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人民医院 843800)
【摘 要】目的:本文就中医调理脾胃在老年病中应用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从而为临床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使用西药进行急重症的治疗,并使用中药进行调理脾胃。结论:中医调理脾胃包括了人体的整个消化系统,当年老后消化系统的功能也相应衰退,出现营养吸收较差,便秘等症状,严重影响了疾病的预后状况。而通过调理脾胃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医调理脾胃;老年病;效果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419-02
调理脾胃法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在老年病中则尤其重要。当人体进入老年后,机体各个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衰退。而老年人多患慢性疾病,大多数老年人处于长期带病生活的状态,而西药也会对脾胃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1]。因此,在漫长带病过程中,对脾胃的调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院就结合老年病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经验来浅谈中医调理脾胃在老年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是产生老年病的主要原因
早在八百多年前创立脾胃学说之时,即被人们认为人以脾胃中元气为本,由于脾脏主运化,胃脏主受纳,因此也被成为后天之本[2]。这也是脾胃的主要生理功能。而老年患者由于消化系统功能的渐渐衰退,脾胃功能也出现了相应的下降。由于化源的不足从而使得各个脏器的功能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从而导致机体易感外邪,易伤瘀滞,七情等。除此之外,肝、肾、心、肺的功能也可以影响到脾胃的平衡。其中肝脏最容易对脾胃产生影响[3]。因此在临床上通常情况下会见到肝脾不和,肝胃不和的患者。由此可见老年人导致损伤脾胃的几率较大,从而产生与消化系统相关的疾病。这也是老年人脾胃病因病机的特点之一。
脾胃失常后最突出的表现为痰浊。在国内的研究中有研究人员对痰浊的形成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其中包括外感六淫,津聚生痰。而内伤七情,使得气机,五脏等均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脏腑功能的紊乱。进而使得津液失于输化,导致生痰[4]。此外饮食也会影响到生痰,例如饮食不节,从而导致脾失运化,而胃受纳腐熟则会导致人体水液代谢的失常,这也是痰饮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脏腑功能损伤,阴阳失调,遇阻生痰等六方面的原因,这几个原因虽然属于痰饮病因,但脾胃的损伤仍是痰浊产生的主要原因[5]。中医中认为脾胃是人体气机的升降枢纽,是气血的生化之源,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若脾胃功能发生异常,则水谷津液聚而生痰成饮,或可阻滞于血脉,经髓,清窍,肌肤,脏腑,四肢百窍之中从而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脾胃仅为人体脏器的一部分,与全身脏器之间有着相互影响和联系的关系。因此有脾胃一病五乱并作的说法。因此在脾胃长期处于失调的状态下其他脏器也会发生相应的代谢变化与病变继而出现咳,喘,呕,满,痞,眩,晕等多种症状[6]。
脾胃功能的失常其主要特点是病久且虚,主要表现为脘腹隐痛,久治不愈,尤其以空腹更甚,喜温喜按,得食腹胀,嗳气不畅,食欲不振,腹泻,肥胖不实或面色微黄等。且脉象方面表现细弱,一派脾胃气虚之象。这些症状主要见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同时也多见于老年人中多发的高血脂症,心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6]。由于这些疾病的形成过程主要和脾胃失常导致的痰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且大量研究表明,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是老年病的发病过程中主要的病理变化。因此,采用中医的方法对脾胃进行调理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7]。
2 调理脾胃的方法
调理脾胃首先需要将病与证相结合。脾胃病可以包括整个消化系统的疾病,也可表现为由于其他系统而引发的脾胃失调症状[8]。因此,在调理脾胃时,需要采用中医辩证施治的方法,同时在辩证施治的同时更需结合辨病,使得中西医可以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其中腹胀气在老年人中属于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类。
在临床中,功能性腹胀气患者其病变的部位多数在胃脘以下的大腹部。通常表现为反复腹胀感或肉眼可见的腹部膨胀,同时还会伴有头痛,失眠等并发症[9]。物理诊断通常情况下为阴性。多见于肠道菌群失调,功能紊乱等不明原因的腹胀。在治疗方法上则需要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中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则补之的治疗方法,往往会受到良好的效果[8]。但在治疗的过程中对临床症状进行过分的治疗而没有重视到疾病本身,同时忽略了必要的西医检查,则必然会出现误诊与漏诊的情况,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在对腹胀气的治疗中,其诊断比治疗更加有临床意义[10]。
