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米歇尔·183号·恩利的生命现象学_现象学论文

论米歇#183;昂利的生命现象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象学论文,生命论文,论米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5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19(2011)02-0023-10

米歇·昂利(Michel Henry)① 是当代法国哲学界中创造性地继承笛卡尔以来的法国现象学传统,并进一步发展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取得重要成果的思想家。② 他认为,为了严格遵守胡塞尔的“返回事物自身”的原则,必须深入探索双重地发生于人的肉体和精神内部的最原始“显现”的“自我现象化”过程。而“生命”就是作为存在的“是”的最原本意义的现象化过程③;生命的现象学意义就在于它是现象化的最原初的创造者④。

所以,现象学所要研究的,首先是作为一切现象显现的可能基础的生命本身,因为生命既然成为一切现象进行自我显现的根本条件,它也就是通过其自身内在动力而成为最源生的一切现象的起点。

一、生命是“第一现象”

对于米歇·昂利来说,现象学的主要目标,不是揭示现象,也不是把现象当成研究的“对象”,同样也不是单纯研究现象的显现,而是研究纯粹的显现本身,研究一种具有存在论意义的现象的原初显现的自我呈现过程。

正因为这样,专门研究米歇·昂利的专家、波尔多大学教授布吕斯·贝谷⑤ 干脆把米歇·昂利的生命现象学称为一种“显现学”,即强调一种具有本体论意义的绝对脱离具体现象的呈现。换句话说,“象”乃是现象的结果和产物,现象之命根子是“现”。如果真的这样来理解,那么,“现象学”就被彻底改造成为“显现学”了。⑥

总之,在米歇·昂利那里,现象学是关于现象的呈现本身的学问;现象学的重点不是研究现象之为现象,而是研究现象显现的原本面貌及其基础,即“显现之为显现”;或者,用米歇·昂利的原话来说,就是“纯粹的显现”⑦。

严格地说,“显现”不是“什么”,显现是那活生生的显现本身。真正地贯彻“回到事物自身”的原则,就意味着研究“显现的自我呈现”。所以,现象学不研究“什么是显现”的问题,即不是在原初的显现之外,以一种所谓的“现象学的‘观看’”,从某种根本不可能逾越的“间距”去研究显现的现象,而是探究“显现是如何自成现象”⑧。由此可见,米歇·昂利试图从根本上反思现象学的基本问题,使之有可能把生命当成存在之自成现象的最源生的显现形式,尤其要在生命现象自身内部探究现象进行自我呈现的源生基础。这样一来,他就把现象学的最基本的问题,改变成为“作为第一现象的生命究竟是怎样通过其自我显现而呈现为现象”⑨。

米歇·昂利指出:“活着就意味着存在。”⑩ 但从现象学所真正明显昭示的另一种直观看来,“呈现比存在更重要;这仅仅是因为只有事物首先呈现,它才有可能成为存在”(11)。

因此,米歇·昂利的现象学区别于胡塞尔的现象学,不再以现象学研究中的“意向性”原则为核心,不在显现自身之外探索作为生命显现的现象化的自我呈现过程,而是研究具有本体论意义的纯粹显现,也就是在作为生命显现的现象内部深处,探索显现之自我呈现的奥秘,即在生命自身内部探索现象是如何自我显现的,这也就是米歇·昂利称之为“质料的现象学”(12) 的生命现象学的基本原则。

在确立现象学研究的第一要务的同时,米歇·昂利明确地认为“生命就是这种由其自身实现自我呈现的第一现象”(13)。为此,他把实现自我呈现的纯粹呈现称为“绝对的生命”(14)。他指出:“绝对的生命就是有能力在生命中实现自我给予的生命。生命并不是现时的那样;它随时突然成为那样,并不停地突变。生命的这种突然到来,就是它永远地朝向它自身而成为它自身。生命向自身自我给予的过程,并通过粉碎自身和反对自身的过程,不断地证实其自身的呈现过程……”(15)

由于生命始终只靠自身的呈现来完成自己的存在及其延续和自我更新,所以,唯有它自身才能真正直观地体验到生命显现过程中的一切内在感受及其活动韵律,并由此为其自身的自我实现而由衷地品尝到心灵与肉体的快感。米歇·昂利用“自我愉悦”(16) 的概念来突出生命呈现过程中自我感知的性质。所以,尽管生命的自我呈现不可否认地和不可避免地要伴随着一系列“痛苦”、“苦难”和“折磨”,但生命之自我呈现毕竟是生命自身的胜利,它当然首先感受到别人所无法感受的“自我愉悦”。更确切地说,“自我愉悦”是生命自我呈现的首要感觉、首要情感和首要体验;它是生命自我确定和自我存在的自豪感。

二、生命的内在性

米歇·昂利在界定现象学的时候,特别回避一般现象学家所一再强调的“现象学方法”,因为他认为这种现象学方法只是哲学研究的一种特殊实施程序,旨在处理对外在对象的感知过程中所遭遇到的问题;更何况各种传统哲学方法,在他看来,歪曲了现象学的真正研究对象本身。

