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541002
摘要:目的:分析心肺复苏成功后的患者死亡原因及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进行心肺复苏患者共65例,其中成功复苏患者21例,在此当中病情好转出院患者6例,因预后不良而死亡患者15例。对这些患者住院期间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抢救持续时间(分、)年龄两个因素与复苏成功后的患者的预后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大于0.05;而骤停持续时间(秒)、GCS评分与患者的预后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结论:骤停持续时间(秒)越短、GCS评分越高即复苏后昏迷成都越低,则患者的预后情况越好
关键词:心肺复苏;危险因素;骤停持续时间;GCS评分;预后
心肺复苏是我们抢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者血容量,纠正心脏衰竭,为后续的进一步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提高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是我们的研究目的。
1.一般临床资料 2013~2014年在我院进行心肺复苏患者共65例,其中复苏成功患者21例,经过进一步治疗后痊愈出院6例,心肺复苏成功后由于各种并发症等原因死亡患者15例。本研究样本总体为心肺复苏成功的21例患者,将其分为痊愈组(出院患者6例)和死亡组(成功后死亡患者15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合并疾病、心脏骤停时间、抢救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并分析。
2.复苏方法及统计学分析方法
2.1 复苏方法
参照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进行以下等复苏操作:胸外按压、除颤、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肾上腺素的应用、阿托品及多巴胺的应用,以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的失衡及酸碱平衡失调等情况。
2.2 复苏成功标准 经过心肺复苏后,心脏在自主心律或起搏心律下能维持血压≥90/60
mmHg 或平均动脉压≥60 mmHg , 维持时间超过24h , 且脑功能分级CPC ≤3 级。
2.3 统计学分析方法 在两组患者之间,计数资料的对比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患者成功复苏并且痊愈出院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Logistic危险因素相关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
在我院进行心肺复苏的危重症患者65例当中,有21例心肺复苏成功,达到成功标准,约占总数的32.3%。在复苏成功与复苏失败两组患者的比较中我们发现,复苏成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抢救时间方面,心肺功能骤停的时间越短,复苏时间越快,则患者复苏成功的几率越大。(见下表1.)
3.2 复苏成功后患者的不同结果
我们对成功复苏后的患者进行了分组,成功痊愈出院的患者纳入存活组(6例),由于各种原因及并发症导致患者最终没有痊愈而死亡的患者列入死亡组(15例),对其年龄、骤停持续时间(秒)、抢救持续时间(分)及复苏成功后48hGCS评分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证实,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抢救持续时间(分)方面并没有统计学差异,而在骤停持续时间(秒)复苏成功后48hGCS评分两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骤停持续时间越短,即发生意外后越早进行抢救,患者的预后情况越好;复苏成功后48小时昏迷评价GCS评分则说明,在复苏48小时后昏迷程度越低的患者,预后越好。(见下表2.)
4. 讨论
国内外很多研究报道,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即使在院内进行也不是很令人满意,仅仅可以达到40%左右[1],而复苏成功后可以痊愈成功出院的患者更是为数不多,仅仅占复苏成功患者的10%左右.因此本研究对以往在我院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患者进行各项数据的统计,从而明确复苏成败及成功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提高医疗水平和技术,全力以赴抢救患者生命。
在进行心肺功能复苏时我们发现,骤停持续时间(秒)越短、抢救持续时间(分)越少、年龄越小的患者成功复苏的概率越大,因此要求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患者应有的心肺复苏抢救措施,并且用最有效的方法减少患者心脏骤停的持续时间,从而提高患者复苏的成功率[3]。由于年纪较大患者可能在机体各方面均存在病变,给心肺复苏带来的较大的困难,因此在对年纪较大患者进行抢救时,更应该注意其多方面的疾病,以免由于心肺复苏而引发其他不可逆的情况,进而影响复苏成功率。
在本研究对于成功复苏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的分析中,我们发现骤停持续时间(秒)越短、GCS评分越高即复苏后昏迷成都越低,则患者的预后情况越好。此结论提示我们需要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真正的体现时间就是生命价值观,而成功后若患者昏迷程度仍然较重,即GCS评分越低,则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尽快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纠正重度昏迷,改善预后,提高患者存活率。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对于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仍然死亡的原因分析后得出的初步结论显示,在第一时间、并且使用最有效的方法对心肺功能骤停的患者进行复苏,是提高患者复苏成功率、成功痊愈出院的比例的关键,对临床医生更加有针对性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Disu, E.A., et al., National neonatal resuscitation training program in Nigeria (2008-2012): a preliminary report. Niger J Clin Pract, 2015. 18(1): p. 102-9.
2.Malbrain, M.L., et al., The use of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BIA) to guide fluid management, resuscitation and deresuscita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bench-to-bedside review. Anaesthesiol Intensive Ther, 2014. 46(5): p. 381-91.
3.Shif, Y., P. Doshi, and K.F. Almoosa, What CPR means to surrogate decision makers of ICU patients. Resuscitation, 2015. 90: p. 73-8.
论文作者:杨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肺论文; 持续时间论文; 统计学论文; 评分论文; 因素论文; 时间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