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学情绪_心理学论文

论教学情绪_心理学论文

论教学心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心境,俗称心情或情态。心理学解释为“比较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①心境往往不是关于某一特定事件的体验,而是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使人的一切活动都染上同样情绪色彩的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授课总是处于一定的心境之中,这就构成了教学心境。

教学心境是教师特有的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微弱的、平静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教学心境影响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整个的行为表现,教师好像自己周围的一切都感染上这种情绪色彩。

教学心境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积极的良好的教学心境能使教师精神振奋,乐观豁达地对待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有助于教师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讲述准确,表情丰富,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开朗,促进师生关系融洽,更好地发挥教学艺术的魅力。反之,消极的不良的教学心境则使教师精神萎靡,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授课时造成思路阻塞,思维迟缓,表情麻木,课堂教学气氛压抑、沉闷,促使师生关系紧张,影响其教学艺术的发挥。如有位教师在职称评审中受到个别负责人不公正对待,在公布职称评定结果的那天,尽管他课备得很认真,但由于教学心境不好,课堂教学气氛并不活跃,显得死气沉沉,与往常教学大相径庭,换言之,课上得很糟!课后学生对他说:“老师,您的脸今天太板了!”可见,教学心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只有在积极的良好的教学心境下进行教学,才能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整体,具有撼人的艺术魅力。教学过程对教学活动的主体师生双方来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教师准备教学,犹如母体孕育着胚胎、种子孕育着萌芽,一开始就是从一个特定的有机的、整体的心理结构出发的。这种整体的心理结构,从时间链上看,像是一股有本源、有方向的“知、情、意”等心理要素汇聚一起的“溪流”;从空间链上看,又像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蕴藏着精神能量的“磁场”。上述“溪流”和“磁场”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心理流”和“心理场”。②教学心境就是由这种“心理流”和“心理场”所孕育的。教师的教学心境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有意或无意地积累、酝酿起来的。它不是自发的,而是有控制的。所以在教学中它是自觉地产生并逐渐完满的。在教学过程中,正是这种伴随有心境的有机完整的、充实丰富的心理结构潜在地影响乃至决定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节奏、教学机智等等,这种心理结构还必然地、不可避免地体现出教师自己的个性特色,乃至教学风格。因为这种结构的整体性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艺术创造过程中,教师审美注意的高度的集中性和连贯性。

进一步说,积极的良好的教学心境,就是教师整个地沉浸到由“心理流”和“心理场”所组成的有机完整的心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呈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诚如有的特级教师所说的,每当进入教室,就仿佛走进了另外一个世界,眼里只有学生,心中只有教案,手上只有教法,外部的一切对他来说似乎已经不存在了。这是一种倾身心的全神贯注,有点像演员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不少老师都谈过这样的教学体会,即教学时,似乎从大脑到口舌,乃至到手上的粉笔尖,都有一股绵绵不绝之“气”,把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语言、教学模式自然地融注在一起,教学纵横捭阖,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这是一股勃勃的生气,一股近乎神奇的“灵气”。这股“灵气”推动着教师心灵深处那股有本源有方向的“知、情、意”等心理要素有机交融、浑然一体、自然行进着的“心理流”。可见,正是这股“灵气”,使教师的教学充满了生机活力和艺术魅力。

教师的教学心境具有丰满的整体性,它充斥并延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这种良好的心境下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就像是整个儿“生”出来一样,是一个浑然天成的整体。例如,北京一师附小实施“快乐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良好的心境,有着30多年教龄的于勃光老师的一节自然课便是如此。于老师一走进教室,便以良好的心境对学生说:“同学们,见到你们非常高兴,看得出你们也很高兴,因为每个人脸上都在笑,正等着老师讲新知识呢?对不对?”“对!”她的话音刚落,学生便齐声回答。教学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于老师开始授课,在黑板上写下“找空气”后问学生:“空气在哪里?”在她的引导下,学生有的睁大了眼睛,有的用手抓着,有的用鼻子使劲地嗅,还有的伸出了舌头。于是很自然地得出一个结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嗅不到、尝不了。那么究竟有没有空气?学生注意力集中了,于老师让学生拿出塑料袋一起做试验,课在自然地进行着,学生被新的知识所吸引,他们一会儿将粉笔放入水杯,一会儿吹起了大泡泡,人人都在动脑动手,十分投入,整个教学,在于老师的“灵气”的指引下,充满了生机活力!由此可见,在良好的教学心境下的教学就是这样一个浑然天成的整体,那些增进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形式、内容、方法、手段、语言就格外自然地从教师这一特定的美好的教学心境中流出。在这种情境下,即使是一些普通的平常的言语、动作也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才能使自己形成积极的良好的教学心境呢?