所以,米歇·昂利认为:尽管以往的现象学家声称他们所提出的方法具有“现象学地”特殊处理感知现象的功能,并由此使现象学同流行于西方的科学观察方法区分开来,但是,以往的现象学方法实际上还没有彻底摆脱传统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羁绊,甚至歪曲了现象学的对象本身。为此,米歇·昂利提出了他自己的现象学定义及其真正研究对象。

米歇·昂利说:“现象学是关于现象的本质的学问,而这个本质就是使现象之为现象成为可能的东西。”(17) 当米歇·昂利把现象学归结为一种研究“现象之成为现象”的内在可能性的时候,他也自然而然地把现象学的研究目标,从外在地呈现出来的、被理解为“客观对象”的现象转向现象之成为现象的内在动力、条件和基础;换句话说,米歇·昂利实际上试图使现象学的研究重点,从对于外在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探究转向现象内部的自我生命运动,转向现象自身的自我现象化过程,或者,从外在世界转向内在世界,并把超验性的问题归结为内在性自身的自我实现。

米歇·昂利指出:“任何现象,其内在可能性,只能是它的现象性,即它的呈现。为此,我们必须以严格的方式,把呈现的事物,比如在我们面前的这个桌子,与使其可能呈现的事物区分开来。”(18) 米歇·昂利所说的“现象性”实际上是指“现象之成为现象的原本过程”,因此也可以译成“现象化”(19)。

由此出发,米歇·昂利进一步纠正了胡塞尔关于意向性的观念及其应用原则,强调现象学研究既然不是探究自身之外的对象,就不应强调对于这个研究对象的意向性问题。意向性是作为主体的观察者自身对其对象的具有方向性的观察动力。因此,对象和意向性的关系问题是以传统的主客二元对立模式为前提的。米歇·昂利认为:现象学只关切现象自身的自我呈现,必须把研究重点转向现象内部推动其自身实现自我呈现的动力和条件。正因为这样,米歇·昂利干脆把自己的现象学称为“非意向性现象学”(20)。

实际上,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早已对这个问题进行过一番研究。他在《纯粹理性批判》的感性论中指出:使现象有可能在我们面前如此这般地呈现出来的基本条件,就是我们自身内在固有的“作为先天表象的空间”;它以其“外在直观”的形式为显现的呈现提供了基础。也就是说,空间,作为我自身内在先天的外在直观,成为了现象的可能性的条件。

但米歇·昂利进一步扩展了康德的论述。他认为,一个现象的可能性的条件,只能是它的内在特殊内涵;更确切地说,就是使它有可能自我显示的内在生命过程,即现象的自我现象化。

为了强调现象学的真正对象,米歇·昂利甚至不厌其烦地反复把“普通意义上的对象”(21)与“作为现象的对象自身给予我们的方式”(22) 加以严格区分。重点不在于外在的对象或物体,而是使对象呈现于我们面前的“呈现方式”,即揭示“自我呈现所给予我们的方式”,因为在现象进行自我呈现的方式中,一方面隐含了现象之为现象的决定性条件,即它自身的生命力及其展现过程,另一方面又包含向我们自身进行“给予”的特殊动力。一句话,现象学所要描述的,就是现象自身的“呈现”及其自我现象化。

米歇·昂利在他的《对话集》中很明确地提出了他对于生命的新观点(23)。他认为,现象学的思考不能脱离人的问题,但是人的问题首先是“生命”,而不是“存在”。他说:“从笛卡尔以来,主体性的概念统治着近代哲学。但是这个主体性是很抽象的,也就是说,它本身就是思想。在我看来,主体性,也就是我们的深层的存在,是某种非常具体的东西,……这个具体的主体性,作为身体,就是场所,我称之为生命。”

米歇·昂利坦称:他的现象学不同于现代的现象学的地方,就在于突出了生命对于其自身的揭示的特殊方式;问题不在于某种本无规定的主体性对于世界的开放,而是身体主体性自身以极端直接的方式向其自身的显示,米歇·昂利以“我们的肉体”作为典范描述生命通过身体主体性实现自我显现的实质。

这是一种令人印象深刻并充满情感性和体验性的主体性,它已经不是单纯地向我们提供表象形式和概念形式的所谓“理智的主体性”,而是更渗透到生命内部,更深不可测、更本质地显现出生命现象的特殊事件,因而也使我们有可能回溯到运作于生命内部的显现过程,使我们有可能探索生命的真正的原初状态及其基础。

由自身直接向身体显示生命显现的纯粹过程的全部奥秘,在米歇·昂利看来,就隐含在一片混沌、却又生机勃勃的最原初的“肉体”之中。

早在60年代,在《显现的本质》和《哲学与身体的现象学》专著中,他就明确地认为,通过对身体的现象学考察,可以发现生命自身通过肉体赋有自我激发的自然能力,而凭借肉体的这种与“身体/精神”双重地紧密相关的自我激发的动能,人的生命不断地发出以维持其自身存在的内在冲动力。(24) 所以,米歇·昂利把这种发自身体和精神内部的生命力量当做“绝对内在性的存在论”(25) 的基础。

