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哲学发展“圆圈”说试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列宁论文,圆圈论文,哲学论文,说试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的一篇短文《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所揭示的哲学发展“圆圈”说,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哲学遗产。列宁立足于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一致性,以哲学为例,说明了人类的认识是波浪起伏、螺旋式上升、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因此,分析和研究这些“圆圈”,不仅对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西方哲学史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基于此,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为了研究的方例,把列宁的有关论述引在下面:
不论是黑格尔(见《逻辑学》)、不论是自学科学中现代的“认识论者”、折衷主义者、黑格尔主义的敌人(他不懂得黑格尔主义!)保尔·福尔克曼(参看他的ErkenntnistheoretischeGrunaxvge)都把认识看做一串圆圈。
(注:《列宁全集》38卷,410-411页。)
黑格尔把认识看做一“圆圈”,他在自己的逻辑学中自始至终贯穿着这个思想。他的正、反、合的三段式体现了这点。例如:从小的方面来看,在存在论里,黑格尔的第一个三段式便是:“有—无—生成”,接着使是“质—量—度”。从大的方面来看,在逻辑阶段,“存在—本质—概念”。
对于坚持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这是容易理解的。问题在于福尔克曼,这位科尼斯堡的理论物理学教授,列宁说他是“现代的‘认识论者’,折衷主义者、黑格尔主义的敌人”,还说他“完全不了解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实质”。(注:《列宁全集》38卷,第372页。)为什么也把认识看做是一串“圆圈”呢?这是要说明的。
保尔·福尔克曼是一个自然科学家,在自然科学的领域内,列宁说他“毕竟是唯物主义倾向的”,(注:《列宁全集》38卷,第372页。)例如他说:“有一个问题:是我们把概念加之于自然界,不是自然界把概念加之于我们”“因此我认为:我们的逻辑是以我们之外的事物的规律性进程为基本出发点的;自然过程的外部必然性是我们的第一个导师,而且是最真实的导师。”(注:《列宁全集》38卷,第372页。)福尔克曼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不自觉地看到了事物发展的肯定否定过程,所以他把人的认识也看做是一串“圆圈”。
这里我们还需要的把黑格尔、福尔克曼和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圆圈”加以区别。
黑格尔把“圆圈”理解为概念的发展环节。在黑格尔那里,概念的全部发展路线,不外是一个首尾相接的大“圆圈”。他的逻辑学、自然学的精神哲学不外是绝对观念的自我运动,绝对观念从逻辑阶段始,直到精神阶段止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从而完成了一个大“圆圈”。所以在黑格尔看来“圆圈”是发展的环节,但他的“圆圈”的发展,并不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而是观念的发展,并且这种发展是有限度的,发展到绝对精神就终止了。
和黑格尔相反,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事物的发展是曲线的、螺旋上升,因而人的认识也不是直线,正如列宁所说“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注:《列宁全集》38卷,411页。)。因为人的认识的发展,只不过是客观事物的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并且这种发展是无限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永不休止的前进过程。
“圆圈”一词是列宁从黑格尔那里借用来的。黑格尔理解的“圆圈”是重复,是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列宁则认为这种发展是无穷无尽的,而每次循环都较前一次进到了更高级的程度。
说到福尔克曼,虽然他也把认识看做一串“圆圈”,但他并不懂得辩证法,而只是“本着一般实证论的精神把问题归结为自然科学的方法”。(注:《列宁全集》38卷,372-373页。)
“哲学上的‘圆圈’[是不一定要以人物的年代先后顺序呢?不!]”
因为,在辩证法看来,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过程(例如人类社会的发展),但这并不是说,整个发展过程中就没有例外的情形和发展次序的改变,列宁在《论俄国革命》一文中说:世界历史的发展是按照总规律进行的,这不仅丝毫不排斥在形式或顺序上有所不同的个别发展阶段,反而预定了要有这样的发展阶段。同样,在哲学发展的过程中也是如此。
“古代的圆圈:从德谟克利特到柏拉图以及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
具体地说,原子论者德谟克利特的唯物主义被柏拉图的包含着若干辩证思想的唯心主义所否定;而赫拉克利特的哲学由于在古代的条件下对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作了初步尝试,又否定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在更高的基础上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完成了螺旋运动的一个周期。
“文艺复兴时代的圆圈:笛卡尔对伽桑狄(斯宾诺莎?)”
