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确的地方”一文中的“主要矛盾”之我见_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在正确的地方”一文中的“主要矛盾”之我见_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正处》一文“主要矛盾问题”之我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要矛盾论文,我见论文,一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的讲话。此次讲话的记录稿后来经过多次修改,于同年6月19日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为题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然而,无论是原讲话稿,还是公开发表稿,都没有提到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对此,我想谈一点自己的不成熟的看法。

一、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和理解《正处》一文的“主要矛盾问题”

迄今为止,党史学界有关《正处》研究的论著,对“主要矛盾问题”的理解,大致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在一篇专门以对立统一规律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体系的著作中,竟只字不提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不能不认为是对‘八大’的一个退步”(注:郑谦:《先驱与滥觞——纪念〈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30周年》,载萧延中《晚年毛泽东》,春秋出版社1989年版,第46页。);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正处》一文中提到了诸如“关于向自然界开战、根本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的论述,应该说它们已经内在地包含着对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的说明了”(注:施肇域:《1957年毛泽东心目中的主要矛盾》,载《中共党史研究》1991年第2期。),即“人民内部矛盾是主要矛盾”(注:施肇域:《1957年毛泽东心目中的主要矛盾》,载《中共党史研究》1991年第2期。)。

很显然,这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才导致结论不同。

第一种观点,主要是和中共八大相比较,就《正处》一文没有明确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对主要矛盾未作出概念上的阐释而言的。因为,在《正处》一文发表的前一年即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上,不但明确提出了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且对主要矛盾作出了理论上的概括和表述,这就是:“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注: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八),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23页。)。从这个意义上讲,《正处》没有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作出概念上的阐释,的确可以说是对中共八大的一个退步。但是,由于《正处》一文不但讲到了在我国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结束,而且还明确指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就是领导全国人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向自然界开战”,所以,它又确实内在地包含着近似于八大关于主要矛盾是什么的基本思想。

第二种观点,则是从《正处》一文已经明确提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个角度来考虑的。从理论上讲,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紧密相联。因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总是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社会主要任务(或“根本任务”),而社会主要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或体现社会主要矛盾。从这一点说,“主要矛盾就是必须解决的根本任务或中心任务,反之亦然,根本任务或中心任务也就是必须解决的主要矛盾”(注:施肇域:《1957年毛泽东心目中的主要矛盾》,载《中共党史研究》1991年第2期。),也就是说,《正处》确实已经内在地包含着对主要矛盾是什么的说明。但这决不意味着“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就是同一概念。唯物辩证法所说的“主要矛盾”是指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起决定作用以及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的矛盾。显然,它与“主要任务”并非同一概念(或范畴),而与“次要矛盾”也有不同的涵义。再说,内在地包含着对主要矛盾的说明,并不等于明确地提出社会主要矛盾,何况《正处》自始至终没有一处使用过“主要矛盾”这个词,因而就更谈不上对主要矛盾进行概念上的界定了。

总而言之,上述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存在可商榷之处。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和理解《正处》一文中的“主要矛盾问题”?我认为,比较全面和准确的表述应该是,《正处》的确已经内在地包含着关于主要矛盾的基本思想,但却又回避了“主要矛盾”这个概念,没有正面地、明确地提出何谓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作出理论上的概括。而这正是《正处》这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的一个缺憾。

二、《正处》为什么没有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仔细考察毛泽东写作《正处》一文的全部过程,不难发现,既有认识方面的原因,又有现实方面的原因。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三点原因:首先,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在理论上尚未成熟,还处在进一步的探索之中。中共八大期间,在讨论八大政治报告时,毛泽东反复强调,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尤其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质,即“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注: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八),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24页。)这个提法应该再斟酌。因为,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质说成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似乎使人感觉到生产关系完全可以超越生产力,实际上是完全不能的。这样认为,不但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在实践当中是有害的。正因为如此,在讨论表决八大政治报告时,毛泽东虽然勉强同意了政治报告决议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但他又同时申明对自己的看法持保留态度。在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不止一次地讲,应该更多更主要地从人与自然界的矛盾这个角度来概括主要矛盾的实质,甚至在后来还直言不讳地批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的不准确性。尽管毛泽东不同意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但在《正处》一文中不仅没有予以修正,而且仍然表达了近似于八大的意思,所不同的是抛弃了八大关于主要矛盾实质的非科学的提法,也没有明确使用主要矛盾这一概念。他既然不同意八大对主要矛盾的表述,却又没有在《正处》中作出准确、科学的理论概括,比较合理的解释只能是,毛泽东对主要矛盾的理论探索,至少在他写作和发表《正处》时尚不成熟。

其次,在写作《正处》一文前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毛泽东对主要矛盾的判断与认识处于一种矛盾的、不稳定的多变状态中。一方面,他强调应该多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从人与自然界的矛盾方面去概括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面,对阶级斗争仍然很重视。从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开始思考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到《正处》公开发表的这段时间里,国际上发生了波匈事件,国内出现了极少数右派分子对党和社会主义的攻击事件,这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毛泽东对阶级斗争严重性的再思考。譬如,“匈牙利事件”后不久,毛泽东得出了“东欧一些国家的基本问题就是阶级斗争没有搞好,那么多反革命没有搞掉”(注: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的错误认识;反右斗争开始后,毛泽东又对极少数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看得过于严重,并由此对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势作出了不切实际的估计,而且把反右斗争的意义估计过高,认为“这是一个在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注:毛泽东:《1957年夏季的形势》(1957年7月)。)。这样,因对阶级斗争严重性的错误估计,毛泽东很容易把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都看成是阶级斗争的激烈表现,从而把阶级斗争的形势看得过于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和动摇他在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原本形成的一些正确看法。

第三,毛泽东虽然不同意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但又认为修改它势必会引发党内的争论及思想认识的混乱,因而主张不要急于去改正。在《正处》发表以后的同年9~10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就这样说:“八大决议的那句话是不适当的,但也没有坏处,它不妨碍生产,不妨碍反右派等。同时它也反映了一个要求,要求加强物质基础。既没有害处,现在就不必去改它,否则会引起麻烦、争论,将来再作适当的解释。”(注: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628页。)虽然这个讲话是在《正处》一文发表之后,但它无疑是毛泽东在《正处》中没有修正八大提法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原因。

由于上述原因,毛泽东在《正处》一文中回避了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问题,而对我国社会的矛盾问题作了如下论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注: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6月19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注: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6月19日)。)。如此论述,无疑比中共八大更准确、更科学。但是,并没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换言之,在这里,毛泽东仅仅使用了“基本矛盾”而没有使用“主要矛盾”的概念,因而也就谈不上提出并解释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正处》没有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致使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理论大打折扣,也使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很难做到不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因为,在理论上对主要矛盾问题含糊不清或干脆避而不谈,势必要影响到对由主要矛盾决定着的其他矛盾特别是社会主要任务的正确确定,而在实践当中混淆两类矛盾的事情也就难免了。1957年后,中国共产党内“左”的思潮不断发展及在阶级斗争问题上一次又一次犯扩大化的错误,其理论上的根源正在于此。

标签:;  ;  ;  ;  ;  

“在正确的地方”一文中的“主要矛盾”之我见_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