谈到生命的肉体性质及其情感动能,米歇·昂利又把它们与当代法国现象学运动的早期代表之一梅洛-庞蒂的“身体”概念进行比较。他认为,梅洛-庞蒂虽然强调我们的经验的主体并非理智的主体,而是一种称之为“身体”的主体,但是,梅洛-庞蒂的“身体”,在某种意义上也没有完全跳出胡塞尔的基本概念,因为梅洛-庞蒂把“身体”理解为对世界开放的“身体”。米歇·昂利指出,问题在于,不能仅仅指出身体对于世界的开放性,而且还要发现:在身体向世界开放以前,就已经预先存在了一个具有情感性、肉体性和欲望性的生命,这就是肉体;通过这个肉体,身体才面向其自身呈现出来。

因此,肉体是先于身体而成为生命的最原始的显现形式。肉体具有自我感觉、自我情欲和自我调节的生命力,它并不一定要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必须以“向世界开放”作为前提。肉体靠它的自我感觉和自我激发,就可以感受到自身的存在;而肉体的自我激发就是生命内在性的真正基础。

因此,肉体比身体更优先存在,是生命现象学的真正基础;如果预先没有肉体及其自我感受的显现作为最原初的生命表现形式,就不可能有我们的身体的任何显现状态。正是通过肉体,生命才“向其自身显现出来”,才有可能在其显现中自我诞生和自我感受。

米歇·昂利认为,从根本上说,生命是一种“纯主体性”(26) 中的生存力量和感受性,是一种“自作自受”和自我陶醉,它永远在被自身感受到的痛苦和愉悦之间来回运动、摇摆、持续和变动,并对其自身的生成历程中的纯经验有直观的感受;凡是有能力对其自身的存在进行自我感受和自我验证的存在(27),就是生命。

生命靠自我激发的内在性,并不需要生活世界中的各种外来刺激,也不依赖于意向性及其关注的目标,而是超越了一切“可见性”,只需自行感受、自我推动及自我给予,就可以在生活世界中展现出来。

但是,作为一种“主体性的力量”,生命并不像自然中存在的盲目而无感知性的客观力量;它是一种可以经由自身内在感受的活生生的个体统一体;它一方面是感受到自身内在经验的生存力量,另一方面又是一种主观感受的实施力量和动能,是旨在满足自身意愿的主观努力过程。

因此,与梅洛-庞蒂相反,米歇·昂利并不把生命当成可观看的外在事物。在米歇·昂利看来,不断自行激发并流动于生命内部的情感和欲望,从来都不呈现在“可见性的视野”内。不管是爱情还是仇恨,其原本发生及呈现运动,都只显现于身体内部,通过肉体的感受和呈现状况体现出来,它不能被“看”出来。正是在独处时,在与周遭的人世隔绝的时候,生命才摆脱浮华的喧嚣而走进自身,在其自身的内在世界中亲身体验到自身生命的存在及运动。所以,生命只有在自身的内在性中才彻底地显示其本质。为此,米歇·昂利强调:与情感深深地交错存在的生命显现,只能在自身生命的内在运动中流动、变化和自生自灭,它深深地隐藏并活跃在我们的肉体的内在感受中,即我们的心中,既不可见,也难以表述。(28)

生命呈现的不可见性是其内在性的本质所决定的。米歇·昂利指出,在《显现的本质》一书中,他的生命现象学所关注的,是完全不同于外在性中显示的世界各事物;与此相反,他所描述的是肉体内纯粹只靠自身体验和感知的生命运动,是一种自我启示,完全不需要光,也无所谓间距,因此属于“不可见性”(29)。

布吕斯·贝谷为此指出,最原初的生命呈现是处于绝对无遮蔽光亮状态下的彻底裸露,它隐含着过分饱满的生命直观性,它自然是由自身突然发出的内在盲目力量,又是使人耀眼夺目的闪电般的透明绝白,使纯粹的显现本身从“过度的可见性”(30) 顿时转变成为不可见性。

米歇·昂利关于生命的内在性的思想,很容易被误解成“主观主义”或“观念论”的生命观。但他所说的内在性,第一,不能从主客二元对立模式的传统本体论的视野来理解,而只能从生命自身的立场来理解;它所指的毋宁是生命自身的自身性,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具有主体性身份的观察者的主观性。第二,它所强调的,是处于血肉不分、情欲仍然盲目的一种绝对生命,一种尚未从含混状态下走出且尚未具备主体意识的呈现自身,因此它本身丝毫与抽象概念中的主体无关。正因为这样,这种内在性才是现象学最本真意义上的呈现自身。

