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西方现代绘画”欣赏教学法_美术论文

高中美术“西方现代绘画”欣赏教学法_美术论文

高中美术“西方现代绘画”鉴赏教学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方法论文,美术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运用对比法,引导学生体会作品

      对比法,即依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之间具有某种联系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分析,以确定其异同关系,认识其本质差异。对比教学法的运用,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能培养学生从事物表面现象找出本质差异的分析能力。经过实践,笔者认为把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进行比较,是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现代绘画的有效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将两者进行比较呢?以《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和《内战的预言》两幅美术作品为例说明。

      1.引导学生从作品表现形式上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首先从作品类别上进行区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一幅典型的传统绘画作品,而《内战的预言》是幅现代绘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注重画面的真实性。人类把画从“不像”到“像”历经了几百年,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一大批艺术家的出现,把解剖学、透视学、光学等知识带入绘画的时候,才让我们在平面上看到了以假乱真的艺术作品。所以鉴赏传统绘画就是要从空间感、质感、体积感入手。而《内战的预言》构思、创意具有独特性。从19世纪末到今天,把作品画得“像”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艺术家开始追求的是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画面构思奇特——观者看到只有在噩梦当中才会出现的情境:画面是把人撕开再拼凑起来的一具支离破碎的人体,狰狞恐怖的面孔支撑在一只手上,身体七零八落。人物自己的手抓着自己的上半身,脚踩着自己的五脏六腑,自残的形象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2.引导学生对作品背景进行比较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作者是画家列宾,作品背景是19世纪60年代,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布法令——废除农奴制。可是,由于封建剥削势力的根深蒂固,俄国农民并没有改善他们的悲惨境遇。作品刻画的是11位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纤夫形象,他们饱受压迫,生活艰辛。[1]这幅作品激发了人们对19世纪俄国人民命运的思索。《内战的预言》作者是西班牙画家达利,作品作于1936年西班牙内乱之前。画面中央是一个巨大而残缺的人体,象征受难的群众。蔚蓝的天空,布满了乌云,大地上撒满了土豆,象征着西班牙荒芜的土地,所有这一切都是对战争的有力控诉。

      3.引导学生从作品风格特点上进行比较

      列宾是俄国19世纪后期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画家,他以无比丰富的创作和卓越的表现技巧,把俄国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发展到高峰。画中刻画了11位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他们在炎热的河畔沙滩上艰难地拉着纤绳。纤夫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个性,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这是一支坚韧不拔、互相依存的队伍。这支队伍凄苦、惆怅、无助,画笔直抵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达利是20世纪西方伟大的超现实主义大师,也是最能表现20世纪西方社会的混乱与动荡的艺术家之一,他善于把事物形象进行夸张、变形。在他的画中,现代人的梦幻、苦难、心灵的骚乱、战争给心灵带来的巨大痛苦与扭曲,都一眼可见。看他的画,往往有一种非常压抑,却又是痛快淋漓的感觉,让人觉得那些连你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更不知如何表达的情绪,他都替你表达出来了。

      通过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相比较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鉴赏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揭示不同风格作品的创作意图、深刻内涵或目的差异。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感悟作品

      启发式教学是素质教育中一种重要的、积极提倡的教学手段,它要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学生则能呈现其重要的主体地位。通过这种启发式教学,不但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依靠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不能包办替代。[2]所以,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手段启发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促使他们自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以美术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为例说明。《百老汇的爵士乐》这幅作品在西方现代绘画史上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艺术作品,但是画面完全没有具体形象,只有纵横线条的分割、排列,色块的穿叉点缀,让学生对这幅作品进行鉴赏有一定难度。笔者做了如下教学思路设计。

      1.抓住文题,启发感悟

      鉴赏艺术作品,最重要的是先“解题”。题目一般是艺术家传情达意的“窗户”,作品通常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情境都要通过题目去传达。我们可以先不让学生看作品,先让学生解题,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说明什么是“百老汇”。高中学生应该已经从其他人文学科对这个概念有所了解,所以这样切入会相对简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和教学所需加以归纳:“百老汇”是美国纽约非常著名的一条大街,贯穿纽约南北市区,在南北和东西街道的结点上,夜总会、事务所、银行、戏院比比皆是,夜晚降临,贵族的先生、女士们就会来到这里休闲、娱乐。“爵士乐”是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非洲黑人的大量涌入,带来的当时最为流行的爵士音乐。

