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信息化、新产业文明:——技术进步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经济论文,技术进步论文,新产业论文,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20世纪是工业化走进人们生活的世纪
20世纪是工业化的世纪,是工业化走进人们生活的世纪。世界上第一家发电厂建成于1882年,然而,直到20世纪30年代电力才被普遍应用于工厂和家庭。电既可作为工业生产、交通工具的动力,又可直接作为家庭生活的能源,这是它与触发第一次产业革命的重大发明——蒸汽机之间的本质区别之一。另一项为家庭生活注入动力的重大发明是内燃机。(注:轻便内燃机诞生于1903年。参见《自然科学大事年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20页。)1913 年美国人亨利·福特首创以装配线生产的方法批量生产使用内燃机的汽车,从而使汽车逐渐普及为大众的交通工具。
现在, 不少学者认为电与内燃机的发明触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20世纪正是第二次产业革命兴起并走向成熟的时期。此外,还需特别提到电话和电视。电话虽然是英国人贝尔在1876年发明的,但直到20世纪才进入普及阶段,逐渐成为广大家庭的主要通讯手段。1926年出现了20世纪另一项标志性发明——电视机,1932年英国广播公司开始传送世界上第一套定期播放的电视节目。如今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通过无线中继站、电缆及卫星传送到世界各个角落。
在20世纪走入家庭的其他家用电器还有收音机、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微波炉、录像机、游戏机等(见表1)。
除上述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技术发明以外,20世纪也是诸如原子能、喷气机、人造卫星、半导体集成电路等许多其他重大技术发明产生或普及的时期。
然而,从技术的角度看,“20世纪最大的事件”是在40年代诞生了电子计算机。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得如火如荼,美军为了在非洲沙漠作战,开发了即使在沙漠中也能计算出炮弹弹道的电子计算机。
现在以集成电路芯片作为基本元件的个人电脑重量约为最初电子计算机的1/15000,耗电约为1/13000,运算速度约为最初计算机的1 万倍。电子计算机在趋向小型化、个人化的同时,一个更深刻的变化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千千万万个人电脑及其他信息终端(如移动电话、信息家电)相连而成的网络。
这样,20世纪出现了一个真正面向大众的、由汽车、家电、通信、电脑等工业组成的工业群体,以及支持这个工业群体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钢铁和石化等原材料工业、火力发电与核电等动力工业、建筑和建材工业等。
工业产品走入家庭与大众“打成一片”,反过来为工业化进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因为只有大众消费的形成才能产生巨大市场需求,使大批量工业生产有了用武之地。这样生产与消费之间形成了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同时两者间也不断产生“摩擦”,出现了所谓生产危机或经济危机。
在提高大批量生产的效率和水平,或者为适应消费多样化的需要而不断增加产品品种的过程中,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自动控制、数控机床及机器人的应用等,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且制造出依靠人工不能制造的产品。例如制造半导体芯片的核心设备——光刻机,对晶片进行光刻操作时,定位精度达到0.1微米, 相当于头发丝的千分之1, 而且一枚晶片要重复几次光刻才能形成所需的集成电路图形,前一次光刻与后一次光刻必须套得非常准,从而要求更高的工艺和技术水平。
随着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工业产品的性能与质量水平也不断提高。比如录像带的中心部分装着一个小型轴承,轴承里有滚珠,就是这轴承滚珠的“真圆度”(真正接近球形的程度)要比核导弹制导用的陀螺罗盘中的轴承滚珠的“真圆度”高得多(长谷川庆太郎,1999)。
到了80年代,尽管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出现了所谓“后工业社会”的预言(丹尼尔·贝尔,1986),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超过了工业,但90年代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实现持续增长,一个重要因素仍在于一些重要工业部门得到再生。比如90年代美国重新超过日本而居汽车、半导体工业的主导地位。
除了工业之外,还需提到在工业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包括商流和物流在内的流通业。20世纪也是流通业迅速发展的时期。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百货店、分别在20世纪30年代初和40年代中期在美国诞生的超级市场和方便连锁店,以及其他众多的流通新方式的兴起和普及,为生产与消费牵线搭桥。
表1 20世纪开发成功或开始销售的主要消费品
1907电动洗衣机开始销售
1908汽车(T型福特)开始销售
1908电动除尘器开始销售
真空管收音机开发成功
1913电冰箱开始销售
20世纪20年代空调机开始销售
1923电视接收机的雏形开发成功
1938荧光灯开始销售
1940彩色电视机开发成功
1947微波炉开始销售
1948磁带录音机开始销售
1950前后接触眼镜开始实用化
1955晶体管收音机开始销售
1972计算器开始销售
1976家用磁带录像机开始销售
1977个人电脑(苹果2)开始销售
头戴式音响器开始销售
1979自动聚焦照相机开始销售
CD再生装置开始销售
1982电视游戏机开始销售
19838毫米摄像机开始销售
1985手机服务开始
1987数字照相机开始销售
1988汽车导航装置开始销售
资料来源:[日]《科学技术白皮书2000年度》,第38页。
二、IT革命、工业进化与新产业文明