三、生命的超越性

米歇·昂利在上述“绝对生命”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生命本身的超越性。

米歇·昂利借用了康德意义上的超越性,强调对自我呈现的现象学描述只能通过康德式的先验批判的途径,集中完成一种“纯粹现象性的批判”(31),以便建构一种“关于呈现的先验哲学”(32)。

米歇·昂利指出:显现的本质先于一切意向性,也先于一切超越性。显现的本质呈现于无所区分的混沌的呈现状态中,那是以不可见的原初质料(33) 为基础的原初显现。所以,对于纯粹呈现所进行的先验批判,要求建构一个关于原初呈现的“不可见的质料”的先验探索。这就是为什么米歇·昂利的生命现象学是以“质料现象学”,(34) 为出发点。

胡塞尔为了探索现象的原初呈现,只是集中把注意力转向纯粹意识中的意向性,而且把原初的显现当成一种对象化的客观过程,并为此而致力于建构“纯粹先验意识的观望现象学”(35),终使胡塞尔在“纯意识”和“外在性”之间找不到呈现自身的原初状态。胡塞尔纵然深入探讨过内在时间意识,试图在客观的时间和康德所说的先天的时间之外找出“原初的时间观念”的真正基础。但胡塞尔为此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未能跳出纯意识的范围,因而也未能深入到生命的原初显现自身(36);其结果,胡塞尔只能发现一种既没有血肉、又没有情欲的抽象化的原始意识现象,远远脱离了具有生命的、活生生的并充满自身感受性的呈现本身。

而且,更重要的是:显现本身或纯粹显现,总是具有双重性。(37) 米歇·昂利指出:现象学的意向性观望无法避免这个观望本身所可能造成的一切形式化(38) 的图像,因而无法达到脱离观望并脱离个别现象的纯粹呈现。真正的原初呈现既隐含在前意向性的纯质料中,又呈现在具有意向性的某种形式中,它是不可见性与可见性所交错构成的本体论的二元论状态,完全不同于建立在纯粹意识现象学基础上的本体论的一元论。

米歇·昂利在他的《显现的本质》一书中论证道:把显现的本质归结为意识是建立在一元论的本体论的前提之上(39)。但是,米歇·昂利认为,生命恰恰是一种复杂的悖论:它一方面源自内在的生命冲动,来自它的自我呈现自身,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在现实世界上表现为一种现象化的现象,因此,生命只能表现为它自身的双重自我撕裂,将原初的呈现同时地分裂成不可见的和可见的生命现象。(40)

就其不可见的一面,生命的呈现是个体化的肉体的自我激发,它永远不考虑自身之外的条件,单凭肉体中交叉互动的身体与精神的生存欲望,一种被米歇·昂利称为“原始的自我激发”(41) 的事物或事件;所以,米歇·昂利也把生命的主体性的本质归结为“激情性”(42)。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命的超越性是指内在性的延续不断的自我激动,它永远不会停留在原有的状态;而且,它也是永远不可满足的。

就其可见的一面,生命的呈现是在个体化的肉体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身体的动作、活动及其创造性运动。所以,生命的超越性也表现在它向自身之外的世界的扩张和占有,只不过这种向外超越的真正根源仍然是生命自身的内在性。正因为这样,生命的可见的超越性也是毫不顾忌外在条件;就其本质而言,它是由内向外的自我超越。

生命的超越性和它的现实性是相互制约和互为条件的。生命唯有在现实中生存,才能实现它的自我生产、自我体验和自我呈现;但生命之所以需要在现实中生存,只是因为它只能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自我超越,而且,它只有进行自我超越,生命才真正完成它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四、生命的个体性及其动力

为了使生命本身能够按照生命作为生命所必须具有的基本条件而进行自我生产和自我呈现,同时也为了使生命自身在其自我呈现中真正地对自身的呈现过程形成由其自身亲自感受到的体验,生命必须确立其“自身性”(43),也就是说,它必须自我生产出特殊的“自身性”,“自身性”也因此成为生命进行自我呈现过程的一个必然产物,同时又是生命自身实现自我体验的一个条件。

但现象学所考察的是在生活世界中生存的现实的生命,是具有主体性和进行各种超越性活动的人。所以,米歇·昂利从现象学的角度,进一步论述了生命的自身性和现实的自身(44) 的自我形成过程,并以现象学的方法细致地分析了现实的自身体验其自我呈现的充满悖论的复杂过程。米歇·昂利指出,任何个体性的生命的显现过程,虽然从生命自身的自我显现而言是一种自我愉悦,但它在每一个体的原初自身性中,总是具体地表现为痛苦与愉快共时并行的悖论。(45)

