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410008
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性痴呆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本组收集2013年6月~2015年5月间我院接诊的患老年性痴呆的12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整体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ADL、MMSE与BEHAVE-AD等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性痴呆;生活质量;影响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与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不断变化,老年性痴呆的发病例数亦在逐年增加,相关调查显示,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发病例数约占我国老年人群总数的4~5%[1],严重影响广大患者的身体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现今临床上尚无该疾病的确切治疗方案,但临床表明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本次研究收集2013年6月~2015年5月间我院接诊的患老年性痴呆的120例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次研究收集2013年6月~2015年5月间我院接诊的患老年性痴呆的12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病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制定的向诊断标准[2];②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量表(CDR)≥1分;③患者病情均较为稳定;④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具有脑、心、肝、肾等严重器官性疾病;②合并功能性疾病的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其中年龄最小者60岁,最大者77岁,平均年龄(67.43±8.49)岁;病程11个月~9年,平均病程(4.84±0.62)年。研究组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其中年龄最小者61岁,最大者79岁,平均年龄(68.57±9.37)岁;病程9个月~8年,平均病程(5.07±0.53)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线资料,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确诊后,均应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加用整体护理干预:(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与治疗措施,并通过向他们发放健康小册的方法进行健康宣教,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及治疗的了解。(2)综合能力训练:①生活能力训练:训练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穿衣、沐浴、进食及洗漱等,先指导后示范,再使其模仿,按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进行指导[3]。②智能训练:通过使患者回顾往事的方法启发患者的记忆力,并使患者家属向患者讲述其近年来经历的重要事件,并采用物品、书籍及图片等物品帮助其进行会议,以对患者的远期远期记忆力进行激发。③体能训练:按照患者的体质情况为其制定专门的体能训练计划,运动主要包括散步、跳舞及老年体操等,注意保持活动循序渐进,5次/周,每天进行30~40min的训练,训练过程中注意对患者的反应进行观察,根据患者的兴致适当加减时间,并充分肯定及鼓励患者的进步,以提高患者的训练信心[4]。(3)安全护理:按照患者住院过程中的常见安全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安全指导,如误服、误吸、走失、自伤、烫伤、跌倒等,以有效避免或预防以上问题的发生。(4)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问题进行耐心的倾听,尽力取得患者的信任,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并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情绪状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通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及痴呆病理行为评定(BEHAVE-AD)等对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及精神行为症状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采用x2比较法与t检验法对本次研究中的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表1可见,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ADL、MMSE与BEHAVE-AD等评分对比(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ADL、MMSE与BEHAVE-AD等评分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ADL、MMSE与BEHAVE-AD等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
3 讨论
老年性痴呆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脑病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认知能力减弱、记忆力降低、自理能力减弱、精神症状变化与四肢运动障碍等症状,同时随着患者病程的进展,还可能造成患者的生活无法自理。该疾病主要发病于老年前期与老年期人群,其病程较长、致残率较高,且起病较为隐匿,早期发病时往往不易察觉,而随着患者疾病的进展,期会导致患者逐渐出现人格行为变化、食欲及记忆障碍等症状,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时甚至会使患者死亡[5]。
老年性痴呆患者往往伴随着着程度不一的认知、行为及精神障碍,具有较差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能力,从而不仅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影响,还会给家庭及社会造成较重的负担[6]。目前,老年性痴呆的发病原因依然尚未明确,故也还没出现确切的治疗药物,因此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7]。本次研究中我们对6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ADL、MMSE与BEHAVE-AD等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袁燕,邢红霞,李静等.护理干预在改善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心理行为及提高生活质量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3-5.
[2]李桂林,费静霞,冷文娟等.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62-64.
[3]郑桂芳,阮琳琳.评判性思维用于早期老年性痴呆的护理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9):3798-3799.
[4]罗永勤,刘璐.基于奥瑞姆自护理论构建老年性痴呆护理模式[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6):4649-4650.
[5]闫晓虹,张向民,卫青祥等.老年性痴呆的相关因素研究中护理康复[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5):872-873.
[6]张彩华,徐奕,朱宏霞等.序贯护理对中度老年性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0,10(1):30-33.
[7]郑红华,厉美湘.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7):897-898.
论文作者:张小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患者论文; 老年性痴呆论文; 病程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能力论文; 日常生活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