展望新世纪的技术发展,将出现三大潮流:其一是IT(信息技术)革命;其二是工业化的进化;其三是新产业文明的兴起。
(一)IT革命
类似IT革命的说法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就出现了。当今人们再次谈论IT革命,其实是指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计算机、卫星、光纤通信、移动电话为标志的信息通信技术革新日趋融合,在此基础上,冷战时期美国为军事目的而开发的因特网在冷战结束后转向民用,并迅速普及,将信息技术革命推向新的高潮和新的阶段,形成了一次真正的新产业革命(注:关于因特网的诞生,可参见[日]坂村键:《计算机学》,集英社1999年版,第152页。)。
IT革命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自第一、二次产业革命以来最重要的技术革命,而且它正在改变前两次产业革命以来所形成的一整套产业系统、社会系统乃至既得权益体制,形成了一次远远超出技术范畴的全方位“创造性的破坏”。同时,鉴于IT革命将大大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因而具有“信息产业革命”和“信息社会革命”两个侧面。还需提起的是,第一、二次产业革命时期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社会制度的形成期,这意味着IT革命也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变革产生深刻的影响。现在,能否应对IT革命带来的急剧变化成为各国政府、企业及个人面临的重大考验。
关于IT革命对各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具体影响,在90年代曾产生过不同意见的争论,现在可以确认的主要影响是:IT的普及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快了知识经济的发展步伐;IT的普及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促进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发达国家从工业化向信息化发展阶段的过渡还导致工业生产力在全球范围的重新配置与产业地区结构的变化,跨国公司日益成为推进全球性生产力重新配置与产业地区结构调整的重要角色;IT革命加快了劳动力与科技人才在不同产业、不同职业、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流动,正在大大改变劳动市场的面貌;信息化正在促使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结构和人事制度发生深刻变革。从长远看,信息化将可能起到缓解工业化发展带来的日趋尖锐化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产生一种对环境、资源消耗较少的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模式。
在当今这场IT革命中走在前列的国家,除发达国家外,也有一些新兴工业国(地区),如新加坡、韩国的信息化步伐之快超过了日本,在发达国家中北欧各国在信息化方面表现突出。
这里还值得提到印度。过去十几年印度软件出口年均增长40%,如今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软件大国。全球500家大公司中有200多家采用了印度生产的软件(注:关于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请参见《制造业救国》(Eamonn Fingleton:In Praise of Hard Industries的日译本),早川书房1999年版,第76-83页。)。
软件之所以成为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擅长的技术领域,是因为搞软件不需要什么大型机械设备和大量资本积累,而主要依靠人的头脑。从编制软件的要求来说,最重要的才能是短时间记忆能力。比如,一般人可以记住7位电话号码,而优秀的软件人员能记住15位以上的数字。 哪个国家都会有记忆力特强的人才,加上软件产业所需投资少,因此,只要狠抓教育,即便是穷国也可能在软件领域大显身手。
事实上,信息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它们有可能通过采取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战略加快对发达国家的追赶。而且,由于IT革命的速度大大超出了前两次产业革命,因此,如何利用IT革命的“高速度”加快对发达国家的追赶,成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
可以相信,当今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完全可能通过利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发展战略,利用有线互联网与无线互联网的超前发展,创造出一种赶超发达国家的新模式。这种赶超将不同于战后日本实施过的赶超,后者是单纯的工业化赶超,前者则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意义上的赶超。
当然,工业化仍是发展中国家不可回避的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业化方面的追赶比信息化方面的追赶更艰巨费时。 比如, 虽然人均GDP只有不到400美元的印度可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软件大国”,但至今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成熟技术”照相胶卷领域成功地打入国际市场,其最大原因就是无法对抗发达国家先进企业长期积累的生产诀窍和经验。
因此,扎扎实实发展制造业技术仍然是发展中国家需要解决的课题。即便是信息社会也需要坚实的工业化基础。不管是传统产业还是高技术产业,不管是在工业化时代还是在信息化时代,都离不开制造。即便是视窗或搜索引擎,也要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离不开制做集成电路、计算机等,离不开用于制造产品的机器设备和各种原材料,离不开工矿业的开发。
(二)工业化的进化