米歇·昂利指出:“我们的生命是一种有限的生命,因此它不能够靠其自身将其生命自身引向自身。”(46) 胡塞尔在1933年的手稿中也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他说:“我,并不仅仅为我自身,但我就是我。”(47) 胡塞尔显然看到了他所探讨的“我”,无非只是出现在世界上的个体的人,在诸种事物中的一个事物,在人类中的一个人;所以,尽管这个“我”不断地向其自身呈现自身,也始终关怀着其自身,但他充其量只能从他个人的角度关心其他事物和其他人。米歇·昂利由此进一步得出结论说:胡塞尔仅仅发现了“我中之我”的局限性,但他并未找到真正原初的“我自身”。“我是我自己,但我并不是向这个我引来一切的那个我;我是被给予我自己的我,但我不是给予自身的我。”(48)

在米歇·昂利看来,为了使生命自身成为我自身,单靠有限的和超越的我是不够的,首先必须有一种“绝对的生命”,同时还要求自身能够在绝对生命的感召下确立其自身性。

所以,米歇·昂利认为,哲学所应该集中研究的,只能是作为自身而存在的具体的个人,因为只有具体的个人,才是时时刻刻经验到其自身生命活动的生命体,他们是既分属于各种个别事物、又决定着每一个个别事物的存在的原始质料基础,而这就是现象学追根究底要加以澄清的“事物自身”的源生根基,是真正的“第一事实”。

由此可见,米歇·昂利和胡塞尔不同,他直接把个人的原始生命的显现当成现象学所应该由此出发的“第一事实”或“事物自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米歇·昂利的生命现象学的本体论基础一方面接近于强调个体价值的唯名论,另一方面也返回到青年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基本观点,即批判抽象的“一般的人”,突出人性的具体特质。(49)

在此基础上,米歇·昂利进一步指出,内在地固有其自身的感发力量的生命,植根于身体的主体性之中,其本质乃是一种不可见的个体性的张力;它就是个体的“肉体”。

米歇·昂利打破胡塞尔的纯意识界限,在个体化的肉体中寻求生命自身实现自我显现的原本基础。他认为,唯有在能够以主体身份亲自体验生命的自我激化的全部原初状态的个体化的肉体中,才能真正发现生命自身的原初显现。

作为具体个体生命的原始基础的肉体,其特殊的自身性,是采取单子的形式而存在和运作的。所以,原初肉体生命的个体性就典型地表现在生命的单子化结构。就此而言,我们也可以把米歇·昂利的生命现象学称为“单子论的现象学”(50)。

米歇·昂利为此特别肯定莱布尼茨和斯宾诺莎的哲学观点,因为前者通过单子论生动地阐述了作为世界本体论基础的单子的个体生命性的独立本质,后者则在他关于实体论的论述中深刻地揭示了身体与精神在生命运动中的“交错性”特质。

米歇·昂利指出,个体的生命就好像每一个自身独具不可替代的生命观的单子那样,既靠自身内在的生命运动确立自身的世界观,又单纯从自身生命实际运作的需要向世界开放,并通过其世界观不断吸收为加强自身生命所急需的外在力量和因素,同时,又在对世界开放的关系中顽强地显示其自身的生存欲望和信念,确立其在世界中的生存地位,也在改变其外在世界的过程中创建自己的世界。但所有这一切,如果不贯彻斯宾诺莎关于“身体/精神的交错性”原则,单子就一天都无法维持其生命活动。

其实,在米歇·昂利之前,萨特也曾经说:“人是靠其自身的呈现而造就一个世界的存在。”(51) 但不同于萨特,米歇·昂利不只是肯定人的显现导致一个世界的存在,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还坚持:人的原始显现是源自其自身肉体的生存张力,而且,个人生命的自我呈现的真实过程只能靠其自身来感受。(52)

五、生命就是真理

米歇·昂利指出:“比存在的真理更原始的,是人的真理。”(53) 但人的真理不能从传统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的意义来理解,而是人的生命显现本身所自然昭示的质朴状态。米歇·昂利把生命的自我呈现本身直接地归结为“真理”(54)。

世界上不存在与生命无关的真理;任何真理归根结底只能是为了生命本身,而且它也只能在生命中被验证。生命的真理性是由生命本身的自然性质所决定的:“生命自我启示。生命是一种自我启示”(55)。意思是说:不但生命是自我启示,而且它所启示的也是它自身。“生命的启示以及在生命中所启示的,无非是一码事”(56)。

既然生命是在自我显示的纯粹显示中彰显出来,生命本身就是真理,因为凡是真理,都是自我显示的。(57)

回溯到古希腊原文,真理就是“无蔽”,海德格尔曾经为此而把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的存在者的“存在”的本真结构也称之为真理。进一步说,“无蔽”,从根本上说,就是“自然”。而在古希腊的原文中,所谓自然,本来是指每个生命体“与生俱来”的本质特性。(58) 荷马曾经在《奥德赛》中引用此词专门指一种特殊的植物的内在的自我生长能力(59)。正因为这样,美国哲学家亨利·大卫·多罗(60) 很形象地指出:“自然”,不论从生物学还是宇宙论或者认识论的角度,都意味着“从黑暗来到光明”。(61) 同样地,海德格尔也说,希腊人并不仅仅把自然理解为自然现象,而且还从“存在”本身的诗意的和本体论经验的角度来理解它的自我呈现。因此,希腊人通过“自然”这个字而在他们面前展现了自然的真正原初意义,即活生生地自我展现出来的天地万物以及神和人类本身的本真命运,一种彻底敞开的明亮状态。(62)

