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性教育方法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性教育论文,幼儿论文,方法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更不能离开社会而发展。幼儿期是人社会化的起始阶段,他们将来能否积极适应各种社会环境,能否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阶段的生活经验和受教育的状况。
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体社会化包括两个方面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通过进入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体系,掌握社会经验;另一方面是因个体的积极活动,积极介入社会环境而对社会关系积极再现的过程。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社会性学习也同样如此,我们不仅要研究如何让幼儿接受社会规范,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与态度,更要研究如何通过创设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良好环境,培养幼儿主动积极地掌握社会经验。
为此,从1994年开始,我园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标体系进行研究,与此同时,又同步开展了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方法的探索,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以下方法较为有效。
一、环境熏陶法
即创设一定的与社会性教育内容相一致的环境,让幼儿一进入环境,就受到与之相应的刺激与暗示,从而学习一定的社会经验。如:在进行《可爱的祖国》主题系列活动中,我们布置了《节日的天安门》、《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中国的珍贵动物》、《中国名胜》等专栏,教师和幼儿还共同收集了祖国风光、名优特产、科技成就、民族风情的图片,绘制了《美丽的祖国》、《富饶的祖国》等画册。通过这一活动,幼儿不断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和了解,萌发初步的热爱祖国,长大建设祖国的情感。又如,为了让幼儿认识到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结合有关主题与孩子共同创设环境,如绘制大型壁画“交通工具(车)的发展”,使幼儿不仅了解了车的发展过程,而且还认识了各种交通标志、交通设施,知道车辆与人们的关系,懂得应怎样乘车,学习遵守交通规则,逐步形成对成人劳动的尊敬之情。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丰富了幼儿知识,而且还为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户外活动环境的创设亦十分重要。应为幼儿创设便于合作、交流、关心、谦让的户外活动环境,如在提供户外活动材料时,我们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两人乃至三人合作的玩具,如接力球、蹦球网、板球拍等,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谦让,培养合作意识。同时,还应非常重视教师在环境中的影响作用,通过教师自身的言谈、举止,教师对人对事的态度,使幼儿耳濡目染,学习许多对其今后发展有益的社会经验。
二、情感体验法
即在幼儿参与社会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情感激发,使幼儿体验到某种特定的情绪,继而产生相应的认识或行为。《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我们认为:情感是认知的动力,要使幼儿获得一些对人对事的正确认知和态度,必须唤起幼儿积极的情感经验。比如:许多老师在带领幼儿访问警察叔叔时,只是注意让幼儿了解叔叔工作的意义,忽视了让幼儿感受警察叔叔的辛苦,而我们更加注重亲身体验,让幼儿站在路边观察警察的操作后,学着样子指挥交通,一会儿小朋友就汗流满面了,使孩子们在体验到警察叔叔工作辛苦的同时,产生了关心、尊重、热爱叔叔的情感这种体验是发自内心的,它对幼儿认知的影响是深刻的、持久的。
三、实践活动法
即把幼儿放在具体的生活环境,在自身的认识冲突中获得认知、体验,形成态度和习惯。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认知上,只有通过实践活动,产生一种内在的需要,通过练习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例如:教育幼儿学会等待和礼让,在集体活动中要不推不挤。拿“盥洗”来说,幼儿对“为什么不推不挤”没有一种内在的需要和自觉的行为。那么就可让其实践在前,并观察幼儿行为,再组织讨论“每个人都挤着洗手会发生什么事?”“我们应该怎么办?”让幼儿自己找出答案。这时再让幼儿实践,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幼儿认知,巩固行为,最终形成自觉的习惯。
四、随机教育法
利用良好时机或偶发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对巩固知识、培养良好品质和探索精神、提高能力能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在每天的自由活动中,孩子们常常交流着来自不同渠道的新闻,教师应常常介入其中,并抓住有价值的课题进行随机教育。如:“新疆喀拉玛依大火灾”发生后,孩子们也得到这一消息,我们随机引导幼儿讲讲“火灾发生的原因”,“对人类有什么危害”,“如果发生火灾怎样迅速离开现场”,学习打急救电话等,使他们了解了水火无情的道理,教育幼儿不玩火,学习保护自己的本领。
五、移情训练法
移情是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的情绪、情感反应与体验,也就是指因他人的情绪、情感而引起自己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情感反应。4—5岁的幼儿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的行为往往从自己的主观出发,而不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作出符合对方需要的价值判断。幼儿社会化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求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幼儿从“自我中心”的圈子中走出来,能站在他人立场上看问题,理解他人感情和需要。进行移情训练可以大大加速这一过程转化,促使幼儿亲社会行为产生、发展,从而表现出助人、合作、分享等积极的社会情感。我们设计了情感教育系列活动,如《会变的脸》,《你高兴,我也高兴》,《大家一起真快乐》,《我帮你》等引导幼儿观察,使幼儿知道情感发生变化的原因,初步认识情感发生的复杂性。
实践证明,移情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性情感,它有助于人格的完善、良好品德的形成。
六、价值澄清法
所谓价值澄清法,又叫“价值观辨析法”,它把道德教育与幼儿需要相联系,让幼儿利用“理性思考”和“情感体验”来审查自己的行为,并同别人进行价值观念的交流,根据自己的价值思考选择行事,而产生对社会生活和周围人的积极态度。
使用价值澄清法,可将生活中幼儿易于理解、贴近幼儿经验的事实,通过让幼儿学习分析进行判断。如讲述《孔融让梨》故事后,组织幼儿充分讨论“孔融为什么让梨”,“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培养幼儿关心、谦让别人的好思想,因而在早点、午点的食品中,有意添上大小不均的饼干、水果,让幼儿亲身实践,巩固这种行为。
以上这些方法虽各自独立各有其独到的作用,但在实际活动中,这些方法又是密不可分,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