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平武县平通初级中学 平武 622550)
【内容摘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严峻形势,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学校和家庭均要主动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掌握心理疏导的正确方法,科学指导心理训练活动,力争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重要性、特点、措施
据媒体报道,最近几年,全国发生了数起中小学生自伤、自杀、相约集体自杀、群殴、离校离家出走、违法事件。从受害对象来看,有中小学生伤害同伴,杀害父母,伤害老师,伤害爷爷或婆婆,伤害其它社会人士。加害人的年龄大多在十岁至十六岁之间,正是小学三年级以上至初三阶段中学生。桩桩学生伤害、违法事件,触目惊心,都曾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和评论,让各方人士深入思考。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少年的生理发育提前了两岁左右;与之不相适应的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儿童、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农民工增多,增加了留守儿童数量。留守儿童需要的亲情、父母及时的关爱与沟通得不到满足。缺失了必要的家庭教育的孩子,要想健康快乐成长,是有很大难度的,这也加重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责任。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人的健康做了这样的界定:一个健康的人必须是生理和心理同时健康,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小学生,无论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处于从幼稚逐步向成熟的过渡期,极易受到生存环境和各种教育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的增多,生活节奏加快,片面的学生观和家长的成才观,学习生活紧张,导致中小学生承受的各种压力也增多、增大,以致学生不能承受,产生了各种心理的困惑与矛盾,少数学生甚至会形成过重的心理压力,导致心理障碍。这些情况严重地影响学生健康地成长。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观念中,又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和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目前,教育部已下发文件,要求全社会关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明确了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职责、任务和措施。可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到青少年未来的大事,是关系到国家后继有人的大事,是关系到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大事。
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彰显自我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发表意见,积极主动做事。但又带有片面性,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看法;自尊伴随着自负,自卑又总是同固执、孤僻交织在一起。
2、成人感增强。由于信息社会的发展,青少年“见多识广,博采众长”,学生与成人交流和沟通时,成人化的语言和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有时与成人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毫不示弱,根本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愿意承担一些“成人工作”。同时,存在幼稚、偏激、片面、失误较多的一面。
3、逆反心理突出:初中阶段是人成长过程中的第二个叛逆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超出了主体的承受能力而逆反;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自然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初中生的好奇心极强,往往成年人向他们郑重宣布禁止的东西,他们反而越想接触。如玩电子游戏、交异性朋友、晚自习偷看电视球赛、甚至喝酒、吸烟等。在教育实践中还有一种人格型逆反。即个别学生由于性格异常或心理疾病,如执拗、怪僻、暴燥、易冲动、刻薄、极端自私、心境不安等,稍不随意,就以吵闹、打骂等方式对抗他人。
4、性意识迅速觉醒,渴望与异性交往,关注、爱慕异性,注重外在形象,害羞心理明显,喜欢在异性同学面前表现自己,重视异性同学的评价;但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掌握不好与异性交往的尺度,易导致“早恋”。
5、情绪波动大。易消沉、暴躁或洋洋得意,常外显为冲动性的过激行为。
6、渴望被人关爱与重视。值得关注的留守儿童现象就是例证。
那么,我们应通过哪些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应逐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聘请有关心理专家担任顾问,组建学校心理教育研究小组。积极探索各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进行中学生心理研究,科学指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要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师上好思品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针对性、实效性。
加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各任课教师应掌握有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心理疏导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班主任要充当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者的角色。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能够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集体氛围,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上出现的异常现象,并对症下药,帮助和教育学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处理好每一件事。当然,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班主任,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为各年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开设讲座,主要是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共性心理问题,讲解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这样能对尚未产生心理问题的大多数学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心理训练活动,也能起到这样的效果。
设立由专业和兼职人员组成的心理咨询机构。本着平等性、保密性、情感性原则开展咨询工作,这主要是针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障碍的学生。为学生保密,可设“悄悄话”信箱,或开设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对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可让其到有关专业部门诊治。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这项工作难度比较大,但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就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就要认真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测量、分析、归类、评价。只有建立心理档案,才能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提供依据,从而给予必要的教育、帮助和指导。当然,有关心理测量、档案建立,必须在科学、保密的基础上进行,只有经过重新、慎重地编制、加工,才能向有关教师提供材料。
学校建好留守儿童之家。现在学校的留守儿童占百分之五十左右。这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多,需要政府主导、学校主动作为、家庭勇于承担责任、社会积极参与,多管齐下,方能开辟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新天地,务必引起多方重视。
务实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好德育系列教育活动、少年宫、艺术教育活动,用积极向上教育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乐观健康成长,用正能量占领学生的思想、心理阵地。
2、在学生、家长中普心理健康知识。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聘请心理教育专家开设心理讲座,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学校的咨询机构也可对个别家长进行咨询与辅导。
3、充分利用关工委、广播、电视、电台中的“知心姐姐”等资源,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时交流心理健康教育成果,扩大影响力。
综上所述,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每一个有良心教育人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我们根据客观现实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我们的青少年就能健康快乐成长,全社会就多几分和谐,少几分纠纷;多几分快乐幸福,少几分悲哀和痛苦;多几张阳光下的笑脸,少几个孤独寂寞的背影,少几次自责与遗憾。
论文作者:吕世国,,吕皓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8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8
标签:学生论文; 心理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青少年论文; 学校论文; 儿童论文; 健康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8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