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老年教育研究述评
田诗晴
(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上海 200234)
[摘 要] 当前我国社会老龄化形势愈加严峻,老年教育作为我国实现积极老龄化的有力推手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研究问题。近十年来,国内研究者对老年教育的意义、模式、实施途径、课程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我国老年教育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藉此提出几点展望。
[关键词] 老年教育;老龄化;老龄社会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上升。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带来巨大挑战。老龄化问题已然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在“深化重点领域教育综合改革”这一重点任务中提到“加快发展老年教育”。老年教育作为我国实现积极老龄化、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举措,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在近十年,我国学者对老年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研究内容基本涵盖了老年教育的意义、模式、实施途径、课程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为此,本文力图对这些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在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与总结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展望,以期为中国老年教育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所助益。
一、文献分布
(一)研究文献的数量梳理
基于“中国知网”中的“中国期刊论文”“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两个数据库,以“老年教育”为检索词,以“主题”为检索项,以“精确”为匹配类型,学科领域选择“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Ⅰ辑”“社会科学Ⅱ辑”“信息科技”,时间跨度从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搜索关于“老年教育”的文献共1577篇,剔除征稿启示、信息咨询和学校介绍等冗余信息,获得有效文献 1354篇。其中,期刊论文1140篇,博硕士学位论文214篇。通过对老年教育研究文献数目的梳理可以了解老年教育发展的趋势,如图1所示。整体而言,我国学者对老年教育的研究呈现递增趋势。2009-2014年文献数量持续增长,2011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到“加强老年教育工作”,更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老年教育。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到“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要求“加快发展老年教育”。2017年国务院下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要求“促进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国家颁布相关规划,老年教育越来越成为学者们重视的研究领域。因此,2015-2018年文献数量激增,2018年论文数量达到308篇,是近十年的高峰值。
图1 我国老年教育研究的文献数量
(二)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分布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的核心,能够体现文章主旨,反映某一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版本V.5.3.R3)对1354篇老年教育研究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时间区间为“2009-2018年”,时间切片为“1”,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选择“Minimum spanning Tree”和“pruning sliced networks”算法,得到网络节点数量N为204个;连线数量E为372条;模块值Q=0.5472(大于0.3),说明图谱的网络结构显著;平均轮廓值Silhouette=0.5428(大于0.5),说明聚类较为合理。图2是我国老年教育研究频率阈值在14次以上的高频关键词网络结构,节点越大代表该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表明该节点在此领域越重要。笔者在剔除检索关键词“老年教育”“第三年龄教育”“老年人”和“老年群体”后,对表述内容相近的关键词进行了合并处理,如“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和“老龄化社会”、“终身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社区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列出22个高频关键词并对其进行归类,其中,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越高,表明该关键词所指向的研究问题越热门。根据表1,可以看出近十年我国老年教育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社会背景、理念支持、实施途径、聚集场域、实施过程及老年个体等方面,这些热点体现出老年教育研究范围较广,既关注宏观层面也涉及微观层面。
图2 我国老年教育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可视化图谱
