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方略谈论文_黄江

建筑工程管理方略谈论文_黄江

黄江

身份证号码:440981198811031931

摘要:本文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略,对建筑工程管理改善中的关键点进行总结。希望本文能够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管理策略

引 言:我国社会基础建设以城乡结合的发展、城市美化和改造工作的规划和启动使建筑业迎来了经营高潮,各建筑企业和单位在进行建筑工程计划和施工过程中,经常遭遇各种管理问题,不仅影响了建筑施工本身的进度以及质量,还直接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盈利,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建筑工程管理进行相关的探讨。

1. 建筑工程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1 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疏漏

现代建筑施工管理有一系列严密的管理制度,能够对施工成本、施工质量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很多管理制度都缺乏对现场施工全过程的细节性制约。无论施工计划做的多严密,施工管理制度多完善,真正能够决定建筑工程质量和进度,并对工程的成本和利润产生直接影响的,是施工现场管理。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经常发生一些计划外的问题,例如对现场环境了解不足造成的施工准备不够,或者材料缺失、施工工作人员为了获得更多的日工资而故意拖延工时等。尽管能够用绩效管理约束施工员工的行为,但是,突发的现场问题往往很难确定其责任归属,给后续的施工造成巨大的麻烦并且损害施工企业的利润。

1.2 施工安全管理管理不到位

施工安全管理是直接关系到施工工作人员,包括力工、机械操作员、设计师以及技术指导等多个工种在内的所有参与施工的人的人身安全的管理内容,施工安全管理的完善将使施工中的人为风险降低,使施工过程更加顺利。然而,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仅能做到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安全管理责任的模糊化分配,施工管理者认为参与施工人员能够对自己的人身安全负责,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的复杂性、机械性和高强度,许多安全细节被忽视了,因此造成的安全问题不在少数,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不仅会使工期延误,还会给施工企业带来高额的赔付风险。

1.3 管理成本过高

建筑企业重视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施工成本控制以及管理制度建制,这些管理工作都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为了保证管理效力,有些建筑企业甚至不惜派遣多个管理工作者跟随施工进行即时管理。以全面和精确管理为目标的建筑工程管理,耗费了大量的管理成本,有时候,管理成本的花销甚至超过了管理的效能。虽然施工管理费用是必须的花销,但是,成本过高也影响着企业利润的获得,也是必须加以控制和改善的。

2. 改善建筑工程管理的方略

2.1 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行施工现场管理

为了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效率,建议采用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将施工现场每个步骤的施工质量责任和施工进度责任分摊到每个参与施工的员工头上,使员工对自身的工作行为有清楚的认识,使每个细节性的施工步骤都能够可观察、可测评。精细化管理模式将施工责任和管理责任进行双向协调的分配,负责某种施工工作的工人同样也是自身的管理者,直接降低了管理成本并提高了管理的效力,这样能够充分避免各种现场突发问题,即使发生问题,也容易追究责任,并进行妥善的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土建施工为例,应该事先将土建施工的日工作量、施工顺序和施工技术进行全面梳理,将每个细节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时间进行精确估计,并使参与当日土建施工的员工对施工安排进行全面的了解,以日工作进度和工作效率作为施工人员绩效考核的标准。这样一来,土建施工的全过程管理就能够更精确、施工效率能得到根本保障。

2.2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和教育

建议各施工单位在原本的安全管理制度基础上,对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可能造成安全问题的细节进行描述,并且将这些安全管理工作内容与安全责任相结合,要求各项施工中的相关员工对安全问题进行精确的责权划分,这能够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由于细节管理不到位导致的安全问题。各建筑企业通常会招聘大量农民工参与施工,而这部分员工通常是最容易引发安全问题的,对他们进行安全责任教育,将使安全管理的效力从整体上得以提升。管理者需要带领安全技术工作人员和工长下工地、与农民工直接接触,了解他们的安全施工行为、进行切合实际的教育、关心农民工的施工困难,通过管理者与普通施工人员的直接交流和耐心沟通,使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不断提高。

2.3 采用项目管理的模式降低管理成本

建筑工程的进程虽然是衔接在一起的,但是不同的工程进程所进行的管理内容不一样,适合的管理策略也不一样。为了在应用较少资源的情况下完成较强的管理任务,建筑企业应该采用项目管理的模式来降低成本。项目管理将建筑管理工作划分成不同的版块,没一个版块的管理目标、基本路径和方法是根据管理工作的特征界定的,同一批管理工作人员可以按照建筑工程的进程,参与不同的管理项目并实施管理工作,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管理资源,还能够保证工程管理各部份衔接紧密,避免出现管理冲突。建筑企业如果不能对管理工作人员投入资本进行相关的培训,也可以采用管理外包的策略,即将某一部分的管理内容交给外包服务公司负责,虽然企业要支付相关的委托费用,但是委托费用并不一定高于人力成本,而且能够保证管理效力。

3. 建筑工程管理改善的关键

3.1 管理思想应有所改善

精细化管理并不完全以制度的建设和考核为中心,无论是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建立还是考核指标的选择,都应该以施工实际为主,因此,精细化管理中应该有相应的灵活空间,这需要管理者将管理思想从制度化转变为人本化,只有充分认识到参与施工工作人员的特征,才能够将精细化管理做到完善。

3.2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力

建筑施工的工期通常较长,这导致一些先进的施工管理工作陷入“滞后管理”的境地,为了使管理与施工同步进行,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力。例如,将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进行工作记录表单总结,提取数据进行分析,了解管理效力的产生机制,发现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进行及时的调整。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管理工作,关注施工现场的管理、保证施工安全管理并控制管理成本,能够使该项工作得到全面的改善。相信随着各单位管理工作的发展,工程管理必然能够发挥其在建筑工程盈利中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运兰.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管理方法[J].江西建材,2015(10):115-116.

[2]康 佳.建筑工程管理中计划与目标双重管理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7):118-119.

[3]于保华.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5(06):115-116.

[4]董云燕.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方法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2):125-126.

[5]李军璐.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问题探究[J].江西建材,2014(10):130-131.

论文作者:黄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5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管理方略谈论文_黄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