首先,查明并排除引起不良心境的诱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心境可以由对人具有比较重要意义的各种不同情况所引起。工作的顺逆,事业的成败,人们相处的关系,健康的情况,甚至自然环境的影响,都可以成为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过去的片断回忆,无意间的浮想有时也会导致与之相联系的心境的重现。虽然人对引起心境的原因并不一定都能完全清楚地意识到,但它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③教师如果心境不良,不妨耐心地查找一下原因,再及时把引起心境不良的因素排除掉。当然,教学仅是教师全部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还有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各种生活中也难免充满矛盾,也难免存在着逆境,也难免碰到不幸的事,听到不愉快的话,教师对于种种忧愁和烦恼,不妨借鉴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一段话:“当一个人回到家里的时候,他得把套鞋脱下来留在室外的过道里,当演员来到剧场的时候,他应该把个人的一切不快和痛苦留在剧场之外,因为在剧场里,他整个人是属于艺术的。”④我们也同样可以说,教师在进入教室以前,也要把一切忧愁和烦恼统统丢在教室门外,因为教师整个人是属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步入教室以前,尽量想一些愉快的事情,如以前教学的成功,领导的鼓励,同事的赞扬,学生的兴趣等,以形成良好的教学心境。

其次,采用“虚静”手段培养良好的教学心境。

教师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想一下子就把忧愁烦恼统统丢在教室门外,实际上不容易做到。对此,教师可吸取我国古代文论中的“虚静”说中合理成分来造就良好的教学心境。所谓“虚静”说,即文学艺术家在创作之前首先要使自己进入一种“虚静”状态。庄子主张写作前要能做到“视乎冥冥,听乎无声”,“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只有这样,才可以于“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陆机在《文赋》中进一步发挥这种说法,提出创作之始务要做到“收视反听,耽思傍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将其归纳为“陶钩文思,贵在虚静”。意即良好的创作心境是可以通过某种酝酿和控制来促成的。

教学也是艺术,教师在教学前,也要像文学家创作前一样,要竭力避开外物和杂念的干扰,暂时切断与外界的纠纷,暂时抛却忧愁烦恼,使自己的整个心灵沉浸到教学艺术天地之中,形成一个健康的积极的良好的教学心境。

再次,要战胜各种“诱惑”,保持平静的教学心境。

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学校也不是世外桃源。尤其是当代社会,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充满诱惑,在经济大潮中,有人“经商”、“下海”,腰缠万贯,颐指气使。而教师在教育园地里,辛辛苦苦,勤奋耕耘,寂寞清贫。对此,有的教师愤愤不平,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导之肝火上升,心境不佳,影响教育和教学。因此,在经济体制转型期,教师一定要能战胜各种“诱惑”,要耐得住寂寞,安于清贫,要在各种“诱惑”面前,做到心静如水,心平如镜。要“宁静以致运,澹泊以明志”,唯其如此,才能无愧于“园丁”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才能以积极的良好的教学心境去塑造青少年一代的美好心灵,才能给这个世界增添一道春色。

最后,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

“虚静”对培养良好的教学心境来说,仅仅是一种手段。教师要想战胜各种“诱惑”,形成积极的良好的心境,还必须提高修养,使自己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无限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精神,热爱学生的诚挚感情。这一切才是形成积极的良好的教学心境的前提和内驱力。这就是许多优秀教师不管遇到再大的挫折和不幸,也能保持其良好的教学心境的原因。

注释:

①心理学词典》,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9页。

②“心理场”是借用物理学中场的概念来解释心理活动的理论。它把环境或个人看作是一种整体的存在,任何具体的心理活动及行为都是在这个整体的制约下发展和变化。参见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第57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10月版。

③曹日昌主编:《普通心理学(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69页。

④转引自《上海教育》1982年第9期第15页。

标签:;  ;  

论教学情绪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