具体地说,笛卡儿的唯心主义唯理论被伽桑狄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所否定;斯宾诺莎作为唯物主义唯理论者并不完全抹煞感情认识的作用,又否定了伽桑狄的观点,在更高的基础上仿佛向旧东西复归,又完成了螺旋运动的一个周期。
“近代的圆圈:霍尔巴赫——黑格尔(经过贝克莱、休谟、康德)。
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
让我们稍加详细地加以论述。
这里第一个“圆圈”是指黑格尔哲学对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否定。
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是革命的资产阶级世界观,为彻底地摧毁封建阶级的统治,它以战斗的姿态、勇敢的精神同唯心主义、神学开展了不调和的斗争,它在理论上的卓越成就和为资产阶级革命所作的思想准备,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但是法国唯物主义哲学也有它的历史局限性,正如列宁同志在《唯物论和经验批判论》一书中指出的:“第一个局限性是:旧唯物主义者的观点是‘机械的’,这就是说,他们‘专把力学的尺度用于化学的和有机的自然界的过程’……第二个局限性是:旧唯物主义者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这就是说‘他们的哲学是反辩证法’……第三个局限性是:‘在上半截’即在社会科学领域内保持着唯心主义,不懂得历史唯物主义”。(注:《列宁全集》第14卷,252页。)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是以百科全书派著称的,百科全书派的首领是德尼·狄德罗(1713-1784),那么这里为什么写的是霍尔巴赫呢?这是因为保尔·享得希·迪特里希·霍尔巴赫(1723-1789)使法国唯物主义系统化了,特别是他的名著《自然体系》一书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经典文献,狄德罗和法国其他唯物主义者都参加了《自然体系》的创作工作。因此,狄德罗在哲学上取得的成就是很高的,但他没有一部著作像《自然体系》这样全面系统的阐述了法国唯物主义的思想,所以列宁选了霍尔巴赫作为法国唯物主义的代表是很适当的。
为什么列宁又说经过贝克莱、休谟、康德呢?这主要是指黑格尔哲学对法国唯物主义的否定,是在继以往哲学发展之大成的基础上进行的,说明黑格尔哲学并不是离开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偶然出现的,而是在以往哲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至于它同贝克莱哲学、休谟哲学和康德哲学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继承关系以及这些哲学同法国唯物主义的关系,我们这里就不涉及了。
我们知道,在法国唯物主义那里,似乎是驳倒了一切先前的唯心论,那么为什么在他们之后又出现了德国的唯心主义哲学,特别是出现了黑格尔哲学这样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并且在当时竟然取得了那么权威的地位,几乎使法国的唯物主义思想消逝得无影无踪呢?普列汉诺夫在《论一无论历史观之发展》一书给予了很好的说明:“这当然是有其社会根源的。但是抛开这种社会原因,我们从法国唯物主义哲学本身也可以找到说明。这主要是在于法国唯物论中没有或缺少辩证法”。(注:普列汉诺夫《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55-56页。)所以,这里实质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对法国唯物论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虽然黑格尔比起法国唯物主义者在唯物论方面是倒退,但是辩证法方面却是前进了。法国唯物主义没解决的问题,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解决了,不管这种解决是怎样的不能令人满意,但毕竟是前进了。
至于说到最后一个“圆圈”,那是无需分析的,费尔巴哈在黑格尔哲学之后重新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而马克思又批判了继承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哲学“基本内核”(即唯物主义思想),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这里我们就不详尽说明了。
综上所述,列宁用列举的方法,画出哲学史上的一些“圆圈”,用以说明哲学思想的发展与整个人类认识过程一样,是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轨道前进的。它对于研究辩证法的矛盾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对于探索人类认识史和哲学史的关系,以及西方哲学史的分期等重大理论问题,都有实际的意义。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局面,研究辩证法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列宁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亟待发掘。我这里谈的仅仅是粗浅的认识,愿与同仁共勉。
标签:哲学论文; 唯心主义论文; 黑格尔哲学论文; 黑格尔辩证法论文;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论文; 列宁论文; 哲学研究论文; 唯物辩证法论文; 列宁全集论文; 哲学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