表1 我国老年教育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分类
二、研究内容
(一)关于老年教育意义的研究
从已有研究来看,学者们从老年个体、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对老年教育的意义进行了研究。概括来说,老年教育有助于老年个体的潜能开发、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我国的稳步前行。
首先,在个体层面上,老年教育作为助推器,促使老年个体成为主动学习者,紧跟时代步伐、提高自身修养、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身价值,幸福充实的安度晚年生活。如陈如(2009)认为老年教育有助于满足老年个体自身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教育普及水平的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得到提升,老年人也不甘落后,他们对新知识和新事物充满好奇,以期能老有所学。王胜子、韩俊江(2011)认为老年教育能够丰富老年个体的精神文化生活。老年人因在学习中发掘兴趣、获得知识而感到满足和快乐。孙立新、罗彤彤(2014)从个体社会化的角度提出老年教育有益于促进老年个体继续社会化。马良生(2015)从老年个体的社会角色、生活、学习、文化素养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用六个有利于概括了老年教育的重要性。王仁彧(2017)则认为老年教育有助于彰显老年个体的生命价值。
第一,对国外老年教育模式的研究。叶忠海(2017)总结了国外发达国家的老年教育模式:学校式老年教育、社区式老年教育、自助团体式老年教育、远程网络式老年教育、图书馆式老年教育及旅游式老年教育。王梦云、翟洁(2017)则根据各国老年教育的个性化特点归纳出三类老年教育模式:一是以法国为代表的“第三年龄”老年教育模式,其特点是由政府主导老年教育活动;二是以英国为代表的“自助式”老年教育模式,其特点是学员自助,政府对老年教育活动影响较小;三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型”老年教育模式,其特点是经费来源和办学主体呈现多元化。另外,学者们还总结了国外老年教育模式的优点,对国内老年教育模式提出了诸多有益的改进建议。由以上可以看出,国外老年教育重视除政府以外的组织或机构参与老年教育,模式呈现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点。
其次,在社会层面上,老年教育通过教育和培训老年群体,使能继续为社会发挥光和热的老年个体实现自身价值,既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又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如王胜子、韩俊江(2011)认为老年教育有利于实现老年群体的第二次人力资源再开发,使其再次参与到工作中,不仅能延缓社会老龄化进程,而且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陈曙(2014)同样提到通过老年教育,老年个体既实现了自我供给,又重新进入社会价值创造系统中,为创造社会资源贡献力量。史丽雯(2012)认为老年教育对社会和谐至关重要。老年教育能够促进老年人积极生活,从而家庭幸福,社会安定。
围绕大局 主动作为 为“两富”浙江提供有力水利保障…………………………………………………… 陈 川(24.90)
再次,在国家层面上,开展老年教育有助于我国实现积极老龄化、深化终身学习理念和建成学习型社会。如杨庆芳、邬沧萍(2014)提出要从战略性的高度认识到老年教育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意义。张国翔(2016)认为老年教育既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还有助于我国的长治久安。
The kinetics requirement equation of the actuator is
以人为本理念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具有协调、部署思政工作的作用。首先,思政工作范围较多,各个工作之间难免会出现冲突或者不协调之处,这时候就需要以人为本理念进行协调,使得各项功能能有序进行,确保为校园建设、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2]其次,高校思政工作要得到良好发展需要思政工作者和学生的相互配合,为双方树立了共同的价值理念,有利于双方沟通和理解;并且,以人为本理念还为思政工作指明了工作的方向,有利于双方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我发展。
(二)关于老年教育模式的研究
“老年教育的模式是决定老年人怎样被分配进入老年教育系统,老年人的教育需求能否满足,如何被满足的基础。”我国学者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角度对老年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见解。
融合DPI采集平台,按照“单次分光、统一分流、标准化采集”统一标准部署融合DPI采集设备,通过并接方式,采集运营商的4张数据源网络全部数据。运营商就能更快速准确的为各个政府部门提供源数据,保障我国信息和网络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经济发展,同时也能更好的为运营商各类分析平台提供大数据,提升运营能力和降低成本。
第二,对国内老年教育模式的研究。伊继东、段从宇、宗佶(2015)根据老年教育实施的场域及特点将我国老年教育模式分为三类:学校式老年教育模式、活动式老年教育模式和自主式老年教育模式。叶忠海(2018)提出我国“五位一体”的老年教育创新模式,即老年人自主教育、基层社区老年教育、学校老年教育、远程老年教育和社会老年教育共同发展。总体上,我国老年教育主要由政府主导,模式较为单一。不过,随着我国老年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老年教育模式也开始呈现出多样性与创新性。
葬礼上我没有哭,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失去了父母,可是我竟然一滴眼泪都没有掉。大人们都说我是吓傻了,其实他们不懂,我只是心死了。
(三)关于老年教育实施途径的研究
老年教育只有通过有效的实施途径,将所倡导的理念化作现实的成果,才能彰显其对老年个体、社会和国家的实际价值。总体而言,我国学者对老年教育实施途径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于老年大学、社区老年教育和高校举办老年教育这三条途径。
