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例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研究论文_周燕燕

55例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研究论文_周燕燕

周燕燕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浙江省杭州市邮编311228

摘 要:目的:探讨55例偏头痛中医内科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5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西比灵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内科疗法,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90.90%)总有效率比对照组(56.52%)多34.38%。2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X?=17.655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内科疗法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偏头痛,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医内科治疗;55例偏头痛;效果研究

偏头痛多由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致,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病发群体以女性为主,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双侧头痛、单侧头痛、可伴视线模糊、面色潮红、恶心、呕吐等症状,反复率较高,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近年来,偏头痛发病率逐渐提升,患者基数越来越大,这值得临床的高度重视。长期临床实践证明,给予偏头痛患者中医疗法治疗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且将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最低,目前已经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普遍肯定。基于此,笔者通过分析对比实例样本,我院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中抽取5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施予常规西医治疗和中医辩证治疗,以证中医内科治疗法的优越性。具体研究呈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偏头痛患者55例,均符合我院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为22-65岁,平均年龄为(43 10.5)岁,病程为1-6年;对照组患者23例,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为20-74岁,平均年龄为(40 12.5)岁,病程为1-6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患病时间、具体病症等基本资料相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主要采用口服西比灵进行治疗,其服用方法为:每天服用1次,每次服用5-10mg,均为睡前服用。连续服用5天为一个疗程,服用3个疗程以后对比疗效。

治疗组采用中医内科疗法。其具体方法为:服用中药药方的方式,药方为:蔓荆子10g,全蝎3g,蜈蚣2条,川芎20g,大黄5g,水蛭3g,当归10g,赤芍15g,红花10g,桃仁15g[2]。如果患者是侧头痛,增加柴胡15g;如果是巅顶部痛,增加10g蒿本;如果属于后头部通,增加10g羌活;如果是前头部痛,增加10g白芷[4]。将中药用水煎服,每天服用1剂。连续服用5天为一个疗程,服用3个疗程以后对比疗效。

1.3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我院相关标准,疗效评为治愈、有效、无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治愈:治疗后,所有临床症状消失,头痛没有反复发作,为治愈;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出现头痛复发现象,为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发生恶化,体征无恢复正常趋势,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相关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两组的组间差距用X?检验。P>0.05则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对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将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治疗3个疗程后,根据我院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通过比较,治疗组22例患者中,显效12例(54.55%),有效8例(36.35%),无效仅2例(9.10%)。对照组23例患者中,显效7例(30.44%),有效6例(26.08%),无效10例(43.48%)。通过数据对比可知,治疗组显效比对照组多5例,无效比对照组少8例。两组的总有效率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52%,治疗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多34.38%。2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X?=17.6556,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偏头痛作为一种搏动性头痛,可反复发作,给患者的健康带去严重影响。尽管常规西医治疗(如口服尼莫地平片等)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效果不够理想,且副作用大,复发率高,因而在临床应用上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要有效治疗偏头痛,关键是找准头痛原因,再对症下药。偏头痛主要是血管舒缩功能障出现障碍,从而诱发反复发作一侧的头痛。此病的发病人群主要是青中年女性及上班族等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比较大的上班族。偏头痛患者发作之前,可出现眼胀、怕光、幻视、视物模糊,看东西出现盲点、情绪不稳等症状。

我国中医将偏头痛认作“脑风”,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气血亏虚、经络阻滞并且有邪风入脑[3]。人的头部有许多经脉汇集,当受到外邪侵扰,便会出现血瘀现象。偏头痛是患者的经络以及气血发生病变形成的一种疾病。最常见的表现为清窍失养与气血不畅。临床中所见的偏头痛头痛区域比较集中,主要集中于头部两侧,患者在发病期间往往会伴随呕吐、恶心等症状。患者偏头痛的程度会受到环境与工作的影响,据研究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偏头痛的发生率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偏头痛受到神经血管的控制。当人长期处于紧张的精神状态时,就容易出现偏头痛的症状。现在治疗偏头痛的主要临床方法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相结合的几种方式,但是,这些方法都无法从根本上治愈偏头痛,在进行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本研究对2014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治疗偏头痛的55例患者进行研究,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90.90%)总有效率比对照组(56.52%)多34.38%。2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X?=17.6556,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较西医来说效果好,中医内科疗法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疗法,这说明中医内科疗法的疗效显著,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疼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雄文.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3,20:15-16.

[2]李思伟.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4:79.

[3]毕文杰.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体会[J]. 中医临床研究,2015,17:107-108.

论文作者:周燕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6

标签:;  ;  ;  ;  ;  ;  ;  ;  

55例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研究论文_周燕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