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相对于国外起步较晚,但是自2008年以来,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国家庭农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止目前,已形成了五种典型发展模式,其中上海松江、吉林延边是政府主导型;浙江宁波属于市场主导型,其他属于政府和市场通力合作型家庭农场,其发展各有优缺点。四川省家庭农场作为后起之秀,立足于国内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寻找发展的共性,探索出“大园区+小农场”双团队经营发展模式。
关键词:家庭农场;发展;模式
一、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吉林延边家庭农场模式是典型的政府主导模式,延边州是吉林省管辖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延边州家庭农场粮食产量平均增长15%,每公顷耕地增收1000至3000元[1]”。自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后,延边州积极的探索家庭农场的发展,提出要加快发展专业农场,具体从以下三点进行规划:一、延边州成立多级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中心,拓展土地流转渠道;二、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对进城落户的农民给予保留农村领域的权益,同时给予其与市民享有同等待遇;三、制定地方条例,延边州颁布实施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条例》规范家庭农场的发展;四、疏通抵押贷款的道路,2014年,延边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创新土地抵押贷款方式,如“县(市)农业局+银行+担保公司联合推荐担保贷款、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政银保贷款等方式”[2]。五、提高家庭农场风险保障,在全省农业政策性保险基础上,给予不同程度上的提高。
二、市场主导模式
市场主导型模式。市场主导型家庭农场产生于市场经济相对活跃的地区,浙江宁波作为沿海城市,其商业化气息浓厚,对于家庭农场的产生和培育具有优势。伴随着宁波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成为焦点,种植场、苗圃场相继在浙江宁波出现,同时也成为家庭农场的雏形,宁波慈溪市于2001年成立省内第一家家庭农场,之后宁波市家庭农场逐步形成规模,成为浙江甚至是全国的一大特色,其特色主要表现在,一、家庭农场主的经济实力相对较雄厚,农场主相对较年轻,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二、家庭农场的产生以市场为导向,经过市场竞争的淘汰制度,土地资源配置突破村与村之间的界限,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家庭农场流动;三、注重家庭农场的法律地位,家庭农场要经过工商注册登记,实现独立经营,独立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四、注重农场产品的品牌化,其发展具有国际化视野;五、创新家庭农场产业化经营模式,如家庭农场+农业企业模式、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模式的创新。
三、市场引导、政府支持家庭农场发展模式
市场引导、政府支持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在我国普遍存在,安徽郎溪模式是其中发展时间较长、发展成熟的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郎溪是作为农业大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业收入微薄,与比邻的苏浙沪城市收入效益产生悬殊对比,因此二十世纪末,郎溪农村青壮农民率先进入城市进行务工,从而导致农村土地大量的荒弃,在一定程度上为郎溪家庭农场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2001年安徽郎溪首家家庭农场诞生。在安徽郎溪家庭农场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给予其发展以充分的空间,在政策全力支持,在具体发展细节方面绝不包办,授之于“渔”而不是授之于鱼;对于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政府不予包办,其发展具有充分的灵活性,目前安徽郎溪家庭农场发展模式主要有:场-市联动、场-场联合、场-企联盟等发展模式。协会自2009年成立以来在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郎溪县家庭农场协会积极创建科技示范家庭农场,同时,协会与各个商业银行做充分的协调,为每户家庭农场提供信誉贷款。协会主导下创建“郎溪县家庭农场协会网”,郎溪家庭农场提供的提供各类信息服务,拓展网上营销平台。
四、“大园区+小农场”双团队经营发展模式
“大园区+小农场”发展模式是后起新星,广泛存在于地形相对较为复杂的地区,以四川省为例,四川省委、省政府立足本省省际省情,提出“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支撑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战略措施。2014年彭州积极的贯彻落实这一战略措施,以专业合作社为基地,以小农场为单位,形成了“大园区+小农场”的模式经营,“大园区+小农场”双团队经营发展模式以专业合作社为牵头单位,以管委会为管理单位,以现代农业园为大本营,以小农场为耕种单位的统分发展模式。以成都市为例,其广泛分布在彭州、大邑、邛崃,如成都市彭州30万亩“菜-稻-菜” 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其发展的主要特点表现在,成都市根据地区种植特色,由管委会对该地区的地形进行考察,通过成都市政府搭建的各种土地流转平台,统一规范流转土地,集中土地,聚集生产要素,以政府为主导,配置现代园区的基础设施,成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以选取高效产业为标准,以富民为落脚点,制定现代农业园区的整体发展规划,目前成都主要形成了10个粮经产业新村建设成片综合示范基地,7个产村相融现代农业精品园区。在此基础上,成都市“大园区+小农场”管委会通过对本地区农民的考察,将现代农业园的土地进行合理的划分和规划,将其承包给有丰富的农业耕种经验的农户,经营多样的小型家庭农场,如一个农业园区或者示范基地可以包括多个家庭农场,生态种养结合体验家庭农场;生态蔬菜家庭农场,休闲度假农场等等。“大园区+小农场”经营发展模式是在尊重四川省家庭农场发展的基础上,对四川省家庭农场发展经营模式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解决农村人口就业,缓解农村产业落后的现状,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四川省家庭农场标准化规模化经营。
参考文献
[1]张力军,孙翠翠.农村综合改革的“延边经验”[N].吉林日报,2017-02-21.
[2]孟繁杰.延边经验:农村综合改革的成功实践[N].吉林农村报,2017-01-18.
作者简介:闫英丽(1989.06-),女,河南郑州人,单位:西安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论文作者:闫英丽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农场论文; 家庭论文; 模式论文; 郎溪论文; 园区论文; 主导论文; 政府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