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图书出版现状及发展对策_新疆历史论文

我国民族图书出版现状及发展对策_新疆历史论文

全国民族图书出版现状及其发展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现状论文,民族论文,图书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575(2004)05-0139-04

受国家民委的委托,在中国版协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国版协民族出版工作委员会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如何搞好民族图书出版工作,如何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这一课题,于2002年对全国各民族出版社的图书出版工作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研。

一、民族图书出版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55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8%。作为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民族出版社担负着在民族地区积累和传播文化、知识,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的责任。

迄今为止,我国民族类出版社的数量、出书品种、册数和出版事业经费的投入,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相继成立了17家民族出版社,共出版19种民族文字的图书3万多种,发行达5亿册。改革开放以来,又相继在中央和地方建立了20家民族出版社。目前,我国用民族文字出版图书的中央和民族地方的出版社共有37家(中国版协民族出版工作委员会会员单位),分别是: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延边人民出版社、东北地区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延边大学出版社、辽宁民族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藏文古籍出版社、云南民族出版社、德宏民族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广西民族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贵州民族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甘肃民族出版社、青海民族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教育出版社、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W)、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大学出版社、伊犁人民出版社、喀什维吾尔出版社、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出版社、民族出版社、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占全国务类出版社的6.6%。其中31家出版社承担民族文字图书出版任务,分别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锡伯、柯尔克孜、西双版纳傣、德宏傣、景颇、傈僳、佤、拉祜、哈尼、苗(4种)、纳西、白、布依、侗、满等26种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各类图书。全国民族类出版社分布在14个省区:内蒙古6家,黑龙江1家,吉林3家,辽宁1家,西藏2家,云南3家,广西2家,贵州1家,四川1家,宁夏1家,甘肃1家,青海1家,新疆10家,北京4家。在民族类出版社当中,人民社7家,综合社12家,教育社3家,大学社6家,文化社1家,科技社3家,少儿社2家,古籍社1家,美术社2家,几乎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据初步统计,2001年全国民族出版社共出版各类图书近万种,共2亿册,总码洋达到8亿元,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图书出版业,造福于广大的少数民族群众。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各民族出版社从业人数为3000余人,其中编辑业务人员2400余人,具有国家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500余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15人。这些在党的民族政策下成长起来的各民族优秀知识分子为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图书出版工作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局面。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民族类图书出版,在选题、编校和出书质量上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绝大多数民族出版社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排版、胶版印刷。各社努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挖掘整理了大量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出版了一大批选题好、编校质量高、印制精美、深受少数民族群众喜爱的图书。在国家民委和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5届中国民族图书评奖中,有300多种各文种图书获奖,图书质量一届比一届高。

各地民族出版社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发挥各自所长,为少数民族读者提供了大量的重要书籍。如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民族文字的马恩列斯选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等革命家著作,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蒙古族民俗百科全书》、《中华大藏经·丹珠尔》、《壮语词典》、《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彝族文学史》、《阿肯弹唱》、《中朝辞典》等一大批图书或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或填补了某项空白。

为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形势,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我国惟一一家集各民族出版社介绍、图书信息查询、精品图书推荐、图书发行的大型网站建成,大大地推动了民族出版业的发展。西藏人民出版社是西藏地区惟一的综合性出版社,他们利用丰富的出版资源与内地和沿海地区十几个省、市的多家出版社合作出版有关西藏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图书,为解决资金不足而走出了一条合作出版的探索之路。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回族学、回族史、回族文学图书,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民族地域风情、民族历史、民族文学艺术、政治读物、旅游读物都非常有特色。各民族地区的教育社、少儿社担负着普及和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知识和文化水平,出版少数民族教材教辅的重大任务,他们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得少数民族文字教材的普及率有了很大增长,促进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而且,广西师大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新疆教育出版社都是当地有名的利税大户,为各自家乡的文化和经济建设贡献了力量。

实践证明,没有民族出版业就没有各民族文化、教育、科技、经济的兴旺发达,民族出版业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和推动民族文字、文化的传承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民族图书出版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机遇与挑战并存,然而对民族出版事业而言,面临更多的是挑战。各地民族出版社尽管为繁荣民族文化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多头管理,资金短缺,人才流失等问题也困扰着各地民族出版社的发展。全国37家民族出版社当中,由国家民委管理的1家,由省(区)政府管理的1家,州(地区)政府管理的3家,省(区)新闻出版局管理的15家,省(区)教育厅(局)管理的2家;省(区)民委管理的3家,大学社6家,省(区)社科院管理的1家,省(区)卫生厅(局)管理的1家,省(区)团委管理的1家,出版集团管理的1家,研究中心管理的1家,多头管理现象严重。

全国37家民族出版社出版资金不足的超过30家,很多优秀的选题因没有出版资金而流失。就民族出版社(北京)而言,国家近几年每年给社里的财政补贴是1200万元,去掉正常管理费用,用于五种民族文字出书的经费不足150万元;2002年云南省政府给云南民族出版社的出版补贴是40万元,12个文种平均每种仅有3万多元,只够出一本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每年给新疆人民出版社的补贴近1000万元,新疆科技社近300万元,喀什出版社200万元,但以上出版社仍存在着较大亏损。据不完全统计,享受国家财政补贴的民族出版社有31家,对于某些社来说,有限的财政补贴用于维持生存都很困难。靠国家补贴过日子,是大部分民族出版社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解决基本生存问题,很多民族出版社开始转项,出版汉文图书以弥补资金的不足,民族文字图书的出版呈下降趋势。比如,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年壮文图书只出版1种,2001年也只有3种;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出版藏文图书6种,出版景颇文图书5种,2001年只出版了2种民族文字图书;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258种图书中只有38种是藏文图书;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0年出版朝文图书44种,2001年只出版了35种;有些民族出版社开始出现了名不副实的现象。虽然民族文字图书品种呈下降趋势,但由于结构不合理而出现重复生产的问题仍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以新疆为例,出版维吾尔文图书的综合性出版社有9家之多;图书印数少的柯尔克孜文、锡伯文出版社也有二三家。再如西藏人民、四川民族、云南民族、青海民族、甘肃民族、民族出版社(北京)、藏学出版社等社都出版藏文图书教材,读者不多的彝文图书也有四五家出版社出版,重复选题的现象时有发生。