(5)浓缩过程在各个独立的斜板通道内分别完成,细粒溢流或清水从各通道溢流面横向直接排出,缩短了溢流排出路径,有效解决了溢流排出过程中细粒短路和循环问题,保证设备获得较高的分级浓缩效率,分级浓缩回水效率一般能达到70%以上。
最后,在课程体系的建设方面。“课程体系建设是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其直接关系到老年教育质量,老年教育宗旨的实现”。已有研究表明,我国应改变散点式的课程设置现状,建立并完善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如毛丽萍(2017)提出我国老年教育课程形式应突破传统,走向多元,打造具有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的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另外,叶忠海(2017)提出构建我国老年教育课程体系要有整体意识,注重课程体系内部之间以及内部与外部的协调统一。
第三,对高校举办老年教育的研究。有的研究者主要探讨高校如何发挥对老年教育的推动作用。如杨守吉(2011)认为应充分利用高校的教学管理经验、教育场地设施资源和师资力量等发展老年教育。卢德生、陈雅婷(2017)通过对法国、瑞典及韩国等国家的经验介绍,建议我国要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资源以促进老年教育的发展。还有的研究者对高校举办老年大学这一具体形式进行研究。如张娟娟(2009)为完善高校举办老年大学的运行机制,重点对上海师范大学举办的老年大学进行调查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和探析对策。柳逸青(2015)对上海市9所高校举办老年大学进行研究,通过调查现状,挖掘其特点和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第一,对老年大学的研究。老年大学作为我国老年教育最主要的实施途径,对推动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研究者大都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老年大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问题和对策。如许占鲁(2015)以杭州市老年大学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社会、老年大学自身及精神、文化养老层面分析杭州市老年大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孟杰等(2016)以南京市鼓楼区三所老年大学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老年大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其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丁哲学(2017)则对黑龙江省老年大学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其次,研究者还较为关注老年大学的发展。如岳瑛(2010)分析了天津市老年大学快速发展的趋势并对此提出建议,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董浩(2016)对泰安市老年大学进行调研,在文化养老的视角下探究老年大学发展的路径。另外,还有研究者对老年大学的管理和师资等方面进行研究,但总体上这部分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联系人:臧建成医生:13261797099(微信同号);办公室王一岚:010-58122956,13167579442
(四)关于老年教育课程的研究
老年教育课程是老年教育的核心要素,也是开展老年教育活动的载体。课程设置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老年教育目标的实现。总结研究者对老年教育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一些学者对国外老年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介绍。如王冰、谷峪(2012)介绍了新加坡新跃大学在交流、技能和我与世界三个维度下设置的21门老年教育核心课程。刘静(2015)归纳出韩国老年教育的课程内容包含知识、心理、社会和生理四个领域,并提出我国可借鉴的有退休准备、死亡准备和产业文化教育。欧阳忠明、葛晓彤、杨亚玉(2018)提到澳大利亚第三龄大学的课程内容涉及人文关怀与艺术修养等领域。李学书(2014)总结了国内老年教育的课程内容:“健身操、太极拳”等健身休闲类、“书法、合唱、舞蹈”等丰富生活情趣类以及时事新闻类和老年生活尝试类。还有的学者比较分析了中外老年教育的课程内容,并对我国老年教育课程内容提出建议。概括来说,国外老年教育的课程内容较为丰富且重视老年个体社会参与的能力;而我国老年教育的课程内容相对较为单一。建议我国在目前的基础上适当地增添能促进老年个体自身能力发展和社会参与的课程内容(见王英,2009;李学书,2014)。
莫莉被爱德华打得够呛,挣扎着想站起来,她看起来快要昏倒了。这都要“感谢”爱德华。我的心跳得厉害,连指尖都能感受得到。不记得怎么站好,也不记得怎么出拳。我走到场地中间,皮特朝我走了过来,我觉得五脏六腑都在翻腾。他比我印象中要高,胳膊上肌肉凸起。他竟冲我微笑了一下。我内心闪过一个可笑的想法,如果吐他一身,不知能不能帮我一把。
其次,在课程形式的设置方面。有学者总结了西方国家和我国老年教育的课程形式。西方国家老年教育的课程形式有“课堂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和旅游教育”等;我国老年教育的课程形式主要有“组织老年人晨练和公益演出等”(王英,2009)。有学者提出我国老年教育的课程形式应向多样化发展,“团队式、体验式、游学式、网课掌上课程”等都可成为老年教育的课程形式(见叶忠海,2017;丁红玲、宋谱,2018)。另外,从近几年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学者们较多关注网络学习和微课等新型的课程形式。
