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史芳慧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河南新乡453100)

[摘要] 目的 分析运动康复锻炼配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运动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6min步行试验距离较远,且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MHL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运动康复锻炼配合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应用。

[关键词] 运动康复锻炼;护理干预;慢性心衰;运动耐量;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机体代谢需要不能被满足,血液灌注不足,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头晕、乏力、心悸等临床症状[1]。慢性心力衰竭是指长期处于心力衰竭状态,疾病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康复造成阻碍[2]。治疗慢性心衰的目标不仅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本研究分析了运动康复锻炼配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72.07±8.23)岁;其中右心衰19例,左心衰17例,全心衰12例。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62-84岁,平均年龄(72.11±8.27)岁;其中右心衰16例,左心衰21例,全心衰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本次入选对象均符合慢性心衰诊断标准,并由临床表现和专科检查等检测确诊。②所有患者的病程均超过1年,且发病至入院治疗均少于7天。③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知晓研究内容且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已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2 排除标准 ①抑郁症者及精神障碍者;②肝肾功能不全者;③肢体功能障碍者及配合度较低者。

1.3 方法 对照组按照慢性心衰的常规护理流程提供病情观察、饮食指导等护理措施。观察组予以运动康复锻炼配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心理干预。①依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具体病情,分析其心理特征,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②主动与患者交谈,讲解运动康复锻炼的重要性、目的及方法,鼓励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减轻其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③应积极与家属的沟通,告知其家庭支持的重要意义,多关心患者,并且一起锻炼、互相监督,增加患者的积极性。(2)运动康复锻炼。康复锻炼的过程应循序渐进,避免锻炼过度,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心功能情况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量。①心功能Ⅰ级,不限制患者一般的体力劳动,对剧烈运动和重体力运动应当避免,可进行步行、太极拳、气功等运动。②心功能Ⅱ级,适当限制患者的体力活动,可进行轻体力运动等。③心功能Ⅲ级,患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可指导患者慢慢下床进行洗漱、排尿等活动。④心功能Ⅳ级,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可进行床上锻炼,如肢体被动运动、翻身等,逐渐过渡到坐起及下床活动。⑤活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痛、心悸、面色苍白等表现,如出现应立即停止运动。如患者经休息后症状未能缓解,应及时通知医生。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运动耐量,运动耐量可以从6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评估。应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HL[3]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主要从疾病症状、体力限制、家庭关系、心理情绪四方面进行调查,总分为84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运动耐量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运动耐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6min步行试验距离较远,且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运动耐量对比(`χ±S)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医疗卫生条件等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样也使心血管疾病谱发生了改变,与此伴随着慢性心衰的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并且越来越接近欧美国家的数据。尤其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使得未来发展为慢性心衰的人群更为庞大[4-6]。慢性心衰还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和医疗花费等特点,并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给患者及家庭带来的负担将会越来越重,这些因素均表明心衰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7-9]。

运动康复锻炼不仅具有易掌握、不受限制、经济实惠等特点,还可以调节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使患者肢体功能得以恢复,增强自理能力,并且病死率下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加之护理干预为一种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高度注重对患者的身心状态与认知程度的评估,对患者针对性采取相关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护理措施,以利于患者心理、生理压力得到明显缓解,为运动康复锻炼创造有利条件,共同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其预后。本研究对慢性心衰患者予以运动康复锻炼配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6min步行试验距离较远,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而MHL评分较低,足以说明运动康复锻炼配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优势。慢性心衰患者由于心排血量降低,导致活动无耐力,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但这易使患者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甚至发生肺栓塞。同时也减弱患者的消化功能,肌肉萎缩。因此,给予运动康复锻炼配合护理干预,通过心理干预,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配合康复锻炼,通过康复锻炼,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压力,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运动康复锻炼配合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华,张振英,刘艳玲,等.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03):54-57.

[2]焦东东,张文玉,徐兢,等.减重支持运动疗法对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20):2380-2382.

[3]赵黎.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学,2017,23(06):1052-1055.

[4]熊丽丽,张颖,苏增锋,等.心踝血管指数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效果中的评价与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6):1444-1446.

[5]马柳一,尹玉洁,位庚,等.运动训练抑制慢性心衰交感神经激活的中枢机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2):1404-1407.

[6]祝炜,张云鹂,戴旭辉,等.调脂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23):2132-2135,2161.

[7]桑林,刘卓,郎芳,等.“太极康复操”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4):3957-3958.

[8]李晓霞,陈鲁沂,孙化玉,等.有氧运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交感神经活性、心功能和运动能力[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34(08):775-780.

[9]闫学安.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血管紧张素Ⅱ及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5,24(01):5-9.

论文作者:史芳慧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下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7

标签:;  ;  ;  ;  ;  ;  ;  ;  

运动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史芳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