海德格尔还大段地引述了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63) 第十九首的第一部分及其他诗歌,强调指出:在里尔克的诗歌中,“自然”也是指“生命”和“真理”。

米歇·昂利指出,里尔克之所以能在自己的诗中,让世界上的存在者在其自然的位置上,“油然而生”,展现出其自身的生命原貌,达到在真理中的存在,是因为他懂得“诗人为何”之理。里尔克说过,他以一生之持久亲历,耐心地体验和观察,反复斟酌,精益求精,不厌其烦地推敲又推敲,充其量也只能写出十几行好诗句;仅仅感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不怕劳苦和艰辛,一再地经历精神的折磨,细心体会生命中的每一个非常细腻的变化,才能在艺术和诗歌中达致生命的真理。

米歇·昂利和里尔克一样,认为诗和艺术都是生命的自我体验,也是生命的自我显示;只有耐心细致地反复进行自我陶冶和磨炼,才能在诗和艺术的创作中把握生命的真理本质。正如米歇·昂利所说:“艺术比世界更深刻地向我们显示我们都在其中思索着的生命的实际状态,所以,艺术是一种关于我们所在的世界的可能性。”(64)

米歇·昂利的生命现象学研究是始终一贯的。他自己在同罗兰·瓦萨尔德的对话中,对自己独创的生命现象学研究作了系统的总结。他说,从1945年为获取哲学教师资格文凭而撰写的《显现的本质》(65) 开始,他始终沿着生命现象学的探索思路进行哲学研究。“我的《显现的本质》既没有先驱者,也没有启示者,因此,这本书的编写对我来说是非常困难。”(66)

根据米歇·昂利自己的总结,他所独创的生命现象学体系包含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创建一个以现象学为基础的纯粹显现的本体论,另一方面是把它贯彻到各个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的不同论题(67),其中主要涉及以下八个领域:第一,开展对身体的生命现象学的研究,发展了曼恩·德·比朗(68) 早在19世纪就已经提出的基本原则(69);第二,贯彻马克思的早期思想,以现象学原则创建“现实的哲学”和“经济的哲学”(70);第三,发展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开辟精神分析的现象学研究新领域(71);第四,发挥康丁斯基的艺术现象学原则,探索艺术生命现象学的潜在前景(72);第五,通过对所谓“未开化”民族的原始文化的研究,发展文化现象学(73);第六,创建“质料现象学”,深入分析和补充胡塞尔的原有现象学(74);第七,对基督教进行新的现象学分析,发现和发展基督教神学中的现象学原则(75)。

总而言之,米歇·昂利的生命现象学不但改造和发展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而且也试图扭转整个西方传统哲学,使哲学不只是研究作为对象和客体的事物,而且也关切生命,特别是在我们身体内部的不可见的生命运动及其性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米歇·昂利不仅开创了生命现象学的新视野,而且也为推进哲学的改造事业作出了贡献。

收稿日期:2010-12-08

注释:

① 米歇·昂利(1922-2002),当代法国哲学家和小说家,法国南部蒙贝利耶大学哲学教授,致力于建构新型的生命现象学,著有《显现的本质》、《论现象学,第一卷,生命现象学》及《论给予:对话录》等。

② Barbaras,De la phénoménologie de la perceion à l'ontologie de la vie.In La Phénoménologie aujourd'hui,Magazine littéraire,No.403,Novembre 2001.

③ 参见Michel Henry,Auto-donation.Entretiens et conferences.Paris.Beauchesne.2004:26—27。

④ Michel Henry,Phénoménologie non intentionnelle:une tche de la phénoménologie à venir.In De la phénoménologie Tome I:Phénoménologie de la vie.Paris.P.U.F.2003:116.

⑤ 布吕斯·贝谷(Bruce Bégout,1967-),当代法国哲学家兼作家,著有《对生命、世界及生命世界的探究,第一卷:世界的童年》、《对生命、世界及生命世界的探究,第二卷:胡塞尔之后》及《逻辑的系谱学:胡塞尔现象学中的被动性》等。

⑥ “显现学”原文phéno-logie。回溯到希腊原文,“现象”(phénomène)的词根是pheno,其原意是“表现”或“显现”。所以,现象学的核心和灵魂,是“现象之现”,是“显现”(phéno),即导致现象之涌现于世的源初过程及其自身内在动力。参见Bruce Bégout,Le phenomène et son ombre:Recherches phénoménologiques sur la vie,le monde et le monde de la vie.Tome 2,Après Husserl.Chatou.La Transparence.2008:179。

⑦ 参见Michel Henry,L'Essence de la manifestation,P.U.F.1990[1963]。

⑧ 参见Michel Henry,Entretiens.Arles.Sulliver.2005以及Phénoménologie de la vie.In Michel Henry,De la phénoménologie Tome I; Phénoménologie de la vie.Paris.P.U.F.2003:59。

⑨ Michel Henry,Auto-donation.Entretiens et conférences.Paris.Beauchesne.2004.