第二,对社区老年教育的研究。社区老年教育是扩大我国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的有效途径,具有“便利性”和“可及性”。有的研究者对社区老年教育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如陈乃林(2015)梳理与论述了社区老年教育的概念与定位、地位与特点、价值与功能、途径与模式及体系架构等问题。还有的研究者聚焦于探究社区老年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谢伟(2012)对上海市宝山区社区老年教育进行调研,发现问题并提出策略。杨山杉(2016)在终身教育的视野下,通过调查问卷等方法对郑州市某社区老年群体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社区老年教育的现状,对问题进行剖析然后提出发展建议。
(五)关于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
相关研究显示,我国老年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认识存在偏差。虽然近十年我国老年教育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依然存在对老年教育认识不足或认识错位的现象。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忽视了老年教育对促进老年个体参与社会及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重要性;认识错位主要表现在只认为老年教育是唱歌跳舞等康健娱乐性活动(见郭莲纯,2011;郑新、韩伟、于维洋,2018等)。
第二,资源供给不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速超前于老年教育的发展速度,老年学校等老年教育机构出现“一座难求”的现象,老年教育供需失衡。此外,农村老年教育资源更是严重缺乏,影响我国老年教育的均衡发展(见孙立新、罗彤彤,2014;毛建茹,2017等)。第三,管理体制不顺。我国老年教育涉及多个政府部门,无统一管理,多头管理易导致老年教育资源浪费、管理混乱及办事低效等问题,有碍于我国老年教育的深化发展(见史丽雯,2012;苟荣津、夏海鹰,2018等)。第四,专业师资匮乏。我国老年教育的师资队伍以兼职教师为主,专职教师较少且稳定性欠佳。其中,具有老年教育相关理论知识和拥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更是稀少(见王戈,2010;宋秋英,2011;李晶、罗晓晖等,2015等)。
学者们针对我国老年教育的问题进行积极探索,提出相应的对策:第一,提高对老年教育的认识。通过媒体宣传老年群体参与老年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老年个体的求学热情及家庭和社会对老年教育的认可度;出台相关政策规划,树立老有所学及终身学习的理念,激发老年教育的活力(见郭莲纯,2011;史丽雯,2012等)。第二,增加资源供给。拓展老年教育实施途径,满足老年群体学习需求。充分利用社区、网络资源及图书馆和科技馆等公共教育资源,并鼓励老年群体开展自助学习和代际学习等活动(见孙立新、罗彤彤,2014;毛建茹,2017等)。
第三,完善管理体制。有研究者提出建立统一管理部门同时协调各部门工作的管理体制(见毛建茹,2017;苟荣津、夏海鹰,2018)。还有的研究者提出建立“政府统筹,地方调控”的管理机制(宋秋英,2011)。第四,建设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利用多种途径壮大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如从学校招聘老年教育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博毕业生;聘请离退休、老年干部及高校学者;从社会招聘有相关经验的优秀教师等,并保障老年教育专职教师的待遇和权利(见宋秋英,2011;李晶、罗晓晖等,2015等)。
在还原熔炼阶段,需要降低氧势来保证还原气氛,这时只需要少量的氧气来快速升温保证还原所需的热量即可;如果提供的氧势比较高,将会破坏还原气氛,促使还原煤(块煤C)充分燃烧而降低了还原效率,不能快速地将炉渣中的铅还原成粗铅及时排放,将会影响烟化效果,不利于抛渣含铅的降低。
三、研究评价
(一)取得的进展
从以上研究成果的文献梳理来看,近十年我国学者对老年教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产生了数量众多的研究成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这对我国老年教育的前行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主要取得的进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研究数量增长快。老年教育不仅是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的有效途径,也是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还是我国建设学习型和谐社会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近十年,我国老年教育不断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同时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我国研究老年教育的文献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09年35篇文献—2018年308篇文献),并且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第二,内容聚集实施途径与问题对策。有效的途径能够保证老年教育的落地实施。随着我国老年教育不断拓展更多的实施途径,我国研究者不只重视对老年大学的研究,社区老年教育及高校举办老年教育等都成为了研究者关注的研究内容。同时研究者积极对不同地区老年教育的实践方面进行研究,并总结老年教育实践的经验,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此外,我国老年教育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研究者们积极对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问题进行对策研究,为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补偏救弊。