腹满在中医中被解释为由于腹中有胀满之感,但在外部表现中却无胀急之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伤寒杂病论》中将轻度胀满称之为胀微满,腹满兼胀则称之为腹胀满。若有疼痛的表现则称之为腹满痛,若合并有腹部板硬则称之为腹硬满[11]。这些症状在老年人中属于常见症状。但是它并不可以对腹胀的疾病性质进行有效判定。因此当老年人在发生腹胀气时需要对其进行严谨的判断。通常情况下,不同组织器官的疾病会有相应的伴随症状[12]。如发生慢性胃炎等胃部疾病时,会出现腹胀并伴有反酸嗳气,烧心等症状。若发生肠结核,肠痢疾等疾病通常在腹胀时还会伴有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若发生肠梗阻,习惯性便秘等则可伴有排便困难,腹胀腹痛等病发症。若伴有黄疸,恶心等症状则可能是肝炎,胆囊炎等肝胆系统方面的疾病[13]。同时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腹胀。这些都是老年腹胀气中常见的疾病。因此,辨病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脾胃疾病中,腹胀,腹泻,呕吐同时存在的原因也有很多。在本院曾有一例同时伴有腹胀,腹泻并伴有呕吐,恶寒发热的老年患者,主要表现为水样便,不甚秽臭,腹胀长鸣,舌苔白腻,中医诊断为寒湿腹泻,因此采用解表散寒,芳香化湿,调理脾胃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在辩证施治中也是十分正确的。但是在入院的第二天,病情不但没见好转,而且出现恶心,呕吐,上腹胀痛,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病情恶化的症状,在会诊后确诊为心肌梗死,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
3 讨论
经过本次中医调理脾胃在老年病中的应用观察可以体会到,当人进入老年期后,人体的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衰退,特别是脾胃功能衰退更为严重,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脾胃功能更加低下[14]。中医中认为脾具有将食物化为精微,并将其转至全身以及对水液的吸收。因此,脾虚的时间一长则其余脏器功能亦虚。从而出现饮食减少,倦怠乏力等症状,进而出现形体消瘦,体胖不实。并由于运化水的功能受到影响导致水液在体内发生停滞,出现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因此在健脾的药方中通常将补气药物与理气药物进行配伍,如四君子汤等。其主要目的在于理气,从而达到健脾而不滞,理气而不伤正的最终效果[12]。
而养胃则需要知碍脾阳,由于其生理方面的差别,因此在用药方面也应有所不同。在临床上,由于多数的老年慢性疾病通常会反复发作,再加之西药的副作用极易对患者造成健脾阴虚的效果[15]。因此,对待此类老年患者,主要在于救胃阴,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护脾阳。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还需要不伤其正。在中医中,治疗健脾阴虚的方剂主要有益胃汤,增液汤,麦门冬汤等,此类药物均属于柔润之品。因此当使用这些方剂的同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适当增加理气药物从而防止阴柔之品对胃阻碍[16]。但比例通常不可过大,从而防止方剂对滋阴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叶浩然.探究中医调理脾胃在老年病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3,(17):10-11.
[2]胡波,宁山利,孙明军等.论老年病的防治应注重调理脾胃[J].陕西中医,2011,32(9):1200-1201.
[3]吕琳.喻安书教授治疗老年病调理脾胃学术经验探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6):14-17.
[4]梁琳,李浩.《寓意草》老年调理用药浅议[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暨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15-18.
[5]刘喜明.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研究之五(下)——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的理论核心——"调升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07(2):100-103.
[6]贾秋颖.调理脾胃法治疗痞满证的思路探讨[J].黑龙江医药,2013,26(4):685-686.
[7]梅天强,谢江华.老年病从脾论治述要[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9):630-631.
[8]刘喜明.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研究之五(下)——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的理论核心——"调升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07(2):100-103.
[9]梁琳,李浩.《寓意草》老年调理用药浅议[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暨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15-18.
[10]曾序求,肖碧跃.浅谈老年人调理脾胃的基本法则[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2):415-416.
[11]吕琳.喻安书教授治疗老年病调理脾胃学术经验探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6):14-17.
[12]胡波,宁山利,孙明军等.论老年病的防治应注重调理脾胃[J].陕西中医,2011,32(9):1200-1201.
[13]曾序求,肖碧跃.浅谈老年人调理脾胃的基本法则[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2):415-416.
[14]贾秋颖.调理脾胃法治疗痞满证的思路探讨[J].黑龙江医药,2013,26(4):685-686.
[15]钟文,潘敏娟,胡泉等.试论调理脾胃在老年病治疗中的重要性[J].医学信息,2014,(2):38-39.
[16]刘喜明.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研究之五(下)——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的理论核心——"调升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07(2):100-103.
论文作者:范友强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2
标签:脾胃论文; 老年论文; 中医论文; 疾病论文; 功能论文; 患者论文; 消化系统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