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荣海 绥宁县长铺镇第一小学 422600
【摘要】在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中,以物联网技术为建设基础,通过二维码、RFID和高清视频监控等智能设备及技术和学校局域网络连接各个智能物件,实现资源共享、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的智能化网络平台,应用个性化、智慧性和绿色环保等特点,发挥互联网数据资源丰富、速度快和应用范围广等技术优势,为师生提供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校园;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039-01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在学校教学和校园生活中广泛应用。201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本文对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做些初步探讨。
一、物联网和智慧校园的概念
物联网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化射频识别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将局域网内的智能化物体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相互通信交流和数据交换,且用户可将个人数据应用到物与物之间的新型信息化技术。
智慧校园是以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
二、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功能
(一)智能标签功能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教师在管理教学设计、课件、作业、教学反思、课堂实录等资源上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应用智能标签的快速检索和改进功能,恰好可以让这项工作变得十分便捷。如教师可以将各种教学资料共享在网络平台,为相关学习资料的地址创建一个二维码地址链接,当想要应用这些资料时,就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调取相关资料。当用户发现学习资料出现错误时,可以通过智能标签联系词条或资料库的创建者修改。不仅大大提高了学习、工作效率,而且实现了环保无纸化办公。
(二)远程操作功能
远程操作功能是物联网技术的一项主要功能,其主要技术优势就是拉近了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距离,打破了实际空间的距离限制,提升了智慧校园的便捷性。如教师可以可以通过远程操作功能借阅书籍、举行视频班会、家长会、学习卡在线充值和遥控学校安保监控等。远程操作功能可以让教师的工作变得轻松。老师可以通过远程操作实现开启多媒体设备、视频监控对讲和远程打印等功能,达到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实现沟通、共享信息。
(三)智能语音功能
语音识别技术是物联网智能化的一项重要功能,它能够让人与物之间进行适时语言沟通,是一项拉近人与物之间距离的创新技术。通过人机对话,可以让智能化设备明确人的意图,从而避免机器语言编译造成的误差。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城镇学校师生众多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在智慧校园中应用智能语言功能,可以帮助师生节省大量的沟通时间。如应用在学校图书、仪器等借还等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安全监测功能
校园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基于物联网的安全监测可以为师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智慧校园的安全监控,如保卫值班人员通过监控设备查看校园内和周边的实时画面,一旦发现可疑问题能马上处置。还可配备校园“一卡通”,用于师生用餐、购物等消费外,还可通过安装的GPS定位射频芯片发射信号,定位学生确切位置。
三、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一)智能化教学管理系统
智能化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实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基本保障。物联网广泛应用于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如在教务管理系统上开设课程平台,将教师的课程视频上传其中,让学生可以通过点击视频进行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共享。教师之间可以通过教务管理系统进行学习交流,相互学习课堂教学技巧。家长可以通过教务管理系统进行成绩查询、作业问询、选取课后服务项目等操作,与学校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
(二)集约化教学应用平台
当今网络资源日新月异,包罗万象,教师如何快速选择到适合自己教学的资源成为一大难题,将网络应用平台进行集约化管理便能解决这一难题。如学校可组织教师分组依托班班通、多媒体、录播系统和网络等设备,把国家教育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等公共教育平台信息资源进行检索整合,建立应用资源的链接库,实现教学资源集约化,不仅大量节省了教师检索、筛选教学资源的时间,而且提高了优秀教学资源的应用效率。还可在区域网内为城镇学校和乡镇编远学校安装录播终端设备,建立网络联校,从而实现远程直播和校校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和不同校的学生之间适时对话、互动交流,从而实现小班额、大课堂。
(三)智能化校园生活体验
应用物联网技术,学生可以在校园内享受到下午3点半放学后的作业辅导和社团活动等便捷服务,如给每个学生实名制绑定一张基于RFID射频技术研发的“校园一卡通”,实现出入校园解锁门禁、购买食物和学习用品、图书借阅、选择活动项目等。老师还可应用物联网技术通过视频电视与家长实时联系,提醒家长按时接孩子回家,让学生在智慧校园内体验家的温馨。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信息化为依托的智慧教育正在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校园建设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当今教育领域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智慧校园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校园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发展动力。充分利用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主要功能,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建立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教管、智慧家校通、智慧节能、智慧校安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竭力打造集智能、舒适、节能环保为一体的智慧校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教技〔2018〕6号),2018-04-13.
[2]孙其博,刘杰,黎羴,等.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3(3):1-9.
作者简介
陶荣海,男,1962年8月,瑶族,湖南绥宁,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湖南省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HNETR16116。
论文作者:陶荣海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智慧论文; 校园论文; 教师论文; 功能论文; 技术论文; 可以通过论文; 师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