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公益性研讨会:多视角的回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教论文,公益性论文,视角论文,研讨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0年9月8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工作委员会共同举办的职业教育公益性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唐山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龙庄伟,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继平,国务院研究室教科文司副司长侯万军,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副主任方光伟,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中心副主任马建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张苏华处长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职业院校和企业界的代表200多人参加研讨活动。
此前不久,在中央党校第47期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参加学习的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与部分学员专门就“职业教育公益性质及其实现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研究成果发布后,引发了强烈反响。此次活动是学术界对鲁昕提出的职业教育公益性问题的一次集中回应。
会上,鲁昕副部长应邀作了主题发言,她结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阐述了对职业教育公益性的认识,系统介绍了关于职业教育公益性及其实现形式课题的研究成果。她强调指出,着力解决公共产品短缺是新的历史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对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任务意义重大,是一项非常紧迫的课题。她希望学术界高度关注、深入研究这个问题。
围绕职业教育公益性问题,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展开学术研讨,提出了许多富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意见和观点。
对《职业教育公益性及其实现形式》研究成果的评价
专家学者对鲁昕副部长牵头并执笔完成的《职业教育公益性及其实现形式》课题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是立意高远。课题在深刻揭示影响职教改革发展的尖锐矛盾的基础上,总结出制约职教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理论与实践领域对职教公益性认识不足、政府履行职责不清和公益性实现形式单一,准确把握了影响我国职教改革发展的长期性、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课题研究为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建设和宏观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视野开阔,高瞻远瞩。二是论理缜密。在教育公益性一般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课题指出职业教育是全体社会成员都需要的一项公共产品,是由政府主导供给的一项公共服务,是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能使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共同受益;从国家定位、政治需要、公共产品供给和保障教育公益性的高度,阐明了新时期坚持并强化职教公益性质的必要性。课题成果是对教育公益性理论的重要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三是洞察国情。课题研究深刻揭示了当前我国的阶段性特征,即从生存型阶段进入到发展型阶段、从生产主导时代进入消费主导时代、从城乡分治的二元时代进入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城市化时代、从私人物品短缺时代进入公共物品短缺时代、从经济转型时代进入政府转型时代,提出了职业教育强化公益性的战略对策,继而阐述了公益性理念下的政府职责及实现形式。结论和政策建议符合国情,适应国家职教发展的战略需要,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四是科学求证。综合运用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融历史分析、国际比较、问卷调查、个案分析和计量模型多种研究方法于一体,突出大规模实证调查和典型案例相结合的研究逻辑。以翔实丰富的资料、权威可靠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科学研究,论证充分有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五是求真务实。课题组历时20天,深入多个省市开展深入调研,收集分析相关数据和典型案例,充分体现了求实求是求新的研究风气。实事求是,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如政府对职教投入不足、经费分配不合理等,切中时弊。课题研究坚持实事求是,治学严谨,逻辑严密,论证深入,文字精练,语言朴实,为教育科学研究作出了表率。
法律的视角:职教法修订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公益性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副主任方光伟在发言中指出,2008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职业教育法》修订列入五年立法规划。在职教法修订的关键时期,研究职业教育公益性问题十分重要和及时。
她指出,一般来讲,公益性越强,获得政府公共经费支持的力度越大。职业教育能否获得国家资助,能获得多大资助,取决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职业教育的服务范围和全社会对职业教育公益性的共识程度四个因素。从目前条件看,在《职业教育法》修订中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十分必要。
她指出,职教法修订要解决六个主要问题:一是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二是进一步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和基本内容,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的责任和义务,四是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五是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六是进一步明确职教法的行政执法主体和法律责任。其中,体现职业教育公益性的核心问题是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经费保障机制。
她认为,职业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所以要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依法筹措经费的机制;高等职业教育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会接受社会捐赠等筹措经费的机制。
她认为,当前存在的职业教育投入明显不足,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校舍等基础设施薄弱,国家对中职投入占整个教育经费的比重连年下降,中职学生中80%来自农村或城市低收入家庭但学费却高于普通高中等,是研究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要关注的问题。
她指出,建立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中等职业教育免费问题,焦点在于是否将目前的免费范围扩大,扩大到什么程度合适,要特别关注16岁以下未成年人接受职业教育的问题;新增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向问题,焦点是投向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还是投向人头;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问题,焦点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还是政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形成企业的投资主体,还是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职业教育,在公共财政投入上有所区别;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的优惠政策问题,焦点是出台怎样的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特别是企业的积极参与。
经济的视角: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政府要承担发展的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认为,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外部性,但不同的教育类型其公共物品的属性是有差异的。职业教育包括高等、中等、初等层次,还有社会培训性质的教育,所以关于职业教育的公益性讨论是比较复杂的课题。然而,有一个大前提很明确,这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战略,这是职业教育公益属性的最重要依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其中的一项重要战略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之所以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是要促进要素增长。传统经济理论无法解释现代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后来经济学家发现是知识在发挥作用,有了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发展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使人力资本实现巨大的增值,这是经济学充分证明了的理论。
他指出,刚刚出台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提出要实行人才投资优先的方针,要完善人力资源建设的结构。其中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技能型、高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任务,所以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展职业教育,首先是个人受益,但从根本上说,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具有纯粹的外部性,所以国家要负担起来。