各地民族出版社由于长年不景气,经济效益不好,致使人才外流、断流的现象非常严重。例如,民族出版社(北京)蒙、藏、维、哈、朝五个民族文字编辑室,20世纪90年代编校人员210多人,每个文室平均40多人,而现在不足100人,每个文室不足20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延边人民出版社近几年不敢进入,已出现人才断档;云南民族出版社高级职称原有40人,现在只核准10人左右,只好高职低聘,去年新招聘的10名大学生,至今仍无法解决编制问题。

由于人口原因,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印数普遍不多。比如新疆的柯尔克孜族不足17万人口,柯文出版物能达到1000册已经是天文数字了;新疆蒙古族也只有17万左右人口,他们使用的托忒蒙古文出版物同样不会有很高的印数;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在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在使用汉文。所以,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印数不高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民族出版社比较普遍的困难是:

政策不明。进入市场经济后,全国绝大多数出版社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逐渐适应了市场经济,有的已经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而各地的民族出版社由于国家的有关政策长期不变,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形势,新的政策还没有及时出台,致使各地在执行政策时出现了不一致。虽然党和政府一贯支持民族出版事业的总政策没有变,但是,在新形势下,如何支持少数民族的文化出版事业,尚需要制定较具体的扶持措施和政策。

资金不足。除少数赢利的民族出版社外,大多数民族出版社是靠财政补贴过日子,很多出版社的补贴标准还是建社初期制定的,几十年没变。期间生产成本、事业费用、人员工资、医疗保险等已大大上涨,仅有的财政补贴远远不够维持人员工资,更谈不上用于出版图书。而财政补贴又是出版图书的专项补贴,并不是事业经费,有很多出版社不得不另想办法创收,甚至造成违规操作。

市场萎缩。民族文字图书的发行客观上就存在着困难,进入市场经济后,由于民族文字图书利润低、读者少,书店不愿经营,市场急剧萎缩,买书难、卖书难矛盾突出。如东北地区1983年有朝鲜文图书发行网点173家,10年后仅剩21家,现在只有十几家。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过去可印4万册,而2001年只有2万册定货,锐减50%。

人才缺乏。由于多数民族出版社经济不景气,待遇不高,对如何发展民族出版事业缺乏思路,有些地方对少数民族编辑重视不够,以及体制等原因,造成民族出版社人才缺乏。专门人才不敢进,留不住人的现象较普遍。

资源流失。民族出版社大都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文化等原因,这些地区蕴藏着大量的人文和出版资源,但由于民族出版社资金短缺,单打独斗,形不成合力,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和丰富的出版资源因此而流失。

观念落后。民族出版社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生产经营观念落后,突出表现在经营管理、用人机制等问题上。选题、编辑、出版等环节跟不上时代步伐,本来很有市场竞争力的选题,往往由于生产环节滞后而延误商机。

总而言之,民族出版社在发展进程中,确实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各民族出版社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进一步发展民族出版事业,造福少数民族群众。

三、民族图书出版工作的发展对策

民族出版事业是体现党的民族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看到其重要性、特殊性和复杂性。民族出版工作就其性质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如何走入市场,成为创造效益的经济实体,而是担负起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繁荣的重任。民族出版工作者普遍感到,党和国家的扶持政策是民族出版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国家和各地方应在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制定出扶持和加强民族出版工作的相应措施,建立必要的管理、监督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和办法,把民族出版工作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综合各民族出版社的具体情况,特提出几点建议:

1.明确各地民族出版社为国家公益文化事业单位,其性质属国家非盈利性机构,实行事业单位管理,在制度上保证其生存。

2.在财政拨款上要加大投入力度。建议国家统一规划,立法立规,由国家和地方从财政预算中列出扶持民族出版事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定期(每年)定额拨付给各民族出版社,扶持民族出版事业。

3.更多地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各地税收部门,应减免民族文字图书出版过程中产生的增值税、所得税,乃至营业税,降低民族文字图书成本,用有限的资金出版更多更好的民族文字图书。

4.适当放宽民族出版社的出书范围,对各民族出版社建设初期所制定的出版范围重新核定,各民族出版社的出书范围应该调整为:只要有利于民族地方政治、文化、生活、经济发展,又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图书均可出版。

5.资源共享,扩大合作出版领域。少数民族地区的出版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资金等原因,不能成书,非常可惜。希望国家倡导手拉手对口支援,鼓励民族出版社同有能力扶持少数民族出版事业的出版社联合出书,并将有关激励手段政策化、法规化。

6.建立民族出版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鼓励各民族人才从事民族出版工作。

7.练好内功求发展。民族出版事业的繁荣既要靠国家政策扶持,更要靠各社搞好内部改革,坚持正确的办社宗旨和方针,确定各自的优势,积极探索新的出版机制和营销策划机制。

8.通过有机整合,搞好结构调整,合理安排出版布局。有不少出版社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应该通过各级政府的协调,进行有机整合,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收稿日期〕2004-03-29

标签:;  ;  ;  ;  

我国民族图书出版现状及发展对策_新疆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