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论文_李开军

污染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论文_李开军

四川省国环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水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而河道更是遍地都是,随着环保问题提上日程,河道污染的情况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阐述了河道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及原则,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技术。

关键词:河流;生态修复;技术

引言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活动加剧,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的干扰更加频繁,河流生态问题频发,如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破坏、水体污染等。河流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公众健康和城市景观,制约了社会进步的步伐。因此,河流生态修复已经迫在眉睫。

1河流生态修复目的及原则

1.1河流生态修复的目的

河流生态修复(riv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河流生态修复是指在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身修复功能的基础上,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促使河流生态系统恢复到较为自然的状态,改善其生态完整性和可持续性的一种生态保护行动。

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就是要改善河道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使河道生态系统能够稳定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从而使得河道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有所提高,并使得生物多样性得到发展。河道拥有完整的食物链生态系统,从而提高了河道自身处理污染的效果。

1.2河道生态修复的原则

河流生态修复的实施原则,就是要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比较合乎理想的经济效益,但对河道生态系统影响非常大。在这个阶段,需要大力修复河道生态环境,积极建设河道生态环境。在具体实施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应按照以下几种情况实施:

(1)根据当地情况,将河流生态系统恢复到最原始的状态是不现实的。因此,河道生态修复必须符合河道正常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创造良好的河道环境,改变河道的结构,创造适应河道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条件,促进生态系统的有序循环。

(2)根据生态功能,加强河岸植被建设,创建河道生态走廊,控制水土流失、生态失衡等问题。按照不同河道水域可以种植相应的不同植物,可以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有利于水生动物的生长,可以有效防止河道严重失衡现象发生,维护河道生态平衡。

(3)根据景观美学,在具体设计河道结构过程中,应考虑景观美学标准,科学规划方案,强调景观美学设计,将河道生态修复与景观美学相结合,使河道景观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建设美丽河道,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

2城市河流生态存在的问题

2.1非法侵占河道、湿地及滨水区

在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各种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侵占了大量具有污水净化和滞洪功能的河道、湖泊、坑塘等湿地及其滨水区,使流域水体原有的污染自净功能和污染物承载力严重削弱。河道、湖泊湿地沼泽化,河道湿地转为人工库塘等情况很突出,严重影响了河道行洪安全和自净能力。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这种严重侵占河道、湿地及滨水区的行为,对我国防洪安全的不利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生活垃圾和生猪养殖对河道污染严重

由于环卫基础设施缺乏,监管不到位和环保意识淡漠,城郊和乡村居民或小型企业直接将生活垃圾倾倒在地边、路边、街边、河边,甚至河道内,生活垃圾已经成为最严重的污染源。另外,城郊接合部和乡村非规模化生猪养殖也是我国许多中小河道的主要污染源。由于缺乏有效监管,许多养殖户把养猪场设在河边,且猪粪尿几乎直排河道,导致河道黑臭无比。

2.3河道治理治标不治本

传统以环境工程、水利工程为主的中小河道治理对点源污染治理或防洪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但对河道生态系统的修复却多是治标不治本的工程,有的甚至因为设计和施工不当还起副作用,如为了行洪安全对河道(段)护岸进行了不必要的渠化、硬化或固化,或为了施工方便,对河道底部进行“平底化”的简化处理,对河道生态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极为不利。满足生态学要求的河道往往需要有原生态弯弯曲曲的可透水河床,深浅和宽窄不一的河底结构、满足底栖生物生存的健康底泥,具有足够宽度和强大生态净化、生物多样性保育功能和景观功能的河道滨水植被带等,而这些在目前的河道整治中即使有一些体现,但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3河道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

3.1生态河流堤防修复技术

河堤拥有很多益处,不仅具有防汛功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整体景观效果。因此,我们不但需要关注堤防的加固工作,而且对河堤进行绿色修复,把河堤建设成为既能防洪抗汛,又能预约人身心的美景。通过实施沿江综合景观改造工程,河流可以达到清水,美化河流的目的,成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的河流生态景观区。河堤的生态修复,实际上就是将河堤从以前的人造混凝土改造为既有水,有土,还有各种生物,它们能够彼此依赖,和谐共存。国内外在修复河道方面,已经基本上达到共识,既然要修复,就要修生态河堤,既包含坚固性,又可以进行欣赏,一举两得。

3.2微生物处理技术

微生物处理技术作为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生态修复技术,其主要针对的是好氧、厌氧等方面的处理。在实际应用微生物处理技术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将人工培养的符合讲解污染物的微生物,投放于水体中,然后通过对微生物的生长环境、数量、品种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以达到迅速处理水体污染的目的。另外,微生物处理技术实施过程中,所使用的菌类的种类、数量等都必须严格的按照水体污染的程度、面积等数据决定,才能确保微生物处理技术的效果。

3.3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最大的作用是条件区域气候环境的基础上,在物理、化学、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净化水体的目的。因为,在进行人工湿地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维持系统内生物的多样性特点,通过调节地表流经的方式,实现净化水生态系统的目的。

结语

在城市河流生态修复过程中,使用生态修复技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在修复河道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将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各种跟河道治理相关原理结合在一起,按自然规律,使河道生态系统的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就能使河道成为水与生物相互依存的良好可循环利用的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张璐,楼铮铮,蔡琳.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与探索[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08:162.

[2]黄鑫宗,骆娴,黄文科,李绍森.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与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2:87.

论文作者:李开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污染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论文_李开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