第三,成果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中国老年教育的首要特点是坚持以人本性作为其发展导向。近十年更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老年个体的主体性和人本性,对老年个体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等进行研究,如《宁波城市老年人学习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胡迪利(2010))、《对宁波城区老年群体的教育需求的调查与思考——以宁波社区大学老年教育中心为例》(张如敏(2013))、《福州市老年大学学员学习需求研究》(肖海艳(2014))、《老年人学习需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陈超仪(2017))、《积极老龄化背景下上海市老年大学学员学习动机研究》(程豪(2018))。只有以老年个体为本源,对老年教育的研究才更显活力。
(二)研究展望
近十年我国学者对老年教育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为未来老年教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宝贵素材。但从总体上看,还存有一些不足,为推动老年教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笔者在此提出一些研究展望。
1.研究内容:从有所缺失到全面拓展
纵观十年来学界对老年教育的研究,可以看出,老年教育研究的内容涉及较广,但仍存在着诸多较少触及和需要深入探究的内容。如已有研究文献对老年教育政策法规的研究较为笼统,对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受教育权等具体政策法规的研究鲜少提及。又如对欠发达地区老年教育的研究目前仍略显薄弱,已有研究显示对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老年教育的研究多于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老年教育的研究,对城市老年教育的研究也多于对农村老年教育的研究。然而,若要抓好老年教育的顶层设计及政策的执行,就有必要对我国老年教育的政策法规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若要实现我国老年教育区域间的均衡发展,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老年教育的研究势在必行。实际上,随着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时代变迁,老年教育的研究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因此,今后应不断拓展涉及老年教育各方面的研究,以丰富和深化对老年教育的认识。
2.研究视角:从狭窄到宽广
现今,学科的综合与整合,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相互启发和相互影响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仅从单一学科视角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纵览现时我国老年教育的研究,研究者多从教育学或社会学的学科视角对老年教育进行分析。然而,老年教育涉及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口等多个领域,是涉及诸多要素关系的复杂网络。若要使老年教育与我国的政治、经济及人口结构相适应从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就应当从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角度出发,重视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研究。只有通过多学科的有效借鉴和相互启发才能为老年教育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发展动力,才能创新老年教育的实践。因此,日后对老年教育的研究,期望综合应用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及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以跨学科、开放的视角对我国老年教育进行更充分的研究,以使老年教育的研究更富整体性和深入性。
3.研究方法:从单一到多元
近十年许多研究成果着重于以理论思辨的方法对老年教育的模式、实施途径和课程等进行研究,相比之下,实证研究较少。虽然有一些对实践案例探讨的实证研究,研究者也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但如要深度解剖某个问题,只运用问卷调查法,所得结果可能广而不深,难以支撑后续研究。同时,比较研究也较为缺乏。因此,后续关于老年教育的研究,期望一是能够重视对国内外、国内不同地域老年教育的比较研究。如对国内外老年教育的政策制度和资源供给现状等各方面进行比较;对我国东部地区与西北部地区老年教育现状的对比研究。通过比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完善和反思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二是对老年教育的研究应在进行文献研究与借鉴基础上,同时采用诸如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及个案研究法等多种教育研究方法,做到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有效结合,以使研究结论更加具有可靠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8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完成[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1/t20190121_1645752.html.2019-01-21.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88.htm.2019-02-2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1-09/23/content_6338.htm.2011-09-2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0/19/content_5121344.htm.2016-10-1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3/06/content_5173930.htm.2017-03-06.
