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迅速,电力系统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现代化建设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逐年增长,只有逐步提升供电效率与质量,才能保障社会生产生活的高效运转。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只有对运行维护工作加以重视,才能够提升其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满足当前社会的用电需求。尤其是在当前检修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下,线路的运行维护更加便捷,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电力事业的繁荣发展。本文将对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维护及新型检修技术应用策略。
关键词: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维护;新型检修技术
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电力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企业对于电力的供电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电力系统中,配电线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已经成为电力企业为广大人民推送电力的首要选择。但是,由于配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线路故障率居高不下,针对此情况,该文研究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及检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0kV及以下线路工程中经常出现的故障
1.1配电线路短路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最常发生的故障是线路短路。发生配电线路短路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导体的相互接触。不同电位导体的接触极易引起线路短路、烧毁而造成停电。具体地,引起配电线路短路的原因许多,如雷电暴雨时,雷电导致配电线路的绝缘子产生故障,引起配电线路碰撞而引发短路;大风天气中,一旦配电线路与道路旁的建筑或杂物发生碰触就会导致短路,严重时还会造成导线断裂。
1.2高杆植物造成的线路故障
在沿海部分地区架设10kV及以下的配电网线路时,极容易发生由于高杆植物过多而导致线路故障,由于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属于高空架设线路,不可避免地会建设在无人的空旷的地区,但是由于在沿海地带,防风林等植物的生长速度十分快速,并且很多高杆植物自身具备有杆高、软的特点,这就导致在沿海地区发生大风天气时,高杆植物会对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产生剐蹭等现象,进而影响到整个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运行,导致线路发生短路等现象。
1.3单相接地导致的停电故障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由于经常受到大风、暴雨、雷电等天气的影响,很容易导致配电线路单相接地的情况发生。另外,配电线路一般都是设置在道路两侧,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车辆撞击到线路电杆也会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行。加之对线路缺乏必要的维护和检查,时间长了以后出现线路老化、绝缘破损的现象,引起线路出现故障。
2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维护策略
2.1做好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环境勘查
由于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检修过程中都是带电操作的,因此在检修过程中要做好外部环境的勘察工作。如果对线路周围施工现场环境没有做好勘察,对设备不够熟悉、对检修线路了解不够全面,容易发生危险。所以相关检修人员在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检修工作时,首先对周边环境进行勘察,根据勘察结果科学制定实施检修方案,把检修风险降到最低。另外,在检修人员在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检修时,需要对当地天气情况进行勘察,尤其是加强对大风雷雨天气的勘测,避免雷雨大风天气检修。
2.2线路立杆
线路立杆是配电线路的基石。立杆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立杆标准施工,保证杆、塔的埋设深度完全满足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设计要求。其次,选择立杆点时,必须仔细观察预定点的土质。如果土质比较松散,粘性较差,要适当处理该地点的土质,使用包括混凝土浇筑巩固在内的多种办法,提升该处土质的稳定性,直至达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具体立杆施工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施工规定设计底盘。配电线路的质量关系重大,只要存在不合格的地方,必须严格审查该配电线路,全盘更换不合乎规定的设备,保证线路间的距离维持在一个合理区间。
2.3避雷装置安装
将避雷装置应用于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当中,能够有效防止雷击对运行安全造成的影响,提升线路的输电效率,对于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区域,能起到关键的避雷作用,应对恶劣自然天气的影响。为了确保能够发挥避雷装置的优势,在安装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应的勘察与设计工作。综合分析线路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线路运行特点等等,选择合适的避雷器与施工方案。氧化锌型避雷器是在线路运行维护中常用的一种避雷器,其散热能力较强,而且较小的体积也便于携带安装。线路运行的可靠性由于工频续流的隔断而得到有效提升,满足了新时期社会生产对于线路运行质量的要求。当雷击发生后,电能可以得到充分释放,防止设备和线路被烧毁。有效选择合理的避雷器安装技术,是增强避雷器应用效果的关键,确保电力输送的效率与质量。刀闸、变压器和线路开关、配网线路与架空绝缘导线过度位置等,是避雷器的重点安装位置,为了增强防雷效果,应该对防雷绝缘子加以利用。
2.4两相式电流保护
两相式电流保护也是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维护中的重点内容。在电流保护中应该采取阶段性措施,实现电力传输中电流的分段控制,降低短路状况发生的几率。分两段保护电流中的单侧电源,主要是保护带时限电流速断和带时限过电流。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应用于两种保护当中,也能够实现对两相式电流的进一步保护,增强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不仅能够降低电力企业的检修成本,而且提升了用户的用电质量。利用阶段时电压对双侧电源进行保护,电流电压保护适用于4000m以下的配电线路当中,恒联方向保护与纵联差动保护适用于4000m以上的配电线路保护。
2.5严格控制与电器的安全距离
在对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检修时,检修工作人员必须控制好与电器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并做好防范措施,确保检修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由于电路检修工作是具有十分的危险性,所以在检修工作中必须控制好电器线路距离,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无法保证安全具体,则必须做好相关绝缘防护措施,确保检修人员人身安全。
3新型检修技术的应用
3.1现代技术的应用
为了对配变和杆塔的位置进行确定,应该采用GPS系统,促进检修效率提升的同时,为了巡视工作提供保障。加强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动态化监测,及时发现线路运行中的异常状况,明确参数变化的趋势,以便确定故障隐患位置,制定合理的检修方案,促进线路监测与检修朝着自动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接地自动选线设备的使用,能够在故障发生后及时确定线路位置,以便于检修人员对其进行隔离,防止出现更大的电力事故。真空断路器的使用,能够降低分支开关与分段开关中的故障发生率。
3.2新型杆塔检修技术
线路、杆塔好横担等,是定期检查的重点内容,防止出现变形和歪斜等问题。明确立杆的埋深,使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确保杆塔的完整性。对于杆塔组件的数量进行控制,防止出现短缺现象。及时处理其中存在的破损与腐蚀问题。
结语
由于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自身的特点,导致其运行中极易发生故障。维护人员应从实际出发,依靠科学可行的检测方法一一排查故障,保证用电人群安全用电,保障国家电网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宇晨,熊嘉城,苑龙祥,沈杰鑫.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及检修探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12):245-246.
[2]黄兆峰.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及技术检修[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44):199.
[3]周晓东.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维护及新型检修技术应用探讨[J].低碳世界,2017(12):32-33.
论文作者:杨勇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线路论文; 电流论文; 运行维护论文; 故障论文; 发生论文; 避雷器论文; 杆塔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