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警云南总队医院麻醉科 云南 昆明 650111)
(2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云南 昆明 650225)
【摘要】 目的:分析喉罩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5月—2018年2月手术患儿中抽取78例,随机分成两组:38例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麻醉,40例实验组给予喉罩麻醉,评定两组结果。结果:实验组麻醉有效率为97.5%,比对照组的81.6%高,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比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麻醉中实施喉罩麻醉效果确切,可缩短拔管时间,提高麻醉效果,值得应用。
【关键词】 喉罩麻醉;小儿麻醉;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9-0119-01
小儿因年龄小,抵抗力差,故对手术麻醉要求高于成年人。当前,临床常用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喉罩麻醉,其中气管插管麻醉需要将导管经口插入,诱发系列并发症,影响术后康复[1]。而喉罩麻醉则经患儿咽喉腔麻醉,并使用气囊封闭喉咽腔和食管,效果显著。下面,本文将我院2015年5月—2018年2月手术患儿78例作为对象,探讨了两种麻醉方式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手术患儿中抽取78例,选至2015年5月—2018年2月,随机分成两组:38例对照组中,女16例(42.1%),男22例(57.9%),年龄1~10岁,平均(4.9±0.6)岁;体重18~52kg,平均(35.6±4.5)kg。40例实验组中,女18例(45.0%),男22例(55.0%),年龄2~11岁,平均(5.0±0.5)岁;体重18~53kg,平均(35.7±4.6)kg。78例患儿均手术治疗,家属签订知情意向书。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较。
1.2 方法
患儿手术前,均监测心率和血压,肌肉注射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钠,剂量分别为0.02mg/kg、2mg/kg。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具体操作:使用咪唑地西泮、氯胺酮麻醉诱导,剂量分别为0.1mg/kg、2mg/kg,气管插管前肌肉注射罗库溴铵,保证插管顺利。插管结束后,用呼吸机维持通畅呼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用七氟醚吸入麻醉,结合患儿情况维持麻醉深度。实验组的诱导方式同对照组,吸氧2~5min后,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喉罩,确保患儿自主呼吸。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标准:镇痛效果显著,肌肉松弛良好,术中未出现心率、血压升高的现象,表明麻醉显效;镇痛效果良好,术中心率、血压升高,并出现轻微的体动,表明麻醉有效;未符合上述标准,表明麻醉无效。(2)统计两组患儿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3)统计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咽痛、喉痉挛、呛咳、声音嘶哑。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分析数据,麻醉效果、并发症属于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属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 麻醉效果比较
分析得知,实验组麻醉显效17例,有效2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5%。对照组麻醉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1.6%,差异显著(χ2=5.367,P=0.021)。
2.2 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比较
分析得知,实验组拔管时间(15.52±7.32)min,清醒时间(50.43±20.39)min。对照组拔管时间(38.01±16.49)min,清醒时间(120.62±33.91)min,差异显著(t=7.852,P=0.001;t=11.143,P=0.001)。
2.3 并发症发生率统计
分析得知,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包括咽痛1例,喉痉挛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7%,包括咽痛3例,喉痉挛2例,呛咳2例,声音嘶哑1例,差异显著(χ2=5.616,P=0.018)。
3.讨论
气管插管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法,但是由于患儿舌体长、头部大、颈部短,增加气管插管难度。而且,操作不当还会损伤声带、喉部组织等,影响手术安全性。喉罩麻醉是近年新型的麻醉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可靠[2]。和气管插管麻醉相比,喉罩麻醉对麻醉的要求比较低,只需暴露部分声门就能操作。同时,还能减少血流动力学异常给机体带来的影响,预防术后咽痛、呛咳、喉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报告显示,尽管喉罩麻醉具有显著的麻醉效果,但是并不能完全封闭喉口,增加反流、误吸的发生风险[3]。因此,需要结合患儿情况选择麻醉方式。
本研究中,实验组实施喉罩麻醉,对照组实施气管插管麻醉,结果显示,实验组麻醉有效率为97.5%(39/40),比对照组的81.6%(31/38)高,差异显著(P<0.05),说明,喉罩麻醉能提高小儿麻醉的安全性。从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上,两组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在小儿手术麻醉中使用静脉复合麻醉诱导,便于置入喉罩,且不进入患儿气管,无需肌肉松弛类药物辅助,对呼吸、脉搏等影响轻微,故而可以缩短拔管时间、清醒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徐勇[4]报告相似。
综上,在小儿麻醉中实施喉罩麻醉效果确切,可缩短拔管时间,提高麻醉效果,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陆化娟.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麻醉效果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7):1323-1324.
[2]张炜.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麻醉效果对比[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116-117.
[3]应美红,杨和明,王力峰,等.小儿麻醉中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的实际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22):131-132.
[4]徐勇.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麻醉效果对比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1):17869-17870.
论文作者:汤士亚1,李晖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实验组论文; 气管论文; 患儿论文; 时间论文; 效果论文; 小儿论文; 并发症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9期论文;