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院内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论文_徐雪芬,赵艺苹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目的:分析ICU院内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6月间ICU收治的2168例患者,共发生ICU院内医源性感染132例,感染率为6.09%,对比分析患者住院期间与入院检查时的血尿便常规,以及痰培养、穿刺或者引流分泌物的病原检查结果,检查患者是否出现新的病原体。待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为期两周的院后随访,具体判断参照《院内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执行。结果:132例患者感染部位分别为:下呼吸道59(44.70%)例、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29(21.97%)例、消化道21(15.91%)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7(12.88%)例和切口感染6(4.55%)例,感染菌种分别为:革兰阴性菌81(61.36%)例、革兰阳性菌37(28.03%)例和真菌14(10.6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使用机械通气、使用深静脉留置管、使用泌尿道插管、使用抗生素、ICU时间≥14d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收治科室内外和镇静药物使用5d组间差异对比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机械通气、深静脉留置管、泌尿道插管、抗生素、ICU时间都是ICU院内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ICU;院内感染;医源性;危险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8-0230-02

院内医源性感染就是指患者在入院前不存在相关疾病,也不处于相关疾病的传染潜伏期,而在入院后于医院引发的感染。目前院内感染危险因素主要有两大类,其一为自身因素,主要由于患者自身病症较为严重,因此其自身免疫力相对低下,以及患者年龄因素导致的自身抵抗力不足;其二便为医源性因素,主要包括药物干预、治疗操作等原因引发的患者发生感染。目前临床诊疗主要针对院内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进行防控治疗。ICU作为院内医源性感染高发病区,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预防ICU院内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了我院2018年1月—6月间ICU收治的132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6月间ICU收治的2168例患者,共发生ICU院内医源性感染132例,感染率为6.09%,患者住院时间均高于7d,排除重症肺炎、胰腺炎、脓毒症等原发性感染患者,以及急性中毒、脏器功能衰竭等病症的患者。其中男74例,女58例,年龄32~85(59.2±9.5)岁,大手术后监控46(38.45%)例;严重创伤38例(28.79%);呼吸衰竭28例(21.21%),其他20(15.15%)例。

1.2 方法

对比分析患者住院期间与入院检查时的血尿便常规,以及痰培养、穿刺或者引流分泌物的病原检查结果,检查患者是否出现新的病原体。待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为期两周的院后随访,具体判断参照《院内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执行。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单因素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ICU院内感染情况

132例患者感染部位与菌种分布见表1。

表1 感染部位与菌种分布表

2.2 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使用机械通气、使用深静脉留置管、使用泌尿道插管、使用抗生素、ICU时间≥14d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收治科室内外和镇静药物使用5d组间差异对比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表3 单因素表(n/%)

 

3.讨论

ICU病房收治的患者通常病情危重,患者免疫力相对低下,且多为有创治疗,因此ICU也成为了院内医源性感染的重点防护区域。尤其是针对严重病症患者,由于医源性感染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已经成为了目前ICU病房防治首要目标。本文研究显示,我院2018年共发生ICU院内医源性感染132例,感染率为6.09%,可见感染率居高不下,必须要提高防控措施,严防ICU院内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转变为直接风险。

首先,本文研究显示:132例患者感染部位分别为:下呼吸道59(44.70%)例、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29(21.97%)例、消化道21(15.91%)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7(12.88%)例和切口感染6(4.55%)例,感染菌种分别为:革兰阴性菌81(61.36%)例、革兰阳性菌37(28.03%)例和真菌14(10.61%)例。因此应采取针对性的,针对ICU患者严密防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针对菌种,则应密切关注ICU病房的革兰阴性菌发生可能性,针对革兰阴性菌进行预防性治疗,严控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发生。

其次,本文研究显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使用机械通气、使用深静脉留置管、使用泌尿道插管、使用抗生素、ICU时间≥14d,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收治科室(内外)和镇静药物使用5d,组间差异对比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可见由于患者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及患者具有不同的体质,也会导致ICU也成为了院内医源性感染发生存在差异性,因此为了防止ICU院内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应针对高危患者应加强上述因素的干预,如减少机械通气、各类留置管的使用时间,严控抗生素用药,以防范ICU院内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转变为风险。

最后,针对各类感染,必须要基于各院ICU也成为了院内医源性感染特征开展风险防控,提高ICU也成为了院内医源性感染源的科学控制力。

综上所述,高龄、机械通气、深静脉留置管、泌尿道插管、抗生素、ICU时间都是ICU院内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翁莉群.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危险因素与控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6;268(9):111-112.

[2]李科科,裴晓凡,张静,等.重症监护室急性中毒患者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抗感染药学,2017(8):1521-1523.

[3]闻秀琴.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4):138-138.

[4]戴金权.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范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01):22-23.

[5]张红,李梅君,蒋巧稚.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5):44.

论文作者:徐雪芬,赵艺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9

标签:;  ;  ;  ;  ;  ;  ;  ;  

重症监护室院内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论文_徐雪芬,赵艺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