⑩ 参见Michel Henry,De la phénoménologie Tome I:Phénoménologie de la vie.Paris.PUF.2003:40。

(11) Ibid.:60.

(12) 原文La phénoménologie matéielle.参见La phénoménologie matéielle.Paris.P.U.F.1990。

(13) Michel Henry,Auto-donation.Entretiens et conférences.Paris.Beauchesne.2004.

(14) 原文la Vie absolue米歇·昂利特意把这里所说的“生命”法语原文用大写的第一个字母标示出来,以便与普通意义上说的生命区分开来。

(15) Michel Henry,De la phénoménologie Tome I:Phénoménologie de la vie.Paris.P.U.F.2003; La phénoménologie matérielle.Paris.P.U.F.1990:67.

(16) 原文Auto-plaisance参见Michel Henry,Auto-donation.Entretiens et conférences.Paris.Beauchesne.2004:34。

(17) 参见Michel Henry,Auto-donation.Entretiens et conférences.Paris.Beauchesne.2004:12—13。

(18) Michel Henry,Auto-donation.Entretiens et conférences.Paris.Beauchesne.2004:12.

(19) 米歇·昂利认为,现象的本质是“现象之为现象”的原本活生生过程,因此,他所用法语phénoménalité,是将“现象之为现象”加以名词化的语言游戏,也可以译作“现象化”,以保持其生动性和原初创造性。

(20) 参见Michel Henry,De la phénoménologie Tome I:Phénoménologie de la vie.Paris.P.U.F.2003:105—122。

(21) 原文l'objet au sens où nous l'entendons de manière ordinaire。

(22) la faon dont l'objet se donne à nous 参见 Michel Henry,Entretiens.Aries.Sulliver.2005。

(23) Michel Henry,Entretiens.Arles.Sulliver.2005:13—14。

(24) 参见 Michel Henry,Essence de la manifestation.Paris.P.U.F.1990[1963]。

(25) 参见 Michel Henry,Philosophie et phénoménologie du corps.Essai sur l'ontologie biranienne.Paris.P.U.F.1965。

(26) subjectivité pure 参见 Michel Henry,Entretiens.Arles.2005:12。

(27) 参见 Michel Henry,Entretiens.Arles.2005:65。

(28) Michel Henry,Entretiens.Arles.Sulviller.2005:61—62.

(29) Ibid.:107。

(30) visibilité excessive 参见 Bégout,Recherches phénoménologiques sur la vie,le monde et le monde de la vie.Vol.I:L'enfance du monde.Ed.Transparence.Chatou.2007:10—12。

(31) 原文 critique de la phénoménalité pure 参见 Paul Audi,Michel Henry:Une trajectoire philosophique.Paris.Les Belles Lettres.2006:74。

(32) 原文 une philosophic transcendantale de l'apparatre.Ibid。

(33) 原文 la première matière invisible 参见 Michel Henry,Phénoménologie matérielle.Paris.P.U.F.1990。

(34) phénoménologie matérielle不应该译成“物质现象学”,因为这里所说的matérielle,源自古希腊字hyle,意思是“原材料”,一种尚未成形或尚未具体化的最自然、最质朴和最原始的质料,它只能是某种可能性或潜在性。

(35) Husserl,Idées directrice pour une phénoménologie et une philosophie phénoménologique pures.Trad.Par P.Ricoeur,Paris.Gallimard.1950:196.

(36) Husserl,Vorlesungen zur Phnomenologie des inneren Zeitbewuβtseins (1893—1917).Hrsg.von Rudolf Bernet.Felix Meiner Verlag.1985.

(37) Michel Henry,Entretiens.Arles.Sulliver.2005:114.

(38) 法语“形式化”(morphé)一词源自希腊文μορ,意指“形式”或“外表”。

(39) Michel Henry,Essence de la manifestation.Paris.P.U.F.1990[1963]:95.

(40) Henry,De la phénoménologie Tome I:Phénoménologie de la vie.Paris.P.U.F.2003:116.

(41) Auto-affection primitive 参见 Michel Henry,De la phénoménologie Tome I:Phénoménologie de la vie.Paris.P.U.F.2003:92。

(42) Affectivité 参见 Michel Henry,Essence de la manifestation.Paris.P.U.F.1990[1963]:595。

(43) l'Ipséité 参见 Michel Henry,De la phénoménologie Tome I Phénoménologie de la vie.Paris.P.U.F.2003 :67。

(44) Soi réel 参见 Michel Henry,De la phénoménologie Tome I Phénoménologie de la vie.Paris.P.U.F.2003:67。

(45) Michel Henry,Auto-donation.Entretiens et conférences.Paris.Beauchesne.2004:40.