[6]王小明.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研究:轨迹、热点及未来走向——基于高等教育十四种核心期刊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8,(1).
[7]陈如.老年教育是实现和谐人生的重要途径[J].教育探索,2009,(12).
[8]王胜子,韩俊江.关于我国老年教育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4).
[9]孙立新,罗彤彤.困境与出路:老年教育促进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研究[J].职教论坛,2014,(6).
[10]马良生.探索远程教育服务老年人群新模式——开放大学发展老年教育的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15,(9).
[11]王仁彧.老年教育:生命价值远航的指明灯[J].职教论坛,2017,(24).
[12]陈曙.老年网络协作学习生态体系的构建:逻辑、关键与通路——基于关联主义的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5,(2).
[13]史丽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教育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2,(6).
[14]杨庆芳,邬沧萍.老年教育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可或缺的[J].兰州学刊,2014,(1).
[15]张国翔.西方国家老年教育政策分析及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6,(21).
[16]王英.中外老年教育比较研究[J].学术论坛,2009,(1).
[17]叶忠海.国际老年教育发展的特点、模式和未来取向[J].当代继续教育,2017,(5).
[18]王梦云,翟洁.英、法、美老年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7).
[19]伊继东,段从宇,宗佶.协同创新发展老年教育的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15,(4).
[20]马丽华,叶忠海.中国老年教育的嬗变逻辑与未来走向[J].南京社会科学,2018,(9).
[21]许占鲁.老年大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基于杭州市的实证研究[J].成人教育,2015,(4).
[22]孟杰,林琳,张长利,王晓燕.老年大学实施现状调查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J].成人教育,2016,(8).
[23]丁哲学.老年大学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以黑龙江省为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4).
[24]岳瑛.天津市老年大学发展前景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2).
[25]董浩.文化养老视角下老年大学的发展路径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6.
[26]王英.中国社区老年教育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9.
[27]陈乃林.社区老年教育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5,(22).
[28]谢伟.上海市社区老年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29]杨山杉.终身教育视域下郑州市社区老年教育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6.
[30]杨守吉.高等院校老年教育规范化办学的示范作用研究[J].教育探索,2011,(9).
[31]卢德生,陈雅婷.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教育:国际经验与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7,(7).
[32]张娟娟.高等院校举办老年大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33]柳逸青.依托普通高校举办老年大学的现状与发展路径[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34]王冰,谷峪.新加坡乐龄教育:策略与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
[35]刘静.韩国老年教育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成人教育,2015,(1).
[36]欧阳忠明,葛晓彤,杨亚玉.澳大利亚第三年龄大学发展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4).
[37]李学书.中外老年教育发展和研究的反思与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14,(11).
[38]叶忠海.中国老年教育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5).
[39]毛丽萍.从老龄群体学习现状看我国老龄教育发展[J].教育评论,2017,(12).
[40]宋秋英.我国老年教育体系的缺位与补位之析辨[J].中国成人教育,2011,(5).
[41]叶忠海,马丽华.中国老年教育40年:成就、特点和规律性[J].当代继续教育,2018,(6).
[42]郭成,阴山燕,张冀.中国近二十年来教师人格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5,(4).
[中图分类号] G7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539-(2019)04-0025-07
[收稿日期] 2019-04
[作者简介] 田诗晴(1989—),女,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成人教育理论。
责任编辑:刘海燕
文字校对:悠 然
标签:老年教育论文; 老龄化论文; 老龄社会论文;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