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越来越多,我国的城市建设也逐渐将管廊进行综合化和应用化。虽然中国引进地下综合管廊的时间相对较晚,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很大,但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工的投入力度的增加,地下综合管廊在城市建设发挥作用越来越大。目前很多地下综合管廊出现结构裂缝,特别是变形缝处渗漏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也会影响其使用性能。
关键词: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裂缝;漏水原因;处理措施
引言
地下综合管廊综合管廊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地下空间,它是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中安装在管廊内部,管廊设有专门的检修口、通风口、吊装口和监控系统,综合管廊的建设很大程度方便了管线新增、检修,避免“马路拉链”现象。同时综合管廊的建设也代表了一个城市长远发展眼光,是城市的重要基础保障设施。
1管廊防水原理
综合管廊主体防渗的准则是“防为核心,排、截、堵作为辅助,相互有机的结合”,主要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应采用最佳的混凝土配比、优质的外加剂、合理的施工缝设置、科学细致的混凝土浇筑,来保质保量完成施工。在管廊主体结构外侧迎水面涂刷有机高分子防水涂料或铺贴防水卷材做为辅助防水。施工缝、变形缝、管线预留洞口等部位是预防渗漏的关键部位,具体是在水平施工缝中埋入止水钢板,在变形缝内设置橡胶钢边止水带、外侧外包防水卷材,在管线预留洞口采用标准预制密封件预埋进行处理。因此,地下综合管廊防水施工质量的好坏受控于:(1)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2)防水层施工质量;(3)施工缝、变形缝等接缝处防水处理质量;(4)预留洞口施工质量。
2综合渗漏原因的分析
2.1对防水工程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对一些地下工程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大多数都觉得渗漏水的情况对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影响不大,进而缺乏对工程所处的地下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只是对其防水工程进行极其简单的处理,甚至连必要的防水方案都没有进行精确设计,进而在工程竣工后出现了渗漏水的问题。
2.2工程水文地质资料掌握不全或不准
很多工程施工方对于工程掌握的资料很少,并且无法准确按照要求进行。有时引用其它资料的时候,也无法对其进行验证,例如采用年代很久远的资料来推断当前地下工程的一些水文地质状况,进而就会出现很多设计方面的失误。
2.3结构设计与防水设计处理不当
一是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在止水带预埋施工过程中,两侧的位置控制不到位,或者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致止水带错位,未对结构缝形成有效的防水保护;二是止水带损坏,损坏的原因一般包括被钢筋刺破,或者老化,由于本工程竣工时间不长,课初步排水老化的原因。而背贴式盲沟失效的原因可能源自三个方面:一是背贴式盲沟与管廊之间贴合紧密度不够,二者之间的缝隙距离超标;二是背贴式盲沟在后续的砂浆保护层施工过程中产生了侧移,导致盲沟未对准裂缝为止;三是盲沟被钢筋出现损坏或者老化破坏。外贴式防水板失效的原因主要原则两个方面:一是防水板之间的搭接不紧密,导致地下水从搭接处深入防水板内部;二是防水板出现损坏或者老化破坏。
2.4检修问题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对检修的要求较高。尽管地下管廊都设有监测及检修系统,但也难免会出现一些细微的偏差,导致部分问题无法被及时发现,检修不及时、不彻底,最终发展为严重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检修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对地下管线铺设的情况监测不准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很多特殊部位未进行防水处理
在一些地下工程的侧墙与拱脚等薄弱的部位,往往会忽视对其进行特殊的防水处理。很多时候他们的基层都是不均匀的,土质也是很差的,如果对其不进行特殊的处理,那么其断裂的裂缝很容易使其发生渗漏。
3不同形式的地下工程渗漏处理技术
3.1渗漏水病害整治原则
采用“优选材料、堵排结合、刚柔相济、多重设防”的措施解决渗漏水,经过堵漏防水措施治理后的渗漏水部位,防水效果要达到预期效果,力争接近或达到原结构防水使用年限,修复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补强效果;其二,修复的结构变形缝在今后的使用中能够承受一定的变形;其三,渗漏治理所采取的渗漏防水措施至少应采取两道以上的防水措施;其四,所采用的渗漏治理方案应科学合理,所指定的以及将执行的施工工艺有步骤、有程序,便于施工现场工序管理、可控和可报验;其五,经治理后的渗漏部位表面达到一级防水要求,即不允许渗水。
3.2加强地下管线的规划和管理
由于地下管线分类复杂,施工时间不一致,很容易因沟通不及时出现空间不足,破坏其他管线等问题。因此,在确定了管廊施工方案后,尽量不要随意更改,与其他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一同规划,设计方案,保证合理性。基于地下管线数量较多,在铺设管线时很难完全避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例如,生活废水管道和雨水管道相互交错,难以避开,可以利用交叉井,使生活废水从交叉井中穿过,将雨水断开。再比如,压力管线和排水管线交错时,可以利用弯头,使压力管线从排水管线的上方穿过。在施工时,如果没有遇到类似问题,也要考虑到后续是否可能有相互影响的管线铺设于此,提前规划设计好,为后续施工提供便利,解决管线之间铺设的矛盾。
3.3地层超前注浆
在面对大面积的地下结构工程时,我们要在开挖之前,在维护结构外面进行注浆处理,然后再通过凝胶的硬化处理来将地层中的缝隙进行充填,进而最大可能的减小地层的渗漏水量,进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围岩强度和自稳能力,还能保证防水和开挖的安全。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使用不用型号的小导管进行超前的注浆。
3.4妥善管理档案
有关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档案要妥善管理,针对所有的管线都要建立起详细的档案,方便与其他部门沟通信息,时刻了解管线铺设的情况。在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工程项目的设立,施工的推进要与档案信息的更新相同步,否则很容易导致信息滞后,无法及时处理紧急问题。已经完成的施工,要将相应的档案及时归档,保证档案完整性。为了使各部门及时了解本地区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情况,还需要建立信息系统,将新的施工信息及时上传,便于查询,以免由于信息传达不及时,沟通不便,在施工时对其他管线造成破坏。
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地下工程地下综合管廊变形缝渗漏水的处理技术一直是当前比较难度高的系统工程,它包含着结构设计,材料,施工操作以及后期竣工保养和维修等众多因素,他需要综合性的人才,需要过硬的技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根据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而更好地达到渗漏与防水的工程要求。
参考文献:
[1]佚名.地下综合管廊变形缝渗漏水原因与处理措施[J].建筑施工,2018,40(11):152-154.
[2]蒋卓尔,徐茂贵.地下综合管廊变形缝填缝技术的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8,138(12):142.
[3]城市综合管廊现浇结构变形缝复合防水施工技术研究[J].宋金岭,杨鹏伟.价值工程,2018(10).
[4]张学群.南湖隧道变形缝及墙身渗水处理方案探讨[J].西部交通科技,2014(10).
[5]冀正辉.对地下结构变形缝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施工处理[J].硅谷,2010(06).
[6]吕柱永.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18(34):133.
论文作者:李文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管线论文; 地下论文; 渗漏水论文; 结构论文; 工程论文; 变形缝论文; 原因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