中亚高加索这片广袤土地上,古罗马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蒙古人以及俄罗斯人都曾把这里的高山、荒漠和大草原当作征战的疆场,西方文化、伊斯兰文化、斯拉夫文化和东方文化等在此都烙下了深深的印痕,相互之间发生交叉影响,形成了当代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宗教情况极为复杂的局面。

里海地区的民族关系与宗教纷争尤其令人注目:(1)在中亚和外高加索8个新独立国家里,总人口约有7000万,但前苏联130多个民族的代表几乎都可以找到,每个共和国都生活着上百个民族,几个人数较多的主要民族并非完全分别集中在一个国家里,而是散居在中亚各国,甚至在其它周边国家。有的国家主体民族人数仅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甚至不到一半。这种多样化的民族构成与分布,造成民族关系的复杂与敏感,某个国家的民族问题通常会涉及到许多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2)苏联解体后,宗教势力,特别是伊斯兰势力一度呈上升趋势。各国的穆斯林人口比例,由独立前占总人口的不到70%上升到73%以上,随着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和各种外来思想的影响,伊斯兰教的各种派系迅速发展,宗教活动积极分子明显增多,宗教组织团体不断扩大,宗教建筑和活动场所激增。近两年,少数极端宗教势力在境外政治集团的诱导下,公开鼓吹和要求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声称为此目的可以不惜采取暴力手段。教派之争已经对国家政治稳定产生巨大影响。

标签:;  ;  ;  ;  ;  ;  ;  ;  ;  ;  ;  ;  ;  ;  ;  ;  

里海地区正成为世界上一个新的热点_油气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