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县人民医院 云南大理 671300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通络扶正汤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干预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缺血性脑卒中偏瘫老年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和肢体康复治疗,对照组加以针灸治疗,观察组加以针灸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1个月后比较中医症候、运动功能(FMA)、神经功能缺损(NDS)、生活能力(BI)。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联合通络扶正汤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干预中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候,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
关键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针灸;通络扶正汤
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和机制较为复杂,偏瘫发生率较高,对应偏瘫患者若采用单一的方法对患者的改善程度比较有限,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本研究探讨针灸联合通络扶正汤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干预中的临床效果,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缺血性脑卒中偏瘫老年患者82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男48例,女34例,年龄60-79岁,平均(65.3±5.7)岁;病程15d-3个月,平均(1.2±0.7)个月。已排除免疫疾病、严重感染、肝肾功能不全、心肌梗死、恶性肿瘤、意识不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降血糖、降血压、调制、抗血小板等治疗以及肢体功能康复治疗。再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针灸治疗:患侧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中渚、环跳、委中、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解溪、昆仑等穴位。上肢偏瘫配肩髎、阳池、后溪等;下肢偏瘫配风市、阴市、绝谷等;失语配风池、廉泉、通里等。实证泻之,虚者补之,虚实兼具则平补平泻,留针20-30min,每10min行针,1次/d,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组予以针灸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针灸法通对照组,通络扶正汤方用:黄芪、丹参、地鳖虫、鹿衔草、补骨脂、娱蛤、地龙、全蝎、忍冬藤、仙灵脾、当归、钩藤、鸡血藤、熟地、络石藤、乌鞘蛇、白芥子、威灵仙,水煎400ml,早晚各服200ml,连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中医症候、运动功能(FMA)、神经功能缺损(NDS)、生活能力(BI)。①中医症候以以主症状严重程度赋分:0分正常,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症候积分下降率=(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前×100%;评价标准:下降率≥80%为治愈,下降率≥70%显效,下降率≥30%有效,下降率<30%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②神经功能(NDS)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进行评分。③运动功能(FMA)采用SFMA量表(简式Ful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进行评分。④日常生活功能(BI)采用巴氏指数进行评分。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n(%)表示,以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13例(31.7%),显效例17(41.4%),有效7例(17.1%),无效4例(9.7%),总有效率73.2%;对照组治愈例7(17.1%),显效14例(34.1%),有效例12(29.2%),无效例8(19.5%),总有效率51.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后两组NDS、FMA、BI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A、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后偏瘫是由于脑血管痉挛、阻塞或破裂从而出现急性发展的脑局部损伤的一种表现,发病病因及机制较为复杂。脑卒中发生后可造成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影响到正常生活。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偏瘫患者不同阶段予以干预后的康复效果存在差异,总的来说是越早干预预后越好[2]。
中医学辨证认为脑卒中偏瘫病虽在脑,但却与气血紧密相关,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因与风、火、痰、气、瘀有关[2]。临床治疗以活血通络、补气益血、祛风扶正为主。行针以患侧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中渚、环跳、委中、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解溪、昆仑为主,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予以取对应穴位行针,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虚实兼具则平补平泻。留针时需得气后再行针。中药方主要采用通络扶正汤,方中娱蛤、地龙、全蝎等虫类药以攻毒祛风,黄芪补气、地鳖虫止痛、丹参祛瘀,钩藤、鸡血藤、忍冬藤、络石藤等藤类主通络,两者可祛邪扶正、活血通络,配以黄芪、丹参、补骨脂、仙灵脾、当归、熟地等药补以气血,同用起到补气通络、活血化瘀、祛风扶正之功效。本研究显示,在观察组中医症候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针灸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针灸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可有效保护患者神经功能,降低其损害程度;同时,观察组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针灸联合通络扶正汤可有效改善偏瘫症状,提高运动能力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曾晓清,武平,吴俊梅,谢小东.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多种临床疗法研究概况[J].四川中医,2013,04:156-158.
[2]盛国滨,孟悦,唐英.电针经筋结点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偏瘫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6,01:56-58.
[3]杜小正,王金海,秦晓光,毛忠南,王元昭,何天有.“三位一体”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09:1087-1090.
作者简介:赵淑珍(1975-7-),大理剑川人,白族,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针灸、康复工作。
论文作者:赵淑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
标签:针灸论文; 缺血性论文; 对照组论文; 脑卒中论文; 患者论文; 症候论文; 评分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