在展望新世纪技术进步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时,还需注意到IT革命以外的、在不同程度上与IT革命相联系的两大趋势,这就是工业化的进化与新产业文明的兴起。
进入21世纪,与大众消费密切相关的工业产品几乎都将发生“进化”。例如,现有的固定或移动电话将进化为智能型的(比如可在不同语言间同时进行翻译)、联网和可视电话;使用内燃机和汽油的汽车将进化为使用燃料电池的电动汽车;使用真空显像管和模拟信号的电视机将进化为使用液晶或等离子显示屏和数字信号的电视机,其他家用电器也都将进化为“信息家电”或“网络家电”等。
表2
21世纪前叶的新兴技术产业
材料能源 信息农牧 机械
生物化
生物技术 学、材料
生物能生物信 生物型生物机
产业
源产业息产业 农牧业械产业
纳米技术 纳米材
纳米信
纳米机
料产业
息产业
械产业
超导技术 超导材 超导电超导信
料产业 力产业息产业
电子技术 新电子材 新电子信新电子机
料产业
息产业 械产业
光技术光材料 太阳能光信息 激光机械
产业
产业 产业加工产业
宇宙空宇宙空间
宇宙空间 宇宙空间宇宙空 宇宙空间
间技术材料产业
发电产业 通信产业间农业 机械产业
海洋能
海洋农 海洋机器
海洋技术 海洋矿业
源产业 牧业人产业
精密材精密材
料技术料产业
核裂变、
原子能核能冶聚变发
技术 炼产业电业
交通运输 建筑 医药食品 军事
生物技术 生物医药
和食品
生物武
产业 器产业
纳米技术 纳米医
纳米武
疗产业
器产业
超导技术
磁悬浮
列车
超导式
船舶产业
器产业
电子技术电子化建 电子武
筑产业器产业
光技术
激光医
激光武
疗产业
器产业
宇宙空宇宙交通 宇宙空间 宇宙空间 宇宙空间
间技术运输与
建筑业医药与
武器产业
观光
食品产业
海洋技术 深海运
海洋建海洋医药、
输业 筑业 食品与
水产业
原子能
放射性医 核武器
技术 疗、食
产业
品产业
资料来源:冯昭奎:《新工业文明》,中信出版社1990 年版, 第130页。
由于经过进化的大众消费品的原理、零部件构成乃至产业内部结构均与现行产品有本质的不同,因此,继续致力于发展传统工业的发展中国家不能不精心制定应对工业品“进化”的时间表。比如汽车工业就需防止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将传统的、由组装厂和生产数以万计种零部件的“金字塔型”的汽车生产体系建立起来的时候,世界汽车发展的主流却已转向生产具有全新原理和零部件结构(比现行“汽车”简单得多)的电动汽车。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工业化时代作为生产与消费之间桥梁的流通业也将发生“脱胎换骨”的转变。众所周知的电子商务正在冲击传统的流通中介行业,引起一场真正的、全球性的流通革命,这场革命甚至可能改变迄今有关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传统概念。流通业的另一个进化是,迄今的流通业仅仅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之间的“桥梁”,而新世纪的流通业将涵盖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回收、再生等商品运动的全过程,形成为未来“循环型社会”的基础产业。
(三)新产业文明的崛起
在21世纪前二三十年,在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业化、信息化技术成果的基础上,一大批高新技术将日趋发展、成熟,并走向产业化(参照表2),其中包括生物产业、纳米产业、超导产业、光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宇宙空间产业、海洋产业等等。上述众多新产业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组合,“相约发展”(各种新技术的产业化将可能同时或相继展开),必将把人类技术文明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具有3大特点,其一是多元化;其二是全方位;其三是新模式(冯昭奎,1990)。
1.所谓“多元化”是指,大部分高新技术被应用于众多的基本产业领域,从而形成以该技术应用为中心的新产业群。例如生物技术的应用将横跨医药、食品、信息、能源、农牧业、化学、材料、机械等众多的基本产业领域,形成为包括生物医药与食品产业、生物化学、材料产业、生物信息产业、生物型农牧业、生物能源产业、生物机械产业等一大产业群。生物技术对产业和经济的影响将不亚于信息技术,因此有人将21世纪称为“生物世纪”。
“多元化”的另一个意思是,就材料、能源、信息等基本产业领域来说,每个基本产业领域通过运用多种高新技术也向多元化发展。例如能源产业领域将呈现为太阳能、生物能源、宇宙能源、海洋能源、核能源与传统能源并存、竞争的局面,同时能源的供应体系也将出现集中化与分散化并行的局面。
2.所谓“全方位”是指,与迄今的工业活动主要在陆地上、在物质的宏观层次上展开相比,高新技术产业将向宇宙、海洋、地下乃至分子原子世界(物质的微观层次)“全方位”展开。比如,宇宙空间、海洋都将成为产业活动的重要场所;地下也将被进一步开发利用。至于纳米技术的发展,将意味着人类“将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排列原子和分子”,意味着人类的产业活动深入到分子原子世界。专家认为,纳米技术将对21世纪的经济、国防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将可能与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一样,引导下一轮产业革命。
3.所谓“新模式”是指,上述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大多具有节省能源资源、有利保护环境等特点,从而形成一种与大多具有消耗能源资源多、对环境污染严重等特点的传统工业不同的新产业发展模式。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走上工业化道路,传统工业文明越来越在资源和环境两方面给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带来了不堪忍受的负担(阿尔温·托夫勒,1983)。而高新技术产业群由于具有省资源少污染的特点,加之在资源和空间上有新的开拓,将可能大大缓解地球资源与环境的限制,因而代表着一种与传统工业文明有着本质区别的“新产业文明”。
标签:工业生产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文明发展论文; 信息化时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