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3 大连医科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44
1 前言
中草药因为自身的一些优点如: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不易产生有害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小,是现代抗生素类药物和化学药物无法比拟的。Etirfel制剂在具有抗菌的作用,但其物质基础目前尚未有文献。
2 方法
2.1抗菌活性的研究
2.1.1实验前的准备
各取西青果、诃子、余甘子50g,置于500ml的烧瓶中,按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温度50℃,每次1h,提取一次,每次10倍量的水。抽滤,挥干抽滤液,得粗浸膏,经50℃减压干燥至24h内三次测量重量不再减少,称重。将粗浸膏用蒸馏水溶解后浓缩至500ml,用聚酰胺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按最佳纯化工艺:0.25ml/min的吸附流速、25ml的上样液体积,径高比为1:3和1.5ml/min的洗脱液流速。分别用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30%、50%、70%)进行梯度洗脱,分别回收溶剂后得三份样品分别标为A、B、C、D,于50℃减压干燥至24h内三次测量重量不再减少,称重[1],备用。
2.1.2菌液的复苏
菌液的配制:用移液枪取在-20℃甘油中保存金黄色葡萄球菌种液体20μl,加入到2mL 肉汤培养液的试管中,混匀。
培养:将配好菌液的试管于37℃的恒温静置培养18h,获得第二代金黄色葡萄球菌(Ⅱ代菌),取少量菌液在染色后,4000倍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检查是否有杂菌存在;镜检无杂菌后取Ⅱ代菌20μl,加入到2mL 肉汤培养液的试管中,于37℃静置培养18h,获得得到第三代菌(Ⅲ代菌)取少量菌液,如上所述镜检观察形态,确认无杂菌后,备用。
2.1.3 摇菌
菌液的配制:取Ⅲ代菌20μl,加入到含有3ml肉汤培养液的10ml小瓶中。
培养:用棉花塞紧瓶口,于摇床中以160转/分钟,37℃恒温培养4~4.5h后,使其OD值在0.6~0.8之间(达到对数期),备用。
2.1.4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试管二倍稀释法)
样品液的配制:取无菌试管10支,除第1支试管中加入1.6 ml 无菌肉汤培养液外,其余每支试管加入1.0 ml肉汤培养,于第1支试管加入0.4ml样品,混匀,于第1支试管取1.0mL加入第2支试管,混匀,于第2支试管取1.0 ml加入第3支试管,如此对比稀释至第8管时,从第8支试管取1.0ml弃去。
菌液的配制:将2.1.3项中的备用的菌液(OD为0.6~0.8)稀释至OD=0.1然后再稀释100倍,即达到106CFU/ml。将稀释好的菌液取1ml加入到上述试管中,即每管菌液可达5×105CFU/ml。
方法:向上述8支试管中加入菌液1.0 ml后(菌的终浓度为5×105 cfu/ml),于37℃恒温静置培养18~24 h后。取菌液0.1ml均匀涂布于琼脂培养基的平板上,倒置于37℃恒温箱中静置培养18~24 h。对平板上的菌落进行计数,出现菌落数少于5个时最低样品浓度为该药物的MBC值,实验重复3次[2,4]。结果见表1-3。
2.1.5 杀菌曲线
样品的配制:取4支无菌试管,除第1支试管加1.6ml无菌肉汤培养液和0.4ml最佳抗菌结果样品,其余3支试管均加1.0ml无菌肉汤培养液,依照2.4项下样品配制的方法对比稀释至第4支试管时,弃去1ml。
菌液的配制:向上述4支试管中加入菌液1.0mL(菌的终浓度为5×105 cfu/ml),方法:菌液配制完成后,置于37℃恒温静置培养,各取时间点或均属在0、2、4、8、12、18、24h的菌液0.1ml,均匀涂布于琼脂基的平板上,于37℃静置培养18~24h后,用平板法计算其活菌数。以时间点为横坐标,活菌数的对数为总坐标作图[2,3,4]。见图1
3实验结果
3.1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结果
4结论
本实验通过Etirfel制剂总黄酮通过不同浓度乙醇纯化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的研究表明,70%乙醇洗脱出来的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较好,其MBC为2.3mg/mL。通过作杀菌曲线实验表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时间的延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增强。
5参考文献:
[1] Dingrui Liu,Yuan Lin,Zhi Du,et al.Study on the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otal Flavone in Etirfel Praparation[J].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2013,25(3):1339-1343.
[2]Emilia Canton,Javier Peman,Amparo Valentin et al.Comparison of posaconazole and voriconazole in vitro killing against Candida krusei[J].Diagnostic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s Disease,2008,62:177-181.
[3] Lee H J,Choi G J,Cho K Y.Correlation of lipid peroxidation in Botrytis cinerea caused by dicarboximide fungicides with their fungicidal activity [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Food Chemistry,1998,46:737~741
[4] 王海涛.大豆异黄大酮的抑菌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论文作者:杜智1,刁云鹏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5
标签:试管论文; 培养液论文; 肉汤论文; 浓度论文; 葡萄球菌论文; 样品论文; 金黄色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