他认为,职业教育公益性的根本实现形式,就是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中国的产业结构说到底仍然是农民工的模式,这是不能持久的。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能否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这要靠整个劳动力素质有很大提高。所以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首先应该是政府的职责,政府要花钱。
他指出,中央要求扩大内需,扩大内需就需要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提高劳动者收入的本质是提高其劳动价值创造能力。当前,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不高,反映的是创造能力不足。提高劳动者创造价值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收入低的问题。这也需要政府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来解决。
他指出,在目前行业企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地区差异很大、市场经济的制度化建设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不能把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推给市场。规范政府责任的途径就是加快职业教育公益性的制度化安排。
市场的视角:职业教育公益性的实现应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邓泽民认为,一个社会的工业化程度越高,职业教育的面向越宽,公益性就越强。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味着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工业化的社会中,职业技能就是人的生存技能,而可持续发展则需要更高技能的附加值。这对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面向人人的、高质量的职业教育需要的投入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单靠国家财政投入来解决职业教育经费问题是不现实的,需要建立多元的投入机制。
他认为,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主要是形成两个投入渠道:一是政府财政投入渠道,二是社会资金投入渠道。后者需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加以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的不作为,实际上需要政府完成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比如要建立产权明晰制度、投入标准、利益分配机制等。
在分析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后,他指出,国外发展职业教育的实践表明,政府作为单一投资主体来办职业教育往往力不从心。通过引进市场机制,用公共财政引导和带动民间资本投入职业教育是明智之举,也是成功经验。并且实践也证明,市场机制的运用更加有利于促使职业教育实现多样性和有效性,更加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机构增强责任心和危机感,从而更加致力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他指出,刚刚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也对此有一系列明确的表述,为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如何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据。目前政府部门推动的把市场机制运用到交通、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取得很好的经验,值得职业教育研究借鉴。
他指出,对市场机制要有选择性。当前,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市场机制的作用有限,所以要更加注重政府的作用;而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市场机制的效果更突出一些,所以要更多地运用市场的手段来推动。
资助的视角:资助政策是公益性的重要体现,不能削弱只能加强
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中心副主任马建斌首先从两个方面讨论了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公益性的现实意义。一是接受职业教育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如果不能很好地落实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就会影响社会公平,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目前,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中有80%以上的人来自经济困难家庭,他们是弱势群体,教育经费的支付能力不足,倘若不能通过公益性政策给予他们接受教育和完成教育的机会,这个庞大的群体就会成为整个社会的负担,这有悖于我们国家发展的价值取向。二是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层次和技术特点,决定了如果不能很好地落实公益性,就会影响整个教育事业任务的实现。职业教育的接受人群数量巨大,他们都将走向社会生产体系中最基层的岗位,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所以要通过落实公益性,吸引数以千万计的新生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性的人才支撑,这是教育事业的根本性任务之一。
他认为,当前加快落实职业教育的公益性正当其时。一是国家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强调把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经过持续发展,我国经济有了雄厚的基础,教育发展的物质环境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三是刚刚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现教育财政支出占GDP的4%,实现职业教育的公益性有了实实在在的经费保障。所以要抓住这样的大好机遇,把职业教育公益性政策研究好、落实好,把职业教育发展好。
针对有人主张调整资助政策,把更多的财政投入用在改善办学条件上,马建斌强调,目前实行的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和免学费政策,是职业教育公益性的重要体现,这些措施着眼于改善民生,它的意义已超出教育范畴,不能因为改善办学条件而使一部分人丧失生存的机会和条件,所以资助政策不能取消或削弱而只能加强。
地方的视角:强化职业教育公益性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黎德龙从五个方面介绍了他们强化职业教育公益性的实践和探索。一是认真践行“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大力拓展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和服务范围,提前3年实现了国务院提出的高中阶段普职规模比例“大体相当”的目标;二是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体系,2009年,全市累计享受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17万人,受惠面达到31%,享受“普惠制”资助政策的学生达到37万人,受惠面达到67%;三是建立和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通过五年一贯制、“3+2”、三校生考试、自主招生、单独招生等形式,扩大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的比例;四是推进产教互动、校企互动,组建了一批行业和区域职教集团,建设了“永川职教城”等6个职教园区;五是构建职教经费多元投入格局,近5年来,全市累计投入57亿元。下一步他们将在落实政府责任、落实社会责任、落实学校责任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凸显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强化职业教育的服务性,维护职业教育的全民性,走出一条有重庆特色的职教发展之路。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湘宁在总结了江苏省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共赢、推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后指出,研究职业教育公益性是破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难题的总钥匙,明确职业教育公益性是强化政府主导、落实办学责任、形成发展合力的理论基础,增强职业教育公益性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公正和谐的内在要求。
他认为,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快与职业教育公益性配套的政策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增强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统筹规划、资源配置、制度供给、机制设计和政策配套等能力,同时引导社会积极承担办学责任,特别是引导社会力量举办高端技能职业教育;二是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之间的责任分工,在总体上,使地方政府举办职业教育的生均经费支出保持与普通教育大体相当,高出普通教育的成本支出主要由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三是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社会的作用,在适当的时机,从国家层面研究设立职业教育税,鼓励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和参与职业教育。
河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李胜利认为,强化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并不是全部的职业教育都要靠政府投入。比较在整个教育投入中,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大小,考量国家和地方财政支付能力,应该首先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国家公共教育资源建设的一个重点。这符合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重心的要求,因为目前中等职业教育需求量最大、覆盖面最宽,因而也最有利于扩大教育公平;尤其是在中等职教相对弱势的情况下,这对保持高中阶段合理的教育机构,尽早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具有重大影响。
他建议在五个方面强化中等职业教育的公益性。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增加财政经费投入;二是坚持面向社会、面向人人,拓宽服务范围;三是坚持依靠行业企业,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四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强化职业教育服务功能;五是坚持育人为本,不断提高办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