      2.根据作品情境,配以音乐辅助鉴赏

      题目当中提到一种音乐形式“爵士乐”。那我们不妨在教学中穿插一段爵士音乐,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爵士乐的常用乐器和乐曲风格,又可以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在这个教学环节当中,很容易引导学生把握以下两个信息:“爵士乐”是用萨克斯、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架子鼓等乐器演奏,它的曲风愉悦、轻松、明快,振奋人心。

      3.进一步引导学生把音乐感受和美术元素结合起来鉴赏艺术作品

      其实音乐和美术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对人们心灵感受体验结果是相同的,都是在鉴赏音乐和美术作品之后,对情感起到不同的震撼作用,或平静、或愉悦、或兴奋、或悲伤。“爵士乐”的曲风给我们的审美体验是“愉悦、轻松、明快”,那在美术语言当中,什么颜色让我们感到“愉悦、轻松、明快”呢?通过这样的“异类同感”式教学,学生一定会回答:“红色、黄色、蓝色、橙色、淡绿等明度较高的颜色会让我们有和欣赏‘爵士乐’同样的心理感受。”从而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如下信息:画面应该有南北、东西交错的线条,结点上有很多夜总会、事务所、银行、戏院,呈现的是红色、黄色、蓝色、橙色、淡绿等明度较高的暖色氛围,这和爵士乐的欢乐气氛相吻合;黄色的小色块就像节奏鲜明的打击乐,大色块就像是钢琴或大提琴的浑厚音色,大小色块就像声音扩散一样交织在一起形成美妙较有规律的爵士乐。[3]

      4.通过画面,进一步引发联想

      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根据作品启发学生产生联想:这些颜色不同、纯度不同、比例不同、冷暖不同的色块交织寻起,虽然没有具体的形象,但是却留给我们更多的联想空间。如可以结合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现状进行联想;把不同跳跃的色彩联想为百老汇夜晚霓虹灯;明快的色彩还能想到美国人节奏明快的生活方式;画面中小色块的分布感觉像美国发达的汽车工业——小汽车。

      在教学当中,教师如果能够采用这种层层启发的教学方法,就会很容易使学生把握画家的创作过程和创作心理,从而体验到抽象绘画实际也是现实生活的整合和表现,只是在艺术形式上有别于画得具象的传统绘画表现形式,这样,学生再理解这类艺术作品就容易得多。“高中生已进入个体发展的青年期,身心发展都达到成熟水平,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都进入最佳时期。”[4]只有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形成更加深刻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搜寻艺术之魂

      西方现代绘画作品随着时代的变革越来越成为鉴赏的主流。由于这种绘画形式大多没有具体形象,意蕴相对含混,它也能最大限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所以我们要尽量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选择一些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相关联的西方现代绘画进行鉴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鉴赏热情。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我们稍做留意的话,就会发现在现实生活当中,西方现代绘画的佳作不时映入视线,“作品与服饰”、“作品与居室”、“作品与环境”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以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的构成》为例。画面结构非常简洁,几个大小不同的矩形被黑色的、粗重的线条控制,主导颜色是右上方鲜亮的红色,不仅纯度极其饱和而且面积巨大,画面四块灰白色有效配合了画的右下方的一点点黄色和画的左下方的一小块蓝色,红色正方形在画面上牢牢控制住平衡。在作品中,三原色坦然纸上,再无其他颜色。水平线和垂直线是画面当中仅有的线条;方块和直角是唯一的形状。分割与组合的巧妙,节奏、动感的画面,非常具有美感。学生取得了鉴赏蒙德里安《百老汇的爵士乐》作品的审美经验后,会很欣然接受这种艺术形式。那我们不妨在教学中再进一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

      1.结合作品的构成形式,自己创作一幅以红、黄、蓝三原色为基调的作品

      学生的操作热情很高,在绘制的过程当中不断地互相讨论并时有争论。每位学生都在精心策划着不同色块的大小、比例、构图,分割线条的粗细等。有几位学生的作品还不时受到其他同学的称赞。最后,教师应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示作品的机会,可以把作品贴在教室黑板上,也可以贴在墙上,近距离地观察各自的作品,再和原作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就会发现作品的优缺点,然后进一步修改作品。

