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后渗血的预防及处理论文_程玲1,黎朝2

picc置管后渗血的预防及处理论文_程玲1,黎朝2

程玲1 黎朝2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血液风湿免疫科 610000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如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其主要是为患者提供安全且可长时间应用的静脉通路,在诸多类型患者中受到重视,其中以营养治疗、化疗中应用较多。虽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其可能伴随诸多并发症,其中以置管后渗血比较常见,继而导致管道堵塞,机械静脉炎、血栓形成等,不利于患者健康及治疗效果,因此需注重PICC置管后渗血的预防及处理。本文主要分析了导致PICC置管后渗血的发生原因,阐述了PICC置管后渗血判断标准,并针对PICC置管后渗血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减少置管后渗血的发生,保证置管安全性。

【关键词】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渗血;防范措施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主要是利用导管进行静脉穿刺,避免液体与静脉的直接接触,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在营养支持和化疗药物中应用普遍[1]。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及安全性高等优势,但其实际应用中仍可能出现诸多并发症,主要与穿刺针头粗、局部血管损伤大等有关,导致出现渗血情况,继而引发相关危险并发症。为确保置管有效性和安全性,应注重对置管后渗血情况的预防及处理。

1 PICC置管后渗血原因分析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的医疗技术,其易出现渗血问题成为临床研究重点。一般在置管24h内很容易出现渗血情况,多认为与穿刺针、穿刺手法及穿刺位置关联较为密切,穿刺针头过粗,即使一次性穿刺成功,也会对血管造成较大的损伤,继而引发渗血,而若穿刺手法及穿刺位置不佳,则难以确保一针见血,也可能导致血管受损。在置管后若忽略皮下组织保护,则产生的压迫作用也会引起穿刺渗血情况[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由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从浅静脉开始,患者在穿刺过程中会观察到血液渗出,继而产生心理压力,甚至出现不配合情况,增加置管后渗血发生几率。根据相关研究可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出现渗血的患者类型多为穿刺部位活动过度患者,此外凝血功能障碍,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患者也较为常见。而且化疗药物治疗患者会因为药物对机体正常细胞及组织结构的损伤,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操作不当主要体现在压迫方式不当、血管与穿刺导管型号不当等方面,均可能出现置管后渗血情况[3]。

2 PICC置管后渗血判断标准

当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出现渗血需及时进行渗血程度的判断,为处理提供可靠依据,一般依据敷料渗血的多少及持续时间进行渗血程度的划分。其中0级为24h敷料内出现少量渗血,但属于正常;Ⅰ级为敷料出现少量渗血,且持续时间为2d-3d;Ⅱ级为敷料出血渗血,且持续时间为4d-5d;Ⅲ级为敷料出血渗血,且持续时间超过6d。另可依据患者活动敷料渗血情况进行划分,如患者活动时穿刺点渗血为轻度渗血,患者平卧时穿刺点渗血为中度渗血;穿刺点渗血不止为重度出血[4]。

3 PICC置管后渗血防范措施分析

如今临床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渗血问题越来越重视,而如何确保放置局部出血,并确保导管正常使用,可利用小纱布在PICC穿刺点上方覆盖的方法进行处理,再利用透明敷贴按压穿刺点,注重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确保其认识到减少肢体活动预防置管后渗血的有效措施。随着临床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渗血预防措施的研究,如自粘弹性绷带方法应用较多,其具有可调节、无粘性等优势,且可随意裁剪,避免过松或过紧。在选择弹力绷带时,需注重材质柔软、透气、无毒,尤其禁止对皮肤产生刺激,保持良好的伸缩性,避免受到冷热环境的影响。而且采用绷带具有操作简单、松紧度适中等优势,实用价值及较高[5]。

此外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能够有效局部压迫30min,并于24h后进行明胶海绵覆盖,可有效起到止血效果。而且明胶海绵具有附着性强、不易脱落积极止血优势,适合应用在具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棉球也应用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渗血预防中,即选择适量大小的棉球在穿刺针眼上,利用消毒胶带进行交叉固定,再敷贴,在敷贴上再增加棉球和交叉固定,起到加压止血的作用,利于降低穿刺后渗血率。

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进行低温护理可有效预防渗血情况,提高止血效果,如利用带有弹性的指囊放入冰箱冷藏,可减慢局部血流速度,但需要注意控制时间,避免冻伤皮肤。药物治疗也属于有效的止血方法,其中云南白药具有止血和消除肿痛的作用,即将云南白药胶囊的分泌涂抹在穿刺位置,可快速止血,且其舒适度高,更易于被患者接受,但需要注意,此种方法在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常规正常患者中适用性高。另外超薄型短丝袜外固定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和止血绷带局部压迫止血具有较高的价值,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等优势。藻酸盐敷料也可应用在置管后穿刺点上,可起到促进肉芽生长,吸收渗液形成凝胶等作用,继而保护创面及周围皮肤。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出血多与机械刺激有关,虽然其具有诸多优势,但仍需加以保护,避免出现相关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其中渗血作为常见的危险因素,应加强预防。

参考文献:

[1]马富玲. 压迫法联合健康教育路径在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者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的效果观察[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8(2):118-120.

[2]郁慧青,姜华,李明霞. 明胶海绵预防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效果观察[J]. 医学信息,2016,29(25):220-220.

[3]陈瑛,朱霞明. 微血管鞘内鞘扩皮法预防血液病病人改良赛丁格技术下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 全科护理,2017,15(28):3541-3542.

[4]韩忠秀,唐忠敏. 热敷联合握球活动预防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效果观察[J]. 蛇志,2016,28(4):473-474.

[5]汪洋,宋慧,孙英杰,等. B 超引导下插管鞘内鞘扩皮预防 PICC 置管后穿刺点渗血的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2):934-936.

论文作者:程玲1,黎朝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4

标签:;  ;  ;  ;  ;  ;  ;  ;  

picc置管后渗血的预防及处理论文_程玲1,黎朝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