(46) 原文 incapable de s'apporter elle-méme en soi 参见 De la phénoménologie Tome I:Phénoménologie de la vie.Paris.P.U.F.2003:68。

(47) Ich bin nicht nur für mich aber Ich bin Ich 参见 Husserl,Zur Phnomenologie der Intersubjektivitt.Texte aus dem Nachlass.Dritter Tell:1929—1935.Hrsg.von Iso Kern.1973。

(48) Michel Henry,De la phénoménologie Tome I.Phénoménologie de la vie.Paris.P.U.F.2003:68.

(49) Michel Henry,Marx.Tome Ⅱ.Une philosophie de l'économie,Gallimard,collection “Tel”,1991 [1976] :14; Olivier Tinland,Auto-affection et individuation selon Michel Henry.In L'lndividu.Sous la directin d'Olivier Tinland.Paris.Vrin.2008:107—108.

(50) Olivier Tinland,Auto-affection et individuation selon Michel Henry.In L'Individu.Sons la directin d'Olivier Tinland.Paris.Vrin.2008:106—111.

(51) 原文 L'homme est l'tre,don' t l'apparition fair qu'un monde existe.In Jean-Paul Sartre,L'existentialisme est un humanisme.Paris.Gallimard.1947。

(52) Michel Henry,Eux en moi.Une phénoménologie.In Michel Henry,De la phénoménologie Tome I:Phénoménologie de la vie.Paris.P.U.F.2003:202.

(53) Michel Henry,Essence de la manifestation.Paris.P.U.F.1990[1963]:53.

(54) Michel Henry,Auto-donation.Entretiens et conférences.Paris.Beauchesne.2004:27.

(55) Michel Henry,De la phénoménologie Tome I:Phénoménologie de la vie.Paris.P.U.F.2003:65。

(56) Michel Henry,De la phénoménologie Tome I:Phénoménologie de la vie.Paris.P.U.F.2003:65.

(57) Michel Henry,C'est moi la Vérité.Pour une philosophie du christianisme.Paris.Seuil.1996:17.

(58) 原希腊文“自然”(physis)是源自动词phyein,指“产生”、“出生”和“兴起”的意思。

(59) 荷马在《奥德赛》的原文是:.意思是说:赫尔墨斯给我那种草,它一面从地里长出来,一面把它的天然性质展现出来。

(60) 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

(61) Henry David Thoreau,Spring(1854).In The Writings of Henry David Thoreau.Boston.Houghton Mifflin.1906.

(62) Heidegger,Einführung in die Metaphysik (Summer semester 1935).In Heidegger Gesamtausgabe.Ⅱ.Abteilung:Vorlesungen 1919—1944,Freiburger Vorlesungen 1928—1944.Vittorio Klostermann Verlag.Frankfurt am Main.1984.

(63) Rainer Maria Rilke,Duineser Elegien,Leipzig.1923.In Rainer Maria Rilke:Smtliche Werke.Band 1—6,Band 1,Wiesbaden und Frankfurt a.M.1955—1966.

(64) Michel Henry,Art et phénoménologie de la vie.In Auto-donation.Entretiens et conférences.Paris.Beauchesne.2004:197.

(65) Michel Henry,Essence de la manifestation.Paris.P.U.F.1990[1963].

(66) Michel Henry,Entretiens.Aries.Sulliver.2005:17.

(67) Michel Henry,Entretiens.Aries.Sulliver.2005:17—18.

(68) 曼因·德·比郎(Franois-Pierre-Gonthier Maine de Biran,1766—1824)是法国18世纪至19世纪杰出哲学家。近年来对他的深入研究显示他在“精神/身体的交错性”方面的思索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发扬了法国哲学自笛卡尔以来的独特传统,推动了生命哲学的发展。

(69) Michel Henry,Philosophie et la la phénoménologie du corps.Paris.P.U.F.1987[1965].

(70) Michel Henry,Marx,I.Une philosophie de la réalité.Paris.Gallimard.1991[1976]; Marx,Ⅱ.Une philosophie de l'économie.Paris.Gallimard.1991[1976].

(71) Michel Henry,Généalogie de la psychanalyse.Paris.P.U.F.1985.

(72) Michel Henry,Voir l'invisibilité-sur Kandinsky.Paris.P.U.F.2003.

(73) Michel Henry,La Barbarie.Paris.P.U.F.2001.

(74) Michel Henry,Phénornénologie matérielle.Paris.P.U.F.1990.

(75) Michel Henry,C'est moi la Verite.Pour une philosophie du christianisme.Paris Seuil.1996; Incarnation.Une philosophie de la chair.Paris.Seuil.2000; Paroles du Christ.Paris.Seuil.2002.

标签:;  ;  ;  ;  ;  ;  ;  ;  

论米歇尔·183号·恩利的生命现象学_现象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