      2.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创意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创意的构思、设计、制作,是引导学生捕捉发现美的过程。可以把作品应用到“作品与服饰”、“作品与居室”、“作品与环境”等各个领域,待学生完成作品之后,教师可以把自己搜集的案例向学生展示,以有趣的实物为例说明这种艺术自身的美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如生活用品玻璃杯(蒙德里安的抽象形式装饰)、鞋(直线、三原色,方块图案的布料)以及家居、建筑设计等。事实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抽象艺术无处不在,它给我们带来的抽象感就在我们身边。[3]

      这种鉴赏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分为两个教学阶段。前阶段的教学环节使学生从功能和审美的角度鉴赏西方现代绘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打开了学生们的艺术视野;而后阶段的教学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有创意地完成一件设计作品,并在设计当中特别强调“有创意”,这就要看学生能否运用以往所学的美术设计知识发挥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体现创新意识,体会将现代的抽象作品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种种乐趣。

      四、运用批评的观点,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美术鉴赏’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地拓展与延伸。”[5]对于高中生来说,通过学习,他们不仅能欣赏一些“西方现代绘画”,同时对美术作品还要有能力进行批评。它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检验依据,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必不可少。因为美术学科具有其他学科不一样的特点,它具有开放性的评价体系。我们鉴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大胆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使学生能在不同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中碰撞出既开放又具有个性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观念,这才是审美的最高境界。

      美国艺术批评家沃尔夫·吉伊根所著的《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一书中总结了几点指导学生进行艺术批评时所遵循的原则,在我们的教学当中,相当具有借鉴意义。

      1.以学生自身感受为主体,对一件或一类作品进行批评

      传统的教学只是让我们教会学生理解艺术作品,而现在的教学更加侧重于让学生自己获得对作品的理解。这种理解并不是教师能教会的,它需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

      2.尊重学生的反应

      教师应该避免针对艺术作品反应而强行设置某种程度;相反,他们应该相信学生最初做出的反应。[6]学生在面对作品时,会有瞬时的心理反应,即使面对同一幅作品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心理体验。教师应鼓励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感,解放焦虑和僵化的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避免引导学生接受早已预定好的对作品理解的课堂讨论。

      3.为学生提供面对有争论作品的机会

      西方现代绘画作品对学生原有的认知和价值观提出了挑战,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争论作品的机会。面对机会,可以让学生交流一下各自的学习心得,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悟作品。

      4.为学生创设安全、自由的批评环境

      高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步成熟时期,各个知识领域的认知也相对客观。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无论从作品美术语言的角度还是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文化的角度都会有能力进行客观的作品评价。但教师如果不能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开放的、言论自由的评价环境,学生就不能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只有让学生敢于表达,才算是批评与思考的有效运行。如果学生处在出现错误处境或尴尬的环境中,那么批评和思考就无从谈起。我们在批评的教学环节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合作,而不是竞争。

      在教学当中,教师能够根据以上几点进行艺术批评,那么在我们的课堂上就会产生可喜的教学效果。如果再面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学生就会大胆地表达出各自不同的心声。一种声音可能会说:“我喜欢‘西方现代绘画’。我在学习当中认识到西方现代绘画或色彩鲜艳,或恐怖怪异,或夸张表现,比传统美术更有艺术的感染力。另外,现代艺术绘画还能带给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有时作品就像是表达我的心声一样,我非常喜欢西方现代艺术。以后我会抱积极的态度,理解它、欣赏它。”还有一种声音可能会说:“我不喜欢西方现代绘画。因为现代艺术太过于抽象,理解起来也过于复杂,它不像传统作品那样直观。”不同的声音还有:“对西方现代艺术,我保持中立的态度。因为我们今天鉴赏的这些作品无疑是优秀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并不是每幅绘画作品都有好的创意和绘画风格。我们也不能完全认为都是好的。”不同的声音还有“对于艺术作品,不会像我们做数学题一样,有且只有一个固定答案,艺术是和我们每个人生长的环境、个人的喜好、审美的经验等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的,所以鉴赏西方现代艺术,我们要有一个包容的空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允许每位同学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蒙德里安。”[7]

      总之,在美术鉴赏模块的教学中,可利用的方法很多很多,教师一定要善于动脑,勤于总结,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符合高中学生年龄特点的鉴赏方法。

标签:;  ;  ;  ;  ;  

高中美术“西方现代绘画”欣赏教学法_美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