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方法
目前,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教师依旧采取死板专制的教学模式,盲目地追求学生的分数,一味地要求学生进行生硬地朗读和机械地训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和感受,导致学生对阅读逐渐产生消极的情绪,阻碍了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和发展。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教师应充分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尽量从他们的爱好出发,运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创设丰富的、灵动欢悦的阅读情境,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情感进行切身的感悟,升华其情感并提升初中生的阅读素养。
一、结合现实生活创设自然的导入,调动学生生活经验激发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导入是阅读教学中最不可轻视的一项任务,有趣的、具有较强感染力的导入能够引起学生对新授文本的好奇和关注,有利于推动学生迅速地进入良好的阅读状态,使其在课上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以此同时,教师要在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初中生的现实生活,为他们创设一个自然的、吸引人的导入,既要降低学生对新授课文的陌生程度,也要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联系之前的经验对文本进行自主地、重新地建构,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大致内容。只有充分地调动初中生原本的生活经验,才能增加其对文本的熟悉感,才能提升其对文本材料进行探究的热情,教师要加强对导入的重视,力求激发学生内心的阅读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设计了如下导入。师:“同学们,都知道武汉大学特别出名的是樱花,那么你们知道它的花语是什么吗?”生:“在最光彩夺目的时候枯萎,虽已迟暮,仍有余香。”师:“很棒哦,今天我们要赏的花是紫藤萝,一起来感受一下它独特的生命和心灵。同学们知道它的花语吗?”生:“期待生命的绽放,活力四射。”……教师结合初中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最自然的导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紫藤萝的欣赏兴趣,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中的意象——紫藤萝。
二、利用多媒体营造丰富阅读氛围,增强学生体验加强对情感的领悟
教师一定要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资源,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营造出一种丰富的、灵动欢悦的阅读氛围,调节课堂上的整体气氛,并增强学生参与阅读的内心体验,有利于转变他们对阅读的态度,使其喜欢上阅读活动。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对文本中的深层情感进行切身地体悟,此时可以向学生播放与文本情绪相同的音乐来调动学生个人的情感,使学生通过节奏和音调来感受文本的大致情感。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让所选的音乐与文本的情感贴合度足够强,只有这样,学生的情感才会随着音乐的流动而迸发出来,逐步达到最高的层次,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和领悟。
例如,教师在教学《水调歌头》时,营造了如下氛围。师:“我们先来看投影中播放的一段音乐短片,听一听歌曲《但愿人长久》。”教师利用明星(王菲)动情的表演来增加阅读教学的亮点,初步为学生营造了灵动欢悦的氛围。师:“这首音乐的歌词就是《水调歌头》的词,它很好地表达了诗词的意思。”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沉浸,自然而然地记住了古诗文本当中的词。教师向学生播放具有较强感染力的音乐,使学生通过音乐的情绪来感知诗歌中的含义和感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并加强对诗歌情感的领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针对文本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对文章情节的深入思考
提问的目的在于促进初中生语文思维能够得到一定的训练和发展,通过有效地阅读以及提问活动使学生对文章具体情节或事物展开更为细致的思考,有利于加深对所学课文内涵的感悟。提问也是阅读教学中不容忽略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提问能够引起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深层思考,使学生通过对两个或多个问题的分析和质疑,逐渐将全篇文章的情节串联起来,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使学生的文本感悟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除了教师单方面地提问之外,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并解决相应的问题,通过教师适时地指导,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逐渐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模式,有利于增强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设计了以下提问。师:“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鲁达是直接出了三拳就将人打死的吗?”生二:“不是,而是找事先消遣镇关西的。”师:“谁能说说‘消遣’一词是什么意思?”生三:“消闲解闷。”师:“把这个意思带入文中,鲁提辖把拳打镇关西称为感兴趣的事来消闲解闷,应是怎样的人?”生四:“鲁达这是在耍镇关西玩儿”。”……教师针对文本的具体情节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便于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深刻地把握人物的内心活动。
四、学会对比赏析挖掘文字的意蕴,体会文本深刻内涵升华情感体验
对比阅读是能够让学生更直接地、清晰地、深刻地掌握文章用词的特点,以及文字所蕴含情感的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对文本隐藏内涵的进一步感悟。因此,教师一定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对比文中的具体情节或语句,通过赏析逐渐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意蕴,有条理地分析作者如此遣词造句的真正用意,还要在鲜明的对比中用心感受词句的感情色彩,体会前后句子中字眼的变化甚至是情感的变化,帮助学生深刻地领悟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只有充分地挖掘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深刻意蕴,才能使初中生更好地、更清晰地把握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领域,升华他们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师在教学《背影》时,设计以下对比活动。师:“‘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在色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生:“是暗色、冷色调。”师:“为什么要反复强调父亲穿着的颜色呢?去掉色彩再读一次。”生:“他戴着布小帽,穿着布大马褂,布棉袍。”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赏析,通过对比发现色彩的作用,体会作者的用意。师:“读出了什么样的感觉?”生:“比较沉重,通过较暗的颜色感受到父亲被生活所累的感觉。”……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对比赏析,让学生深切体会父亲细致的形象,逐渐领悟作者独特的情感,有利于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要严格遵循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地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原有的阅读基础和经验,在准确地把握当堂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为学生创设出丰富的、灵动欢悦的情境,不断增强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个人体验,转变他们对阅读课的态度,提升其自主阅读的热情,引领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对文章具体情节展开一系列的对比和分析,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逐渐获取文本的核心内容,有效地锻炼初中生的语文思维和学习技能,最终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潘其东.探讨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76.
[2]丁翔.培养核心素养 升华阅读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0):57-59.
[3]王福和.给阅读教学插上“翅膀”——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策略[J].学周刊,2019(31):117.
论文作者:陈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学生论文; 情感论文; 初中生论文; 教师论文; 文本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欢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