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索拉唑对糜烂性胃炎患者血清IL-4、IFN-γ的影响论文_陆玉军

(江苏省灌云县人民医院 江苏连云港 222200)

【摘要】目的:探讨在糜烂性胃炎患者治疗中,兰索拉唑对其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糜烂性胃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取常规用药,观察组42例采用增服兰索拉唑,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4、IFN-γ变化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4、IFN-γ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2%,(P<0.05)。结论:兰索拉唑更利于糜烂性胃炎患者血清IL-4、IFN-γ水平的改善,且疗效显著。

【关键词】糜烂性胃炎;兰索拉唑;IL-4;IFN-γ;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0-0093-02

糜烂性胃炎是临床中一种较为多见的消化内科疾病,近年来因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转变,该病的发病率也表现为明显的逐年攀升的趋势,成为了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1]。目前,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有研究者认为该病主要是因外源性致病因素或者内源性致病因素而导致的胃蛋白酶、胃酸异常或者黏膜血流下降,使得黏膜的防御机制遭受到损坏[2]。截至目前为止,临床中关于糜烂性胃炎并无特效治疗药物,但随着研究的深入,针对该病的治疗药物越来越丰富,选择何种药物才能够达到更显著的效果成为了关键。我院在糜烂性胃炎治疗期间,采用兰索拉唑实施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均来自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诊的糜烂性胃炎,选取84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根据《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进行确诊。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女性19例,男性23例,年龄为(47.82±7.50)岁,病程为(3.58±0.45)年;其中15例病灶在胃体部,27例病灶在胃窦部。观察组42例,女性21例,男性21例,年龄为(48.17±7.22)岁,病程为(3.51±0.63)年;其中18例病灶在胃体部,24例病灶在胃窦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逐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具体给药方法:克拉霉素片(上海雅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044,0.25g),每12h服用1次,每次0.25g;阿莫西林胶囊(澳美制药厂,批准文号:HC20130014,0.25g),每日3次,每次0.5g。两种药物均于餐前30min温水送服。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用药基础上,同时增服兰索拉唑,具体给药方法: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用药方法与剂量均与对照组相同,同时增加兰索拉唑肠溶片(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606,15mg),每日1次,每次15~30mg,于晨起后温水送服。

两组患者均以7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一个疗程。治疗期间,要求患者必须严格控制饮食,禁止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以温和养胃的食物为主,且不得随意增减药物,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必须立即停止用药告知医生。

1.3 观察指标

1.3.1血清指标 分别在治理前后次日晨起行空腹静脉血采集,并在处理后行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检测。

1.3.2疗效判断标准 (1)显效:经胃镜检查后,观察无糜烂、炎症、隆起等表现,且各项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或者逐渐消失,Hp测试结果显示为阴性。(2)有效:经胃镜检查后,观察糜烂、炎症、隆起等症状较之治疗前改善面积达到50%,各项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Hp测试结果显示为阴性。(3)无效:经胃镜检查后,观察糜烂、炎症、隆起等表现无明显改变,或者症状改善不足50%,各项临床症状无变化或者持续加重,Hp测试结果显示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行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率(%)表示统计结果与并发症,组间对比以t值、χ2检验,若P<0.05即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4、IFN-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4、IFN-γ比较(x-±s)

注:*表示与干预前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42例患者中,22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5.71%;观察组42例患者中,30例显效,11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6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糜烂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有研究者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免疫因素、胆汁反流、消化性溃疡、非甾体抗炎药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致使胃粘膜的防御机制受损,特别是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情况下,从而引发该病。若不及时为其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可致使胃粘膜出现反复糜烂溃疡,最终引发癌变[3]。

有研究者表示,在糜烂性胃炎治疗中,可通过平衡辅助性T细胞1/平衡辅助性T细胞2(Th1/Th2)细胞免疫应答来干预。尽管该观点,在学界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却能够表明机体炎症反应的改善,故这种治疗方法仍然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4]。IL-4主要是经由Th2细胞分泌所得,是Th2细胞标志性细胞因子;IFN-γ在则主要是经由Th1细胞分泌所得,是Th1细胞标志性细胞因子。为此,同时对两项血清指标变化的观察,能够充分了解糜烂性胃炎的感染变化。

根据本研究来看,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IL-4、IFN-γ均较之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就表明兰索拉唑不仅能够实现对Th1/Th2细胞免疫应答的平衡,同时其平衡效果也显著优于常规的治疗方法。另根据临床效果来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兰索拉唑的临床治疗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在糜烂性胃炎治疗中,采用兰索拉唑实施干预,可更好的实现对血清IL-4、IFN-γ水平的改善,提升治疗效果,可充分临床与患者的治疗需求,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吕通联.焦虑糜烂性胃炎患者采用兰索拉唑肠溶片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对其焦虑情况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2):20-21.

[2]赵涛,曲峰,冯莉莎.兰索拉唑肠溶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焦虑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04):618-622.

[3]张晓彤,张丽娟,尹利顺,等.兰索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评价,2014,31(06):366-369.

[4]钟文洲,陈正义,黄晓曦,等.兰索拉唑对糜烂性胃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水平的变化影响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06):145-147

论文作者:陆玉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  ;  ;  ;  ;  ;  ;  ;  

兰索拉唑对糜烂性胃炎患者血清IL-4、IFN-γ的影响论文_陆玉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