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邓小平科技思想与教育思想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论文,科技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张巨青、萧新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邓小平科技思想与教育思想研究》一书,是一项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研究成果,是第一部系统论述邓小平科技思想和教育思想的专著。作者经过深入的研究,以严谨的著述、丰富的资料和独到的研究心得,对邓小平的科技与教育思想作出了通透的阐发。本书的出版,丰富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将对我国科技事业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阅读本书,我们感到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系统地阐明了邓小平科技思想与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作者指出,邓小平的科技思想与教育思想十分丰富、精深。他的科技思想主要包括:揭示了科学技术的本质和功能;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说明了科技现代化对于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及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阐明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意义、目标和重点;要求科技和经济相结合,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体制;强调优化科技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强企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发展高科技;强调加强和改善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阐述了科技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要造就又红又专的科技队伍等等。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以及关于教育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等等。作者把邓小平这一系列涉及诸多方面、阐述了许多复杂问题的科技与教育思想归纳为五个方面,即: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与功能的思想,关于科学技术的组织与管理的思想,关于造就科学技术人才的思想,关于教育发展战略的思想,关于教育改革的思想。这五个方面涵盖和梳理了邓小平丰富的科技与教育思想,构成了邓小平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为核心,以教育的“三个面向”为精髓,以增强国力和民族素质、力争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为目标,着眼于人才培养,强调科学技术与教育同步发展的科技思想与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其内在逻辑是:经济竞争与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是科技与教育的竞争;要提高科技和教育水平必须造就一大批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为此必须改革束缚科技人才积极性和创造精神的科技体制、改革陈旧的教育体制,而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改革,又必须正确地认识科学技术的本质和功能,制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发展战略。依据这一思想脉络,作者从科学技术的本质与功能入手阐释邓小平的科技思想,从教育的发展战略入手阐释邓小平的科技思想,并以“论现代科技革命与教育”一节,由科技思想的探讨转入教育思想的论述,从而在整体上揭示了邓小平科技思想与教育思想的全貌和内涵。
第二,科学地阐明了邓小平科技思想与教育思想的理论特色。作者认为,邓小平科技思想与教育思想具有整体性、创造性、应用性和超前性的鲜明时代特色。整体性表现在,其一,邓小平是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论述科技和教育问题的,透彻地阐明了科技和教育在社会体制中所处的网络关系。其二,邓小平十分重视科技与教育之间的统一性,论述了二者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科技与教育同步发展的普遍规律;创造性表现在,邓小平结合当代特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包含的科技思想和教育思想。例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赋予了新的内容。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作为现时代教育发展战略的精辟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首创;应用性表现在,邓小平的科技思想和教育思想是立足于时代和国情、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他关于科技与教育的运行机制、配套政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见解,关于观念更新、体制改革、人才的培养、选拔和管理等许多繁难问题的论述,适合国情、切中要害,为促进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富有实效的对策;超前性表现在,邓小平对科技与教育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对今后10年到下世纪中叶科技领域将发生的重大突破有敏锐的预见。在科技方面,他预测未来的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强调发展高科技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在教育方面,他主张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力求15年20年大见成效。在邓小平科技思想与教育思想中,包含着一系列这种具有未来发展战略意义的远见卓识。作者对邓小平科技思想与教育思想理论特色的概括,见解独到、富有创见,准确科学地揭示了邓小平科技思想与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理论贡献。
第三,论述严谨、分析透彻。在著述中,作者恪守实事求是、深入探究的科学研究精神,绝不作寻章摘句式的泛泛之论。根据邓小平科技思想与教育思想不同方面的论断,或从纵向上考察其形成和发展,或从横向上考察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层层挖掘,一丝不苟。例如,对于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作者首先考察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剖析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邓小平在10年动乱结束、百废待兴之际,重申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第二阶段,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实行战略转移,邓小平从总体上对科学技术的服务方向作出规定。第三阶段,当我国开始经济体制改革时,邓小平明确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第四阶段,随着全党对科学技术重要地位和生产力标准有了充分的认识,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我们看到,作者的这一番考察是以我国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为依托的,这不仅为四个阶段的划分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根据,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邓小平科技思想与教育思想的总体特征,即:它是根植于社会历史的土壤之中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科技与教育问题进行创造性探讨所作出的理论概括和总结。随后,作者开始探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在明确了这一思想的命题含义之后,作者以大篇幅着重联系生产力系统的结构和要素阐释其内涵,把讨论引向深入。作者就此指出,对这一思想的理解不能停留在抽象定义的解说上,必须置于生产力系统中加以考察才能深刻地把握它。引人注目的是,作者对这一思想的研究并未就此结束,而是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劳动者是生产力首要因素的关系、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会不会导致科学技术决定论或科学主义等问题展开理论研讨。像这样多向度、多层次的论述,贯穿本书的始终,给人以强烈的厚重感和纵深感,读来引人入胜。
第四,资料丰富、论证充分翔实。邓小平科技思想与教育思想是在剖析我国国情、透视当代世界科技与教育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作者以大量资料展示了世界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情况和未来趋势,说明了我国与科技、教育先进国家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邓小平科技思想与教育思想的科学性、预见性和理论指导意义作出了翔实的印证。邓小平科技思想与教育思想是现时代的理论结晶,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密切关联,这就决定了援引资料必须新而广泛。作者在这方面的工作是十分出色的,书中所用资料都是反映当代世界科技、教育现状及发展水平的数据和文献,广涉中外科技、教育、经济、社会众多领域。作者娴熟、贴切地运用资料于论述中,使读者对邓小平科技思想与教育思想感受更为强烈、领会更为深切。例如,在论述邓小平关于现代科学技术特征的思想时,作者根据邓小平的有关论断把现代科学技术的特征概括为“异乎寻常的加速趋势”、“高科技的涌出和产业化”、“科学技术的国际化”,运用许多国家的统计资料和文献资料加以说明,从而使读者不仅对现代科学技术特征有了具体认识,而且增强了追赶世界科技进步潮流的紧迫感。
总之,《邓小平科技思想与教育思想研究》是有关这一课题研究的一部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