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功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教论文,小学数学论文,功能论文,媒体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建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恰当、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把知识的学习融入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把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教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先播放了一段学校组织学生歌唱比赛的录像,每当一个队员演唱完,评委老师就亮分,报幕员说,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一号选手的最后平均分是92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平均分是怎样算出来的,然后引入课题。这样就集中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提供直观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生动形象的学习材料感兴趣。电教媒体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思路变得开阔,而且有助于学生凭借获得的感性认识由形象思维迅速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充分全面的感知,进而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一堆苹果、一些小旗、一群羊、一队小朋友、一片森林……)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屏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平均分成二份、三份……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生掌握知识的持久性。电教媒体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意无意地对知识进行记忆,并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学生对知识记得快,且记忆时间较长,提高了课堂效率。低年级教学口算练习,教师在黑板上写一道题,学生回答一道题,每分钟只能练习2-3题,借助幻灯手段,一分钟可练习10-1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